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治愈系心理学
17128800000014

第14章 治愈膨胀的欲望(2)

项羽从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那里得到密报,说刘邦想要做关中王,任命子婴为国相,目前手上已经拥有了秦国的全部珍宝。项羽一听顿时怒发冲冠,决心要击溃刘邦,不许他称霸。项羽驻军在新丰鸿门,与驻扎在霸上的刘邦对垒。刘邦有兵力十万,项羽有兵力四十万,敌弱我强,兵力悬殊。项羽的谋士范增劝他说:“刘邦在山东时,贪财贪色。如今入关,反倒不贪财物,也不恋女色,看来他必有野心。我曾使人观察他的‘云气’,有龙虎形状呈现,这五彩斑斓的云气乃天子的云气啊。你要赶紧消灭他的势力,不要错失机会。”项羽不予采纳,没有及时发兵攻打刘邦。项羽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和刘邦的谋士张良是旧交。项伯连夜骑马私下去见张良,把项羽要攻打刘邦的事说了。张良随即报告了主子,刘邦大吃一惊,知道自己不能与项羽抗衡,问有何计可以对付眼前的危难。张良问刘邦听了何人的建议闭关的。刘邦承认说听了一个浅陋小人献计,“守住函谷关,不让诸侯的军队进来,如此就可以占领秦境称王。”张良进言,现在只有一法,承认错了,以图脱身,并对项伯以礼相待,托他向项羽道歉。接着的情节就是鸿门宴,这本是一个除掉刘邦以绝后患的绝佳时机。

席间,范增多次给项羽使眼色,示意他趁机杀掉刘邦,项羽却毫无反应。

范增急得接连三次举起所佩戴的玉,示意项羽快快动手,结果还是没有反应。范增无奈,只好出去把项庄叫来,要他进去“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后来因项伯的介入,没有得手。刘邦脱身后,张良进去献给项羽一双白璧,又送给范增一对玉杯。范增气得将玉杯放在地上,拔剑击碎,说:“不值得和这小子谋事!将来夺取天下的一定是沛公(刘邦)。我们这些人都要成为他的俘虏!”这话不假,垓下一战,楚军全军覆灭,项羽逃到乌江,拔剑自杀。

这段故事中有个细节值得回味。一是范增向项羽献策,项羽不予采纳;一是刘邦问张良有何计对付眼前的麻烦。前者如果项羽不是不予采纳,而是听从建议,应该没有霸王别姬的悲剧。后者如果刘邦不是征求张良的计策,而是刚愎自用,那他也登不上汉高祖的宝座。听从他人的意见和拒绝他人的意见,会导致迥然不同的结果。

刚愎自用的人都有轻视他人的心理倾向,很自以为是,又固执,又武断。帮助一个有刚愎自用心理的人克服这样的毛病,首先要纠正他自以为是的心理,要让他知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感谢庄子为我们写下的《秋水》,为我们讲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秋雨时节,泛起的洪水将千百条小河灌得满满的,河水从小河溢出,流进了黄河。黄河涨得满满的,河面宽阔浩荡。隔着河岸遥望对岸,分不清田野里的牲畜哪个是牛,哪个是马。河伯心满意足,认为天下繁荣系于自己一身,自我感觉非常伟大。他一路向东奔去,奔到海边,放眼东望,发现根本看不到大海的边际。辽阔的大海波涛汹涌,惊涛拍岸,比起陆地上的大河小河不知要大多少倍。河伯不禁望洋兴叹,“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羞愧地承认自己的浅薄无知。

纠正刚愎自用心理,用事实说话是最有效的。当他看到了了摆在面前的事实,看到了自己的短处,纠正起来就会比较容易。如果缺乏事实,只凭讲大道理是很难说服他的。“井蛙不可以语海,夏虫不可以语冰”,井蛙住在井里,它不可能知道外面还有比井口更大的天空,夏虫没有冬天的经历,它也不可能知道什么叫冰。刚愎自用者必须突破一些条件的限制,才能克服刚愎自用的心理。也有人提倡从字面上着手,比如,“刚愎自用”是程度上的过度滥用,做事不要太“刚”,采取柔和的手段去做;不要“愎”,也就是说不要固执;不要“自用”,多听取别人的意见。

敞开心扉纳良言——虚怀若谷,从善如流

心胸狭窄是人心理健康的大敌。心胸狭窄的人很容易扩大对立面,听不进任何劝解。无论来自他人的规劝对他有益无益,统统像倒洗澡水把孩子也倒出去一样,一概拒绝,脑子里剩下的只是他个人的想法。这些顽固的念头把他包裹起来,像一层厚厚的茧,他在里面看到的四面都是墙,没有路。试问,如果一个人看不到路,他会怎样?

雨果在《悲惨世界》中有一句名言,“有一种比海洋更宏大的景象,那就是天空;还有一种比天空更宏大的景象,那就是人的内心世界。”这两句诗一样的语言和东方一句古话很契合:虚怀若谷。连接高山的是一条条深深的沟壑,深不可测,古人把人的心比喻为这个“谷”,形象地说明了人心的容量之大。

“虚怀若谷”常与“从善如流”前后衔接,用以表明一个人接受了别人的意见后,又付诸正确的行动。这是一个人走向完美的途径。虚怀若谷能使一个人受益,可以使一个人由贫乏而丰富,就像一条河,一路上广纳百川,最终使自己从一条小溪流变成一条宽广的大河。

周文王的第四个儿子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武王的弟弟,我国古代着名的政治家。周公曾两次辅佐周武王东伐纣王,平定三叔之乱,灭五十国,奠定东南,并制作礼乐,天下大治。周公能够辅佐周武王平定天下,主要得益于他的谋略,而他的谋略则来自他集思广益。周公很能听取他人的意见,广开言路,招纳贤人。据说有时他正在洗头,有人来求见,献计献策,他便握着还没有洗完的头发,出来接待贤士;有时他正在吃饭,闻说有人来求见,他便吐出吃到嘴里的食物,迫不及待地去接待贤士。成语“握发吐哺”的典故便是出自于此。孔子的儒家学派把周公的人格典范作为最高楷模。

后来,到了东汉时期,曹操在他的《短歌行》中引用了这个典故,“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表达他的政治抱负,希望得到很多贤士,有建设性的意见可采纳。“山不厌高,海不厌深。”高山不弃土石才能见其巍峨,大海不辞涓流才能见其壮阔。

上帝造人的耳朵,是为了让你有听觉,可以听见别人说的话。人的眼光是有局限性的,人看事情往往只能看到一部分,有些隐藏在事物另一面的东西,他不一定看得见。“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耳朵在这个时候就要发挥“听”的作用,让你听别人的意见,把你没有看见的东西指出来。

“善听”是一个人修正自己错误的前提。

《战国策》中有个故事说,邹忌是个漂亮的男人,身高八尺多。一天早上,他对着镜子穿衣时,问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的徐公相比,哪个更漂亮?”他妻子回答说:“徐公哪能比得上你?”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比他还要漂亮。于是又问他的妾说:“我和城北的徐公相比,哪个更漂亮?”他的妾回答说:“徐公怎么会比你漂亮呢?”第二天,邹忌的一位朋友来访。邹忌问他说:“我和城北的徐公相比,哪个更漂亮?”他朋友回答说:“徐公哪比得上您?”后来,徐公来了。邹忌暗中细细打量徐公,发现自己不如徐公漂亮,他对着镜子瞧了半天,感觉自己还是不如徐公。晚上,他睡在床上时想,妻子说我比徐公漂亮,是因为她偏爱我;妾说我比徐公漂亮,是因为她怕我;朋友说我比徐公漂亮,是因为他有求于我。

第二天,邹忌入朝拜见齐威王,对他说:“我其实明知自己不如徐公漂亮,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惧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求我帮忙。他们三人都说我比徐公漂亮。现在齐国疆域内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内的王后嫔妃和亲信,谁不偏爱大王?朝中大臣谁不惧怕大王?所以说,大王您受的蒙蔽很深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