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孟子·尽心下》
【释义】
孟子说:“完全相信书,还不如没有书。我对于《武成》这本书,就只相信其中的二三页罢了。仁人在天下是无敌的,以周武王这样极为仁道的人去讨伐商纣这样极不仁道的人,怎么会使鲜血流得可以漂起木棒呢?”
【故事】
赵括,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从小就熟读兵书,谈起用兵的道理,头头是道。但他缺乏战场经验,不懂得灵活应变。
公元前260年,赵国中了秦国的反间计,赵王拜赵括为大将接替老将廉颇。蔺相如对赵王说:“赵括只懂得读兵书,不会临阵应变,不能派他做大将。”但是赵王没有听从蔺相如的劝告。等到赵括所率领的大军要起程时,他母亲上书给赵孝成王,希望不要让赵括做将军,但赵孝成王最终还是决定派赵括领兵。
赵括领兵二十万到了长平,请廉颇验过兵符。廉颇办了移交便回邯郸去了。赵括一取得廉颇的职权,就把廉颇规定的一套制度全部废除了。赵括更改法令,调动官吏,下令说:“秦国再来挑战,必须迎头打回去。敌人打败了,就得追下去,非杀得他们片甲不留不可。”
秦国宰相范雎得到赵括替换廉颇的消息,知道自己的反间计成功,就秘密派白起为上将军,去指挥秦军。白起运用奇兵巧计,布置好埋伏,假装战败退走。赵括不知是计,拼命追赶。白起把赵军引到预先埋伏好的地区,派出精兵二万五千人,切断赵军的后路;另派五千骑兵,直冲赵军大营,把四十万赵军切成两段。赵括这才知道秦军的厉害,只好筑起营垒坚守,等待救兵。秦国又发兵把赵国救兵和运粮的道路切断了。
赵括的军队,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守了四十多天,赵军饥饿难忍,兵士都叫苦连天,无心作战。赵括出动精兵亲自与秦军硬拼,想带兵冲出重围,秦军万箭齐发,把赵括射死了。赵括的军队大败,赵军听到主将被杀,纷纷扔下武器投降。四十万赵军,就在纸上谈兵的主帅赵括手里全部覆没了。
【启示】
古往今来,人们对于书不知有过多少礼赞。的确,书是人类专有的产物,对很多人来说,还是他们崇拜的神圣对象。但是,如果我们完全信书,唯书本是从,轻则使个人成为书呆子,重则形成所谓的“本本主义”“教条主义”,最终成为思想僵化、毫无独立判断能力的失败者,贻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