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王懿荣传
17121000000050

第50章 附录 王懿荣诗选注(5)

注释:

孙莱山,即孙毓汶,字莱山、来衫。山东济宁人,咸丰榜眼(一甲第二名),授编修。历任侍讲学士,内阁学士,工部左侍郎,军机大臣,兼总理各国事务大臣,刑部尚书,兵部尚书,加太子太保衔。曾多次主持京城会试,顺天乡试。谥号文恪。

董文敏,即董其昌(1555-1637),明代书画家,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上海华亭人。万历十七年(1589)进士,官至礼部尚书,谥文敏。

此诗是孙毓汶将收藏的董其昌名画《松雪鹊华秋色》图,请王懿荣鉴定,并题跋所作。按王懿荣在第二首中最后一句原注道:“海上空阔,时有草窗之思,与画若几不相渉”之句。诗中处处是对董其昌画作的颂扬。

50、行抵莱阳城外十五里口占

三月墙头始见花,

丹山黄水野人家。

流云不散辕铃急,

万柳垂垂一带沙。

注释:

此诗作于光绪二十一年(1895)春天,系王懿荣奉旨办理登州团练时,到莱阳组织检查团练情况时所作。

二十年(1894)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日本不宣而战,陷我威海炮台,继而在山东荣成登陆,烧杀抢掠,朝野震惊。时任国子监祭酒的王懿荣闻讯,毅然上书,投笔从戎,请旨回籍办理团练,要与日寇决一死战。光绪帝恩准,任命王懿荣任登州团练大臣,王懿荣于农历正月十九日自北京动身,马不停蹄来到了家乡登州府,在登州十县组织检查团勇,准备与入侵日寇决战。

莱阳,春秋时为莱子国地,后为齐国即墨地。秦为齐郡地。西汉邹卢、挺、昌阳、长广、观阳、即墨等地,分属青州的胶东国、东莱郡及徐州的琅琊郡。东汉为挺、昌阳、长广、观阳、即墨等地,分属青州东莱郡与北海国。唐代为昌阳地,属莱州。五代时,后唐庄宗为避其祖国昌讳,改昌阳为莱阳,后历代沿之。明属登州府。清沿明制。莱阳为胶东半岛中部,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王懿荣将莱阳视为抵抗日寇的重要根据地,曾在给张之洞信中道:“……弟周历各地尽得形式,各县大姓皆属旧戚,莱阳、栖霞西南乡一带人,最剽悍,群言于弟,官募断断不出,若弟招集,乃自己家事情,愿出连环保结,即本族子弟亦情愿由县结送,以后死丧断不相怨,但使吾郡冢墓不至沦入异域”,“人心甚齐,最为可用”……

51、戚武毅公宝刀歌

昔日曾刻南塘集,

今朝喜得戚家刀。

刀轻如纸光如水,

两行款识秋芒豪。

上镌万历十年字,

是时公居蓟镇地。

登州戚氏岳家军,

铸刀初成姓为记。

忆昔浙闽与三边,

公所到处皆凌烟。

虏酒朔风不成醉,

精神炯炯三百年。

几经流传济南驿,

徐侯得之若拱壁。

银函未改明时装,

鹈血染苔花碧。

我今持节过莱阳,

下马直上徐侯堂。

徐侯宝刀举相赠,

知余团练兼御防。

千斤挂树生不疑,

楚弓楚得千古奇。

即今防边无二义,

关东诸将何离披。

北洋舟师更无论,

一掷三千六百万。

遂令海岛呈天骄,

海峡虾夷任兹漫。

朝廷命我治乡兵,

徐侯与我同岁生。

俯仰东南天半壁,

酒酣斫地泪纵横。

注释:

这是一首研究王懿荣爱国思想非常重要的长诗代表作之一。

戚武毅,即戚继光(1528-1587),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山东蓬莱人,是明代著名爱国将领、军事家。

王懿荣奉旨回家乡登州办理团练,经过了二十天的长途跋涉,于二月二十三(3曰9日)赶赴登州。先是在莱州会见了山东巡抚李秉衡,得知威海已经失陷,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总兵刘步蟾、参将杨用霖、北洋护军统领张文宣、陆军统领戴宗骞,全部以身殉国了。王懿荣不顾旅途劳顿,立即与李秉衡商谈布防及巡视团练事宜,察视所属十县的团练组织情况,准备迎击日倭南侵。

当王懿荣来到莱阳时,莱阳知县徐桂宝由于对王懿荣回郡抗倭的行为十分敬佩,竟将自己珍藏多年的戚继光抗倭时所用的宝刀赠给了他。王懿荣大喜过望,他在给本家兄长王守训的信中曾写道:“在莱得万历十年戚武毅所造刀,此是刻《止止堂(集)》之报也!”。

《止止堂》,戚继光著作之一。主要以诗作为主,诗作大都是抒发爱国思想,描写军旅生活,情调高亢昂扬。

戚继光是将军而兼儒臣之风范,王懿荣此番是儒臣而兼将帅,两人同为抵抗倭寇,一向敬佩戚继光的王懿荣今又得此宝刀,以壮这次抗倭之旅,王懿荣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写下了《戚武毅宝刀歌谢莱阳徐明府桂宝同年》,以志珍藏、感激之情。

全诗为七言八段,共三十二句,为王懿荣平生诗作之最。诗的开头说的是:光绪十四年(1888),王懿荣借翰林院藏名刻戚继光的《止止堂集》,嘱山东巡抚张曜重刻于济南。第二段说的是徐桂宝赠的这把戚继光宝刀上一款识:“万历十年、登州戚氏”。第三段是歌颂戚继光于嘉靖三十四年(1555)调任浙江,组织“戚家军”率部打败倭寇,浙江、福建、广东当地百姓为戚继光建纪念祠,来纪念戚继光战功卓著,后又镇守蓟州、昌平、保定,镇守边关十六年。第四段说的是徐桂宝在家乡济南得此宝刀,视为珍宝,供为传家之宝物。诗中“鹈”乃水鸟一种。诗的最后,表示王懿荣得到此宝刀,愿步戚继光后尘,英勇杀敌的壮志与决心。

纵贯全诗的是王懿荣借歌颂宝刀,歌颂戚继光,抒发自己抗倭杀敌的雄心壮志。作者在以诗咏刀,以刀明志。通过对得刀的过程及心情的描写,达到形神具备的境界。咏刀在于言志,借物发挥,揭示了作者的爱国思想和报国行为。诗作主题鲜明,诗句朴素,是一部爱国主义传世佳作。

52、莱山尚书索题王黄鹤画山水长幅(二首)

多情昔有陈痴叟,

曾写江乡竹树图。

四字留题足清赏,

看山老眼不模糊。

渔山倾倒山居甚,

那识山居是叶龙?

能下金刚一段杵,

香光前后两仙宗。

注释:

此诗是孙毓汶藏画,请王懿荣鉴赏题跋之作。按王懿荣诗作原注:“此幅见《郁氏书画记》著录,‘慎独清赏’四字,郁氏为陈植题。植自号‘慎独痴叟’,以善画名。”

最后一句,按王懿荣原注曰:“黄鹤山樵自号香光居士,明董文敏公适与之同。”

董其昌,字玄宰,号思白,又号香光居士,松江人。明万历十七(1589)进士,官至礼部尚书,谥文敏。为书画一代宗师。

陈植,字叔方,号慎独痴叟,元代吴郡人。性纯孝,刻苦力学,工诗,擅画江浦树石,其画苍劲跌,有黄子九之气韵。诗人借题画来歌颂董陈二人画作的意境。

53、张子青相国为莱山尚书作小幅画册,有常熟师傅题,尚书属题其后

南皮相国八十三,

济宁尚书今六十。

二老婆娑政事堂,

余暇更勤书画辑。

上穷董巨下恽王,

不让前贤侈秘笈。

相国承平老画师,

尚书诗坛牛耳执。

狎主齐盟四十年,

盛时楷模铸凌烟。

画中有诗诗有画,

笔参造化示人天。

倚窗泼墨亦偶尔,

从此米家增画船。

常熟师傅老好事,

追章琢句题连篇。

我观此画悟诗律,

笔翻墨动非人力。

淋漓元气出真源,

何在一水与一石?

收拾金刚此杵中,

万里应须论咫尺。

画也诗也皆余事,

阴阳调燮原无迹。

贱子行年四十九,

徒然好古空诸有。

爱诗爱画本性生,

大隐金门将白首。

讵藉涓流足江海?

但见真气惊户牅。

师门授受旧有诗,

敢以诗为尚书寿。

注释:

看题目就知写的是当朝大名人相聚咏诗作画之盛事。张子青,即张之万(1811-1897),河北南皮人,字子青。道光状元,历官翰林院编修,河南学政,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工部侍郎,河南巡抚,河道总督,江苏巡抚,闽浙总督,兵部尚书,刑部尚书,军机大臣,张之洞之堂兄,时年八十有三岁。

常熟师傅,指翁同龢。

济宁尚书指孙毓汶,时年六十整。

董巨,指董源,五代南唐画家,字叔达,江西进贤(钟陵)人。世称“董北苑”。工画龙水、牛、虎、人物,最擅山水,作峰峦出没、云雾显晦,溪桥渔浦、洲渚掩映的江南一带山水景色,不为奇峭之笔,开创平淡天真的江南画派风格。

巨然,五代初画家。江宁(南京)人。南唐亡,至开封,为开元寺僧人。工画山水,师法董源。早年着力刻画形象,用长披麻皴画山水,山顶多矾头,晚年渐趋平淡,益见自然。北宋沈括有“江南董源僧巨然,淡墨轻岚为一体”之句,并称“董巨”,为江南山水画派之祖。

恽王,指恽寿平,清代书画家,初名格,字寿平,后以字行,改字正叔,号南田,江苏武进人。工善山水,笔墨秀峭。

王,指王翚,清代画家。字石谷,号耕烟山人、鸟月山人、清晖主人,江苏常熟人。王鉴弟子。后转王时敏,悉心临摹历代名作,遂熟谙诸家技法。平素与知友恽寿平切磋画艺,与恽寿平、王时敏、王鉴、王原祁、吴历合称“清六家”。

这里指张之万,善画山水,倾心王翚,用笔绵邈,骨秀神清。时称“南戴(戴熙)北张。”

孙毓汶,在当时诗坛上称“文衡”。

凌烟,指凌烟阁。唐太宗贞观十七年(643)图画开国功臣场所,供世人瞻仰。清代仿之。

此诗作于光绪十九年(1893),王懿荣时年48岁,任南书房行走、署国子监祭酒。

54、同李小研太常、宗室伯熙祭酒游白云观,

留赠高云西道士

二 首

常思元本《西游记》,

冀得奇书压海隅。

且喜南华真侣在,

那知北藏片经无。

同来雪鬓霜髭客,

阑入青松白鹤图。

识取辽阳六字榜,

吾家百里近宾都。

玉京金阕心头地,

明月清风肘后方。

要使婴儿还道母,

须收圣水补天浆。

今宵一借邯郸枕,

来日重开北海觞。

拟解朝簪游八极,

与君共醉白雪堂。

注释:

李小研,即李端遇,字小研,山东安丘县人,官至兵部侍郎。光绪二十六年(1900)他与王懿荣同拜为京师团练大臣。

伯羲,即盛昱,字伯熙,满洲镶白旗人。清宗室,为肃亲王豪格七世孙。光绪进士,授编修,累迁国子监祭酒、山东学政等职。

白云观,在北京西便门外一里地处,旧名太极宫。金代建。元太祖闻山东栖霞丘处机有道行,召至雪山,后东还,命居于此处主持。改名长春宫。明正统年间重修改今名。观中有长春真人像,是一处闻名遐迩的道教圣地。《帝京景物略》曰:正月十九日,都人集白云观,游治纷沓,谓之燕九节。高云西道士,当时观主持。

55、举第四子崇焕

京曹岁月太匆匆,

二十八年一梦中。

但愿此儿能长大,

半耕半读作村翁。

注释:

王崇焕生于光绪十八年(1892)农历三月二十一日(4月17日),字汉章,王懿荣第四子。

此时王懿荣48岁。王懿荣时任壬辰科会试磨堪试卷官。王崇焕为王懿荣继室谢云鹤夫人所生,生于北京东华门外锡拉胡同11号王府。

此诗通篇流露出王懿荣对仕途官场的厌倦。他希望这个儿子长大后,能半耕半读作一个村翁,而勿涉足官场。八年后,王懿荣为抵抗八国联军而殉国时,王崇焕只有9岁,被仆人抢出,躲至姐姐王崇瑛家长大。

56、近事戏成四绝(四首)

十年海岱起英灵,

名世文章照眼青。

我向家山乞遗墨,

如何如凤更如星?

先公旧署莲花龛,

喜得莲花卷一函。

今日添来经第四,

九原如在笑颜含。

鄴侯架接米家船,

生小关心夙好牵。

一自金门成大隐,

岁星四十九行年。

子书世德纸宽行,

汉武梁祠卷未亡。

故物新收二十载,

祗今披览手重忙。

注释:

此绝句诗第一首按王懿荣原注:潍县陈氏(介祺,作者注)《桑梓之遗》转入外省某氏。余五年前忽大集先辈遗迹,名曰:“海岱人文”。

第二首按王懿荣原注:先公(指王祖源)得赵雪松《莲花经》第五卷,署斋额曰:“莲花龛”,今又得第四卷于故相索绰络英公家。

第三首按王懿荣原注:用刘后村题唐化度寺邕禅师塔铭韵,翁覃谿谓曾叠至四十余次也。

第四首按王懿荣原注:明世德堂六子一,印本宽大,黄小松拓武梁祠画像卷一,皆二十年前所见物,去冬辗转忽归余斋(指王懿荣)。

57、莱山尚书属题恽南田画册(二首)

华亭笔墨自天人,

不有瓯香孰比伦?

怪煞桐阴论画者,

意将风调例唐寅。

恽家山水莫深求,

此事曾因石谷收。

笔似莲花字似玉,

清晖坐对也应羞。

两字神交一纸书,

寒家先集说相于。

那堪一炬兵荒后,

面面屏风尽子虚。

此册曾从帖估来,

王孙祕箧肯轻开。

清贫嫁女求钗钏,

坐使兰亭失辨才。

注释:

这几首诗是记述原盛昱旧藏恽寿平(字南田)画册,后归孙毓汶,孙请王懿荣鉴赏题跋之作。

该画册为一册本,曾被王石谷(王翚)收藏所题,甚为珍贵。

58、偶 感

岂有雄心辄请缨?

念家山破自魂惊。

归来整旅蝦夷散。

五夜犹闻匣剑鸣。

注释:

光绪二十一年(1895)农历正月十九日,王懿荣奉旨回籍任登州团练大臣。他到达登州后不顾鞍马劳顿,组织检查登州所属十县的团练组织训练情况,在短时间内,一支抗日劲旅“王家军”迅速形成。正当王懿荣率胶东军民准备与日寇决一死战之际,朝廷传来一个坏消息:农历三月二十三日(4月17日),北洋大臣李鸿章在日本马关的春帆楼,代表清政府在《马关条约》上签了字,把中华民族的大量利益(即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出卖给日本侵略者。此后,中国人民则坠入半殖民地的苦难深渊。

正在胶东训练团练的王懿荣,闻讯玉石俱焚,义愤填膺。他写下了这首七言绝句,以诗言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