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兵器世界:军刀传奇
17145400000009

第9章 军用刺刀(1)

军用刺刀又称枪刺,是装于单兵枪械前端的刺杀冷兵器,用于白刃格斗。也可作为战斗作业的辅助工具。现代刺刀具有多种功能,它在近战、夜战中仍有一定作用。

中国56式刺刀姻传说的三棱

刺刀

刺刀是安装在枪口部位的一种锋利的冷兵器。抗日战争开始后,我军就提出了“刺刀见红”的理论,此后,拼刺刀逐步演化成为我军勇敢精神的象征,这一时期,拼刺刀的主要武器是三八式步枪。全国解放初期,在“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口号指引下,全军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大练兵和大比武活动,刺杀技术成为评价一名士兵军事技能水平的主要指标,“谁英雄谁好汉,拼刺场上比比看”是这一时期我军士兵的流行语。这一时期,拼刺刀的主要武器是56式半自动步枪和56式冲锋枪。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高技术兵器的大量涌现,刺杀作用明显下降,但刺刀的功能又有了新的内涵,性能上具备了刺刀和匕首的双重功能,这一时期,拼刺刀的主要武器是81式步枪。进入新世纪,国产刺刀开始与世界武器接轨,刺刀的功能不断拓宽,多功能刺刀加装到国产新式步枪上,如今刺刀依然是我军士兵手中不可缺少的装备之一。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国民经济得到一定的恢复,为加快人民军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步伐,党中央、中央军委决定从苏联引进生产线,成功仿制了56式半自动步枪和56式冲锋枪,作为步枪组件的刺刀也成功地配备到两种步枪上。

装在56式半自动步枪和56式冲锋枪上的56式刺刀主要是可折叠的棱形刺刀。一般说来,棱形刺刀的刀体刚度好,格斗时不易弯曲,且便于刺入,由于棱形刺刀的三面(或四面)都开有血槽,因而在刺入人体组织时进出更加快速顺畅,使被刺中的敌人在最短时间内丧失攻击能力。动物模拟实验表明:刃长为32厘米的56式刺刀,足以将两个成年男子对胸刺穿,杀伤力之大可见一斑。

若从严格意义上讲,56式刺刀远不能称之为“刀”,应该称之为“刺”,因为它外表形同一个超大型号的锥子,一点也不具备刀的功能,因此很多人称56式刺刀为“枪刺”。可见,56式刺刀的设计是以“刺”为主,与匕首式刺刀相比较起来,劈、挑、削的功能相对较弱。

56式刺刀在刺入人体以后,可通过血槽将外部空气引入,空气迅速在体内形成大量泡沫,阻塞血管。实验表明:56式刺刀刺入人体后,在极短的时间内,通过血槽迅速将空气引入血管,并形成空气栓子,从而堵住通往脑部的血管,导致脑部供血障碍,进而造成脑组织缺氧,最终致人死亡。有消息称:56式刺刀只需刺入人体任何部位8厘米左右,就可能导致丧命。

56式刺刀的战斗表现

56式刺刀的结构及性能特点是:刺刀用合金钢锻压打造而成,表面经过磷化和热处理,硬度极高;刀身为棱形,表面呈灰白色,不反光;刺尖较为扁平,三面有凹槽,棱间的凹槽起血槽作用,因而杀伤性极强。

此外,为提高硬度,在冶炼时加入了一定量的砷元素,由于砷在空气中极易被氧化成有毒物质三氧化二砷(俗称砒霜),所以,打磨后的刺刀有毒性,一旦刺破人体,伤口很难愈合。

56式刺刀的优点是加工简单、成本低廉、综合强度高、穿刺性极强,但其缺点也十分明显,即功能过于单一。

56式刺刀之所以能够在我军部队中列装近30年,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军十分强调步兵近身搏斗中的拼刺,而拼刺恰恰以“刺”为先,更何况56式刺刀还可以利用弹簧、卡环等将刺刀折叠,平时将刺刀折叠收于枪管下方的护木凹槽中,不会出现丢失的情况;训练使用时,可以方便地将刺刀展开,尤其在实弹射击时,刺刀打开后还可以起到减少枪口向上跳动的作用。

56式刺刀伴随我军将士参加了新中国成立后三次对外自卫反击作战。目前,56式半自动步枪依然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的检阅用礼仪枪,也仍然是我国民兵及预备役部队步兵班的主要装备。56式刺刀的主要战术技术指标为:重量300克,全长38厘米,刃长32厘米,刃厚1.8厘米,刃宽1.8厘米。

中国81式刺刀姻夺命双槽

刺刀又称作枪刺,它是一种安装在步枪上用于近距离刺杀敌人的利器,也是自火器时代开创以来使用最广的冷兵器。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刺刀已不仅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刺杀,而是被赋予了其他野战功能,使之成为一种多用途野战工具刀。我国早些年生产的81式刺刀虽与时下流行的多功能枪刺相比有一定差距,但也是经历过实战检验、符合当时潮流、将匕首与刺刀合二为一的双功能匕首式刺刀。

研制背景

20世纪70年代后,世界军事强国的班用武器先后实现了枪族化,我军仍然使用除弹药外其他部件均不能通用的56式半自动步枪、56式冲锋枪及56式班用轻机枪,尤其在1979年的对越自卫反击作战中,上述武器暴露出了在步兵班内不能通用、后勤保障不便、不利于维修等诸多问题。基于这些经验教训,我军主管部门下达了研制历史上第一个班用枪族武器的任务指示,基本目标是用一个班用枪族取代正在列装使用的56式半自动步枪、冲锋枪和轻机枪。

1981年,我国历史上第一代国产班用枪族武器,即1981年式班用枪族武器设计定型,族内武器包括81式步枪、81-1式自动步枪和81式班用轻机枪,作为新步枪主要组成部件的81式刺刀也随即诞生。

据称,在81式刺刀设计初期,围绕刺刀是否应具备可拆卸功能的问题,经历过一番激烈的争论。持“刺刀见红”勇敢精神的人认为:拼刺刀是我军光荣传统和勇敢精神的体现,因而反对刺刀具备可拆卸功能;反对者则认为:不能墨守成规,当时美国M16步枪上的M7刺刀、苏联AK47步枪的改进型刺刀及AK74步枪上的刺刀均是可卸型双功能甚至多功能刺刀,我国也应紧跟世界发展趋势。经过讨论,有关部门最后决定国产新型步枪采用可卸型枪刺:装到枪上是刺刀,卸下来当匕首。此外,我国枪械工作者在研制81式刺刀过程中还吸取了原56式半自动步枪及56式冲锋枪上刺刀的教训,如:针对56式刺刀容易折断的问题,在刀身两侧直接压制加强筋;以塑料为材料制作刀鞘等。这些改进不仅使81式刺刀达到了刀身美观、强度提高的效果,而且使用时握持顺手,功能双重,基本上反映了我军当时较为超前的理念和对战场需求的认识。

主要特点

国产81式刺刀为可卸型双功能匕首式刺刀。这种刺刀类似于在传统匕首上加装了一个可固定在枪口的套火环和卡榫,当作刺刀使用时,可以配置在步枪上用于拼刺;当作匕首使用时,可以双刃短剑的形式,在近距离上实施上刺、下刺、反刺、侧刺等,必要时也可当作野战工具或飞刀使用。国产81式刺刀有五大

突出特点:一是利于“刺”。刺刀装在枪上时,就等于将一把匕首变成了尖锐的矛,并且刺刀的刀体上带有血槽,利于刺入、拔出。二是便于“匕”。“匕”者,短剑也。现代匕首是由传统短剑演化而来的,81式刺刀由刺刀、刀鞘及挂带等部件组成,刀身部分为剑形,双面开刃,使用时可便利地做刺、捅、抹、切、割等动作。三是硬度“高”。刺刀的两面有纵向加强突筋,突筋两边呈凹形血槽,表面镀乳白铬。刀体刚性好,格斗时不易弯曲。四是使用“活”。一般情况下,刺刀置于射手的腰带右侧,携行方便。该刺刀的刀柄为褐色塑料柄,刀鞘为军绿色塑料壳,不仅不易反光,而且出鞘声音微小,隐蔽性好。当作刺刀使用时,装卸方便,在刺入人体后,可以灵活地抽出或转动,扩大伤口面积;当作匕首使用时,81刺又可以灵活多变地实施多项捕俘动作。虽然说该刺刀的设计只有两个功能,但在当年对越自卫反击作战的轮战期间,我前线士兵经常用该刺刀从事挖、刨、攀登等活动,人为地拓展了刺刀的功能。

主要性能评析

国产56式半自动步枪、56式冲锋枪的枪刺仅具备单一的刺杀功能,这使得步枪手在需要进行切割、削木桩以及对付蛇类等野战用途时就用不上这款刺刀。倘若为士兵单独配发一把匕首,无疑又增加了单兵装备附件。所以,81式双功能可卸型匕首式刺刀的列装,使这些问题得到了较好地解决。

81式刺刀全刀重量297克,全刀长300毫米,由刺刀和刀鞘两大部件组成。刺刀部件的重量220克,刺刀长300毫米,由刀身和刺刀柄组成。刀身为剑形,长165毫米,刀身最厚处12毫米,最宽处24毫米,刀身的两面有纵向加强筋,横断面呈棱形,便于在刀身刺入人体组织后快速释放血液,增加穿刺能力以及减轻刀身压力,方便拔刀。刺刀柄为褐色塑料柄,刺刀柄上设有连接环、限制突榫及卡榫等,便于连接及握持,因此该款枪刺在当作刺刀使用时,结合、拆卸方便;当作匕首使用也很顺手。刀鞘部件由鞘体和挂带环组成,质量77克。刀鞘体主要用于容纳刀身,外壳以塑料为主要材料,染军绿色,质轻且坚固;挂带环位于刀鞘体的后部,在平时,射手可利用挂带环将刺刀穿在腰带上挂于腰际,这样便于携行。

国产81式刺刀彻底改变了我军传统刺刀只能装在枪上使用且功能单一的问题,使刺刀具备了双重功能,大幅度提升了我军士兵的战场适应能力。以现在的眼光看,虽然该刺刀在功能方面还不够多样,设计上也没有达到完善的程度。但是,该刺刀吸收了当时世界知名刺刀的优点,并经受了对越自卫反击作战部队的实战检验。目前,81式刺刀仍然在我军各兵种部队及民兵、预备役部队中装备使用,深受广大官兵的喜爱。

中国95式多功能刺刀一刀多用

国产95式多功能刺刀,俗称“虎牙”刺刀,由刺刀体和刀鞘两部分组成。在平时,挂于士兵(射手)腰际或单兵战斗携行具上;需要拼刺时,可加装在国产95式步枪和95式班用轻机枪上,进行近距离拼刺;士兵执行格斗或捕俘任务时,也可当作匕首使用;必要时,还可作为野战工具使用。

刺刀体的组成与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