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刀体是95式多功能刺刀的主体,刺刀体上设有刀柄、刀身、剪孔、刀环等。在平时,刺刀体装入刀鞘内,挂于射手腰际,当需要拼刺时,可将刺刀装在枪口帽上,用于近身格斗和拼刺刀;当捕俘格斗时,可作为匕首使用;当在野战条件下使用时,刺刀体与鞘配合,又是一种多功能野战工具。刀柄可方便握持和操作。刀柄以超韧增强尼龙为材料注塑而成,刀柄的两端稍凸出,中部设有四条凹沟,握持舒适,不滑动,不伤手;刀柄内部中空,可放置野战用的急救针线包,拧动螺丝打开盖扣即可取下使用。刀身用以刺杀敌人或当作其他野战用工具。刀身选用高铬合金不锈钢材料,具有耐磨性好、强度高、不生锈等特点。
刀身下方为刀刃部分,用于刺杀敌人;右侧中段开有一条血槽,目的是使刀刃在刺入敌人身体组织后能快速释放血液,减轻刀身压力,扩大伤口面积和方便拔刀;刀身上方有数条锯齿,可“锯”断铁丝、圆木等;刀身左侧上方有45个“锉”条,用于锉断橡胶或木质物品;刀身前上方开有一段类似刀刃的薄面,用于“砍”断硬物。剪孔位于刀身前方中部,用于和刀鞘上的剪孔轴配合,形成剪刀。刀环位于刀柄的前方,与刀柄后方的卡榫相配合,可安全将刺刀体挂装在95式步枪或机枪上,用于拼刺。
刀鞘的组成与功能
刀鞘是95式多用途刺刀的附属件,刀鞘上设有挂带环、磨刀石、剪孔轴及开刀等。主要用于容纳刺刀体,必要时,单独使用可作为改锥和开瓶盖的开刀;与刺刀体配合,还可当作剪刀使用。挂带环位于刀鞘的后部,在平时,射手可将95多功能刺刀穿在腰带上挂于腰际,便于携行;磨刀石在刀鞘的后背面上,打开与挂带环相连接的帆布扣时就可看到。磨刀石可帮助刀身开刀刃。剪孔轴位于刀鞘前方中间部位,与刀身上的剪孔相配合,形成剪刀上的连接轴。开刀位于刀鞘最前方,单独使用可作为改锥、简易螺丝起子和开瓶盖的开刀;与刀身上方的薄面相配合,还可当作剪刀的刀口使用。
可见,95式多用途刺刀彻底改变了我军传统刺刀只能装在枪上使用、功能单一的问题,使刺刀同时具备军刺、匕首、砍刀、剪刀、铁锉、钢锯等多重功能,大幅度提高了士兵战场适应和野战生存能力。在未来战场上士兵将要面对更加复杂的战场环境,多功能刺刀不仅可帮助士兵战斗,而且还可协助士兵生存。
性能指标
95式多用途刺刀是于1995年随国产95式5.8毫米枪族武器一起通过设计定型,并于1997年香港回归之日公开亮相的。该多功能刺刀在定型之前经过了三大技术攻关:其一,新型材料攻关。比如:主管部门下达的指标要求是刺刀的刀柄、刀鞘需采用工程塑料件,而普通工程塑料部件对刀柄内部某些要挖空的部位很难加工,甚至在挖空后刀柄可能会出现裂痕或断裂。后经过了将尼龙材料改为超韧尼龙,又将超韧尼龙改为超韧增强尼龙的改进过程。其二,改进刺刀结构。为提高刺刀设计及使用的合理性,将刀鞘上的剪孔轴由早期的圆形改为不对称形状(一边是直边,一边是圆弧),使其能够与刀身上密切配合,调控转动间隙,克服了剪切时打滑的情况。其三,改进工艺技术。以先进的工艺提高刺刀质量和硬度。比如:对刀身进行抛光、喷砂、加高温防锈油等多道工艺的防护处理;把挂带扣用超韧尼龙注塑,解决扣卡榫根部易断裂的问题。
95式多用途刺刀的性能指标为:全重600克(含背带环),刺刀体重260克,刀鞘重220克,刺刀与刀鞘总长354毫米,刺刀长302毫米,刀身长178毫米,刀身宽35毫米。
其他测试指标为:能砍断直径60毫米的圆木,刀刃无崩缺、无卷口;能用刀背的刃部砍普通钢板;能锯断直径6毫米的铁棒,锯齿无崩缺;刀鞘相结合,手握刀柄、鞘身,剪断带电量为380伏以下的电线时,不导电。
国产95枪族武器是我军21世纪初中期的换代新产品,已经全面列装全军各部队,而作为95枪族中不可或缺的独立组件95式多功能刺刀,所具备的“一刀多用、一器多能”以及“携带方便、使用快捷、战术广泛”的优点,受到了广大使用官兵的青睐,并成了广大官兵的“好朋友”!
姻百年征战美军老式刺刀
美军首款刀型枪刺
爆发于1898年的美西战争是美利坚军事力量在世界范围内崛起的重要标志,这场战争后,美国正式步入了世界强国俱乐部。美军在这场战争中配备在克拉格(Krag)步枪上的M1892(KragJorgensen)刺刀,是美军首款常规配备的刀型枪刺,用以替代淘汰M1873窝槽式(SOCK-ET)棱型枪刺。从造型上看,这款刺刀除了刀鞘是新设计的款式以外,其他完全是按照瑞士的M1889刺刀复制的。M1892刺刀全长412毫米,刀刃长295毫米。握把为木柄铆钉固定,鸟嘴形刀头,单刃双尖双面血槽,刀鞘和挂钩为烤蓝钢制结构。在刀身上,一侧刻有铭文US,另一侧铭文则为范围在1894到1902之间的生产日期。
经历两次世界大战洗礼的刺刀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美军配备了M1905(Springfield)刺刀。M1905刺刀分别制造于两个兵工厂: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即春田兵工厂SpringfieldArmory,于1906—1922年生产)和岩岛兵工厂(RockIslandArmory,于1906—1913年生产),两兵工厂的简称分别为SA和RIA。
该款刺刀总长520毫米,刀刃长406毫米,套火环直径16毫米。M1905刺刀明亮的刀体直到1917年才有烤蓝涂层,而不带烤蓝的、早期生产的低序列编号M1905则受到了收藏者们的一致追捧。M1905刺刀的刀柄为胡桃木单螺丝固定,高位卡榫按钮。该刀刀身一侧为厂标和炸弹图形以及年份标识,另一侧为US标识和兵工厂生产序列编号,它的刀鞘有几种不同的版本,包括皮制外套木鞘、帆布外套木鞘以及带扣和钩状克拉格旋转式皮鞘等。
二战时期,美国军方将库存遗留的M1905刺刀的刀柄由木柄改成了黑色塑胶柄,未有烤蓝的刀身都进行了烤蓝和磷化膜防锈处理,刀鞘采用军绿色塑胶玻璃纤维材料制成,鞘口为钢制结构,并铭有US和炸弹标识,这款修改过的刺刀称为M1905/42。此外还有一款收藏界称为M1942的刺刀,也有称二战M1905的,除了刀柄改用黑色塑胶柄、刀鞘为军绿塑胶玻璃纤维材料以及加了烤蓝涂层之外,其结构与过去的M1905相同。M1942刺刀由六家兵工厂生产,它们是:AFH(AmericanForkandHoe)、OL(OneidaLimited)、PAL(PalBladeandTool)、UFH(UnionForkandHoe)、UC(UticaCutlery)和WT(WildeDropForgeandTool)。这些刺刀的刀身上不带兵工厂序列号,但不排除护手上有特殊编号。刀身一侧铭有厂标、炸弹标识、US以及年份(1942或1943)标识。
P13与M1917
还有两款刺刀有必要介绍一下,那就是P13和M1917,这两款枪刺总长均为558毫米,刃长435毫米,套火环为15.5毫米,适用于英军P14和美军M1917恩菲尔德(Enfield)步枪以及温彻斯特(Winchester)1897战壕霰弹枪等。P13和M1917刺刀依据合同由雷明顿(Remington)和温彻斯特这两家大名鼎鼎的兵工厂制造,但温彻斯特的产量较少,因此收藏价值也高于雷明顿。因枪口环的位置高低不同,这两款刺刀与外形类似的P1907刺刀不能互换使用。
法国林白刺刀姻刺刀美男子
配套步枪
法国勒伯尔M1886步枪于1887年4月正式进入法国军队服役,它的出现成就了两样东西:一是该型步枪所使用的勒伯尔8毫米步枪弹;另一个是它的刺刀———M1886林白刺刀。
勒伯尔8毫米步枪弹于1886年装备法国军队,直到1936年退役,是世界上最早装填无烟枪药的步枪弹,它于1929年起被口径更小的7.5毫米步枪弹逐步取代。
林白刺刀跟随法军时间更久,这款刺刀从跟随勒伯尔M1886步枪服役那一刻起一直被法国和其他一些国家军队用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洗礼。它先后被法国、比利时、希腊、沙皇俄国、西班牙、波兰等国家装备过。
说到上面二位的“主子”勒伯尔M1886步枪,它的命运可就有些悲催了。1884年,法国工程师M.维阿耶接受法国政府的任务,率先研发了步枪用无烟枪药,首先使用这种枪药制成的子弹的是一种新研制的8发弹仓容量步枪,它于1886年被法国枪械选型委员会的勒贝尔中校选中,定型后命名为勒伯尔M1886步枪。该枪于第二年4月被用作法军制式武器大量装备部队。但是服役后的勒伯尔M1886步枪很快暴露出一个问题,即枪弹发射完之后再装填很麻烦。因此勒伯尔M1886步枪随后被进行了一系列大改,并重新命名,勒伯尔M1886步枪也就成了一款短命的步枪。
勒伯尔M1886步枪和它的林白刺刀在中国也亮过一次相,那就是在晚清八国联军和义和团作战的时候,同样它们也参加过其他一些法国的殖民军事行动。
四棱刺
M1886林白刺刀从刀尖看去呈十字形,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四棱刺”,它的研制和生产是为了取代法国当时服役的M1874“Gras”刺刀。
M1886林白刺刀分为长版和短版两种,同时还分为有护手勾和没有护手勾的情况。护手勾的设计多见于20世纪以前的老式刺刀,它的最初设计是用来在格斗中挂住对方的兵刃,方便杀敌。但设想和现实往往差距甚远,实战证明,护手勾的设计在拼刺刀的过程中很少挂住对方的武器,倒是在平时经常挂在自己的衣服和配件上,导致不方便拔出。所以有一段时间M1886林白刺刀一出厂就会被锯掉造型优美的护手勾,后期的M1886林白刺刀甚至干脆就取消了这个设计。此外,M1886林白刺刀除了用在短命的勒伯尔M1886步枪上,还用在别的枪械以及波兰、捷克甚至德国等其他欧洲国家,这使得这款刺刀的版本加起来不下10种。
除了之前提到的战争外,林白刺刀还历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苏波战争、西班牙内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真是历尽硝烟。
M1886林白刺刀造型优美,像极了中世纪欧洲贵族的佩剑,体态高雅,由于其生产时间长、总产量较大,价格相对来说不是很高,因此广受冷兵器迷们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