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王懿荣传
17121000000049

第49章 附录 王懿荣诗选注(4)

注释:

这是一首极具深度的诗作之一。诗中描述了王懿荣在德州登船北上途中,结识了摆船父子王朝义。他在船上与王朝义父子通过叙谈家常,方知王氏父子一年四季,风里来,雨里去的艰苦行舟生活。诗中描绘了王氏父子摆船的辛苦。夏天,一件衣衫就被汗水烂掉了,辛辛苦苦的一年下来,也只是刚刚温饱而已。诗人用白描的手法,为我们勾勒出一幅淡墨船家风情画:一对常年在运河忙碌的父子,从晨露到晚霞,风雨无阻隔,“览纤如勤”,“听篙短长”。诗中还反映了王氏父子勤俭生活的一面。将捕到的鱼,舍不得吃,留给家中的老母亲,客人赠予的火柴(洋火)舍不得用,带回家里用。这些细节的描述,反映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与颂扬。

诗中还反映了王氏父子在勤劳付出的背面,苦中有乐,以诚实、正直、热情对待生活,父子关系融洽,其乐无穷。每日将买来的鸡蛋、新酿的当地美酒,除了给客人吃外,父子俩在晚时也喝上一点,这种欢乐的气氛与平淡的生活,都使王懿荣羡慕。更使王懿荣想到官场上那些虚伪的混浊关系,哪里比得上天下勤劳的百姓呢!全诗以明快的笔调,高度概括地写出了船家劳动场面及一天生活的全过程,虽然用得笔墨不多,给人留下了丰富想象空间,启发读者去认真思考。诗的结尾含蓄蕴藉,意味深长。从这首诗作里我们不难看出,虽然身居殿堂,但王懿荣并没有因自己地位高贵,而看不起劳动人民。相反,他同情颂扬劳动人民,站在劳动人民的立场上,去歌颂他们,为我们塑造了与世无争、清高勤劳的终日忙碌在运河上的渔船人家形象。

王懿荣这首诗作,形式上采用五言古风体,使诗的风格于古朴中常有深沉,于平实中带有苍劲。语言通俗易懂,这种近似白居易诗风的作品,使诗的内容与形式达到了高度和谐统一。

35、船中静坐有感

百不如人两鬓华,

长安久居若为家。

可怜一病成秋境,

满耳蝉声满眼花。

注释:

这是王懿荣的一首感怀诗。系作者在北上途中静思回顾自己坎坷半生命运之作。从这首诗的字里行间,我们找不到他身居高位的喜悦。相反的是,王懿荣对自己奋斗拼搏的半生,心中流露出百不如人意的淡淡愁思。尤其是他的爱妻病故后,他又遭到接二连三的疾病缠身,刚刚43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意想不到的是,官场生活使他身染病痛,竟然未老先衰。

36、食 鲤(四首)

岂其食鱼必食鲤,

居然渡潞得双尾。

呼童开釜手一箪,

白膏如乳河心水。

注释:

鲤鱼,淡水鱼中的上品鱼种之一。山东鲤鱼自古以来即为我国鲤鱼之正宗,产于黄河及东平湖中。因其形色可爱,又善跳跃,一向被人们视为吉祥之物。民间关于鲤鱼的传说掌故很多,如鲤鱼跳过玉皇设的龙门而被封为河神龙王;姜太公垂竿钓鲤而拜师受政;孔子生子,鲁昭公赐鲤;孔子则以鲤为子取名;还有乾隆赏鲤等。唐代大诗人李白还写下了“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占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的诗句。

山东鲤鱼金鳞赤尾,肉嫩鲜美,古代已入名吃之列,声价列诸鱼之首。三国时称黄河鲤鱼为“鱼之贵肴”;南北朝认为“诸鱼唯此最佳”,此外,还有鲤之佳美“虽嘉鱼不能过”的说法。山东传统作鲤食,摆之跳龙门状,色香味俱臻上乘。

王懿荣在渡船上,用鲜活的双尾鲤鱼,在船上蒸煮,加上乳新的河水,别有一番风味。

37、马头舟才见西山

微茫烟树有无间,

老鹘盘天去不还。

一带归云红似火,

船头斜日见西山。

注释:

这是一首描写景物的诗。作者在诗中描述了这样一幅情景:泛舟击水,夕阳似火,远处群山起伏,层林尽染。远处老鹘的叫声渐弱,告诉人们,天色将晚,旅行了一天的人们,请快停泊休息吧。为我们描绘出一幅远山、夕阳、静水、横舟的画卷。

38、即事偶感

重裘犹怯晓衣单,

殿馆新晴雪未干。

漫说玉堂天上似,

从来高处不胜寒。

庭院沉沉二月时,

猩红簇上海棠枝。

晨光明似清洋水,

不管春寒且觅诗。

碧桃花下清明节,

底事家书惯不来?

昨梦乘风破浪去,

满山灯火是烟台。

梨花一树垂垂白,

才见游蜂尽日忙。

雪鬓霜髭四十七,

安排笔砚试明光。

注释:

光绪十六年(1890)冬,王懿荣到京琉璃厂为父亲王祖源墓前制作墓前制座,并亲手书曰:“松山一角,海色茫茫。梦魂千里,风雨泷冈。”

这首诗是缅怀自己的父亲,并思念家乡及家乡母亲而作。

前一、二、三首,是思念家乡福山、烟台的情景。诗中开头所描写“玉堂”是指紫禁城的宫殿,统治阶级的最高处。王懿荣认为,“玉堂”并非是一个好的去处,因为他的风险太大,所以用了“高处不胜寒”的诗句。此时他虽在殿堂,却时时惦念和思念者家乡的清洋河(指今福山内夹河)水是多么的甜呀,家乡是多么美呀!他做梦都是满山灯火的家乡烟台山的美景。此时就是听到家乡一封信也是最大的快事。

第四首诗,记述了第二年的春天,47岁的王懿荣担任庚寅(1890)科翰林院庶吉士的教习(导师)期间的情景。他当时教授着新科翰林的11人有:吴荫培、谢佩贤、许晋祁、王安澜、俆兆玮、王乃徵、吴煦、韦履洁、黄曾源、吴庆祥、阎志廉等。也表明他认真教授这些新科翰林们,“安排笔砚试明光”。为国家培养人才的忙碌心情。

39、寄雪堂和尚

八十余年老雪堂,

五千里外古江乡。

诗情已逐亲朋散,

春梦还连日月长。

萧寺夜游成故事,

东湖天暖正韶光。

无端相忆便相寄,

泥上飞鸿已渺茫。

注释:

这是王懿荣自川返京后思念好友四川新繁龙藏寺方丈八十高龄的雪堂和尚而作。

王懿荣自光绪七年(1881)赴川与雪堂和尚结识,雪堂和尚破例请他住在龙藏寺,如今已过去十年了。十年前在川与雪堂同游蜀地名胜,谈景论佛,如今已经成了只能回忆回味的故事了。只有靠飞鸿传书,才能略慰他的苦苦思念之心。

40、苦雨柬张樵野侍郎(二首)

屋小如舟地亦洼,

近窗齐长水荭花。

科头终日拥书坐,

费得冰消几碗茶。

夜来水气晕花觚,

晨起浓云四面铺。

院落声声檐滴滴,

一盘珠网万千珠。

注释:

张樵野,即张荫桓(1837-1900),广东南海人,字樵野。历官知县、道员、按察使,后入值总理衙门,户部左侍郎。后出使美国、西班牙、秘鲁等国大臣,办理华工被害各案交涉事宜。他与王懿荣十分交厚,经常与王懿荣谈诗论画,此诗为王懿荣在雨中为张荫桓鉴赏其收藏名画所作。

不 寐

百不如人意转骄,

卅年京国旧箪瓢。

晚来但盼成新梦,

暂可无愁度一宵。

注释:

此诗是王懿荣因为看不惯和厌恶官场腐败、虚伪、尔虞我诈的一种心绪而作。王懿荣自14岁随母亲从家乡来北京找父亲住在兵部洼中街寓所以后,就一直住在北京,“卅年京国”,此时已经四十五六岁的王懿荣,看到官场里百事不如人意,好人会变坏。每日里总是在在愁绪里打发时光,企盼什么时候能过上没有烦愁的日子。他此时更是思念家乡的一草一木,但是现实中已经是不可能的了,因为身处清要地位的他,只能寄希望于梦中,哪怕作一次新梦,也可以愉快地度过一个、没有烦恼的夜晚,那该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呀!

41、清苑驿馆望月有感

不惜前尘三十年,

今宵依旧月光圆。

书山乍咏郑良士,

对酒初联李谪仙。

凄雨长悲门馆别,

涸泉时染箧书鲜。

轺车自是知恩遇,

争奈霜华欲满颠。

注释:

此诗作于光绪十七年(1891),王懿荣住在直隶保定清苑驿馆里,夜深时望月而作。三十年前,风华正茂的王懿荣曾来到这里与爱妻黄兰完婚,也是这样的月圆之夜。李谪仙指李桂林(子丹)褒誉李白,曾与王懿荣一起担任河南乡试,王懿荣为正考官,李为副考官。“凄雨长悲门馆别”,是指王懿荣岳父黄公在保定旧寓所十家姑子庵街。“涸泉时染箧书鲜”,是指光绪十七年(1891)王懿荣长子王崇燕参加山东乡试,中式16名举人,王懿荣给光绪帝上的谢恩折中语。

诗的最后表明了王懿荣对光绪帝和朝廷的态度,他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来报答皇上对他的知遇之恩。

42、定州柳

长山老子今何在?

夹道毵毵柳万株。

行过定州三十里,

一行青翠上眉须。

注释:

定州,今河北省定州。战国为中山国地,汉代置中山国,隋改定州为博陵郡,唐复名定州。宋改为中山府,明又复定州,清为直隶州,属直隶省(今河北)辖。

此诗乃王懿荣路过定州时,望着古驿道两旁青翠的柳树,欣然吟发。原注,柳为长山家阴堂丈知定州时所植。

43、过柏乡

千秋亭北柏人东,

处处桑麻弄晚风。

一缕炊烟孤树碧,

敲镰声响夕阳中。

注释:

此诗写的是王懿荣自河南开封任乡试主考毕在返京途中,看到柏乡人在收割桑麻的情景。作者用淡墨白描手法,勾画出一幅农家收麻的劳动场景。诗的最后告诉我们,虽然太阳快要落山,但柏乡的百姓仍在镰声桑倒的劳动激情之中。诗中表现出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与尊重。

44、过邢台悼亡

泉下吾儿应见汝,

汝心哪识我心哀。

昙花五十三年后,

重过邢台旧县来。

注释:

光绪十九年(1893),48岁的王懿荣奉旨担任河南省乡试主考官,自京驰驿赴中原监考,豫省士子,“榜发时称得人”。试毕归京时,途中路过邢台,为亡妻写下悼念诗。

“泉下吾儿”是指长子王崇燕于时年五月初三病故于京。“昙花五十三年”是指爱妻黄兰若还活着,正好53岁。

此诗与王懿荣写的“诰封宜人元配蓬莱黄宜人行状”一文遥相呼应,寄托了王懿荣对黄夫人的哀思。

45、过磁州

七月谿田尚有花,

一双白鹭柳阴斜。

风来不识香何似,

新煮鸡头三两家。

注释:

磁州,今河北省磁县。隋置,后寻废复置,唐以后历代沿之。清属直隶广平府,后恢复为磁县。

此诗为王懿荣在河南乡试回京路上所作。在短短二十八个字里,为我们描述了磁州的一幅乡土风俗画卷。

46、汴闱秋夜即事有感

两行官烛夜簾垂,

世业家风仔细思。

体格尚知攻轧茁,

声情岂可误连雌!

伤心病妇蓬头日,

触目儿亡咯血时。

祗有无私堪报国,

精神差处万人知。

注释:

此诗是王懿荣在河南开封任豫省主考时所作。

汴,即今开封。开封,周为郑杞二国地,战国为魏国都,曰大梁。秦为三川郡地;汉置陈留郡,东魏置梁州,北周改称汴州,隋废。复又置汴州,唐五代建东都,升为开封府。宋曰东京开封府,北宋都之。金初曰汴京,旋改南京,元初曰南京路,后改汴梁路,明初仍曰开封府,清为河南省治。

诗的开头道出了王懿荣在豫省行署秉烛办公的敬业情景。对于皇上叫他担任如此重担使他感激不已日思夜想,表明要不负皇上朝廷对他的信任,尽职尽忠工作。“伤心病妇蓬头日”,是指自己八次乡试后,每到报录声起,黄夫人躺在病床上,拥被蒙头,不敢闻街市唱题名录声。如今王懿荣不但考中了翰林,还担任了一省之主考学官,这么崇高的名誉和地位,可惜黄夫人没有看到和分享,使王懿荣心中十分痛楚。“触目儿亡咯血时”,是指时年壬辰三月,王懿荣长子崇燕参加会试时只考了二场,第三场时,因大口咯血而昏倒,被抬回家的情景。想到此时,王懿荣更要大公无私,在河南为朝廷选拔出有识之士,报效皇帝与朝廷对他的恩宠和知遇之恩。该诗通篇透出了王懿荣忠君报国的思想抱负。

47、有 感

行年五十自瞢腾,

身世真如履薄冰。

有国有家三太息,

好兵好色两无能。

每随地类虚芻秣,

孰绝夭骄去葛藤?

老我扁舟朝液苑,

蕉园树下月鬅鬙。

注释:

此诗是王懿荣于光绪二十年(1894),时逢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有感而作,这一年,王懿荣刚满50岁。王懿荣在春天京察考核列一等,光绪帝任命他为南书房行走,旋又补日讲起居注官,又被擢任为国子监祭酒,可谓两个月里连升三级。然而王懿荣并没有丝毫的春风得意的感觉,反而觉得像做梦一样的飞腾,他深感如履薄冰。在身感责任重大的同时,他时时忧国忧民。当时的朝廷由于守旧大臣和慈禧太后把持朝政,光绪帝虽然亲政,但时时受到制约,国家政令名存实亡,国际上帝国主义列强随时寻机想瓜分中国,王懿荣虽有一腔报国的热情却无处施展。通篇诗作塑造了一个爱国忧民的忠臣官吏形象,无处不流露王懿荣精忠报国之心。

48、题张樵野侍郎运甓斋话别图卷(二首)

袖中一卷皇华什,

画锦图成墨亦香。

长记先生过岭日,

红旗照海压南荒。

汉使千秋第一人,

征袍不染泰西尘。

归来筹国纾长策,

要使天骄识凤麟。

注释:

此诗是王懿荣为好友户部侍郎张荫桓(字樵野)鉴定国画《运甓斋话别》所题。按王懿荣原注,“红旗照海压南荒”是借用韩昌黎(愈)赠与马侍郎句。

第二首,“汉使”指张骞。“要使天骄识凤麟”,按王懿荣原注,用苏长公送子由使契丹句,指苏武。苏武,字子卿。汉代天汉初以中郎将使匈奴。单于欲降之,武不屈。乃幽武置地牢中。后武绝食抗争,食羊毛与雪延喘。将其置北海无人处,使牧羝。武在漠北放牧,卧其操节。节旄尽落,留匈奴十九年。后汉昭帝时,匈奴与汉和番,苏武得以还朝,爵封关内侯,图形绘于麒鳞阁。

49、孙莱山尚书属题董文敏临《松雪鹊华秋色》画轴(二首)

故乡风物属清秋,

谁使湖山画里收?

如此不归归缓缓,

海天闲煞几群鸥。

哪堪风鹤留泥爪,

万叠愁心不可删。

莫捻苹洲渔笛谱,

一声声破念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