书城童书青少年应该知道的文学知识
17792700000003

第3章 中外文学发展历程(2)

6.感时伤乱的辽金元文学

辽、金、元三代都是少数民族在中国建立的封建王朝。契丹所建的辽尽管与北宋长期处于冲突和对峙状态,但彼此的文化交流和融汇却不可阻挡地进行着,特别是辽定都燕京以后,汉文化更是在其宫廷流行开来。圣宗耶律隆绪、道宗皇后萧观音、天祚帝妃瑟瑟等都善为汉诗,一时以文学称名的作家也出现了不少。

他们的作品表现了自己的民族精神与北方的刚健风格,为汉文化注入了新鲜血液。女真族所建的金代辽而兴后,在与南宋相持的百余年间,吸收和接受了汉文化,使金文学在文学史上获得了较辽文学更为重要的地位。院本杂剧显示了金代戏剧文学发展的新水平,为元杂剧繁盛提供了条件,惜其均已失传。

从现存的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及无名氏《刘知远诸宫调》可以看出,讲唱文学诸宫调也已达到相当成熟的阶段,它对后世文艺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诗文方面,金初作家多为辽宋旧臣,所作多写乡国之思。金中叶以后出现了不少文学侍从之臣,作品内容较为贫弱,风格大抵模拟苏轼或黄庭坚。金代后期感时伤乱的作品渐多,并出现了冠盖当世的杰出诗人元好问。蒙古族所建的元统一中国后,在政治上采取残酷的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政策,人民陷入水深火热的悲惨境地,很多下层文人儒士也处于宦途失意、苦闷彷徨的状态。在经济上由于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达,造成了大都市的兴起。同时,国家的统一密切了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关系。在这种背景下,适应市民的要求与爱好,在前代各种文艺形式长期积累的创作经验基础上,落魄文人与民间艺人一起创作了大量的杂剧。他们共同组织书会,相互切磋剧艺,以才气焕发的文笔,掀开了中国戏剧史上辉煌的一页。

伟大的戏剧家关汉卿以及王实甫、马致远、白朴、郑光祖等人所保留下的许多优秀作品,反映了元杂剧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元末重新兴盛的南戏也产生了一些佳作,如《琵琶记》及“四大传奇”等。散曲作为一种新兴的诗体,崛起于元代诗坛之上,其活泼新鲜的诗型受到了作家们的广泛重视。它与杂剧合称“元曲”,在文学史上取得了与唐诗、宋词并称的重要地位。诗文方面虽亦出现了刘因、虞杨范揭四大家和王冕等不少作家,风格也各有特点,但总的成就却逊于元曲。

7.清新充实的明代文学

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到明代,已进入它的后期。它本身所固有的种种矛盾就象地火一样,在急速地发展和尖锐化;同时,资本主义经济因素的萌芽,也在这时开始出现。明代文学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曲折地发生和发展的。它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

1.从明开国到天顺为其发展前期。此时除了活动于元末明初的几个作家,如高启、刘基等写了一些较有现实内容的诗文外,整个文坛基本上为形式主义艺术思想所垄断。诗文方面由杨士奇、杨荣、杨博为领袖的“台阁体”所充斥,戏剧创作则由朱权、朱有墩为代表的宫廷戏曲作家把持杂剧剧坛。唯一引人注目的是出现了《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两部白话长篇小说;它们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已经发展到成熟阶段。

2.从成化到隆庆为其发展中期。这一时期的文学开始发生显著变化。诗文方面,人们对垄断文坛的“台阁体”越来越不满,遂由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前七子”和李攀龙、王世贞为首的“后七子”,相继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复古运动。少数不满前后七子复古主张的文学家,如标榜唐宋古文传统的“唐宋派”作家王慎中、唐顺之、归有光等,则写下了一些清新可读的作品。小说方面产生了著名长篇神话小说《西游记》,它开拓了小说创作的新领域,为这一时期文学成就的主要代表。

3.自万历到明亡是明代文学的发展后期,也是整个明代文学中最充实的时期,无论诗文、戏曲、小说,都取得了较大成就。诗文方面有袁宗道、袁宏道、谭元春为代表的“公安派”和钟惺、谭元春为代表的“竟陵派”,他们强烈反对文学复古,主张作品表现作者的“性灵”,并在小品文领域有所开拓;还有陈子龙、夏完淳等一批抗清作家,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血泪凝成之作。小说方面产生了《金瓶梅》、《封神演义》等一系列白话长篇和“三言”、“二拍”等一大批模拟宋元话本的白话短篇作品,尤其以由文人独立创作的《金瓶梅》,标志了中国古典小说创作发展的新阶段。明代文学对清代文学具有广泛和重要的影响。

8.最后辉煌的清代文学

清代优秀的文言小说和长篇章回小说对封建制度和统治阶级的揭露批判达到了新的高度,艺术表现也有着显著的提高。作家们继承并发扬了魏晋志怪小说、唐宋传奇、宋元话本,以及明代章回小说的进步传统,创作了《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红楼梦》等著名的作品。《聊斋志异》在广泛搜集民间故事的基础上,创造了具有独特风格的短篇小说,它是明中叶以后“传奇风韵”的继续,又影响了晚清一代的文言小说。《儒林外史》的出现标志着讽刺文学发展的新阶段,深刻地揭露现实黑暗,显现社会病态,突出多种矛盾,对近代谴责小说有极大的影响。《红楼梦》以爱情婚姻悲剧为中心,描写了封建末世激烈的阶级斗争,揭示了封建制度必然崩溃的命运;它汲取了《水浒》、《金瓶梅》以及戏曲中的《西厢记》、《牡丹亭》等多方面的创作经验,达到了小说创作的艺术高峰。

清代传奇、杂剧是明代戏曲发展的继续。《桃花扇》继承并发扬了明中叶后《鸣凤记》等作品的现实主义传统;《长生殿》在继承传奇创作中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上,部分吸收了《牡丹亭》等戏曲的浪漫主义手法:它们都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兴亡的忧虑之情,合理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清中叶以后,由于作家的脱离现实,艺术上又偏重模拟,文人的戏曲创作便日趋衰落。在人民群众中成长的地方戏曲则日益兴盛,出现了不少表现人民爱憎、富有生活气息的历史戏和地方小戏,为近代京剧、地方戏的发展准备了条件。

清代在诗、词、散文、骈文的领域里出现了众多的作家和不同的流派,几乎历代盛行的各种文学体裁均有所继承和发展。但由于大多数作家基本上没有跳出拟古主义和形式主义的圈子,所以很少取得更新的成就。不过诗文方面,仍不乏反映社会矛盾、暴露现实黑暗的作品,某些具有进步思想和民族意识的作家的诗文中,现实主义的传统始终在不绝如缕地继续着。这一传统到近代,便为具有反封建反帝国主义的思想意识的知识分子所继承和发展。

清代诗话、词话、文论、曲话等理论著作十分丰富,对历代创作作了一定的总结;对格律、语言、章法等等的研究著作也很多,此外,文学书籍的整理也取得较大的成绩,选本的数量颇为可观,这是古典文学领域中一笔丰富的遗产,值得我们重视。

清代统治者在大兴文字狱、禁毁书籍的同时,又倡导理学,用八股文取士,借以收买封建文士。因此,在诗文、小说和戏曲等方面都出现了不少落后的、反动的作品,但是如前所述,具有民主思想和反抗性的作品还是不断出现,并且达到很高的成就。

清代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王朝,十八世纪是我国封建社会文化的最后一个繁盛阶段。十九世纪四十年代随着鸦片战争的爆发,中国进人了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时期,文学上也逐渐发生了新变化。

9.新旧对立的近代文学

从鸦片战争爆发到“五四”运动之前这段时期,史称近代。这段历史所产生的文学,称为近代文学,它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是第一期。改良主义先驱人物龚自珍是这个时期首开风气的人物,他的诗文大胆抨击现实的黑暗与腐朽,表现出崭新的精神面貌,成为近代文学的开山作家。与龚自珍同时,也是改良主义先驱的人物有魏源、林则徐,他们在鸦片战争中写下了许多反侵略的爱国主义诗篇。稍后,早期改良主义者王韬,毅然冲出古文辞圈子,用散文议论时政,报告时事,使散文走上社会化道路,开近代政论文、报告文学先例。与此同时,传统诗文则出现了程恩泽、何绍基、郑珍等所提倡的“宋诗运动”和梅曾亮、曾国藩等所代表的“桐城派”古文的“中兴”。传统小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陡然衰落,除了《三侠五义》等少数作品外,许多狭邪小说和侠义小说充满封建糟粕,有的作品如《荡寇志》,还表现出明显反动政治倾向。

新、旧两类文学的鲜明对立和激烈斗争,成为这一时期文学的主要特点,并且一直持续到整个近代文学结束。戊戌变法前后为第二期,这是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发生、发展和衰落的时期。在诗歌方面,“诗界革命”为诗歌革新提供了一些新经验,产生了一批意境新鲜、形式多变的新诗歌,主要诗人有黄遵宪、丘逢甲、谭嗣同等,尤以黄遵宪成就为高,影响为大。散文方面,梁启超等以“文界革命”相号召,对桐城派古文、骈文等旧体散文大加挞伐,并在继承古代散文优秀传统的基础上,采摘西学,熔铸中外,创造了一种自由抒写、见解新颖大胆、语言半文半白的“新文体”,又称“报章体”。

小说方面,“小说界革命”的号召和小说理论的研究,促进了小说的革新,出现了大量“新小说”和翻译小说,被称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的《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和《孽海花》,即在这时出现。辛亥革命前后为第三期。这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断发展、壮大的时期,这一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作家以诗文、小说为武器,进行广泛的革命宣传,在斗争中发挥了很大作用。革命浪潮猛烈冲击着传统旧文学,但它尚未被打垮,“同光体”诗人依然活跃一时,鸳鸯蝴蝶小说、黑幕小说、侠义小说十分盛行,前期改良派人物如严复、林纾等,也与遗老们合流,一起反对革命文学。近代文学呈现出一种明显过渡时态,但它是有成就、有影响的。它以反帝爱国和民主主义为主题,它的突破旧形式、语义合一、走向通俗化、社会化的探索和努力,不仅为“五四”以后的新文学准备了条件,而且为“五四”以后的新文学所继承和发扬光大。

10.激情呐喊的现当代文学

现当代文学指产生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从思想内容到艺术形式都具有现当代特点的新文学。它产生于“五四”新文学运动和文学革命20世纪的中国,那是一个充满呐喊与追求的时代。因为经过“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中国现代文学更加关注国民性和人性,在探索的过程中既充满激情,也充满彷徨。像鲁迅这样的“文学巨匠”发挥着他旗手般的作用,他的《狂人日记》、《野草》等都是他战斗精神的闪烁;在茅盾的《子夜》、巴金的《家》中,可以看到对社会重大问题的关注;另外朱自清的优美散文、冰心的《繁星》、《春水》、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戴望舒的《雨巷》、艾青的《大堰河》以及曹禺的《雷雨》、沈从文的《边城》、钱钟书的《围城》等都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还涌现出茅盾、叶圣陶、闻一多、徐志摩、周作人、冰心、朱自清、郁达夫等成绩显著的作家。

1930年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标志着共产党对文艺事业领导的加强。鲁迅、瞿秋白等作家,努力泽介、研究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并以此为武器,先后与现代评论派、法西斯民族主义文学、“自由人”和“第三种人”作斗争,抨击了反动逆流,批判了资产阶级文艺思想。因受左翼文学运动的影响,巴金、老舍、曹禺等革命民主主义作家发表了《家》、《骆驼祥子》、《雷雨》等现实主义名篇。解放区作家也在延安文艺整风运动后,自觉遵照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精神,开始走上与工农兵相结合的道路。作品大多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的重大题材,塑造和歌颂工农兵中的新人,并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和大众化的语言。赵树理的《李有才板话》,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周立波的《暴风骤雨》,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贺敬之、丁毅的《白毛女》等,以其思想性与艺术真实性的统一和大众化的风格,加速了现代文学民族化的步伐,为文学向社会主义方向发展奠定了基础。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也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新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