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新编大学体育与健康教程
17147400000006

第6章 体育锻炼的作用(1)

第一节 体育锻炼对人体器官的作用

人体由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排泄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和感觉器官等组成。体育活动是由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配合所完成,同时,体育锻炼又对各器官系统产生良好影响。前面我们已经阐述了体育锻炼对某些器官、系统的良好影响,然而,只要进行体育锻炼就能对人体的器官系统产生良好影响吗?现代科学研究证明,体育锻炼对人体器官系统的影响有双向效应。一方面,我们要肯定科学体育锻炼对人体器官系统能产生良好影响;另一方面,如果体育锻炼违背了客观规律,也会有害健康。缺少科学性的盲目锻炼,对人体的健康促进作用很小,甚至还可能使锻炼者产生损伤、疲劳等症状,严重损伤身体机能。因此,我们必须在科学原理指导下进行有规律的运动。

一、体育锻炼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一)神经系统的作用

人体的神经系统是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部分组成。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脊神经和植物神经。中枢神经系统是专门接受体内外各种信息、储存信息并进行分析判断做出决策,向身体各个部分发出命令的最高司令部。中枢神经系统是由脑和脊髓组成,而脑是由大脑、小脑、间脑、中脑、脑桥和延髓组成的。其中大脑是司令部的最高领导者。它统率着整个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从而调控人体的各个器官的活动以及彼此间的协调与合作。

(二)体育锻炼对神经系统良好的影响

1.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改善和提高神经系统的反应能力,使之思维敏捷,调控身体运动更准确协调。

2.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有效地消除脑细胞的疲劳,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神经系统是由神经细胞所构成,其活动是依靠神经细胞的兴奋、抑制过程不断相互转化、相互平衡来实现的。例如,我们看书学习是由有关思维和记忆的大脑皮质细胞,在接受外界刺激(书籍)下引起兴奋来完成的。那么,在一定的强度下,经过一段时间,就会随着细胞本身的能量消耗和长时间处于兴奋状态而产生疲劳。如出现头昏脑涨、看书效率降低等现象。出现这种现象,实际上就表明,相应的细胞需要休息,才能消除疲劳、恢复机能。

清华大学从多年的体育实践中总结出这样的一个公式“8-1>8”,意思就是人从一天的学习工作的8个小时中抽出1个小时来进行体育锻炼,虽然在形式上失去了1个小时的学习时间,但实际的学习效果却远比一口气学习8小时要好的多。适当的体育锻炼还能调节中枢神经,对睡眠具有很大的帮助。

二、体育锻炼对循环系统的作用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促进人体的心血管系统结构发达,身体机能的增强,从而可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坚持锻炼的人,心血管系统的改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运动使心脏增大

经常参加运动的人,心肌比一般人的心肌粗壮。心脏的重量和容量都有增大。心容量可达1015~1027毫升。北京运动医学研究所,曾经调查过300名我国运动员的心脏面积,发现108名运动员心脏面积增大,有173名运动员心脏横径增大。这是因为在运动时,人的血液循环旺盛,心跳加快,而且心肌舒张充分,容纳流回心脏的血量也增多,血量增多心脏便会被拉长,于是心肌收缩力便能增强。与此同时,心脏还会产生大量的新的毛细血管,这又有助于增加心肌血液的供应。

(二)运动使心搏徐缓有力

一个平很少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在偶尔进行体育活动时,会感到比较吃力,力不从心。而一个经常参加锻炼的人,则可以从容不迫地完成相同的运动。这其实是锻炼的结果,心脏营养性神经作用会得到改善,能改进心肌的物质代谢过程,心肌的收缩蛋白质增多,特别是肌红蛋白增多,使心肌纤维增粗、增大,心壁增厚。通常人们把运动引起的心肌增厚叫运动性心肌增厚,也有人叫做运动员的心脏。普通成年人在安静的时候脉搏为70 次/分钟左右,而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在安静的时候脉搏为60次/分钟左右。

(三)运动能增大心脏每搏的血液输出量

经常参加锻炼的人,由于心动徐搏,舒展期延长,心脏便有更多的血液补充;每搏输出的血液量比一般人要多,一般人每搏输出量为50~70毫升,而经常锻炼的人可达100毫升左右。

三、体育锻炼对呼吸系统的作用

人体不断地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而完成这项活动的就是呼吸系统。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大部分。呼吸道又包括鼻、喉、气管、大小支气管。这些器官都是气体循环的通道,在通道里不能进行气体交换,只有肺才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提高呼吸运动的功能。因为在锻炼过程中,由于肌肉剧烈运动,要消耗大量的氧气和养料,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呼吸系统必须加强工作,长此以往,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得到了改善。

由于提高了肺的容气量,在定量活动中,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呼吸次数比一般学生少,而呼吸深度却比一般学生的要大,一般学生的呼吸深度300~400毫升,而参加锻炼的学生可达500~600毫升。锻炼时进行合理的呼吸,有利于保持体内环境的基本恒定,提高锻炼效果及充分发挥人体的机能,由于体育锻炼的种类繁多,呼吸方法似不应千篇一律,这里仅提出某些改善呼吸方法的原则:

(一)减少呼吸道阻力

正常人安静时经由呼吸道实现通气。可在剧烈运动时,为减少呼吸道阻力,人们常采用以口代鼻,或口鼻并用的呼吸方法。但在严寒季节里进行运动,开口不应过大,尽可能使吸入空气经由口腔加温再通过咽喉而经气管进入肺。

(二)节制呼吸频率、加大呼吸深度,提高肺泡通气量

从运动时加强呼吸的情况来看,可通过增加呼吸频率和增加呼吸深度两种方法。由于呼吸道是约为150毫升的无效腔,运动时无效腔容量可因呼吸加强而被动扩展为400~600~1000毫升。若呼吸频率太快,呼吸深度太浅,吸入气迂回无效腔的量增加而实际进入肺泡腔的量相对减少,妨碍运动时的肺泡通气。为削弱无效腔对通气效果的不良影响,有意识地采取适宜的呼吸频率和较大的呼吸深度是很重要的。

(三)呼吸方法适应于技术动作变换的需要

进行周期性运动,宜采用富有节奏性的、混合性的呼吸,长跑时宜采取2~4个单步一吸,2~4个单步一呼的方法。

(四)合理运用憋气

在深或浅的吸气之后,紧闭声门,尽力作呼气运动,称为憋气。由于憋气动作有利有弊,采取以下的方法进行憋气较为有利:憋气前的吸气不要太深;深吸气后的憋气可微启声门,当呼气肌强劲收缩压迫胸腔时,让呼吸道中少许气体有节制地从声门挤出,即发出“嗨”声呼气;憋气应用于决胜的关键时刻:如跑近终点的最后冲刺,杠铃过顶举平、摔跤制服对手(或被对手钳制)的一刹那。

任何人在剧烈运动时,由于肌肉要消耗大量的氧气,所以会出现暂时供氧不足,或缺氧现象。我们把这现象叫运动时欠下的“氧债”。而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由于他的呼吸功能和血液循环系统功能的提高,运动时欠下的“氧债”少,运动过程能持续较长时间,运动结束后恢复得也比较快。

四、体育锻炼对运动系统的作用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可以促进身体的长高,因为运动能促进血液加快循环,供给骨更多的营养,从而促使骨骼更好地生长发育。同时,会使锻炼者肌肉发达。我们可能发现:体操运动员的上肢和胸背肌肉、跑跳运动员的腿部肌肉都很结实粗壮,无需用力收缩就能看到明显的轮廓。

综上所述,人的任何运动要依赖神经系统的支配传导、呼吸系统的吐故纳新、运动系统(骨骼和肌肉)的协同作战,循环系统的往返运输,并在其他系统的配合下,进行一切体育活动,其结果,将导致人的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