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王懿荣传
17121000000047

第47章 附录 王懿荣诗选注(2)

8、题张菊如为潘侍郎师摹郑康成像(四首)

曾徒掖塾瞻遗像,

名笔盛传罗两峰。

也似化身千万亿,

无南无北一儒宗。

罗拜能教异族驯,

于今后学见经神。

庑筵犬酒官家事,

况更初秋属诞辰。

游学家贫父母容,

传多不字忆凡庸。

范书宋椠仍无误,

岂独金摹唐石从?

许王异说纷纷息,

曲阜温经亦押衙。

独有礼堂真嗣響,

三千年后出栖霞。

注释:

潘祖荫才华横溢,兴趣广泛,特别在书法方面有较深造诣。

潘祖荫少年时代已经精通楷书,他的楷书,为许多文人叹服。中年以后,八法大进,持之以恒,从不间断,习书摹画,所书画深受人们喜爱珍藏。潘祖荫一生耽嗜汉学,所刻书目达近百种,为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研究做出了贡献。他的学识、文思、才艺在当时的清代大臣中是屈指可数的。他的这些超人之处,使他得益一生。光绪皇帝曾赞谕曰:“工部尚书潘祖荫学问渊通,才猷练达。”

王懿荣在诗中除了表示敬佩潘祖荫的学识、才艺外,还提到使他自豪的,是三千年后同郡人也出现了可以与大儒相媲美的家乡大学者牟庭,继承发扬了经学研究,取得了巨大成果。诗中所提到的张菊如,即山东掖县王懿荣同窗好友张士保。

张士保(1805—1879),字菊如,山东掖县(今莱州市)人。咸丰十年(1860),在济南泺源书院与王懿荣同窗好友。道光十二年(1832)副贡生。光绪四年(1878)授山东临朐教谕。清代著名书画家。擅长山水人物,不落恒蹊,尤精于人物,笔意古雅,悉宗古法。晚年客居京都,在松筠庵结画社,闻名京师。其代表作有《云台廿八将图》、《罗汉图》等被收入《日本现代支那名画目录》、《知鱼堂画录》、《张菊如评传》等书。诗中“出栖霞”是指山东栖霞人牟庭。

牟庭(1759—1832),原名廷相,字默人(亦作陌人)。山东栖霞人。清乾隆六十年(1795)贡生。任山东观城县训导。在任三年,因病辞官。后屡试不第,遂绝意功名,潜心著书立说。道光十二年(1832)卒于家中。其于学问无所不窥,且敢于标新立异,学术见解往往与正统观点不合。著述颇丰,经史诗文、诸子百家无所不涉,著录于后世各种书目20余种。其代表作有《同文尚书》、《雪泥书屋诗文集》等。

这年冬天,王懿荣还与他们在涵秋阁作消寒聚会,六舟并六希会,每主其中,楼下海棠一株,当春盛发。德研香曾为杨鹄山对临一小幅画作纪念。

9、九日慈仁寺卢毘阁登高(二首)

九日秋将老,

慈仁试一攀。

同游半华发,

到处数寒山。

饮何妨醉?

愁心不可删。

今朝樽酒美,

东海碧如环。

郎潜今十载,

佳节每登高。

犹有秋花晚,

能令野兴豪。

井栏寻古刻,

像轴辨新毫。

明日看诗处,

奚奴漫惜劳。

注释:

光绪三年(1877)丁丑,王懿荣元配夫人黄兰夫人病逝于京宣武门内兵部洼中街,享年36岁。王懿荣十分怀念她,撰写了悼念文章。为颂扬黄夫人的懿德长存,此文章中,王懿荣曾记述这次活动内容及日程。参加这次登高活动的人员有:长沙周杏农(周玉麟(1804),字韩城,号杏农,进士,历官监察御史、鸿胪寺卿、太常寺卿)、巴陵谢维藩(谢维藩(1834-1878),字翊天,号麔伯,巴陵人,同治进士,历官山西学政)、潘祖荫、余姚朱肯夫(朱逌然(1836-1882),字肯夫,号味莲,进士,历官湖南、四川学政)、张之洞、吴大澂、陈彝(陈彝(?-1896),字六舟,号听轩,进士,官至礼部侍郎)、陈乔森(陈乔森(1835-1905),原名桂林,字一山。举人,官至户部主事,有“岭南才子”之称)、董风樵(李慈铭(1829-1894)字式侯,后更名慈铭,号莼客,所居名“越缦堂”浙江会稽人。光绪六年进士,累官山西道监察御史)等人。

诗中描述了这些京师名流的书生意气、清淡雅兴,他们结伴出游、踏青登高,寻古迹,访奇景,整日流连于答诗唱和、吟联对弈的高雅聚会,这次聚会是在秋天初九日,据诗中表述为九月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易经》有“以阳爻为九”之说,将“九”定为阳数,两九相重为“重久”,日月并阳,两阳相重,故名“重阳”。重阳节主要风俗为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赏菊、吃花糕等。诗中除了记述了名流众人的佳节雅兴,还表露出了王懿荣寻古访古怀古的感慨之情。

10、梦

晨昏有朦景,

醒睡亦若斯。

奇哉莫如梦,

此理邈难知。

所遇匪思议,

忧乐无常期。

有知良有觉,

触事竟不疑。

若醒而复睡,

或接抑或离。

恍惚中有物,

异趣时以滋。

善哉庄生言,

栩栩蝶为之。

注释:

这是一首王懿荣借着某一天做梦的思绪来观察自然、天地以至万物变化的情形,他借梦来观察着社会历史的、政治的、人事的成败、存亡,祸福等因果关系。正如老子说的那样:“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王懿荣认为,梦中的许多事件、情景“触事竟不疑”。

诗中所提到的庄生,乃庄周。战国时宋国蒙(河南商丘县)人,《史记》说他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期人。后世人将他和老子并称为“老庄”。儒道两家是封建统治阶级两个重要学派。儒家是一条明流,它拥护贵贱尊卑的等级制度,使统治阶级安富尊荣;道家是一条暗流,它阐明驾驭臣民的法术,使统治阶级加强权力。王懿荣也和当时广大知识分子官吏一样,把儒经和道经当作自己学术思想的重要源泉和基础。

11、盆 花

床头几卷宋麻沙,

窗外秋风噪暮鸦。

最是疏檽斜透日,

轻黄一抹上盆花。

注释:

这是一首借吟花衬景的一首诗。诗中描写了王懿荣读书读到某秋日黄昏,夕阳透过窗棂,照在一盆淡黄色的菊花上,把王懿荣从读书的思绪中,带到了秋高气爽,散发着菊花清淡香气的环境之中。透过诗句,我们不难看出,王懿荣读书的刻苦、认真,及对在寒窗苦读环境中的淡淡思绪。

12、题胶州高南阜《松山一角图》卷子(三首)

从来未蓄南翁卷,

喜得松山一角图。

但使此山如此画,

不从人海结遽庐。

淡黄茅屋深青树,

更有凌霄树上开。

试问此间著谁可?

文园小印主人来。

墨点横排不染烘,

平林远树静无风。

巨师家法多如是,

黄易访碑图略同。

注释:

这是为著名画家高凤翰所作题诗。

高凤翰(1683-1748),清代著名画家。字西园,号南村,晚号南阜老人。山东胶州人。自幼随父读书,不具异才。雍正五年(1727),以诸生举贤良,得安徽歙县县丞、绩溪县县令等职。后官至泰州巡盐分司。乾隆二年(1737),因卢见曾一案所累,被诬入狱,遭受折磨。后因右臂残疾,改以左手作画。更号尚左生,自称丁已残人等。去官后,长期侨居扬州一带,以卖画为生。他能诗,为王士桢(渔洋)所赞赏。工书法、篆刻。草书圆劲,隶书有汉魏雄厚风格。善画山水花卉。山水纵逸不拘于法,纯以气盛,兼北宋之雄浑,元人之静逸;花卉也奇逸得兴趣。该用左手作书画后,毅力惊人,笔力苍劲,拙中得势,为世所重。传世作品有《牡丹竹石图》轴、《松树》、《松山》轴等;花卉有《梅花》册等;还有《自画像》轴等。

王懿荣用洗练的诗句描述了高画的深意高远,还特意在诗中注有:高凤翰曾收藏过司马相如小印一事。

13、黄县松溪三兄以年刻陆宣公奏议初印本赠行复谢

晚饭正酣石首鱼,

忽传小简下庭除。

行囊如此不萧索,

一串新茶陆九书。

注释:

光绪七年(1881)新年伊始,新科进士王懿荣去岁返里祭祖扫墓毕,迎着新春北上,在返京途中,在黄县(今龙口市)拜访了本宗三兄王守训。王守训赠给他新刻的陆九渊著作,王懿荣为了答谢他,赋诗一首赠之。

王守训(1845-1897),清代训诂学家。字仲彝,号松溪。黄县(今龙口市)蓬鲍村人。同治元年(1862)入邑庠,补稟膳生。九年(1870)中山东乡试副榜。光绪十一年(1885),中顺天举人,次年中进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翰林院检讨,后任国史馆协修,武英殿协修、纂修等职。光绪二十年(1894),协助王懿荣回籍办团练。著述有十七种、百余卷,主要有:《登州杂事》、《登州诗话》、《汉碑异录》、《读札笔记》、《春秋地理补考》、《韵字析衷》等,对考史、资证、释疑极有价值。二十三年(1897)病逝。王懿荣抚柩痛泣曰:“文学为士乡三百年之冠!”

陆九渊,字子静,宋代乾道进士,除敕令所删定官。九渊少闻靖康间事,慨然有感于复仇之义。至是访知勇士,与议恢复大略。因轮对陈五事,为给事中王信所驳,诏主管台州崇道观。遂还乡,居贵溪之象山,学者辐凑。自号象山翁,学者称象山先生。尝与朱熹惠讲鹅湖,论辩多不合。熹主道问学,九渊注尊德行。熹好注经,九渊则谓学苟知道。故理学有朱陆二派。卒谥号:文安。有《象山集》、《外集》、《语录》等著作传世。

石首鱼乃胶东渤海湾特产,比目鱼的一种。新春时节出海,俗名“冷水偏口”。

14、马嵬驿(四首)

往事何须刻意寻,

千秋荒冢夜沉沉。

雨霖铃曲曾知否?

悽断三郎此际心。

明皇忒不自聪明,

七夕一宵心太平。

若使当年深解悟,

长生殿上说无生。

碧落黄泉何所期?

世间更莫怨生离。

石壕村里夫妻别,

犹有天涯相见时。

六龙廻跸泪如铅,

村妪翻赢看韤钱。

至竟美人怀旧宠,

擘钗分钿下瑶天。

注释:

这是光绪八年(1882),王懿荣在翰林院庶吉士馆学习期满,散馆赴四川省亲,探视父母。在返京途中,路过马嵬驿(今陕西兴平西)怀古鉴史,所作下的几首诗作。

王懿荣在《天壤阁杂记》中记述:“过广元,见金轮石像,唐武后也(武则天)。过马嵬,忽梦太真(杨贵妃):黄病高颧,一青巾扎额,侍者内官黑蟒。与人间所传异。此梦语,然甚真切。”

唐代“安史之乱”后,72岁的唐玄宗亲临勤政楼,委任了京城留守官吏,宣示要御驾亲征。是夜,唐玄宗率禁军、贵妃、皇子皇孙、宫中近侍及朝中几个大臣,欲逃往四川蜀郡避难。

第二天,当走到马嵬驿时,将士鼓噪,要消灭祸国殃民的杨家豪门。宰相杨国忠被将士杀死。将士又要求杀杨贵妃以息天下怨。玄宗知道事已至此,无可挽救,而不愿见贵妃死,乃反袂掩面,使牵之而去,可怜“三千宠爱集一身”的杨贵妃,竟被缢杀于马嵬驿。据说正在这个时候,岭南的荔枝也送到了马嵬驿。

《石壕吏》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作品。

杜甫(712-770),字子美。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7岁能诗,9岁学习书法,20岁全国漫游,并结识了大诗人李白。35岁入长安寻求官职。在长安寓居十载。“安史之乱”后官左拾遣、华州司功参军。后辗转成都,于城西浣花溪畔建造一座草堂,过着暂时安定的生活。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参谋,曾任职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

《石壕吏》是杜甫“事至东都,目击成诗”,是现实生活的概括,同时也融注了杜甫深沉的思想与愿望。

王懿荣在诗中借用“石壕村”杜甫诗作来暗讽李隆基与杨玉环的爱情,远不如石壕村的平民百姓。作者通过老妇的形象塑造上,描述了平民百姓牢固的感情基础及负重献身的高尚精神。

15、子 规

庭前老树因风响,

窗外青山带雨横。

一枕新凉天欲晓,

北人初识子规声。

注释:

子规,即杜鹃鸟。树栖攀禽。体形、羽毛多样,具对趾型。杜鹃多主食昆虫,尤嗜毛虫,为益鸟。大多为夏候鸟或旅鸟。有鹰头杜鹃、四声杜鹃、大杜鹃、小杜鹃之分。

这是一首以景带情的诗作,诗中描述了王懿荣在途中住所,望着窗外夏天将尽,初秋到来的人静鸟啼的景象,把人们带到了一个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境界。

此诗约是王懿荣于光绪八年(1882)自川北上的途中所作。

16、游火峰山

路转滩声急,

峰廻涧底空。

如何春二月,

黄叶自山中。

注释:

此诗也属光绪八年(1882)王懿荣自川省亲北上,途中所游景观。

火峰山在今四川巴东县西北50里,又称火峰。

17、游窦圌山

圌山势比剑门雄,

迤逦诸峰列壁同。

最是寺僧飞渡稳,

平悬一縈两山通。

注释:

窦圌山在今四川宜汉县西北40里。此山四面险峻,斜通一径,山上有坪有寺。又名宝城山。

18、新繁龙藏寺雪堂和尚含澈招同柯凤孙劭忞邓文甫两孝廉家十五兄游东湖观梅

蜀国东湖竟眼前,

我来正是早春天。

诗僧合作林间王,

佳客能参句里禅。

野饭味兼蔬笋下,

新晴暖到衲袍边。

寒山石得终成佛,

管领梅花十万年。

注释:

光绪七年(1881)王懿荣自京抵川。此时父亲王祖源任成都知府。第二年早春二月,王懿荣在成都西北新繁县(今属成都市)龙藏结识了该寺主持雪堂和尚并招好友同游新繁县名胜东湖观梅。

新繁县位于成都市北郊23公里,汉置繁县,北周改新繁,隋省。唐复置。明清皆属成都府。繁邑因其地处平原,气候温和,物产丰盈,人文俊秀;历史上被誉为“天府膏腴”,“西蜀明珠”之称。

东湖为中晚唐宰相李德裕所开凿,为唐代古典人文园林之一。新繁东湖占地1.8万平方米,玲珑别致,布局谨严,具备了我国古典园林中几乎所有的建筑形式和表现手法。园林中有楼、台、亭、阁等二十余处,古木名花掩映其间,荷塘菱沼环护其下,山水佳绝,风光秀丽,自古誉为“西蜀名园”。

这首七律通过对诗人与雪堂和尚在早春时节聚会东湖赏景论佛,共进素餐的有趣生活画面的描写,表现出作者与雪堂和尚超凡脱俗、淡泊怡适的心境。王懿荣诗原作现藏于四川成都新都宝光寺。该诗后人刻成碑,现存东湖碑林中。

雪堂:四川新繁龙藏寺主持,工诗善书,喜欢与文人学士交游,被誉为诗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