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流亡中的戏剧家摇篮
1764400000034

第34章 流亡北碚和复员南京(2)

二、返宁后的激情岁月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还都南京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1946年4月23日,国民政府发布还都南京的命令,在重庆恢复设置"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行营"(7月17日,将军事委员会委员长重庆行营改称为国民政府主席重庆行辕)。5月3日,国民政府正式还都南京。国立戏剧专科学校亦在政府复员计划照顾之列,于1946年7月迁回南京,终于结束了艰难的9年流亡办学生涯。

国立剧专新校址坐落在南京东南方向大光路大阳沟大光东村,紧邻光华门、护城河和充满诗情画意的秦淮河。光华门城墙根周围都是农民的菜地,农家院舍点缀在绿色的田野上,一派田园风光,为剧专学生读书和排演话剧营造了恬静的自然环境。

学制仍为两年制专科,设理论编剧、剧场艺术及高职科。

返宁后,剧专仍然是名师云集,阵容强大。余上沅除任校长、主持行政工作外,同时还教"排练"课。专兼职教师有:

刘静沉、杨村彬、陈瘦竹、黄佐临、阎折梧、王元美、陶雄、黄芝冈、吴仞之、曹禺、张骏祥、许幸之、罗静予、蔡松龄、陈永倞、沈蔚德、郑衍贤(陈怀皑)、李德权、陈钟瑄、康黎、潘杰、向培良、孙家琇、李曼瑰、孙晋三、丁小曾、金启华、张静岩、徐春霖、朱崇志、吕斯白、郁风、刘百茂、刘寿山、张谷若、时昭沄,以及教舞蹈的德籍女教师及其女儿。

国立剧专虽经历了9年的流亡办学历程,且返宁后又是新校址,饱经沧桑,百废待兴,但仍坚持有自己特色的办学原则。

第一,坚持名师上课,为学生打好理论和表演基础。以返宁后新招的剧场艺术专业(二年制)为例,该专业主要培养表演、导演及舞台美术人才,而以表演为重点。

给该专业主要上课的教师有:

西洋戏剧史-陈瘦竹,中国戏剧史-黄芝冈,表演基础训练-刘静沉、杨村彬,莎士比亚剧本专题讲座一一曹禺,表演体系研究-刘静沉,排练-杨村彬、黄佐临、阎折梧、吴仞之、余上沅,语文-陶雄,英文-王元美,舞蹈-德籍女教师(母教舞,女伴奏)。

第二,重视艺术实践,让学生从表演技巧课和排演名家剧作中学会掌握角色创造方法,加快把学生培养成正规演员的速度。

学生刚人学,首先就开设了"表演基本训练"课。虽然不少新生在高中阶段凭着爱好尝试过业余演剧,但基本没有演剧经验,所以新生从人学起,开设"表演基本训练"课,为他们初人话剧之门打好扎实的基础。该课"由教员讲授声音姿态之表情方法与技术,并训练学生发展其五官之感觉,筋肉之运用、身心之操纵、情绪之转换、人物之观察、言动之模拟、注意之集中、想象之实现、节拍之适应、角色之创造、即兴之表演、集体之动作,务期用个别训练方法,使学生身心灵敏,再加进修即可表演"。因为"表演基本训练"课对学生初入话剧之门就打下扎实基础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指派着名导演和名师教这门课,要求也极为严格。

第一学年打好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表演基础后,第二学年除上课外,还要训练学生排演大型剧目,从而达到把他们培养成职业演员的目的。据1946年秋人学的原国立剧专第十二届学生陈奇回忆:

自第二学年秋起,我们第一学期就排演并演出了《清宫外史》、《撒谎太太》(原名《撒谎世家》);第二学期,为了毕业公演,排演了莎士比亚喜剧《威尼斯商人》。

《清宫外史》是杨村彬先生的成功之作,在重庆、成都乃至全国各地都上演过。剧专过去曾由校友剧团、北碚专科剧场艺术组第一班公演过,此次是阎折梧先生担任导演的。角色分派了,我演李姐儿,是个反面人物。与石小妹截然不同,时代也不同,我除了要理解这个人物外,还得对杨先生写的台词中许多满族土语要念熟、流利。这对我们几个女演员来说,特别要突破台词这一关。台词包括独白与对话,皆须挖出潜台词。我的戏虽然不多,但几乎逐字逐句地练着说,直练到准确了为止。我每天清晨把李姐儿台词作为必修课练习:走路、坐车、躺在床上都念着那些台词,逐步进入那个时代、情景和人物基调。我对台词,不仅要求清晰,还要能够有满族人说话的味儿。这出戏后来在文化会堂等处公演几十场,场场满座,报刊上对我们的演出给予了一定的评价。

紧接着阎先生请来了吴仞之先生,为我们排演《撒谎太太》(即《撒谎世家》),我演一个寡妇,三十多岁,她的生活和心理状态距离我很远,那时我才十八岁,因此在塑造这个人物的方法上,吴老师费了不少心血。

吴老师教戏和前几位有所不同。第一,对剧本的内容他给我作了极其细致的理性分析,从人物身份、关系、性格、经历,到全剧每次出场内容,让你弄得一清二楚,不厌其烦地讲解。其次,排练时严格按照其构思好的调度,以体现出剧中人物的思想内容。记得我一个进门的动作,为了使节奏和地位都能准确,甚至替我数一、二、三、四......转身、坐下等等,启发我如何运用形体的技巧,注意节奏的准确。第二,在台词处理上更是极其严格,重要的长段台词,他甚至为我画上高低快慢的记号,教我如何掌握语言处理的技巧。我先按照画的记号念,然后慢慢地消化其中内容。这是从外到内的一种方法。总之,吴老师教戏的方法是强调理解清晰,调度精确,重视语言的处理技巧。

第四学期,即最后一学期,毕业公演看成绩了,剧目是校长余上沅亲自导演的《威尼斯商人》。我和贺高英(超影)被派为A、 B制濮西亚及娜丽莎。这是世界各国训练演员留下的一种好制度,使我们学表演的,可以增多锻炼机会。《威尼斯商人》的排演本是第一届校友毕业公演时用的译本,那时原是余上沅先生导演的,所以他复排这个剧本倒是驾轻就熟,他要求演员真听、真看、真思想,强调内心体验;在日常生活中就要培养舞台上的人物关系,人物感情。当时还真实践了一番。后来这个文艺性强的莎士比亚名剧假座南京中央大学礼堂公演了,送戏进大学门,使大学生形象地欣赏莎士比亚;反过来,观众理解剧作的程度高,反映好,也刺激演员对剧作更深地理解。因此,这戏的演出是成功的。

通过第二年三个大戏的排演,使我这个戏剧门外汉,初步训练为一个终身从事戏剧事业的职业演员了。这些老师从启蒙到使我有所领悟,为我带了路。如果说,我今天的表演艺术略有成绩的话,这与他们辛勤的教导是分不开的,特别是吴仞之、杨村彬两位先生。

第三,为了培养学生成为既具有深厚的戏剧理论修养,又掌握丰富的表演基本功的学者型演员,在学制由三年改为两年后,学校仍要求学生完成毕业公演的同时,每人要写一篇毕业论文。学生大多能从自己的艺术实践中发现问题,然后再从书本和实践中找出解决问题的理论和方法,因而,他们写出的文章大多是出自个人体会而得来的探索意见。如前面提到的学表演艺术专业的第十二届学生陈奇所写的毕业论文《怎样读好台词》,就是她从表演实践中提炼出来的观点。

国立剧专迁回南京后,全国性内战已经爆发。国民党统治集团乞求美国的支持,而美国为把中国变成它的势力范围,对国民党政府给予多方面援助。驻华美军在中国土地上横行霸道,胡作非为,中国社会的动荡局势引起了广大青年学生的关注和参与。剧专学生在紧张学习和排演的同时,还积极地投入到爱国学生运动中去。

返宁后,中共剧专地下支部重新建立。1947年秋后,党员逐渐增多,成立了男组和女组两个小组,总的由陈奇和毛峥娥负责,剧专地下党组织开展了许多合法的活动和斗争。1946年暑假至1947年暑假,组织过包括校外校友在内的"文艺研究会",并以该会的名义开展活动。

首先是参加抗暴运动,这是全面内战爆发后,国统区学生大规模反美反蒋斗争的第一炮。1946年12月24日,圣诞夜的北平市,两名美军士兵在东单广场残暴地强奸了北京大学女生沈崇,国民政府有关部门为犯罪美军开脱罪责,说什么"美军酒后失检,各国在所难免"等等,这更加激怒了群众。12月30日,北平学生发动了抗议美军暴行的大示威,运动迅速席卷到全国,从1946年12月31日到1947年整个一月份,中国学生罢课示威总数达50万人。

北平的抗暴运动传到南京后,国立剧专师生于12月31日晚在小礼堂召开了"声讨美军暴行大会"。第二天中午,即1947年的元旦,剧专由"文艺研究会"牵头组织,产生了"国立剧专全体学生为抗议美军在华暴行行动大会"的领导机构,公推黄德恩、萧宗环为大会正副总干事。1月2日,国立剧专的游行队伍与南京各大学生的游行队伍一道,向国民政府进发,并向政府递交了《上国府主席书》,建议向安理会控诉美军暴行,同时在报上公布政府处理过去一切美军暴行的经过及结果等。接着又到美驻华使馆前递交了《致司徒雷登书》,抗议美军暴行,要求美军立即撤出并停止军火运华助长中国内战之帮凶行为闭。

不久,剧专广大同学还参加了1947年5月的"五二O"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学生运动。由于国民党的政治危机、经济危机的加深,国统区的教育危机也随之加深,全国物价飞涨,买不到副食品,学生终日得不到温饱,各大学发出了反饥饿的呼声,要求当局改善人民生活,增加教育经费,停止内战,成立民主联合政府。早在5月15日,国立剧专学生就与中央大学、音乐学院、东方语专四校同学三千余人赴教育部和行政院请愿。5月20日,剧专学生又与齐集南京的上海、苏州、杭州及南京高校学生代表500。余人向国民政府请愿,举行反饥饿、反内战、挽救教育危机的示威游行,遭到大批军警的残暴镇压。

尽管时局风云激荡,但余上沅仍以自己确定的"为国储才"的思想,坚持"正规化、专业化"的原则,严格培育戏剧英才。1947年7月7日,蒋介石向全国发表"戡乱救国"的广播演说,诬蔑共产党是"公开叛乱",要求全国各界"集中意志与力量",一致"戡平叛乱,实现统一"。7月18日,国民政府公布《立即实施动员戡乱完成宪政大纲》,共18条151除了继续表示要对共产党加强力度"讨伐"外,还将大量逮捕和屠杀反内战反饥饿的工人、学生和爱国民主人士。同时,国民党有关部门还下发一些有"戡乱"内容的剧本,要求各剧团演出。余上沅在此关键时刻,"态度十分明确,坚决抵制政治干扰,不演'戡乱'戏。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他专门派剧专教师李乃忱到上海,邀请着名戏剧艺术家曹禺、吴仞之、黄佐临、张骏祥、杨村彬到学校担任客座教授。对外公演和校内实习演出,一切仍按教学计划进行。自迁回南京后,先后演出了不少中外名家剧作如:《威尼斯商人》([英]莎士比亚)、《求婚》([俄]契诃夫)、《天边外》([美]奥尼尔)、《马门教授》([德]沃尔夫)、《夜店》([俄]高尔基)、《清宫外史》(杨村彬)、《雷雨》(曹禺)、《甲申记》(夏征农)等。此外,剧专剧团(专业话剧团)还于1948年排演了《正气歌》(吴祖光编剧、洗群导演),《大团圆》(黄宗江编剧、张逸生导演)两剧旅行台湾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