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官德
17138500000015

第15章 对己以自省为根本(3)

茅焦慢吞吞地走了进来。宫人催他走快点,他说:“我走向的是死亡,你就不能容忍我片刻吗?”好不容易走到秦王面前,拜了两拜,站起来说:“活着的人不忌讳谈论死亡,拥有国家的人不忌讳谈论亡国。生死存亡的道理是每一个圣明的君主都想搞清楚的,不知道大王想不想听?”嬴政问:“怎么说?”茅焦说:“大王狂妄背理,难道不知道吗?”

嬴政盯着茅焦说:“我如何狂妄背理?我倒想听听。”

茅焦说:“大王车裂假父,这是嫉妒心在作祟;大王把两个幼弟装进口袋活活打死,这是不仁;大王把母亲迁往别处,这是不孝;大王用酷刑处死进谏的人,这是夏桀、商纣一类昏君的暴政。如此种种,弄得天下人的心都散了,不再向往秦国。我担心用不了多久,现在强大的秦国就会灭亡,我为此忧虑不已。我的话说完了,请就刑。”说罢,解开衣服卧在刑具上。

嬴政走下殿,扶起茅焦。然后亲自驾车接回了太后。(《说苑卷九·正谏》)

改过为美

西汉初,惠帝为了行动方便,修筑了一条空中道路。这条路正好位于高帝刘邦衣冠出巡仪式专用道路的上方。当发现这一问题时,惠帝吓坏了,想拆掉空中道路。奉常叔孙通说:“天子无过错。既然路已经修了,百姓也都知道了,可以在渭河北面再建个大一些的宗庙,可以到那里去举行高帝衣冠出巡仪式,同时也可以通过宗庙的扩充体现孝道这个根本。”惠帝接受了这个建议。

司马光评论道:过错,是人人根本不能避免的;但只有圣贤才能够知过而改。古代的圣明君主担心有错误而自己不知道,便设置诽谤木和敢谏鼓,哪里会害怕百姓知道自己的过错呢!所以仲虺赞美商汤王说:“改正错误决不吝惜。”傅说劝诫商王武丁说:“不要因为害怕别人耻笑便不肯改正过失。”由此而见,身为君王的人,本来就不是以不犯错误为贤明,而是以改正错误为美德(固不以无过为贤,而以改过为美也)。而叔孙通宽慰汉惠帝,说什么“天子无过错”,这是在教唆君主文过饰非,岂不太荒谬了吗!(《资治通鉴》卷12)

汉武帝的罪己诏

西汉武帝时,由于连年对匈奴战争,加上“巫蛊之祸”带来内乱,国力极其疲惫。这时搜粟都尉桑弘羊等大臣联名上书,建议派兵前往西域的轮台(今新疆轮台县)屯田,以形成对匈奴作战的前线基地。

一向好大喜功的武帝断然否决了这一建议,并下了道诏书。说:“前些时,有关部门奏请要增加赋税,每个百姓多缴30钱,用以加强边防,这是加重老弱孤独者的负担。而今又奏请派遣兵卒赴轮台屯田。轮台在车师西面1000余里,上次开陵侯成娩进攻车师时,虽然取得了胜利,迫使车师王归顺,但终因路途遥远,粮食缺乏,死于途中的兵卒达到数千人,何况再往西延伸呢!”接着武帝以沉痛的心情回忆了过去对匈奴的用兵,说因为自己一时糊涂,听信了一名军候的话,以为匈奴正在迅速走弱,再加上汉朝使者长期遭到扣押,结果派贰师将军李广利率大军出征。武帝说:“李广利兵败,将士们或战死,或被俘,或逃散。每念及此,我常感悲伤。如今又奏请要派人远赴轮台屯垦,还要增修要塞,在艰险之地开辟道路,这是使天下人困扰劳苦之举,而非对百姓的体恤。这样的建议,我实在不忍听!当今的要务在于严禁苛暴政治,废止擅自增加赋税的法令,鼓励百姓全力务农,恢复对那些给国家养马的人免征徭役赋税的法令,用以补充战马损失的缺额,保证国家军备不被削弱。”

武帝通过这个诏书对自己穷兵黩武的政策表示追悔,并改以休养生息的施政方针,故而被后人称为“轮台罪己诏”。

司马光评论道:“汉武帝穷奢极欲,刑罚繁重,横征暴敛,对内大肆兴建宫室,对外征讨四方蛮夷,又迷惑于神怪之说,巡游无度,致使百姓疲劳凋敝,很多人被迫作了盗贼,这些做法跟秦始皇不同的地方没有多少,然而秦朝灭亡了,汉朝却兴盛起来。汉武帝能够遵守先王之道,知道守住基业的重要性,因而能够接受忠诚正直之人的谏言,厌恶被人欺瞒蒙蔽,始终喜好贤才,赏罚严明,到晚年又能改正以往过失,将继承人托付给合适的大臣,这正是汉武帝之所以有造成秦朝灭亡的错误,却避免了秦朝灭亡的灾祸的原因吧!”(《资治通鉴》卷22)

左雄与周举

东汉顺帝时,左雄推荐周举为尚书,后来又推荐冯直,说他有将帅之才。冯直曾因贪污获罪,周举认为左雄做得不对,上书弹劾他。

左雄说:“圣旨让我推荐武将人选,没让我推荐清廉高洁人士。”周举答:“圣旨让你推荐武将人选,没让你推荐贪污犯。”

左雄说:“我推荐了您,反倒遭受您的打击,真是自作自受。”周举答:“春秋时赵宣子任用韩厥为司马,韩厥却用军法杀掉了赵宣子的仆从,赵宣子对大夫们说:‘你们应该向我祝贺,我推荐韩厥,他果然恪尽职守。’而今承蒙您不嫌弃我没有才能而误将我推荐到朝廷,所以我也不敢迎合您,让您蒙羞。然而想不到的是,您的看法与赵宣子相差那么大。”

听到这儿,左雄释然。向周举道歉说:“我曾经做过冯直父亲的部属,又和冯直相处很好;我因此而遭到您的弹劾,的确是我错了。”这件事发生后,人们对左雄更加敬重了。(《资治通鉴》卷52)

勇于担当责任

三国时,魏国与吴国交战,魏军大败,朝臣们议论如何处罚将领。大将军司马师说:“我没有听从诸葛诞的话,才造成今天的后果。这是我的过错,各位将军有什么罪?”没有追究参战将领。司马师的弟弟司马昭时任监军,命令只削去了司马昭一个人的爵位。

不久,雍州刺史陈泰请求下令让并州的军队配合他进攻胡人,司马师同意了。后来出现变化,没有成功。司马师又向朝臣谢罪,把责任揽到自己身上。对比之下,大家都很惭愧,同时越发敬佩司马师。

东晋学者习凿齿评论道:司马师以两次失败引咎自责,纠正失误而事业越发兴旺,可以说是有智慧了。如果讳言失败推卸责任,归咎于各种原因,经常执著于自己的功劳而隐匿失误,致使上下离心离德,人员纷纷散去,那么过错将更大。作为统治者,如果能够运用这个道理来治理国家,虽然行动上出现失误但好名声却得到了远扬,虽然兵力遭受损失但为胜利奠定了基础,那么即使失败一百次都可以,何况只有区区两次呢!(《资治通鉴》卷76)

周处

三国末期,吴国的义兴(今江苏宜兴)有个士族子弟名叫周处。周处我行我素,目中无人,胆子格外大,似乎从来就不知道什么叫害怕。乡人敢怒不敢言,谁也惹不起这个活阎王。

当时,义兴的水中有蛟龙出没,山中有猛虎伤人,加上横行乡里的周处,被民众称为“三害”,其中周处最遭人恨。也不知人们用了什么法子,周处竟被说动了,只身进山杀掉了猛虎,接着又跳进水中与蛟龙搏斗。其实,明白点的人一眼就能看穿,乡人的用意不过是让“三害”互相残杀罢了。

周处在水里待了三天三夜都没露面。大家以为他与蛟龙同归于尽了,高兴极了,“三害”皆除,从此地方太平,人们相互庆贺。然而,周处并没有死,他杀了蛟龙,从水中爬上岸,听到乡人庆贺,如雷轰顶猛然醒悟,原来自己在乡人眼中竟是大恶人。他羞愧极了,有了改正错误的念头,但心里又很有些犹豫。

他听说陆氏兄弟是大贤人、大智者,便前往寻访,见到了陆云,诚恳请教。原来周处担心自己改正错误来不及了,迟迟下不了决心。陆云说:“古人一向推崇‘早晨听懂了人生道理,就算晚上死了也无妨’,有什么来得及来不及的呢?再说您还很年轻,前程远大得很,一旦确立了人生志向,何愁好名声不传播四方!”

于是周处努力改过,终于成为忠臣孝子。(《世说新语·自新》)

周处后来在西晋任太守、御史中丞、建威将军。在御史中丞任上,他恪尽职守,不畏权贵,连亲王都敢碰。他率军征讨叛逆,由于主帅调度失误,他从早上一直打到日落,箭矢用尽,部下劝他撤退,他抚摸长剑说:“今天是我以生命尽节的日子。”力战而死。(《资治通鉴》卷82)

戴渊

晋朝人戴渊,年轻时把持不住自己,走上了邪路,跟一帮无良弟子在江湖上混饭吃,时不时地跑到长江和淮河之间抢劫一把。

东吴贤士陆机在外做官,结束休假后,从家乡返回洛阳,乘船路过江淮。他带了许多财物,被强人瞄上了,遭到抢劫,领头的正是戴渊。陆机从船上望去,只见岸上支起一架胡床,一个人坐在上面,手持利剑,指挥若定,安排很有章法。虽然干的是见不得人的事,但那人神态从容大度,没有一点猥琐之相,再加上相貌和气质俱佳,根本看不出来竟然是强盗头目。

陆机心中实在为他惋惜,不由得远远朝他叫道:“你有如此才能,难道甘心仅仅用在打劫上面吗?”

听到这句话,戴渊不由流下眼泪,扔掉剑来见陆机,表示愿意追随他。一番交谈后,陆机发现他不仅有组织才能,而且也很有见识,言词犀利,非同一般,越发地看重他,两人结为好友。

在陆机的推荐下,戴渊走上仕途。晋朝南迁后,戴渊受到重用,官至征西将军。(《世说新语·自新》)

唐太宗改过

太宗无事,与王珪闲谈,一个美丽女子在一旁侍候。太宗指着她对王珪说:“这是庐江王李瑗的妾,李瑗杀了她的丈夫,收纳了她。”王珪离座,起身问:“在陛下看来,庐江王纳她为妾对吗?”太宗答:“杀了人而娶他的妻子为妾,有什么对不对的?”王珪说:“春秋时有位郭公,喜好良言而不能采用,结果灭亡了。齐桓公深知这一点,然而他自己也不任用进献良言的人,管仲认为这与郭公没什么两样。现在这个美女就在您身边,看来陛下是认为庐江王做得对。”太宗听了非常高兴,当即将这个女子放出宫,让她回到自己父母身边。

太宗征发士兵修筑洛阳宫殿以备巡幸之用。给事中张玄素上书劝阻,说当初隋朝建造洛阳宫室,工程极为艰巨,运送一根柱子,需要几十万劳力,花费可想而知。陛下您平定洛阳的时候,拆毁了宫殿中过于奢侈的东西,然而不到10年光景,又要重新营造修缮,为什么以前厌恶的东西现在却要加以效仿呢?况且我朝目前的财力,远远比不上当年的隋朝。陛下这么做,是役使极为疲惫的百姓,走隋朝灭亡的老路,招致的祸患恐怕要超过隋炀帝。太宗问:“你说我不如隋炀帝?那么比桀、纣如何?”张玄素回答:“如果这项劳役不停止,同样会招致变乱。”太宗叹道:“是我考虑不周,以至于此!”遂回头对房玄龄说:“立即停止这项工程。日后如有事去洛阳,即使露天而居也没什么。”于是赐给张玄素彩绸200匹。(《资治通鉴》卷193)

小结

改过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认识错误容易,付之行动难。最常见的是知错不改,明知故犯。这是更大的错误,所谓错上加错。对于这种错误,孔子说:“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论语·子罕》)(接受别人的批评却不去改正,对这样的人我也没有办法。)孔子甚至这样叹息:“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论语·公冶长》)(算了吧,我没有见过发现了自己的过错而能够跟自己坚决作斗争的人。)可见改正错误有多难,连诲人不倦的孔子都束手无策。

正因为难,能够改正错误才显得弥足珍贵。人如此,组织亦如此。中国共产党犯过错误,但能够认识错误改正错误,所以被称为正确的党。改正错误是有力量的证明,是自信的表现,是生命力强大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