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王懿荣传
17121000000009

第9章 幼承家学(1)

清道光二十五年农历六月初八寅时(1845年7月12日),一个男孩在山东省福山县,磁山和牟子国故城及凤凰山脚下,古现村“太史第”高大房屋里诞生了。因为这个婴儿生得天庭饱满,地阔方圆,又是父母的长子,备受家人的钟爱,按排名曰贻榘,祖父给他起了另一个名字叫懿荣,懿荣二字,取自《东京赋》曰:“东京之懿未罄”;“令彰于邦国,每钦忠懿”。《魏书·南安王桢传》曰:“懿范也”。陶渊明曰:“草荣识节和”;“木欣欣而向荣也,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字廉(莲)生,还有一字正孺。按太史第亲堂叔中排行十三,是王氏家族第十六世孙。

据传,在王懿荣出生的那天破晓,从福山西北角磁山群峰中,飞过一片红色祥云。当祥云驰进浩瀚大海上空时,天上突然响起了三声炸雷,这时,人们看到远处两千多年的牟子国故城上空,时隐时现有一个身着白袍的将军,骑着白马,在旌旗丛中,指挥着千军万马向北面大海中杀去……在一道红光闪电雷鸣声中,伴随着一阵阵婴儿啼哭声。这个婴儿就是王懿荣。这种蜃吐雾生的海市奇观的传奇故事,至今还在流传。

王氏家族不但世代为官,而且是诗书传家的著书立说的世家。王懿荣的先辈们,熟读经史,学问博渊,皆有著述行世。

七世祖王久任研究《易经》很有成就,“善程朱传义”。曾设教于村西磁山涧阴主庙旁之别墅,四方来拜师学习《易经》的人很多。“一时习《易》者宗之”,名气颇大,影响深远。立教馆以传《易》为事,直至终老。

九世祖王隲,天资聪颖。应童子试,府、县皆擢为第一。为官后,博览群书,究心于经世致用之学。长于古文,明于公牍,内外奏疏为一时之冠。辑成《大司农奏议》一卷。行世著述有《养素堂文集》八卷。“养素”两字,乃康熙皇帝于二十八年(1689)南巡时,赐给王隲的御笔匾额。此集是他五世孙王善宝(乾隆四十二年(1777),丁酉科乡试第二名举人)所刊行。前四卷为书牍,第五卷为公案,后三卷是杂文。“其文晓畅缜密,皆有作者模范。”集前选刻《王大司农年谱》一卷,是扬州周清源所编。另外尚有《诗集》六卷、《义圃传家集》八卷。同邑萧程俨(康熙三十八年(1699)举人)评论王隲的著述曰:“奏议剀切似陆敬舆,诗歌奥折似韩退之,杂著古则得于《左传》、《战国策》,此公之文章也。” 王隲还与同邑鹿兆甲(恩贡生,官平凉通判)等人合纂[康熙]《福山县志》十二卷。后入选《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著录。

王懿荣嫡九世祖王,幼年聪颖,尤酷爱书法,而且多才多艺,善骑射,能文章,工诗赋,其书法名噪一时。“为文务铨实理,言至本性。”生平吟诵诗篇不少,可惜多未收集保存,每脱稿则佚去,他的书法“笔意雄秀,法类晋人”。领军士林二十余年。中年随居长兄王隲官衙,足迹遍及大江南北。所到之处,屋中图书纷陈,又博访名流学者,书法学问大进。

嫡十世祖王,酷爱图书,“每弃产购书,丹黄隲”,且善诗、古文词。“诗古体宗萧选,近体宗盛唐,古文词简严有义法。”著述有《王太常集》两卷,是后人为其所广摭诗文集,“工八法,为世人所称。”

十一世祖王柔,幼从同邑进士刘元声学习经史,深得其中奥旨。“行文有奇气”,深为学政陈恂所激赏。著有《东牟奏议》八卷。其子王显绪(乾隆元年(1736)进士,官安徽布政使)著有《王布政集》。

王懿荣嫡十一世祖王从绳以文生考取武举人。原以文史受知于学使,读书能通奥旨,特别喜读《吕氏春秋》和戚继光的兵书,有儒将之风。

从绳二弟王检,“生有异质,颖悟绝伦”。酷爱读书,经传洽熟。工诗善文,“诗法宗杜牧,兼好李义山。文章出庐陵,晚年尤喜陆贽”。平时所作诗文,没有很好收集,脱稿佚失很多。但仍留有《西园集》及他的奏议汇集《西园奏》。他的两个儿子也都有著作行世,长子王燕绪(乾隆二十五年(1760)进士,官翰林侍讲)有《积翠堂集》,二子王启绪(乾隆十六年(1751)进士,官开封兵备道)著有《棣华书屋集》。王燕绪还和他的儿子王庆长(乾隆三十六年(1771)辛卯科举人,王辰会试中正榜,官福建按察使)都曾是四库馆臣,为编修《四库全书》做出过贡献。

王懿荣直系十一世祖,王从绳的三弟王杲,字方旭,号积庭。由太学生河工效力,授山东东昌府上河通判。官至太常少卿,参加千叟宴。平生好诗,兼顾词赋。著有《王太常集》及《奏疏存稿》。

王从绳四弟王椷,字有容,号凝斋,嘉庆元年(1796)举人,官湖北当阳、天门知县。长于文笔,所著《秋灯夜话》十八卷,汇录记载了许多轶闻趣事。“论者方之唐宋人词话”。受到礼部尚书、《四库全书》总纂官、大学士纪昀(晓岚)、副总裁胡高望特别称赞。此书有乾隆四十五年(1780)积翠山房刊本,嘉庆十七年(1812)刊本,道光八年(1828)补刊等几种版本。

王懿荣直系十二世祖王衍绪二弟王景绪,通经术、擅诗赋。著有《周易遗筌》及《曜圃诗集》。其子王允长也工诗,著有诗歌集《滇南诗集》。

祖父王兆琛是经魁、进士、翰林,精于经史,尤长于文字音韵学。在公务之余,致力于著书立说。他传世的著作甚丰。

父亲王祖源以“孝友笃厚,道德文章”而著称。

所以说,王懿荣家学渊源,他后来从事古文字及金石文物的研究,都是从小受家庭、家族的影响,特别是跟他祖父及父亲的教育和影响是分不开的。

在王氏家庭中,还有一位著名女学者,她就是王懿荣从祖姑王照圆。王照圆(1763-1851)字瑞玉,号倇佺。她的丈夫是清代著名 学者郝懿行。郝懿行(1757-1825),字恂九,号兰皋,山东栖霞人,清嘉庆四年(1799)进士。郝懿行一生治学,著述甚丰,已刊与未刊著述有六十余种,如《尔雅文疏》、《春秋说略》、《宋琐语》、《宝训》、《蜂衙小记》、《燕子春秋》、《海错》等。

王照圆的著作有《列女传补注》、《列仙传校注》、《梦书》、《闺中文存》等。郝著有不少见解出自王照圆。当时曾留传把她比成历史上的李清照,有“高邮王父子(王念孙与王引之)”,“栖霞郝夫妇”之说。在王懿荣7岁时,咸丰元年(1851),王照圆仙逝,享年89岁。王懿荣长大后,十分怀念他的这位从祖姑,经常在文章或言谈中提及她。

王懿荣还有许多的望族世家亲戚。同邑的外祖父家,就是其中之一。

道光三十年(1850),5岁的王懿荣开始接受正规的家教,在本族长房房舍名曰“有棣堂”读书(王启绪书斋号)。“有棣堂”取之《诗经·小雅·常棣》,“常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有棣堂”又名“遗书楼”,是王氏家族藏书教书之场所。王氏家族中优秀子弟才有资格在此读书。王懿荣启蒙先生是外叔祖谢之(庠生),后又拜母舅谢焕韶(庠生)先生为师。

谢氏也是当时福山县的望族,原籍安徽宣城,始祖谢魁在登州卫任小旗官,明洪武年间,调防登州福山备御中前所,在福山安家落户,遂隶福山籍。明天启元年(1621),传至九世祖谢琰,家族振兴,弃武从文。

谢琰(1621-1696),字连城。其父在蓟州坚守长城边防。谢琰只得在家侍奉老母颐养天年。谢琰读书刻苦,长于文史,性情敦厚善良,曾在雪天救活溺水妇女及婴儿,步行雪中以所乘骑送他们回家,得到乡里称颂。康熙三十五年(1696),公举入县乡贤祠奉祀。

谢琰教子有方,他的两个儿子谢乃实、谢乃果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同科一榜考中进士。

谢乃实(1652-1715),字华函,别号峆山人。康熙二十年(1681),参加乡试中四十六名举人。康熙二十七年(1688),戊辰科,殿试三甲第六十九名考取进士,授江苏睢宁县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