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告子下》
【释义】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做事不顺,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内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忧患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使人萎靡死亡。
【故事】
后唐庄宗李存勖是晋王李克用的长子,五代时期后唐王朝的建立者。李存勖自幼擅长骑马射箭,胆力过人,为李克用所宠爱。
908年,李克用病死,李存勖继承晋国王位。李克用临死时,交给李存勖三支箭,嘱咐他要完成三件大事。第一件大事就是讨伐刘仁恭,攻克幽州(今北京一带);第二件大事就是征讨契丹,解除北方边境的威胁;第三件大事就是消灭世敌朱全忠。李存勖将李克用留给他的三支箭供奉在家庙里,每次要出征的时候,李存勖就派人把箭取回,放在精制的丝套里,带着上阵。征战回国,李存勖又命人将箭送回家庙。经过十多年的征战,李存勖完成了父亲的三桩心愿。923年,李存勖平定中原,统一北方,在魏州(今河北大名县)称帝。
李存勖从小就喜欢看戏、演戏,称帝后,常常登台表演,不理朝政,并自取艺名为“李天下”。有一次上台演戏,李存勖连喊两声“李天下”。一位伶人上台扇了他一个耳光,周围人都吓出了一身冷汗。伶人奉承地说:“‘李’(理)天下的只有皇帝一人,您叫了两声,难道还有别人吗?”李存勖听了伶人的话,不仅没有责罚他,反而赏赐了伶人。此外,李存勖宠信伶人更是花样迭出。在李存勖的庇护下,伶人自由出入宫廷。有的伶人还侮辱戏弄朝臣,群臣敢怒而不敢言。李存勖常常和伶人在一起玩闹,有的朝官和藩镇为了求他们在皇帝面前为自己美言几句,甚至巴结伶人,争相用重金向伶人行贿。李存勖还把伶人当亲信,封伶人为刺史,去刺探群臣的言行。此外,李存勖把原唐宫太监视为心腹,任命他们为官中执事和诸镇的监军。将领们在宦官的监视下,对朝廷渐渐失去了希望,一部分读书人也空有报国之志。同时,李存勖还派伶人、宦官把民女抢入宫中,有一次,竟抢了驻守魏州将士们的妻女一千多人,搞得众叛亲离,怨声四起。
926年,李存勖听信宦官谗言,冤杀了大将郭崇韬。同年三月,李嗣源在将士们的拥戴下,率军进入汴京,准备自立为帝。四月,李嗣源先锋石敬瑭带兵逼近汜水关(河南荥阳氾水镇),李存勖决定亲自率军去扼守。军队按照李存勖的命令在宫门外等候出发期间,一个叫郭从谦的伶人借机发动了兵变,带着叛乱的士兵杀入宫内,并火烧兴教门。李存勖带领侍卫抵抗时,在混乱中被射死了。
【启示】
孟子阐述的艰苦环境对人的磨炼,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人经历过打击和挫折,可以增强身体对外部环境的忍耐力和承受力,可以坚定人的斗志从而奋发有为,而贪图安逸快乐则加速人的失败和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