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清朝野史大观(上册)
17316900000918

第918章 廓尔喀贡使

乾隆间征服廓尔喀事,载之《圣武记》中。逮至英伦,见使署旧日档案,始知廓当日举兵,实非抗中国也,乃欲伐印度也。印与廓有切齿仇,久欲得印而甘心焉;自顾力量不足,拟借上国以为助。其时译音不通,廓之语言又为印、藏夹杂之音,愈不能解;及见兵起,边吏仓黄入告,乃命福康安征之,故一战即降。降后,上书于福康安,祥述由廓入印山川道里甚悉,请发大兵收印度,愿为乡导。福据以上闻,乾隆帝忽疑廓此举为复仇之计,将引我重兵深入腹地,聚而歼旃,不允所请;且其时正用兵西北,开辟新疆,亦无暇他顾。厥后英人之灭印度,亦廓尔喀导之也。惜哉!使当日移征新疆之师而收印度,则今日富甲地球矣;即雅片亦无由而兴,何有于禁?九州铁不能铸此大错也。自是廓亦定十年一贡之例。

光绪元年冬,余在京候试,忽市上喧言有外国入贡者,奇形怪服,非所常见。余亦随众往观,见其由安定门大街过天桥、入正阳门,而至四译馆止焉。贡品行李随从及护送兵役,约四五百人。其使臣二人,皆衣渗金宽博之衣,皆红紫色;冠皆如和尚所冠之毗卢帽,而中较高,上似有金绣之饰;各手一素珠;乘四人肩舆,无盖无帷,如庙中神轿状。大惑不解,明日见邸抄,始知为廓尔喀也。相传四译馆中能廓语者,仅译吏一人,语且不精。幸廓使能英语,遂以英语相酬答焉。至光绪三十一年,又见其入贡,绝不以中国贫弱而反颜,可谓有始有终矣。今则为英之保护国,亦渐更其政俗,然其教则仍佛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