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王懿荣传
17121000000030

第30章 三任祭酒(6)

据稗野史记载,阎敬铭个子矮小,相貌特别,双目一高一低,举止乡农。他自幼家贫,中举后曾参加大挑试,因面目丑陋被主考官黜退。阎公视此为平生一大耻辱,勤奋力学,长进非凡,终于会试得中,步入政坛。

光绪初年,陕西、山西遭受大灾,阎公受命与晋抚曾国荃办理赈务,仍以刚直自任。吉州知府段鼎耀侵吞赈款,阎不顾重重阻拦,硬将段鼎耀斩首。因此,晋省官吏受到威慑,不敢轻易玩法。山西民众被受恩泽,拥戴阎公,称颂他是真正的父母官。他的清直美名被传播四海,为天下正直之士所钦仰,王懿荣对此也早有耳闻。阎敬铭掌握户部以来,他常道:“计部为六官第一繁臣,处此疲积弊之余,岂能急求速效。大贤处在,期年之后,必有宏益于国家。即日前砥俗振纳,裨补亦已不少,幸从容为之。道路传闻,谓公萌去志,妄传则已矣;若信有之,上虚朝恩,下孤众望,甚不可也。”

王懿荣在为其撰写诏文认为:“光绪初,惟阎公介可谓大臣。直枢廷,监绾度支,承发、捻乱,制国之用,量入为出,深合理财之法。”

当然,王懿荣也知道,像阎敬铭这样耿介之士在晚清时代,注定要以悲剧而告终。尽管如此,王懿荣认为,阎敬铭“气貌不扬,而心雄万丈”,一生清介刚正,为后辈之楷模。

王懿荣为李成谋撰写的诏书也不失为一篇妙文。

李成谋,字与吾,湖南芷江人。咸丰四年(1872),参与清水水师。曾任千总,守备,都司,游击,参将,被赐为“锐勇巴图鲁”。咸丰六年(1856),率部攻克太平军小河口、青山阵地。清军占领武汉后,升为副将、福建漳州镇总兵。咸丰十年(1860),因军功累累,加晋提督衔。次年,率部队击败陈玉成所部太平军。同治五年(1866),率部攻克安徽芜湖等城,擢福建水师提督。同治十一年(1872),被大臣彭玉麟荐为长江水师提督。光绪十六年(1890)加封为太子少保衔。越二年,因病告老还乡。光绪十八年(1892)病死于家芷江。

王懿荣在祭文中称他:“赋性朴诚,秉姿刚毅。奋从行伍,奏披坚执锐之功;擢自编裨,展扫穴擒渠之略。值东南之未靖,命将帅以阻征,宣我洪威,歼兹小丑。由武弁而膺节铖,令肃貔貅,自湖湘而转战江淮,风摧蛇豸。爰颁勇号,洵果锐之名符;俾领舟师,实肃清之绩伟。”

鸦片战争结束以后,在广西以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起义运动如狂飙突起,接着挺进湖南、江西、湖北,直捣南京。江南整个局势骤然紧张起来。在湖南、安徽兴起了练勇团练组织,李成谋便是从练勇中训练出来的,他曾在曾国藩、左宗棠为首的围剿太平天国运动,经过上百场战争而脱颖而出的。由于湘军、淮军的十几年征战,他们合剿了太平军,使清廷出现了一个短暂稳定的阶段,这就是所谓的“同治中兴”。在这个中兴时期,出现了一批中兴名将,李成谋便是当中的一员。太平天国失败以后,这些镇压太平军的官僚、军阀们,在和外国雇佣军并肩与太平军作战中,对外国的“船坚炮利”有了深刻的了解,因此纷纷要求向西方学习,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先进技术创办新式海军工业,扩充武器设备,这一历史事件,史称“洋务运动”。咸丰年间,清政府内部为了加强海防正在收购或雇佣西方战船来建立中国海军。长江水师便是这个时期的产物。虽然这些水师,后来由于清政府的腐败和投降主义路线陷于被动局面,从而导致全部葬送,但是这些水师为保卫海防所做出的贡献,却是不可磨灭。王懿荣也正是怀着这样矛盾的心情为像李成谋这样的中国海军早期将领写下了惊世的一笔。

王懿荣恭代御笔的后半部分文章,是为祭孔子、长白山和恭进《起居注》后跋等文章。

关于祭孔,仍是成例一贯的。每年都要举行,能选中王懿荣来执笔,实是光绪帝对王懿荣的学识、人品的看重。

长白山,满族清朝之发祥地。被满人誉为神山、圣山。位于吉林省长白县北,古称不咸山。汉代称单单大岑。又曰盖马大山。后魏曰太白山,又曰徒太山、从太山、太皇山。其名长白山始于金代,又曰白山。金大定十二年(1172),封为山神为“灵应山”。明昌四年(1193)册封为“开天宏圣帝”。满州语曰之:果勒敏珊延阿林。其意即长白山。康熙年间,册封为神山、圣山。并派兵将把守,严禁入山。

长白山范围大致位于张广才岭,松花湖、靖宇、临江一线以东,海拔在1000米以上。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绵亘于吉林省东南,长白山主峰白头山天池是火口湖,湖面海拔2155米。长白山上原始森林遮天蔽日,以富庶而著称。

长白山乃三江之源头。一水流迤西为鸭绿江;一水东流迤东南为图们江;一水西北流折东北为松花江。山顶为轻石石灰岩。树木不生,山腹则全系土质,倾斜平缓,登极便捷。俗称白山派子。每年农历八月翌年四月,大雪封山,行人绝迹。其正脉绵亘吉林省南部,东北走为英额岑,哈尔巴岑,划分瑚尔哈河、布尔哈通河之源。西走为分水岭纳鲁云集,划分辉发、佟家、浑河之源。其支脉入朝鲜:一支遥接日本对马岛;一支由全罗道西南入海而为朝鲜济州岛。山脉之广,散布之阔,纵横中朝及吉林、辽宁西省之地。

王懿荣为其撰写此祭文,实是光绪帝对他的宏眷与殊荣。

王懿荣在其撰写《<;起居注>;后跋》中充分歌颂了这位年轻有为的皇帝光绪帝。爱新觉罗·载湉,清王朝自顺治帝以来第九位皇帝。王懿荣认为他聪颖好学,才思敏锐,立志要有一番作为。他致力图谋清王朝的中兴,力图愎复先辈的文治武功等方面,都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王懿荣歌颂他,对外坚决主张抵御外侮,反对侵略,保护大清的一统江山;对内,他坚决主张图治更新,整顿吏治,变法图强。然而,王懿荣也深知,光绪帝生不逢时,他想施展自己治国抱负时,却处处受到慈禧太后的制约和钳制。王懿荣也只能对他抱有惋惜和同情。一心愿为他肝脑涂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王懿荣用尽了最美的句子这样写道:“然我皇上犹复万机敕学,勤诵习于丹滕,五夜求衣,设觚棱于警枕。功成旰食,泰阶忘七起之劳;负重春冰,离象揭重轮之照。斋宫信宿,犹藻焕乎天章;御壁辉煌,备笙簧夫古训。此则帝寰已治,犹珍惜于分阴;神化无方,莫形容于洪笔也。”

《进皇太后六旬万寿恭赋》是王懿荣一篇应时命题而作的文章。

慈禧太后是清朝咸丰皇帝奕的妃子,同治皇帝的母亲。因她曾住在紫禁城内西宫,因而俗称“西太后”。她姓叶赫那拉,她的徽号和谥号为“慈禧”。她生于道光十五年(1835),原系满州镶兰旗,后改隶镶黄旗。咸丰元年(1851)被选为秀女;咸丰二年(1852)入宫;四年(1854)晋升为懿嫔,咸丰六年(1856)封为懿妃;咸丰七年(1857)封为懿贵妃。咸丰十一年(1861)发动了宫廷政变,后把持朝政达48年之久。

王懿荣这篇“恭赋”是写在光绪二十年(1894)十月初十日,慈禧60大寿的前夕。当时因为慈禧要争取超过历代皇后,所以要搞得隆重,并往提前几年就开始筹备了。光绪帝为此庆典还在两年前(1892)就下谕旨,认为慈禧的寿典,是举国盛事,并成立了庆典处,抽调了亲王、大臣专门负责办理事宜。

纵观整个王懿荣恭代御笔的《经进稿》文章,不难看出了王懿荣也像千千万万封建时代的文人,他们热爱、忠于儒家,忠于朝廷,忠于皇上,歌颂忠臣、良将,字字行行里淌着热爱民族、忠于祖国的爱国主义情怀。希望祖国能日益强大,号召广大士子要学习清官,要学读书人,为朝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样爱祖国、爱民族的情绪,无不渗透在字字句句里面。王懿荣后来民族危急时刻,挺身而出,为民族而抗争,表现出的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决心,是时时藏在他爱国激荡的心里的。

总之,《经进稿》看起来不过是一些公文、诏书之类的文章,其实它的政治思想还是号召广大旧知识分子要奋进向上的。

王懿荣在金石文字考释文章外,还有许多为他人作的序跋杂文,他对杂文考释精辟,用语精确,有独到的见解。比如他在《重刻影抄宋庆元本<;黄御史集>;记》中写道:

懿荣附案:此集依影宋抄庆元本付梓,阙卷用明崇祯本。案宋目序补板甫刻讫,又续见瑞安黄编修绍箕新得明正德刻本,乃以三本合校,并附刻正德本所存残文、崇祯本补附诗、正德本集后宋黄处权别录、崇祯本集后明黄鸣乔等附录各一卷于后。

影宋抄本大题称“莆阳黄御史集”,下注云:“权分上下帙”,正德本如之。正德本行款一依宋本,其前序皆仿宋本元体字式入梓,板心鱼尾下称“莆阳黄御史集”,与大题同,为影宋抄本所未及。至目录、后记、注等文与宋本同,祗行款稍有参差,余则讳字阙笔均未改削,是复刻无疑。大题下“黄公度志”后空行添入赐进士二十世孙希英衔名一行。此是当时重刊人名,书贾挖去,冀充宋本,痕迹未尽,尚存一“赐”字。后附宋黄处权别录一卷。崇祯本明黄鸣乔等所刻,析为八卷。其凡例内论旧本处云:“登刻时,各依所获递编,而附名其后。今因观览弗便,改依诸体分汇”云云,遂并宋本目录后及集内原注某篇为某人得于某处等文俱是削去。以类分卷,一失原本面目,是崇祯本之妄也。后有鸣乔等附录一卷,又附九世祖孙宋理学名儒补遗稿一篇。谨案乾隆朝《钦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据浙江汪启淑家藏明崇祯本入录,题作十卷,附录一卷,即黄鸣乔等刻本。“十”字乃“八”字传刻之误。《东家编略》原本久佚,非更别有十卷本也。正德本黄希英跋称此集初刻于宋淳熙三年丙申,此是据杨万里、谢谔两序而言。今影宋本上帙赋内以周以龙《兴赋》,于第七行第十八字宋宁宗讳“扩”字空,注“今上御名”四字,以后文内凡遇“扩”字俱注“御名”或“今上御名”字;《以不贪为宝赋》于第十一行第六字光宗讳“”字空,注“太上御名”四字,正德本皆如之,下帙一同。是影宋抄所据本,即庆元二年,洪迈序称邵州将锓版郡斋遗信谒序之本,邵州名沃之所刻也。淳熙本自是杨万里、谢谔序称永丰二曾所刻,较此尤前。庆元二年丙辰,上距淳熙三年丙申,已刻二十年,中更光宗绍熙五年。若此为淳熙刻,则不当于宁宗讳预注云“今上”,光宗讳且注云“太上”。希英于正德间所复者实庆元刻,避宁宗、光宗讳字,本与今影宋本同出一源。其跋则于二曾刻及沃刻未甚分晰,止称刻于淳熙三年丙申者耳。是此集自《东家编略》后,一刻于淳熙丙申,再刻于庆元丙辰,证以名序,灼然无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