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王懿荣传
17121000000044

第44章 血洒京师(2)

七月二十一日(8月15日)清晨,慈禧携光绪帝一行仓惶出逃。走到景山前,才瞧见一乘骡车,问了骡夫,才知道是载澜车子,她仓皇登车,一口气逃出了德胜门外。此时,董福祥甘军象洪水一般撤退,势不可挡。王懿荣又指挥守城兵勇及义和团很快将洋人击退。东直门失而复得。箭楼上青龙旗又猎猎飘扬。下午未时,日、俄军又弄来了几门大炮,他们架在东直门外护城河边,对准东直门城墙猛烈轰击。不一会东直门城墙被炸开一个数百丈大口子,毫无城守之势。王懿荣在东直门被炸开后,自知城防已不可为。便组织团勇巷战。他见东直门的龙旗已被炸飞,而出现在城墙上的是太阳旗时,气得直在墙根上狠狠垛了几刀。这时,成千上万的联军蜂拥而入。退守在巷内的团勇们奋勇抵抗不降。王懿荣被数团勇拥簇送往家中。他一路上极不情愿地被拥簇回府,当谢夫人问他外面怎样?他只说了一句:“主辱臣死,吾今可以报朝廷矣!”半夜,王懿荣徘徊于庭院,门外不断传来枪炮声和百姓的惨叫声。当他得知慈禧太后挟光绪帝已逃出了京城时,他仰天长叹,说:“吾可以死矣!”然后,面向南方,跪倒在地,大呼:“皇上,你多保重!是臣无能使您蒙受耻辱……”此时,大街小巷,百姓扶老携幼,狂奔乱逃。浓烟烈火,冲天而起。八国联军用重炮轰击东安门包铁大门,阵阵巨响,传出数里。第一道门轰然倾倒,敌人蜂拥而入。王懿荣感到自己不能再苟安于乱世了,他对家人说:“吾义不可苟生!”他不愿做亡国之奴,感到以身殉国的时候到了,又对继室谢夫人讲:“吾可以死矣!”说毕,用楷书在纸上写下绝命词:

主忧臣辱,

主辱臣死。

于止知其所止,

此为近之。

末署“京师团练大臣国子监祭酒南书房翰林王懿荣”。

然后吞金、服毒,两次未果,当即令家人将井石挪开,准备率妻子谢夫人、长媳张允淑及四子崇焕(9岁)、长孙福坤(8岁)一起投井。众仆人“环跽而劝”。王懿荣厉斥之。这时,有跟随多年的仆人将小儿崇焕、长孙福坤抢出抱走。王懿荣仰天笑曰:“有义仆抢出小主人,吾家幸甚,吾家可谓忠、孝、节、义俱全,死而无憾!”说着,先将戚继光宝刀掷入井中,跟着纵身跳入井中。继后谢夫人、长媳张允淑也相继跳入井里。一家人壮烈殉国。享年55岁。谢夫人42岁,张允淑夫人仅31岁。

谢夫人,名云鹤,山东福山县城里村人。生于咸丰八年(1858)戊午九月二十六日,享年42岁。其父乃王懿荣母舅谢伟勋。光绪八年(1882)十二月初八日王懿荣抵直隶(今河北省)良乡县谢伟勋(方平)衙署,此时谢伟勋任良乡县知县。王懿荣在县署与谢夫人结为连理。王懿荣长表妹与妻子12岁,当时王懿荣37岁,谢夫人24岁。

光绪十年(1884),谢夫人生下第三子崇熿,不幸夭折。光绪十八年(1892)谢夫人又生下第四子崇焕(字汉章)。光绪二十一年(1895)谢夫人又生下一女乳名来往,不幸夭折。

王懿荣继室谢夫人,出身诗书世家,名门望族。谢夫人仪容端庄,性情娴淑,为人爽朗刚正。婚后,伉俪恩爱,谢夫人处处体贴入微,使王懿荣时时感到家庭安乐,以慰他痛失元配爱妻之苦。谢夫人孝敬公婆、小姑,待黄夫人所生崇燕、崇烈如己出,深受王懿荣敬佩。王懿荣也对这位小表妹痛爱有加。王懿荣曾给陈介祺一信中提到,他一生:“不酒、不烟、不二女!不解为利,故自觉神不乏。”可见他对谢夫人感情至深。

王懿荣长媳张允淑,字嘉问,张人骏之长女,生于同治八年(1869),享年31岁。张允淑生有一子,名福坤,字光地,乳名大相,生于光绪十七年(1891),他母亲随王懿荣夫妇殉难时,王福坤8岁,本与其母一起投井,被女佣人从井边强行救出。后被接到张人骏家中抚养,于宣统元年(1909)成婚,卒于1944年,享年53岁。

张人骏,直隶丰润人。张佩纶侄子。字千里,又字安圃。同治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光绪二十六年(1900)任山东布政使,后又调任河南巡抚、山西巡抚,漕运总督、两江总督、协办大学士、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等职。

十日后,礼部侍郎张英麟(字振卿,山东历城人,同治四年进士)筹措了70余金,置办了3口薄棺,亲自率国子监诸生到王懿荣的府邸。由国子监学政王伯恭,学生王杜松等率南学监生们,将王懿荣、谢夫人、张允淑夫人尸体从井中捞起,史载:“三人面容如新”,众人将他们暂时装殓,浅葬于花园空隙地方。距井不过数十米。

一个月后,道员王瑾与侍郎张翼看到八国联军在城内烧杀抢掠的高峰已过,又把王懿荣等三人的灵柩入城郊宝应寺义园。

九月初九日(10月30日),行在内阁抄奉上谕:

二品衔国子监祭酒王懿荣敦品绩学,持躬清正,侍从南斋,迭承恩眷。平日夙怀忠义,恩济时艰。本年七月间,临难捐躯,从容起义。洵然大节凛然,加恩著追赠侍郎衔,照侍郎例赐恤。其妻谢夫人及其长子妻张氏亦同时殉难,忠烈孝义萃于一门。允宜特别予以褒扬,以彰贞节。王谢氏、王张氏均著其旌表。伊长孙王福坤著俟服阕后,以主事分部行走。该部知道了。寻予谥:“文敏”。

内阁抄出,光绪二十六年九月初八奏上谕,“袁世凯奏大员殉节,吁恳恩施一折,王懿荣追赠侍郎,照侍郎例赐。钦此。”应将该员照侍郎殉难例。荫一子入监读书,六月期满,以知州注册候铨。光绪二十七年(1901)五月十九日奏准。

光绪二十七年(1901)二月,王懿荣次子崇烈(字汉辅)由宝应寺义园将父母及大嫂的灵柩启运回故里,由天津经海路抵烟台港码头,然后起陆运至福山古现北顶岭安葬。

王懿荣生前有四个儿子和三个女儿。其中长子、次子、长女、次女为元配黄兰夫人所生;三子、四子、三女为继室谢云鹤夫人所生。

长女保生生于同治二年十月(1863年11月),生于保定,4岁时因病天花夭亡于北京。

次女定任,生于同治五年十月(1866年11月),北京,黄夫人分娩后,流血过多,病体几乎难以支持。祖父王祖源给孙女起名崇瑛。

光绪八年八月(1882年9月),王崇瑛嫁于海丰(今山东无棣县)吴式芬之孙、吴重熹之子吴崶。

同治七年十二月七日(1869年1月19日),王懿荣长子王崇燕出生。

王崇燕,字翼北,又字孟喜。光绪十三年(1887),王崇燕入府庠,是年20岁。光绪十五年(1889)王崇燕迎娶张人骏长女张允淑为妻。光绪十七年(1891)24岁的王崇燕参加山东省乡试,中式第十六名举人。同年八月二十三日(9月25日),王崇燕长子王福坤于福山新宅出生。

王崇燕聪颖好学,思路敏捷。尤喜读《谷梁传》。研究谷梁学,发挥先儒的遗蕴,颇有成就。曾著有《谷梁集解纠谬》十二卷、《谷梁发微》四卷、《谷梁旁通考》一卷、《谷梁注疏笺证汇义》三十卷。

光绪十八年(1892),王崇燕参加壬辰科会试,头场刚过,咯血满地,被抬回家中。次年五月初三(1893年6月16日),王崇燕病逝于北京,是年25岁。

同治九年七月十五日(1870年8月11日),王懿荣第二子王崇烈出生。王崇烈,字汉辅,一字火传。光绪十三年(1887),王崇烈入福山县庠。光绪十六年(1890),王崇烈与湖北督粮道张之洞胞弟张之渊之女结婚。第二年他们的儿子福尧出生。

福尧与福坤是同年所生,但比福坤大几月,因而为长孙。出生后不久,就过继给王懿荣侄子王来庶为子。王来庶是王懿荣大伯父王伯润的长孙,年轻时从祖父在陕西阵亡。福尧就过继给他为子,故其字曰大宗。但不久福尧夭亡。他的母亲张氏也因产后生病,不久卒于北京。

光绪十八年(1892),王崇烈又续娶山东章丘县知县蒋庆第女儿为继室,在济南成婚。过了两年,他们生了一个女儿,名福至,是王懿荣长孙女。

光绪二十年(1894),王崇烈应甲午科顺天府乡试,中式第三十二名举人。

光绪二十二年(1896),蒋氏生下一男孩,为王懿荣次孙,名福塨,字次蠡。因福尧早殇,王懿荣又将福塨过继给王来庶为子。

光绪二十四年(1898),王崇烈妻蒋氏病逝于北京。同年王崇烈以举人、援例为直隶候补知州,供差永定河工。后保荐为候补知府、候补道员,分发直隶候缺,驻天津。

光绪二十五年(1899),王崇烈在北京三娶山东章丘县知县陈代卿(字云笙)次女陈孺云为妻。

光绪二十六年(1900),即庚子年,王崇烈遵父命,携妻子返故里福山。王懿荣殉国后,一切善后全赖王崇烈料理。

王崇烈颖悟聪敏,勤奋好学,治公羊学,年方10岁,有“神童”之誉。居京师时,国子监祭酒宗室盛昱、提学黄绍箕等名流,都对他十分赞赏。他所研究的经学、金石学、训诂学,“翘和为金石诸生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