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新编大学体育与健康教程
17147400000015

第15章 田径运动(2)

(3)后蹬跑:增强腿部力量,体会蹬摆技术,纠正后蹬不充分和坐着跑的缺点。要点:跑时上体前倾,两臂自然摆动,支撑腿用力向后下方蹬地,腿蹬直后,迅速前摆(小腿不要后撩),并带动同侧髋关节前送。当大腿摆至适当高度时,大腿积极下压,用前脚掌向后下方落地。

2.直道途中跑练习

(1)原地摆臂练习:两脚前后站立,上体稍前倾,两臂弯曲成 90°前后摆动。

(2)直道上中等速度的反复跑60~100m。

(3)直道上60~100m的加速跑。

(4)30~60m的行进间跑。

3.弯道途中跑练习

(1)沿半径10~15m的圆圈跑,由慢到快,体会弯道跑技术。

(2)进入弯道跑练习:由直道上跑15~20m接着跑进弯道30~40m。在进入弯道前2~3步要有意识地加大右腿的蹬地力量和摆幅。

(3)弯道进入直道跑练习:弯道跑30~50m接着跑进直道。在出弯道时身体逐渐正直,体会顺惯性的自然跑。

(4)蹲踞式起跑和起跑后加速跑练习(直道上和弯道上)。

(5)安装起跑器的方法:以普通式为主安好起跑器,依起跑时三个口令的动作要求,根据个人的特点调整起跑器安装的位置和角度。

4.终点跑和全程跑练习

(1)以最快速度跑过终点,不做撞线动作。

(2)以中速跑30m至终点1m处,上体前倾做撞线动作。

(3)快速跑30~40m做撞线动作。

(4)100m全程跑。

二、中长跑

800m 以上的竞赛项目常称中长跑,各种跑的技术基本相同,但由于距离长短和跑的强度不同,跑的动作上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当今中长跑的技术动作以一定步长并高频率跑法为发展趋势。

(一)中长跑的技术特点

中长跑一般采用站立式起跑方法,根据规则要求中长跑起跑的过程包括“各就位”、“鸣枪”两个阶段。

听到“各就位”口令后,先做一两次深呼吸,然后走或慢跑到起跑线后,两脚前后开立,有力的脚在前面紧靠起跑线后沿,前脚跟和后脚尖之间的距离约一脚长,两脚左右间隔约半脚,体重落在前脚掌,后脚用前脚掌着地站立。两腿弯曲,上体前倾,眼看前下方3~5m处,身体保持稳定姿势,集中注意力听枪声或“跑”的口令。两臂在体前自然下垂或前后放置。

听到枪声或“跑”的口令时,两腿用力蹬地。后腿蹬地后迅速前摆,前腿迅速蹬直,两臂配合两腿动作做快而有力的摆动,使身体快速向前冲出,在短时间内获得较快的跑速。起跑后的加速跑应该迅速积极,加速跑的距离主要根据项目、参加人数、个人训练水平、战术要求等情况而定,一般 800m加速跑要跑到下弯道结束;1500m加速跑到直道末端结束,然后进入匀速而有节奏的途中跑。途中跑和终点跑与短跑要领类似,但强度不一样。始终以顽强的意志跑完全程是至关重要的。

中长跑的呼吸是很讲究的。中长跑体力消耗大,对氧的需求量就很高,必须有一定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一般是跑两三步一呼气,跑两三步一吸气,并有适宜的呼吸深度。随着疲劳的出现,呼吸的频率有所增快,应着重将气呼出,只有充分呼出二氧化碳,才能吸进大量新鲜氧气。

(二)中长跑练习方法

1.变速跑:变速跑主要用于发展速度耐力。常用的练习方法是50m慢跑, 50m快跑;直道快跑,弯道慢跑;200m快跑,200m慢跑;400m快跑,200m慢跑。可由长距离到短距离的快跑和慢跑,也可以由短距离到长距离的快跑和慢跑。

2.重复跑:主要是发展速度和速度耐力。一般采用50m、100m、150m、200m、400m、600m、800m距离反复跑。每组间隙时间应注意掌握好。

3.定时跑:这种跑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只规定跑的时间,不要求距离,主要是用来发展一般耐力和跑的能力,掌握和改进跑的技术,增强内脏器官机能。二是要求在规定时间内跑一定的距离。这种练习方法,不但用来发展耐力,而且更重要是培养速度感。

4.越野跑:越野跑不但是在野外进行的一个竞赛项目,还是用于发展中长跑能力的手段,它不仅能发展耐力、灵敏、弹跳力等身体素质,以及培养勇敢、坚毅的品质,而且还能利用充足的阳光和新鲜的空气等自然条件锻炼身体。越野跑时,由于跑的地点地形复杂,环境变化大,因此跑的技术也要因条件而改变。进行越野跑练习时还要特别注意安全。

三、接力跑

接力跑是由短跑和传接棒组成的集体项目。比赛项目有男、女子4×100m和4×400m接力跑。还有一些传统的项目,如4×200m接力跑、迎面接力跑、不同距离团体接力跑、越野接力跑以及男女混合异程混合接力跑等。接力跑技术基本与短跑相同,所不用的就是在快速跑的过程中,各队员间要互相配合完成传接棒任务。

(一)传接棒技术

传接棒方法,一般有上挑式和下压式两种。

1.上挑式

接棒人的手臂自然向后伸出,手臂与躯干约成40°~50°角,掌心向后,拇指与其他四指自然张开,虎口朝下。传棒人将棒向前上方送入接棒人的手中。

这种传棒方法的优点是接棒人向后下方伸手臂的动作比较自然,传棒人传棒动作也比较自然,容易掌握。缺点是接棒后,手已握在接力棒的中部,如不换手再传给下一棒时,则只能握住接力棒的前部,容易造成掉棒和影响快速前进。

2.下压式

也有称“向前推送”的传接棒方法,应当强调指出,在传棒时,手臂不要太高,而是用手腕动作将棒向前下方推送入接棒队员手中。并且,传棒人可以用手腕动作来调整传棒动作的准确性。所以在做此动作时,接棒人的手臂向后伸出,手臂与躯干约成50°~60°角,手腕内旋,掌心向上,拇指与其他四指自然张开,虎口朝后,传棒人将棒的前端由上向下传给接棒人手中。

(二)蹲踞式持棒起跑技术

第一棒传棒人以右手持棒,采用蹲踞式起跑,按规则规定接力棒不得触及起跑线和起跑线前的地面,持棒起跑技术和短跑的起跑基本上相同,持棒方法有三种(以右手持棒为例)。

(1)右手的食指握住棒的后部,拇指与其他三指分开撑地。

(2)右手的中指、无名指握住棒的后部,拇指、食指和小指成三角撑。

(3)右手中的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握住棒的后部,拇指和食指分开撑。

(三)4×400m接棒人的起跑技术

1.接棒人的起跑,第二、三、四棒的运动员用站立式或一手撑地的半蹲踞式起跑姿势,站在选定预跑段的起跑线前面,两脚前后开立,两膝弯曲,上体前倾,第二、四棒运动员因站在跑道外侧,所以用左腿放在前面,右手撑地。身体重心稍向右偏,头转向左后方,目视跑来的同队队员和自己的启动标志线或标志区。

第三棒运动员是站在跑道内侧应以右腿在前,用左手支撑地面,身体重心稍向左偏,头转向后方,目光看跑来的同队队员和自己的启动标志线或标志区。

当传棒队员跑到标志线或标志区时,接棒人便应迅速起跑,在传递接力棒时,应充分利用熟练的传、接棒技术,在两人都处于全奔速跑中交接棒。

2.传、接棒的位置和起跑标志线的确定

正确的传、接棒时机和起跑标志线的位置是保证在接力区内快速完成传、接棒的重要条件。

(1)传、接棒的位置:接棒人站在预跑线内或接力区的后端。待传棒人跑到标志线时,便迅速起跑,当跑到最合适的位置时(离接力区的前端约4.50m、离接棒人约1.5m),将棒迅速无误地传给接棒人的手中。

传、接棒过程,通常是传俸人跑到离接棒人约1.5~2m处,立即发出“接”的信号,接棒人迅速向后伸手臂接棒,当传、接棒技术十分熟练后,可以不发“接”的信号,完成传、接棒。

传棒队员完成传棒后,在本跑道内逐渐减慢速度,等待其他道次队员跑过后,再离开跑道,以免造成犯规。

(2)接棒人起跑标志线的确定。由于传、接棒队员的速度快慢不同,即传棒队员最后跑进时是高速跑,接棒队员是从静止状态起跑和起跑后的加速跑,为了能使传、接棒在高速度跑中进行,接棒队员必须提前起跑,提前启动处的标志叫标志线。这段距离的确定是根据传、接棒队员的跑速,传、接棒技术的熟练程度和接棒队员的反应快慢等确定的。

(四)4×400m接力跑技术

4×400m接力跑的传、接棒技术相对比较简单。但是,由于传棒人在跑近接力区时的跑速已经明显下降,所以接棒人应十分注意接棒技术。当传棒人跑近时,接棒人要在慢加速跑中目视传棒人,顺其跑速主动接棒,随后快速跑出。

第一棒采用蹲踞式起跑,起跑技术同4×400m接力跑的起跑;第二棒采用站立式起跑,上体左转,目视传棒人,要估计好传棒最后一段跑的速度,如果传棒人最后一段仍然保持较好的速度,接棒人可以早些启动,如果接棒人的跑速减慢,接棒人应晚些起跑,并主动接棒。4×400m接力跑全部的交接棒过程,一般在20m接力区的前半段或接力区的中间区域内完成。传棒人将棒传出后,应从侧面退出跑道,避免影响其他接力队队员的跑进。

4×400m接力跑,多采用右手传递接力棒。即第一棒队员以右手将棒传给第二棒队员的左手,第二棒队员跑出后将接力棒换到右手,以后各棒次接力棒的传递均以此法传接。

第四节 跳跃类运动

跳跃运动,是人体运用自身能力(或借助一定的器材——撑杆),通过一定的运动形式,使人体尽腾跃尽可能的高度或远度的运动。

一、立定跳远

立定跳远可以发展下肢肌肉、腿部力量,特别是对发展爆发力具有重要作用。它也是《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必测项目之一。

(一)立定跳远的技术特点

面对跳跃方向,两脚左右自然并立,与肩同宽。起跳前,手擘后摆,同时两膝微屈,上体稍前倾,体重落在前脚掌上。起跳时,两臂直臂由后经侧下方迅速向前摆,同时双腿由半蹲变成充分蹬直至两脚尖用力蹬离地面。完成起跳后,身体在空中充分伸展,在人体重心达到最高点时迅速收腹,小腿尽可能前送。落地时尽量用脚跟先着地而过渡到全脚,膝关节前屈缓冲;在落地瞬间两臂快速用力后摆,上体前倾,平稳落地。

(二)立定跳远练习方法

1.发展弹跳能力:包括摸高、跳台阶、单足交换跳、跨步跳、跳过一定高度的障碍等。

2.脚部与手臂摆动的协调配合:练习摆臂提重心的方法,有意识地做脚尖用力蹬地动作。

3.收腹跳:双脚跳起双手抱膝触胸。

二、跳远

跳远的完整技术由助跑、起跳、腾空、落地4个部分组成。决定跳远成绩好坏的因素主要是助跑起跳时的速度、腾空的角度,其次是平衡的空中姿势和正确落地的技术动作。

(一)助跑

助跑的距离是根据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及技术水平来确定的。助跑的测定可以从起跳板及延长线处开始,用助跑速度向反方向跑,最后一步踏点即为正向助跑起点。助跑的启动方式分两种:站立式启动和走或跑几步后踏标志线开始助跑。不管那种方式的助跑都应用前脚掌跑动,做到快速、准确、平稳、直线、轻松、有节奏、有弹性。助跑的最后几步要达到最高速度,倒数第二步步幅稍大,重心略低,踏跳步步幅稍短,重心稍上升,进入起跳状态。

(二)起跳

助跑最后一步,当摆动腿支撑时,应用力蹬地,使身体尽快向起跳板方向运动。起跳腿快速折叠前摆,并积极下压大腿,使起跳腿快速的以脚跟触板并滚动为全脚掌,重心移到支撑腿上,此时起跳腿蹬直髋、膝、、踝三关节;同时摆动腿的大腿积极向前上方摆至水平位置,小腿自然下垂,两臂协调配合。起跳腿同侧臂屈肘摆至身体前上方,异侧臂屈肘摆至身体侧上方,向上顶头,提肩、拔腰。

(三)腾空

正确的腾空姿势应上体正直,摆动腿保持起跳时的前摆,起跳腿自然弯曲留在体后。按空中不同的运动姿式,分为蹲踞式,挺身式和走步式。

1.蹲踞式:起跳后,摆动腿积极前上摆,起跳腿用力蹬地后与摆动腿并拢,双臂上摆至肩的后上方再快速向前下方摆动,与下肢作相向运动。落地瞬间抬大腿伸小腿,双臂向下向后摆动,落地瞬间屈膝缓冲。

2.挺身式:起跳后,摆动腿自然下放,小腿向后下方弧形摆动,两腿迅速靠近,形成挺身姿式,两臂配合腿作绕环摆动,然后收腹举腿,小腿前伸,准备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