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不动手研究发展,技术就不可能进步。
——松下幸之助
松下创业早期,主要依靠在模仿别人产品的基础上做些品质或功能上的改良,再配以批量生产、低价促销策略,迅速抢占市场。
从产品的结构、质量和功能等方面来看,”模仿”可以分为简单模仿和创新模仿,松下电器多属创新模仿之列。
使松下脱颖而出,一攀奠定事业基础的关键产品——炮弹型车灯及后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改良的乐声牌方型电池车灯就属创新模仿产品。在此以前,人们为了夜间行车的方便,在自行车上安装车灯,最早是蜡烛车灯,因其固有缺陷,便有人发明了电池车灯。但当时的电池车灯寿命短,只能使用两小时左右,而且价格昂贵,一般消费者不敢问津。松下在作了充分的市场调查以后,深信车灯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便着手研制新型车灯。松下于1923年大功告成,研制出形状似炮弹的炮弹型车灯。该灯充电一次使用寿命延长到30小时以上,且价格低廉,比蜡烛灯便宜得多。为此松下获得专利。后来的方型车灯品质更高一筹,价格更为低廉,从而使普通消费者也能轻松使用时髦车灯,极大地开拓了市场潜力。
纵观松下电器腾飞发展的历史不难看出,使松下电器腾飞的杠杆主要是创新模仿,真正属于松下发明创造的全新产品并不多。
松下的做法,又是日本电器业初级阶段的普遍做法。大家都不愿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冒风险真正开发新产品。”开发”被赋予不正确的涵义,甚至跟”模仿”混为一谈。那时,新产品早被西方国家源源不断发明出来,拿来利用都嫌来不及呢。日本的电器业,先是模仿舶来品,然后互相模仿国产货。
松下从中悟出了一个道理:“他人的研究发展固然可贵,总不如自己的有价值。自己不动手研究发展,技术就不可能进步。”松下甚至提出”不限制技术经费”,打破将开发研究限制在成本范围的”自我约束”。松下说:“突破模仿的怪圈,我们的工作范围可以无限延伸,新知识、新构想不断产生。我们要在经营上、工作上、观念上,有更自由奔放的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