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航空工业人物传·领导篇2
17144600000010

第10章 吴继周

吴继周(1915.2—1990.1),江西萍乡人,国营第321 厂(后更名为国营第320厂,现江西洪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航工业洪都)首任党委书记兼厂长。1931年到北平读高中,后进入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学习,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加入中华民族先锋队,先后任民族先锋队小队长、大队长、西郊区队长,清华大学党支部书记。1937年吴继周进入长沙临时大学文学院学习,1938年后任长沙市市委委员、区委书记,湘鄂赣特委宣传部部长、中心县委书记、特委代理书记。1941年起吴继周先后进入延安马列学院、中央党校一部学习,并出席了中共七大。在东北工作期间,历任中共沈阳市市委委员、沈阳市大东区区委书记,浦河总区区委书记,沈、铁、抚联合县委书记兼县保安团政治委员,中共安东省第三地委、第四地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部长,辽东分局组织科科长、安东市委副书记。1949年随军南下,任江西省袁州行署专员兼中共袁州地委副书记。1951年7月任国营第321厂党委书记兼厂长;1956年6月任南京航空学院(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院长兼党委书记;1978年任第三机械工业部党组成员,1980年任第三机械工业部党组成员、顾问,兼任南京航空学院党委书记、院长。1983年当选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同年4月离休,1990年1月去世。

1951年4月,中央决定南京空军第22厂移交航空工业局,后迁往南昌建新厂,厂址是原国民党空军第二飞机制造厂和航空研究院旧址。1951年7月,吴继周调到工厂任厂党委书记兼厂长。他和领导班子成员一起制定了第二期修建工程的主要任务:修复6个旧机棚,新建变电站和锅炉房,修整飞机场并新建混凝土跑道和滑行道,为恢复生产创造条件;同时兴建家属宿舍72栋、单身宿舍8栋以及职工临时食堂、浴室、子弟学校等其他零星工程,为职工提供基本安定的生活环境。

为了加强对第二期工程的领导,吴继周和建厂委员会研究决定成立南昌市南郊工程处,由市建设局直接负责。在修建过程中,地方政府领导经常深入工地,对来自四面八方的职工热情慰问。吴继周还率领厂临时党委经常对职工进行加强团结、艰苦创业和勤俭安家的教育,因而工地上大家齐心协力、团结战斗。从1951年10月动土起,到1952年第四季度初,第二期修建工程除机场跑道外大多数已经完成。11月,工厂成立“272工地指挥部”,专门负责机场跑道工程的建设。到1952年12月底,一条宽70米、长1521.7米的钢筋混凝土跑道以及滑行道、停机坪等相应设施胜利竣工。

1951年9月初,航空工业局给工厂下达了1951年第四季度和1952年修理飞机的计划指标,确定工厂主要承担活塞式单发动机飞机的修理任务。空军第一批待修理的8架雅克-18型飞机于9月21日进厂。吴继周组织工厂一边进行建设,一边在十分简陋的条件下开始修理飞机。到年底,共修好雅克-18型飞机38架,其中交付部队19架。

1952年起,雅克-11型中级教练机、拉-9和拉-11型战斗机以及拉-9型战斗教练机等4种飞机也转到工厂修理。这4 种飞机的机构、系统和机载设备比雅克-18要复杂得多。1952年以后,部队送修的飞机损坏程度日趋严重。所以,除了修理的飞机型号增多之外,修理的内容范围也随之扩大。航空工业局针对这种情况,结合飞机工厂的发展方向,向工厂提出了“1952年起应开始研究及准备如何制造配件,以逐步走向全机制造”的要求。

工厂一方面抓紧进行第二期修建工程,另一方面在修理雅克-18飞机的同时,开始修理雅克-11和拉式飞机,并且有计划地组织零部件的试制。到1952年底,工厂全年完成了148架飞机的修理任务,还试制成功了38项主要零部件。工厂边建厂、边生产,开始踏上从修理走向制造的道路。

1953年2月工厂更名为国营第320 厂。1953 年5 月15 日,中苏两国政府签订协定,由苏联援助我国建设156个重点工程项目,工厂由飞机修理厂改、扩建成年产能力为500架雅克-18型初级教练机制造厂的工程就是其中之一。面对规模扩大、人员增加、任务繁重的局面,工厂临时党委向江西省委提出成立党委会的建议,以加强党对生产的领导和监督。江西省委组织部在1953年10月24日批复工厂,同意由吴继周等13人组成党委会,吴继周任党委书记。

工厂开始修理飞机、制造零部件时,并没有成套的设计资料,只有几本修理说明书和极少数不完整的图样。工厂技术人员只能根据飞机具体损坏情况,进行修理设计,并按实物测绘、制造零部件,但这样制造的零部件相互协调性不好。1952 年3 月,吴继周按照苏联专家的建议,成立模线室,开始按实样取样板,然后绘制模线,作为协调的依据,大大提高了试制部件的质量。这是工厂学习、使用模线样板的开始,在工厂飞机制造工艺的发展上具有重要意义。1953 年1 月5 日又成立了新品试造委员会,统一领导部件的试造工作。试造委员会研究了雅克-18飞机各部件试造情况,决定选用经过修好的苏制机身骨架和中翼各一个,将所有自制的44项主要部件和组合件以及其他零件、标准件合装成一架完整飞机,定名为“320号机”在“五一”节进行试飞。4月28日,这架飞机总装完毕,经水平测量,数据基本符合规范要求。4月29日开始试飞,先后经50个起落、18小时飞行的考验,结果良好。

1954年2月底,雅克-18飞机的苏联成套图样资料到达工厂。经与由苏联提供的飞机修理资料和工厂自行测绘的图样核对,发现两者的理论数据和主要结构都基本一致。因而,工厂原用于飞机修理和备件制造的工艺装备和库存零部件将可用于整机试制和以后的成批生产。基于这一情况,吴继周组织工厂有关人员拟定了一个把“一五”计划规定的1955年第三季度试制成第一架飞机的进度,提前到1954年第三季度完成并开始生产的计划,得到了航空工业局的批准。吴继周随即组织人员编制了试制总进度计划,作为全厂进行试制工作的奋斗目标。4月8日,工厂党委按照总计划的要求,向全厂职工进行了动员,提出了“为制造祖国第一架品质优良的飞机而奋斗”的口号,在全厂展开了雅克-18的整机试制工作。

试制第一架飞机光荣,但“第一”也伴随着困难。当时国内还没有做过飞机静力试验,没有熟悉的人(在厂的苏联专家也没有从事过这项工作),没有可供借鉴的经验。吴继周决定由设计科主任工程师张阿舟负责这项工作,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张阿舟和设计科的有关人员一起,在部分车间的配合下,设计、制造了整套试验用的设备,完成了进行静力试验的全部准备工作。在分解车间厂房内临时辟出的场地上,先后进行了飞机14个部件、57种设计情况的静力试验。结果表明,飞机的强度满足设计要求,从而为飞机的试验提供了可靠保证。

1954 年7 月3 日,试飞员段祥禄和刁家平驾驶02 架飞机首次升空试飞。试飞结果表明,飞机的性能完全符合设计技术指标。1954 年7 月26 日,工厂在试飞站隆重召开了“国营320 厂第一架飞机制造成功庆祝大会”。大会宣读了工厂全体干部职工向毛泽东主席的报捷电。8 月1 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给工厂全体职工复加勉信。

1956年1月吴继周调任南京航空学院院长,1978年7月调任第三机械工业部党组成员。1983年4月离休,1990年1月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