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曾国藩全书(第七卷)
17331700000033

第33章 相从最久,为人极忠

自咸丰六年(1856)裁粮台,七年归江西省局办理以前,曾国藩一军的饷糈,军需自行委员处理,而始终其事的是李瀚章。

在湘军组建的全过程中,李瀚章确是个很特殊的人物,他跟随曾国藩时间最长,一直总理粮饷,曾国藩说他“精细圆适,其从国藩也极久,其为国藩谋也极忠”,可见李瀚章这个管家是很称职的。

李瀚章,本名章锐,字敏旃,号筱荃,亦写作小泉、筱泉,晚年自号钝叟。

他生于道光元年(1821),比二弟李鸿章大两岁。父亲李文安在京任职,李瀚章作为长子,挑起了家庭重担,侍奉祖父,照顾弟妹,又秉持家训,专攻举业,但科场不顺,乡试屡受挫折。清制每12年,凡逢酉年,学政选拔在学文生文艺优秀者,贡之京师,朝考后,分等任职,谓“拔贡”。道光二十九年(1849)为己酉年,李瀚章被选为拔贡。朝考一等,拜曾国藩为师,以知县签分湖南。咸丰元年(1851),署永定知县,二年,署益阳知县,未及上任,太平军进攻长沙,湖南巡抚骆秉章命其守南门天心阁,解长沙之围后,李瀚章奖六品衔,赴益阳县任。曾国藩在回籍办团练,组建湘军之前,以“安定地方”为己任,曾大开杀戒,有“曾剃头”之称。作为学生兼一县父母官的李瀚章,对老师的作法颇不赞成,曾上书劝曾国藩缓刑,施“仁政”。但曾国藩不以为然,仍然杀人如麻。这是两人在湖南相遇的第一件事。三年(1853),调署善化知县。曾国藩因与他有师生之谊,又见他忠实可靠,办事踏实,便派他办理捐输,第二年,曾国藩率湘军东下,设立粮台八所,李瀚章随营差遣,可以说是经理粮饷的元老。

湘军攻下湖北崇阳后,又进攻新滩口,李瀚章率水师配合作战,叙功以直隶州知州留湖南补用。咸丰五年(1855)四月,曾国藩在南昌设立湘军后路粮台,以李瀚章总理其事。五月,其父李文安病死,李瀚章本应回籍守制,曾国藩却以其办理粮台,“三旬为得力熟手”,奏请“夺情”,仍留办粮台。湘军攻下义宁州后,曾国藩奏称李“处理粮台权衡缓急”,李由此升知府,并赏戴花翎。李瀚章与曾国藩关系非同一般,曾国藩赞扬他“精细圆适,其从国藩也极久,其为国藩谋也极忠”,因而时常想着要对他专折奏保。六年(1856),曾国藩奔丧回籍,湘军粮台归并于江西省局,李瀚章也回籍守制。七年(1857)十二月,曾国藩在家守制期间,以治军五载,粮台无定所,经涉三省,头绪繁多,酌拟军需报销大概规模,上奏清廷。奏折中对李瀚章仍加赞扬,说:八年(1858)五月,我重新出山,在前往江西途中,在武昌与胡林翼筹划饷银、粮台报销等事。到达江西湖口后,以湖北、安徽江面在湘军水师控制下,我遂率营由水上转入陆地,治兵转饷,比以前也有了规模。并设立报销总局于湖口,由李瀚章总理其事,清理东征水陆各军饷糈收发之数,分项核销。又设陆路随营粮台,并派人护卫。武昌、九江、贵溪设转运局,南昌设支应局,由李元度综理管务处。又委派陆营管理银钱所、军械所、发审所,公牍案卷各员十余人。但李瀚章时正在家守制,使曾国藩十分着急,故八月又上奏清廷,称李“在臣军粮台经手最久,该员现回庐洲原籍,应令迅来湖口水营办理报销。”咸丰帝允准后,李瀚章携其母及李鸿章、李鹤章、李昭庆等全家迁至江西,先住奉新,后住南昌,设报销局于吴城。李鸿章、李鹤章、李昭庆也曾先后进入曾国藩幕府。

曾国藩所建湘军虽兵饷自筹,粮台自办,而按照清政府的规定,仍须将每年军费收支造册详报,由户部核准方可报销。曾国藩第一次带兵作战,从未办理报销。故于咸丰七年(1857)十二月在籍守制时特向清廷声明,一俟江西军务将竣,即令原粮台人员办理报销。八年六月再出领兵,他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如何报销的问题。是年八月,曾国藩上奏清廷,决定在江西湖口设立报销局,由李瀚章负责,办理三年九月至六年十二月军费报销事宜。九年正月正式开局办事,地点从湖口移至吴城。七月又吴城移至湖口,十年五月事竣撤销。因其曾先后驻扎两地,吴城报销局与湖口报销局两个并存,而实际上又只一局。

曾国藩非常重视李瀚章,甚至连密友胡林翼要求借用李瀚章到他主管的湖北省从政,曾国藩也没有同意。九年七月十五日,李瀚章、李鸿章随曾国藩自南昌北上,至黄州会晤胡林翼,至武昌会晤湖广总督官文,决定曾国藩缓赴四川,改援安徽。九月初三日,离开武昌回黄州。湘军攻下景德镇及浮梁县城时,李瀚章免补本班,以道员仍留湖南尽先补用。由于湘军兵数日增,饷需尤迫,江西入款,在钱漕之外只有厘税。因此,曾国藩与江西巡抚毓科商定,由李瀚章与李桓专办江西牙厘,仿照湖南章程设局经收,专充湘军之饷,奏明全省钱漕仍归巡抚经收。

十年,太平军大破清军江南大营,李瀚章、李鸿章在宿松参加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等人的重要决策会议,共商东南大局的补救办法。曾国藩奏称李瀚章廉正朴诚,吏事精核,请准改归江西以道员遇缺请简。接着,李瀚章即被任命为江西吉南赣宁道道员,襄办江西团练。曾国藩对李瀚章非常关切,曾写信对他说:江西全省,只有你管辖的南赣四属尚少劲旅,已经咨商湖南巡抚骆秉章,请调陈士杰之桂勇专防南路,你到任后,要与桂勇朝夕相处,认真操练。同时,也要仿照我办理湖南团练的办法办好江西的团练。李瀚章也念念不忘报答曾国藩,为此,不惜侵犯江西布政使的职权,不经过布政使就将一笔款项发放给曾国藩的部将吴坤修,使江西布政使张集馨深为不满。

李瀚章在赣南道任职期间,丁日昌先是担任他属下的万安县知县,又调任他属下的庐陵县知县。丁日昌的优良政绩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其后来参加淮系集团,并被李鸿章选拔为江苏巡抚接班人准备了条件。

同治元年(1862)三月,曾国藩奏准抽收广东韶关、肇庆、佛山等地之厘金,接济南京之曾国荃军、苏南之李鸿章军、浙江之左宗棠军。清政府派晏端书督办广东厘金。曾国藩把这份奏折寄给李瀚章,请他到广东去办理此事,想借他内正外和之度经纬一切,可以条理井然,同时,也能与当地士绅处好关系。并特别指出两广总督劳崇光、广东巡抚耆龄与曾国藩不无龃龉,请他加意预筹善处。同年五月初三日,正式奏派李瀚章、丁日昌、吴赞诚等九人赴广东,称他们皆才识宏远,条理精详。七月至八月,李瀚章由赣南到达安庆,九月初六日,李瀚章经上海赴广东。李瀚章到广东后,共兴办厘卡八处,每月可得厘金数万两。十二月,李瀚章调补广东督粮道,曾国藩认为此举是为广东厘务设想的,故十分高兴。二年,李瀚章又升广东按察使。李瀚章虽然一再升迁,但心情并不舒畅。他曾写信给罗椒生尚书,说广东吏治民风,挽回不易,李瀚章素性拘谨,即将隐退。并致书曾国藩,也说广东督抚要求分留广东厘饷的四成,李瀚章郁郁不乐,打算到年底即称病告退。但是,李瀚章并未离开广东,三年,又升任广东布政使。

李瀚章为曾国藩管理饷项多年,但从总体上说却是一笔糊涂账,按照清政府的规定,将历年军费收支款目逐笔造册报销,实在是一件相当繁难的事。故李瀚章等人所办报销收支不过300万两内外,竟至忙碌一年半之久。曾国藩出任两江总督之后,统兵多至10万,军费收支超过千万两,如此细细核算,报销事项何年才能完成?不仅办理报销的人员历尽艰辛,即复核这些帐目的户部司员亦不胜其苦。故曾国藩在奏过报销第一案之后,虽声明此前军费将续作两案报销,而实际上却迟迟不动,直到同治三年六月再没有报销过一次。户部亦深知此种报销办法脱离实际,即使发现收支不符之处,也无法向这些“功臣”追赔。因而在对太平军的战争基本结束之后,上奏清廷,请求变通报销办法:同治三年六月后军费报销仍照例办理,同治三年六月前军费收支免其造册,只须汇集总数,分年分起开具简明清单,奏明存案即可。这就使曾国藩如释重负,并立即将此项部文告知李瀚章,共同庆幸清廷此举,认为皇恩浩荡,使他直如罪人遇赦,大病将愈,感激涕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