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王懿荣传
17121000000043

第43章 血洒京师(1)

身为京师团练大臣,王懿荣根本没有军事指挥权。下属千余人,半是老弱残兵,而且缺乏武器,在敌人的洋枪、洋炮下形同虚设。

当时兵部侍郎李端遇(小研)又多病,因病请假,团练大臣的担子,就落在王懿荣一个人身上。为了能搞到武器,他四处奔走,但官场腐败,只有推诿,无人肯帮助。他只好向远在湖广(武汉)的妹夫张之洞求援,他写信道:

香涛妹倩老前辈亲家大人坐下:

得书如获拱壁,盖正在艰难忧愤中也。前已有另纸条闻数事,未具款,属玉叔令住附竹报中速上,刻想鉴及。弟自奉简命,实作看街老兵,朝廷亦尝以兵事责之。然自甲午以来,及今又六七年,中国兵事仍是不行。津事已极,则重臣之不得无罪,夫复何辞。鲰生一命,何足道哉!弟全眷俱在京寓,师旅饥馑,一时凑臻。好在为时亦不必能久。次儿崇烈先于五月十二日乞假携其妇子乘海宴轮船径归。里舍紫竹枪炮中弟又少此一种心事。至京师地面如甘军及义和团一日不出,便一日不得安靖,弟亦随时缓急,尽其心力之所能为者而已。前曾附片奏,向鄂局暂乞军械,交片传谕:团练只是弹压地方,与行军不同,即着自行酌核筹备。此一千五百人赤手白战,即有钱亦无处筹买。公能稍为损置相助否?此垂泣而道之者也。即颂勋安,并询合署清福。弟懿荣顿首。六月廿三日(7月19日)

王懿荣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仍日夜操劳,“往往夜晚漏三下,未即就眠,心力交瘁,殆难言喻。”他操练兵马,准备抵抗八国联军,决心与京城共存亡。

由西摩尔率领的八国联军,在廊坊沿途遭到义和团的猛烈袭击。义和团拆毁铁路,阻止侵略军前进。联军只好修一段路,再往前挪动一段,行动十分困难。与此同时,列强们开始策划更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各国都在大沽口增了兵。他们在五月十九日(6月15日)晚上,先后派出侵略军偷偷登岸,埋伏在塘沽火车站和大沽炮台的后侧。停泊在大沽口外的各国军舰也作了战斗部署。五月二十一日(6月17日)零点五十分,联合军舰队从海面和炮台后侧向大沽炮台猛攻,守军顽强还击,经六小时激战,因双方兵力相差悬殊,大沽炮台失守。联军从大沽登陆,打开了进攻天津和北京的门户,进一步扩大了侵略战争的规模。侵略军开始向北京入侵。

在义和团和部分清军已同列强进行殊死搏斗的形势下,清政府必须在战与和问题上做出抉择。对于这个问题,清政府高层内部意见分歧。许景澄、袁世凯等人以为清军无力与八国联军开战,说到底对任何一个国家作战也难以取胜!况且八个……,主张答应剿灭义和团,使联军停止进攻。光绪帝也支持这些人的主意,但把持朝政的载漪、刚毅等顽固派则坚决主张利用义和团去抗击列强,倾向于开战。慈禧太后在战与和问题上反复无常,但主要支持开战。这其中的缘故在于戊戌变法失败后,她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保证后党官僚不再受“归政”的威胁,一心想除掉光绪皇帝。但是帝后两党各有靠山,他们之间斗争由来已久。当时,沙俄支持后党,企图通过保住光绪皇帝的办法牵制慈禧及沙俄政府在华势力。慈禧太后也曾想玩弄手法,扬言光绪皇帝病危,想把光绪皇帝置于死地。不料,英、法等国公使,竟向总理衙门提出警告,慈禧这一计划未能成功。后来,慈禧又想立端亲王之子傅为大阿哥,准备废除光绪帝,但英、法、日等国又表示拒绝承认。慈禧太后对英、法、日等国阻挠她废除光绪皇帝,干涉朝廷内务,既恐慌又仇恨。八国联军突然攻陷大沽口炮台,气势汹汹地扑向天津、北京,引起了慈禧太后的极大猜疑。尽管洋人一再声明他们出兵是为了救护驻华使馆和侨民,还帮助中国镇压义和团运动,绝不是与清政府作对,但不管如何表白,慈禧还是担心洋人用兵是为了来救助光绪皇帝,影响她的统治。五月二十日(6月16日)连续四天召开御前会议,讨论对外宣战问题。这时,以端亲王载漪为首的主战派也放出风来,造谣说洋人用兵是为了让慈禧太后把权再交给光绪皇帝。她一听到这个消息,十分惊慌,也没有查一查是否属实,就草率下了决定。于五月十五日(6月21日),宣布朝廷对八个国家“宣战”并颁布了宣战诏书。

与此同时,慈禧太后还继续向帝国主义献媚,为对外投降预留后路,宣战后四天,慈禧太后就下令义和团和清军停止围攻使馆。命令军机大臣荣禄派人到各使馆商议和局,还在英使馆附近御河桥边,竖起“钦奉懿旨,力保使馆”的木牌。还向各国使领馆送面粉、蔬菜、瓜果等,来讨好各国列强。

王懿荣的锡拉胡同11号住宅,在王府井大街中段,距东华门近在咫尺,与皇宫大内相距甚近。住宅的第二进院落有一个小花园,花园中心地有一棵高大的枫树,枫树下有一口深井,平素为了安全起见,王懿荣就叫人在井口上放一块大横石,并请石匠为井作了一个围栏。当八国联军占领大沽口炮台的消息传到北京,王懿荣感到时局愈发严重了。他亲率仆人将井挖深、淘净。他面对这口老井,意味深长地对家人说:“此吾之止水也”。这是他告诉家人,一旦城破之日,这口井将是他最后的归宿。

据时任翰林院编修吴士后在《王文每公遗集》序中追忆:“时公(指王懿荣,作者注)会办京师团防。公退食之暇,校订栖霞牟陌人(庭)先生《同书尚书》手稿。顾谓士曰:‘对先生一生精力萃于是书、其精遂渊奥,有过于季逑、艮庭诸老者。吾誓必理而董之,以彰绝学,特世乱方殷,未知能卒业否?’因唏嘘慨叹,不能自己。指园中古井曰:‘他日若有非常之变,吾其得死所矣!’”

此时京城粮食的供应也断了。王懿荣在给天津的次子王崇烈(字汉辅)的信中讲道:“京师闭塞,若非尔谢仲廉母舅之接济,已成饿莩。……”

王懿荣仍每日到团练局率兵勇巡逻城防,四处购置武器,以应不测。这时,乡人潍县古董商人范维清又带着两麻袋甲骨抵京,他也高兴不起来,只是按二两银子一块结帐,劝范维清早早离京远离是非之地。他将甲骨全部堆在花园枫树下,只是下朝后以铜盘托出几片拓片成册而已。在战火烧到北京的前夕,他和仆人将这批甲骨秘密藏起来了。

义和团在北京烧杀抢掠,引起了京师地面混乱,光绪帝因义和团失控事大发雷霆,质问大臣们,为何不派兵弹压义和团。慈禧仍不想认错,她还是老调重弹道:“国亡在目前,若意拱手让之,我死无面目对列宗。一战而亡,不是更好吗?”

此时光绪帝完全被慈禧软禁,他就像一尊木偶像,慈禧在背后扯什么线,他就发什么腔。比如,以他的名义发出的宣战诏书,根本看不出要和那一国或那几国宣战。这道诏书没有点出任何国家的名字,也从未以任何形式送达给任何国家。诏书是这样写的:

朕今涕泣以告先庙,慷慨以誓师之,与其苟且图存,贻羞万古,孰若大张挞伐,一决雌雄。连日召见大小臣工,询谋佥同。近畿及山东等省义兵,同日不期而集者不下数十万人,下至五尺童子,亦能执干戈以卫社稷。彼仗诈谋,我恃人心。无论我国忠信甲胄,礼义士橹,人人敢死,即土地广有二十余省,人民多至四百余兆,何难翦彼凶焰,张我国威。

真是荒唐的年月,荒唐的朝廷,荒唐的诏书。

大沽口炮台失守后,传来消息,炮台守将罗荣光吞金自杀,阵亡将士有陈廷福、刘思荣、封得胜、马朝龙等90余人。当天下午,驻守在紫竹林租界的洋兵怕遭报复,便先发制人,进攻近对租界的天津北洋武备学堂。

北洋武备学堂是清政府培养军官的学校。该校总监荫昌早已躲进租界,教职员也多数不知去向,300多学生中尚有90余人守留学校。敌人进攻后,遭遇学员顽强抵抗,这一批年轻军官几乎全部阵亡。这时驻守天津的清军也迅速行动起来,见北洋武备学堂学员大多战死,义愤填膺,立即将炮口对准紫竹林租界,猛烈还击。

这一场炮火,把直隶总督裕禄也逼上了抵抗的战场。他本来是主和派,这时也改变了态度,调兵遣将,战绩赫然一时。

六月十二日(7月8日),日军、英军、法军、俄军抢先分头冲进租界。随后,6000多名日英法俄联军猛攻聂士成所部清军。聂军抵挡不住,退至八里台,终为联军包围。激战两个多小时,清军伤亡剧增。聂士成两腿中弹,部下要他后撤,遭到他严厉拒斥,他振呼:“此吾致命之所系,逾此一步非丈夫矣!”奋臂驱马向前,终于壮烈殉国。聂士成阵亡后,清军溃退,战死约350多人。义和团战死达2000余众之多。

六天之后,天津沦陷。联军在天津成立了天津都统衙门(临时政府),进行了殖民统治。此时,联军在天津休整,补充兵力、弹药,准备向北京进犯。

七月十日(8月4日),八国联军离开天津,沿运河两岸进犯。

沿路,北仓、杨村的清军防线被很快击破。清军守将宋庆、马玉昆率部节节后撤。这时,新任帮办武卫军事务大臣李秉衡临危受命,奉旨迎敌。他临行前慷慨立誓:“宁为国而捐躯,勿临死而缩手。”

光绪二十年(1894),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李秉衡因威海、荣成失陷,受到朝廷处分。二十三年(1897),李秉衡又因组织军民抵抗德国借口巨野教案在胶州湾登陆,被朝廷撤职。

光绪二十六年(1900),李秉衡被张之洞保荐重新被起用,任长江巡阅水师大臣。并参与东南海防互保事务。

七月十二日(8月9日),李秉衡离京上阵,只带少数幕僚和数百义和团,指挥归他节制的几支勤王部队。

第二天,他率兵行至天津西郊运河码头,令所部清军,一一部署阵线。安排完毕,未及喘息,八国联军已发动进攻,火力甚猛。李秉衡仓促应战,但防御工事尚在构筑,枪弹匮乏,没有大炮,力不能支,且战且退。清军伤亡惨重,李秉衡的副将杨得胜也阵亡了。

从早晨到中午,双方不断厮杀。李秉衡身临前敌,终日督战。曾一度击退联军。无奈敌人大炮显威,他被迫撤退。在后无援军的情况下,马玉昆余部又临阵脱逃。李秉衡火速奏诉朝廷,对此万分感慨:“臣自少至老屡经兵火,实未所见。兵将如此,岂旦夕之故哉。”

他在奏折中仍力陈军中所弊,分析转危之道,诚述求援之切,并再发誓言:“竭弹心力,招募散亡,誓死前进,迎剿堵截。”

次日朝廷仍没派援兵,八国联军兵力猛增,李秉衡已成为光杆将军。他身边除了几个幕僚外,别无一兵一将。在悲愤绝望中,他退守通州,在通州张家湾服毒投水自尽。此日,通州失陷,北京就暴露在八国联军面前。李秉衡也成为抵抗八国联军为国捐躯的第一个福山人。

七月十四日(8月13日),八国联军在通州烧杀抢掠之后,在通州稍加休整,共集结各国军队共二万余众,便成群结队向西,向南开进,进逼京城,先是围攻齐化、东直门、广渠各门。此时,王懿荣在东直门和朝阳门组织抵抗。次日,上午辰时,八国联军日本、俄国方队距东直门约有一箭之地外,其中列队几个军官用望远镜朝东直门看了一会,举起指挥刀,一队炮队立在方队前列,看到指挥刀向空中一劈,一阵阵猛烈炮火将东直门的城墙炸开一个大豁口,成队的洋兵在炮火稍停时,便从后面豁口拥进。守城将士有的从死人堆里爬出,与敌人展开肉搏……从凌晨开始,八国联军对北京发起一次次攻击。俄军猛攻东直门,日军又攻朝阳门,美军攻广渠门。英军于中午始达北京,与美军合攻广渠门。下午至晚九时许,东直门、朝阳门皆破。王懿荣败回家中。

这时,慈禧连续五次召见军机大臣。

然而,头次召见,大学士九卿没有一个来的。慈禧对载澜悲叹道:“事已至此,只有走吧!不知你能否守住?”

载澜忙答:“臣无兵,不胜任此。”

到深夜,也只有刚毅、王文韶、赵舒翘三人来见。慈禧悲中有怒:“只剩下你们三人在此,别人都回家啦,扔下我们母子不管,你们三人一定随驾同行。”

此间,荣禄献策曰:“权且送信给使馆,请先停战,再慢慢图救议和,也许是最好的办法了。”

慈禧应允,催荣禄赶快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