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官德
17138500000026

第26章 职分以忠义为根本(1)

职分,职务上应尽的本分,也可以叫天职。每类社会角色都有自己的职分,父母的职分是慈,子女的职分是孝,老师的职分是教,学生的职分是学。官员的职分是什么?忠义。

(一)忠心

要义

什么是忠?董仲舒说:“心止于一中者谓之忠,持二中者谓之患。”(《春秋繁露·天道无二》)意思是,心系于一个中上面,叫做忠;要是寄于两个中,那就叫做患,也就是胸中只有一个中心,绝无二心。在这一点上,忠与前面讲过的诚没有什么不同,所以这两个字常常连用,叫做忠诚。二者的区别主要在于侧重面不一样,诚把一心一意落在真实上,而忠则落在坚守上。

忠表现在各个领域,其对象可以是朋友,可以是妻子,可以是职守,可以是事业,可以是法令,可以是事实,可以是他人托付,甚至可以是路人。但最主要的是国家,所以《左传》说:“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忠也。”(“僖公九年”) 国家的利益,知道了没有不去做的,就是忠。又说:“临患不忘国,忠也。”(“昭公元年”)面临祸患而不忘记国家,就是忠。

人们常常抨击和嘲笑古代的忠是愚忠,其实并不准确,古人不是一味地效忠,而是有原则的。一个叫季子然的人向孔子请教怎样做臣子。孔子说:“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论语·先进》)大,伟大、杰出、堂堂正正。什么叫大臣?就是遵循道义来事从君主的人,假如君主无道,就辞职走人。

故事

栾成的道义

春秋时期,晋国大贵族姬称起兵讨伐国君姬光,争夺国家最高权力。姬光兵败被杀,姬称得手,称晋武公。

姬光的大臣栾成决心以死来抵抗姬称。武公对他说:“如果你打消这个念头,我就派你前去朝见周天子,然后任命你为上卿,主持晋国政务。”晋国是周朝统治下的一个诸侯国,作为一国的使者去向天子汇报,说明国君对他的倚重。

栾成说:“我听说,‘人在世上生存,凭借的是三个人,即父亲、老师、君主,必须要始终如一地对待他们。’父亲给人以生命,老师给人以教育,君主给人以衣食。没有父亲就没有生命,没有衣食就不能生活,没有教育就不知道什么是人,所以对他们要一心一意,直到生命结束也不改变。

“以生命来回报给予生命的人,以力量来回报给予恩惠的人,乃是做人的根本道理。如果君主要求臣子为了一己之私而抛弃做人的根本道理,那么他拿什么去教育国民呢?如今您只想到要我不为旧主而死,却忽略了如果我追随您就是背叛做人之道,对这样三心二意的人,难道您能够信任到底吗?”

说罢,力战而死。(《国语·晋语一》)

荀息的回答

骊姬害死太子申生,过了5年,晋献公就去世了。骊姬终于如愿以偿,她生的儿子奚齐继位。

晋国大夫里克打算杀掉奚齐,去见大夫荀息。荀息是奚齐的师傅,晋献公临死前把奚齐托付给他,命他辅佐儿子。里克是来试探他的态度的。

里克说:“申生和几位公子的党羽想杀掉奚齐那个小娃娃,您以为怎么样?”里克说的公子是申生的几个同父异母弟弟。

荀息想都没想,就说:“国君刚死,就杀掉他的孤儿,我只有一死罢了,决不会听从他们的!”

里克说:“您死了,仍然救不了奚齐,这又何苦呢?”

荀息说:“国君在世时,曾经问过我一个问题。”

“什么问题?”里克问。

“臣子侍奉君主应该遵循怎样的准则?”荀息说。

“您是怎么回答的?”里克问。

“我回答他两个字。”荀息说,然后盯着里克的眼睛,加重了语气:“忠贞。”

里克没有说话,避开了荀息的目光。就听荀息说:“国君问:‘什么叫忠贞?’我说:‘对国家有利的事情,只要力所能及,没有不去做的,就叫做忠(可以利公室,力有所能,无不为,忠也)。埋葬死者,奉养生者,面对死者问心无愧,面对生者也不感到悔恨的,就叫做贞。”

后来晋国陷于内乱,荀息无力回天,自尽殉国。(《国语·晋语二》)

石渚为何去死

春秋时期,楚国有位士叫石渚(zhǔ),为人公正耿直,没有私心杂念。国君楚昭王很赏识他,让他担任公职。

有个人在路上杀了人,案子报到石渚那里,他立刻跳上车子去追捕逃犯。追上一看,罪犯不是别人,正是自己的父亲。石渚立即掉转车头,返回城里。他来到朝堂,说:“杀人凶手是我的父亲,然而运用刑罚冒犯自己的父亲,我下不了手;但这样一来就包庇了罪犯,等于徇私枉法,这又是我不齿的。作为一个公职人员,我执法不当,应该受到惩处,这是臣子必须恪守的道义。”于是,就伏下身子,趴在处死犯人的刑具上,请求国君下令处自己死刑。

楚昭王不忍心杀掉这样一个人才,为他开脱说:“追捕罪犯,怎么可能每次都不失手呢?没有抓到人也不能就处死啊!行啦,你回去继续干吧。”

石渚不起来,说:“不遵从自己的父亲,不可以叫孝子;事从君主而违法,不可以叫忠臣。大王您赦免我,是国君的恩惠;不敢违背刑法,是臣子的操行。”说罢,就拔出剑自杀了。

石渚可以说是既忠又孝了。(《吕氏春秋·高义》)

“崔杼弑其君”

齐庄公屡次到大臣崔杼家去,与崔杼的妻子姜氏幽会,更过分的是,临走时还偷偷拿去崔杼的帽子,把它赏赐给别人。

崔杼恨得牙痒痒的,发誓杀掉他。

一天,崔杼声称有病,没有去上朝。第二天,齐庄公就来到崔杼家,说是探望病人,其实他真正想见到的是姜氏。然而,他万万没有料到,崔杼早已经设下了圈套,就等着齐庄公自投罗网。

武士一拥而上,齐庄公逃上高台,请求武士们放他一条生路,武士不答应。齐庄公又要求与崔杼订立盟约,也被拒绝了。最后,齐庄公提出前往宗庙自杀,仍旧被顶了回来。没有办法,齐庄公只好翻墙逃跑,被人一箭射中大腿,跌在地上,被武士们杀死了。

齐国的太史在史册上工工整整地写下一行字,“崔杼弑其君。”臣子杀死自己的国君叫弑。崔杼大怒,杀掉了太史。

接任太史职务的是他的弟弟,在史册上写的还是这句话,结果又被杀了头。

他们的弟弟——第三个太史来了,仍旧如实记下这件事,崔杼又把他杀了。

第四个太史也就是他们的小弟弟早早地等在一边,崔杼问他打算怎么写,他答道:“崔杼弑其君”,一个字都不带走样的。崔杼没辙了,只好听之任之。

这时,另一个史家南史氏带着一捆竹简赶来。如果第四个太史也被杀掉的话,他就顶上去。(《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尽职的晏子

晏子完成出使任务回到齐国,不由大吃一惊:国君齐景公正在建造一座大台。此时正值严冬,被征集到工地的民工苦不堪言,饥寒交迫。大家都伸长了脖子盼着晏子回来,因为只有他才有办法劝住国君。

晏子见到齐景公,国君正在喝酒。晏子说:“国君您要是赐给我一杯酒,我愿意唱一首歌。”说着放开嗓子唱起来:“民谣一曲君且听,冰雪之水浇我身,苦苦忍受无法挡!上天如此摧残我,苦苦忍受无法挡!”歌罢,晏子唏嘘不止,泪流满面。

齐景公起身走近晏子,安慰道:“先生何至于此,是因为高台的事吧?我下令停工就是了。”晏子拜了两拜,没说话就离去了。

晏子赶到建筑高台的工地,提起一根棍子朝那些偷懒的民工打去,边打边骂:“告诉你们,我就是小人!你们都有房子住,有遮雨蔽日的地方,国君不过建造一座台,你们就这也不是那也不是,究竟想干什么?”人们骂他助纣为虐。

晏子离开工地,还没到家,齐景公的停工令就发出了,命令使者在第一时间把这一决定传达下去。

孔子听到后,长叹一声说:“古代那些善于做臣子的人,如果有好名声,就加在君主头上;如果有灾祸,就揽到自己身上。走进朝堂,竭力劝谏君主的过错;走出朝堂,高声颂扬君主的恩德。他们侍奉的即使是平庸的君主,也能使国家得到治理,使四方诸侯前来朝见,他们却从不显耀自己的功劳。今天能够做到这一点的,恐怕只有晏子了!”(《孔子集语·交道》)

恪尽职守

学生子张问孔子:“楚国的子文三次出任令尹这个职务,没有喜色;又三次被免职,没有怨色。被免职后,一定把政务向继任者交代得清清楚楚。这个人怎么样?”孔子答:“忠于职守。”(《论语·公冶长》)

齐国君主齐景公到一个叫沛的沼泽去打猎,挥舞手中的弓,召唤虞人。虞人是掌管山林沼泽的小官。舞动了好一会儿,虞人站得远远的,就是不过来。

齐景公很不高兴,命令随从逮捕虞人。虞人喊冤。齐景公说:“我招呼了半天,你就是不理睬,抓你还抓错了?”虞人争辩道:“按照规矩,国君前来狩猎,召唤大夫,挥动的是旗帜;召唤士人,挥动的是弓弩;召唤虞人,挥动的是帽子。每次国君您来打猎都是这么做的。刚才小臣的眼睛睁得大大的,没有瞧见帽子,所以不敢过来。”齐景公放了虞人。

孔子知道了这件事,说:“听从上司不如坚持职守。”君子们认为这话说得很对。(《左传·昭公二十年》)

东汉初年,来歙和盖延奉命平息蜀地的公孙述。蜀人派刺客行刺来歙,来歙伤势严重,急召盖延。盖延悲痛地伏在地上,站不起来。来歙斥道:“你怎么敢这个样子!我被刺中,不能报效国家,要把军事托付给你,你反而学小儿女那样哭吗?我虽然身负重伤,难道不能叫人杀了你吗?”盖延收住眼泪,勉强起身接受嘱托。

来歙咬紧牙关,亲手给光武帝刘秀书写奏章,说:“我在深夜被人刺中要害,不敢痛惜自己,深恨没有尽到职责,给朝廷带来羞辱。治理国家以能够任用贤才为根本,太中大夫段襄,正直刚强,可以重用,望陛下裁决明察。此外我的兄弟不贤,最终恐会获罪,请陛下可怜他们,时常教诲督促。”写罢,扔掉笔,拔掉身上凶器,气绝身亡。刘秀听到消息,极为震惊,一面看奏章,一面流泪。来歙的灵车运回洛阳,刘秀身穿丧服,亲自吊丧、送葬。(《资治通鉴》卷42)

受人之托,忠人之事

齐湣王患上了恶疮,派人到宋国去请名医文挚。文挚来到齐国,察看了齐王病情,对太子说:“大王的病是可以医好的,但他病愈后,必定会杀掉我。”太子问:“为什么?”文挚答:“如果不激怒大王,病就治不好;但要是激怒了大王,我必死无疑。”

太子跪倒叩头,极力恳请,说:“如果治愈了父王的病,我和母亲一定拼死与父王抗争。父王一定会因为宠爱我和母亲而赦免您,请先生不必多虑。”

文挚沉默片刻,点点头:“好吧。”

文挚与太子约定好看病日期,一连三次都没有如约前往。

齐王非常生气,使劲憋着怒火。终于等来了文挚。文挚大大咧咧的,一点儿都不尊重齐王,穿着鞋子直接就踏上齐王的床铺,脚下踩着齐王的衣服,询问齐王的病情。齐王越发恼怒,不和他说话。文挚继续口出不逊,齐王终于忍不住了,嘴里叫骂着站了起来,病一下子就好了。

齐王怒火难平,执意将文挚煮死。太子和夫人急忙为文挚争辩,但没有任何效果,文挚还是被活活地扔进了汤水沸腾的大鼎里。

盛世时要做到忠心并不难,乱世中要做到忠心就很难了。文挚并非不知道治愈齐王的病后自己会死掉,他是为了太子去做这件事的,以成全太子做儿子的孝道。(《吕氏春秋·至忠》)

不忠的人

楚汉相争时,丁公与外甥季布同在项羽手下为将。丁公曾经在彭城西面追击刘邦,短兵相接。刘邦危急万分,回头对丁公说:“两个好汉难道一定要相互为难吗!”于是丁公退兵。项羽灭亡后,丁公前去见刘邦。刘邦命令把丁公押往军营示众,说:“丁公身为项王的臣子却不忠心,是使项王失掉天下的人啊!”然后把他杀了。刘邦这么做就是想警示后人不要效法不忠的人。(《资治通鉴》卷11)

南北朝时,北魏的高欢起兵讨伐尔朱氏。尔朱仲远投降梁朝,他的部将乔宁、张子期前往高欢那里请降。高欢骂道:“你们侍奉尔朱仲远,享尽了荣华富贵,与他信誓旦旦,说要同生共死。以前尔朱仲远在徐州叛乱,你们是首要分子,现在尔朱仲远失势南逃,你们又背叛了他。犬马还不忘记饲养它的主人,你们连犬马都不如!”于是杀掉了乔宁和张子期。(《资治通鉴》卷155)

苏武

西汉武帝时,中郎将苏武出使匈奴,遭到扣留。

匈奴单于命人逼苏武归降。苏武对随员常惠等人说:“卑躬屈节有辱我们的使命,即使活着,又有什么脸面再回到大汉呢!”说罢拔出佩刀刺入自己身体。多亏抢救及时,苏武才活了过来。单于派投降匈奴的前汉使卫律处理这件事。卫律挺剑威胁,副使张胜就范,苏武不为所动,痛斥卫律企图破坏汉朝与匈奴关系的险恶用心。卫律无法降伏苏武,禀报单于。单于见苏武如此忠心,越发想争取他归顺,便将苏武囚禁在一个大地窖中,不给饭吃不给水喝。当时天降大雪,苏武躺在地上,靠吞食雪片和衣服上的毡毛果腹,竟然未死。匈奴人以为有神灵庇护,便将苏武放逐到北海荒无人烟的地方,让他放牧一群公羊,说等到公羊能挤出羊奶,就可以放苏武回国。这里没有粮食,苏武便挖掘鼠洞,吃老鼠藏在洞中的草籽。他手持汉朝的符节牧羊,无论睡卧还是起身都带着它,以至节杖上的毛缨都脱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