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王懿荣传
17121000000029

第29章 三任祭酒(5)

自光绪十年(1884)至十六年(1890),为醇亲王领袖外廷之时期。此后六年来,亲筹大政,见解认识较前颇多修正,遇事沉稳,对太后则敬谨小心,曲承旨意,身为皇帝生父,外廷业务足以抗衡亲藩,声势地位,一时无与伦比,故慈禧处处设有猜防之意。光绪十二年(1886)五月,醇亲王出京巡视海军,太后乃命亲信太监李莲英随行,用意所在,不言而喻。而醇亲王亦忧谗畏机,随处惧触太后意。则杏黄轿,不敢乘,与光绪皇帝亦不敢多晤面,处境苦矣。

醇亲王于光绪十六年(1890)十一月卒。那时王懿荣还没有任南书房行走和署国子监祭酒,光绪帝将威望德行如此高的醇亲王的祝文、祭文、碑文交给王懿荣来撰写,可以看出光绪帝对王懿荣多么信任和荣宠。从另一方面来说,王懿荣的学问地位在满朝中要高出一般大学士、六部、九卿。

王懿荣在为醇亲王撰写碑文用笔也极为洗练朴素,他这样写道:“我本生考醇贤亲王,皇祖宣宗成皇帝第七子也,母庄顺皇贵妃,生而明敏,敦厚考谨,为皇祖所钟爱。六龄入上书房读书,十龄能骑射,习火枪。文宗显皇帝御极,封为郡王,眷遇优渥。往往乘舟赋诗,或从猎行围,一如家人礼。”寥寥几笔就勾画出醇亲王的出身、秉性、相貌与爱好。可见用语简洁、准确,寓意深邃。

对大学士宝鋆用笔更加精彩。

宝鋆(1807-1891),字佩蘅,索绰络氏,满州镶白旗人。道光十八年(1838)中进士。他凭着精明的头脑,干练的才能,在随后的时局动荡的年代里,平稳升迁。历官礼部主事、给事中、侍读学士、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内务府大臣、户部尚书、军机大臣、武英殿大学士。担任军机大臣长达24年。在晚请也可算是个奇迹。

在恭亲王执政期间,有人称宝鋆出任浙江乡试主考。他破例增收了一名举人。被咸丰帝斥责为“果敢自命”,降一级留任。宝鋆受此挫折并未消极。咸丰十年(1860),他受命去天津验收海运漕粮,仍以果敢著称。他“杜绝弊章程”,弹骇贪官。宝鋆被任命为总管内务府大臣,署理户部三库事务,并会办京城巡防,重任压于肩。这一年,英法联军进攻北京。火烧圆明园,咸丰帝带着肃顺、载垣等军机大臣仓皇逃亡热河行宫,命总管内务府的宝鋆速拨二十万两修缮行宫。被宝鋆上奏回绝。咸丰帝借他所管三山被敌抢掠,降旨他降五品顶戴效力。

咸丰十一年(1861)夏,咸丰帝病逝,宝鋆为慈禧太后出力,联合恭亲王秘密串联,宝鋆提出:除掉顾命大臣,两宫皇太后垂帘,恭亲王执朝政的主张,被恭亲王采纳,政变成功后,恭亲王为议政王执掌朝政。重组军机处,宝鋆入军机,为军机大臣,并充总理各国事务大臣。次年又兼任户部尚书。

宝鋆作恭亲王的得力心腹,策划、处理辛酉政变前前后后,两宫皇太后有恩于他,一升再升。同治三年(1864)夏,湘军经苦战,攻克了太平天国的都城南京。宝鋆因翊赞有功,加太子少保衔,赐花翎。次年,又命佩带内务府印钥。

同治七年(1868)一月,东捻军败于扬州,八月,西捻军败于徒骇河。这样,起义达十六年之久的捻军全军覆没。清廷少了一个心头大患,身在中枢的宝鋆加军功二级。

同治十一年(1872)宝鋆调吏部任尚书。次年以同治大婚,普天同庆,嘉奖朝臣,宝鋆加太子太保衔。次年,同治帝亲政,仍信任宝鋆,诏兼翰林院掌院学士,以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又调任兵书尚书,拜体仁阁大学士,成为朝廷重臣。

同治十三年(1874),帝崩。由载湉继皇帝位,是为光绪帝。慈禧太后再次垂帘听政。宝鋆仍然受宠,晋武英殿大学士。光绪四年(1879)清军收复新疆南路四城市,左宗棠等封侯,宝鋆也受到优叙奖励。

宝鋆跟随恭亲王得居高官。奕揽朝政以后,慈禧以政权日益巩固,对恭亲王已怀戒心,但因宝鋆机智,尚需任用,虽有清流陈宝琛专折弹劾,慈禧却说,宝鋆在军机大臣任上有几年了,还不曾有过失。陈宝琛指控他“畏难巧卸,瞻循情面”查无实据。陈宝琛的弹劾是因平时议事未能和衷共济所致。谕旨不予任何处分,而勉励他恪矢公忠患难与共,殚精竭虑,力戒因循积习。这道谕旨,平息了众怒。宝鋆感激涕零。

光绪十年(1884),慈禧惧恭亲王擅理朝政,适因中法战争中方打败,失地赔款。为掩饰败绩,这一年,罢免恭亲王以下全体军机大臣。对宝鋆的处理诏谕说:

“宝鋆入值军机时间最长,对他也应严格要求,但念及年事已高,以原来品级,在家休养晚年。”

宝鋆任军机大臣,在晚清可以说是时间最长的一位了。虽退出军机而俸禄品级不变。

宝鋆退休后,果然过着颐养晚年的生活,他不忘恭亲王旧恩,常与恭王四处游览,吟诗唱和。光绪十七年(1891)病逝,享年84岁。

慈禧太后念及当年功劳,诏令褒奖“忠清亮直,练达老成”,赠太保,入祀贤良祠。他的儿子景沣升为四品京堂,孙子荫桓赐为举人。谥号:文靖。

王懿荣在撰写宝鋆入祀贤良祠祭文是这样评价的:“学识宏通,才猷练达。起家礼部,已掞英声,供职翰林,尤标雅望。迨擢居于卿贰,遂预赞夫枢机。表许国之荩忱,匪躬蹇蹇;建匡时之茂绩,惟曰孜孜休休之度,是以综群材;翼翼之心,足以周庶务。教卷阿之吉士,领密阁之清班。总阅禁营,则步代期于整锐;专司内府,则出纳矢以恪勤。……懿彼贤良,宜膺庙祀。”

光绪六年(1880),王懿荣中进士后,入选翰林院庶吉士,当时读考大臣和庶吉士教习正是大学士宝鋆。他也算与王懿荣有师生之恩和知遇之恩。王懿荣在接受这篇祭文和碑文之时,心里也怀着感激之情在用词上既清简朴素,又有感激之情。给予了宝鋆很高的评价。

在中国近代史上,清末封建专制主义的统治危机四伏,又加上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侵噬,广大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清廷上上下下的官吏进入了分化、蜕变、转折的历史时代,仍然有这样一批官吏,极尽全力维护以儒家思想建构的封建旧制,他们虽然思想陈旧,然而却为官正直、忠亮,王懿荣从心眼里佩服的阎敬铭便是其中的一位。

阎敬铭(1817-1892),陕西朝邑(今大荔)人,字丹初。出生于一个普通地主家庭,自幼受良好的教育。虽然祖上没有显赫的社会威望,但他是一个心怀大志向的人。道光二十五年(1845),阎敬铭参加了科举考试,以优异的成绩考中进士,入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后,授户部主事。咸丰九年(1859),湖北巡抚胡林翼听说阎敬铭很有正气,上奏要求调他到湖北给予重用。咸丰十年(1860),清军在安徽与太平军展开激烈的争夺战,清军占领了太湖一带,阎敬铭因有军功,以员外郎补官。这年三月,阎敬铭总办湖北粮草事务,因功擢郎中,皇上还赏他戴花翎。花翎又称孔雀花翎,是清代官员冠饰,有三眼、二眼、单眼之分。自咸丰后,五品以上官员,因政绩可赏双眼花翎,三眼只赏给亲王贝勒。

咸丰十一年(1861),阎敬铭再次因军功授胡林翼举荐,任湖南按察使。同治元年(1862),阎敬铭署理湖北布政使,成为湖北最高行政长官。然而,这年九月,阎敬铭因父故,准备回乡守制。湖北总督文深上奏,当前军情危机,正当用人之际,请求夺情留下阎敬铭督办粮台。同治帝准奏,诏令阎敬铭百天假期。阎敬铭这才昼夜兼程地赶回山西临晋县宿营为父办丧事。假满后仍回湖北督办粮台。这年底,阎敬铭出任山东盐运使。不久,诏令赏他二品顶戴,署理山东巡抚,当时阎敬铭尚未满假。朝廷的谕令说:“如今山东形势危机,捻军、幅党、棍党、教徒各股反叛纷纷,山东邻近直隶(今河北省)办理各项事务,如今朝廷破格录用人才,不得已才夺情起用阎敬铭,阎敬铭定能将孝心作忠心,激励世人,以报效朝廷。阎敬铭接奉此旨后应立即从临晋起程赶赴新任,不一定要拘守百日孝期。”阎敬铭接旨后,左右为难,他去求山西巡抚英桂帮忙。不久,英桂上奏朝廷说阎敬铭历诉其哀情,呈请朝廷允准他守满孝期,但朝廷不允。并谕令英桂催促阎敬铭昼夜兼程赶赴新任,不得迟误。阎敬铭只得遵命于同治二年(1863)抵达山东新任。

整个同治朝,阎敬铭都是在山东堵杀镇压捻军的战争中渡过的。同治八年(1868),阎敬铭才被调到工部任右侍郎,兼管法堂事务,但他病情严重,故而辞去,一休养就是四年的光景。直到光绪三年(1877),朝廷任命他去稽查山西救济事务,才重回到官场中。光绪四年(1878),他偕同山西巡抚曾国荃上疏请求朝廷应再次申明栽种罂粟(鸦片)的旧禁令。光绪五年(1879),阎敬铭查实吉州知州段鼎耀扣留救济银,上奏请治其罪。光绪八年(1882),阎敬铭被擢升为户部尚书,他推辞不就,皇上不允,五月,晋京,走马上任。

阎敬铭在户部实干精神为年轻有为的光绪帝所看重。三月,命阎敬铭为军机大臣上行走。阎敬铭奋斗大半生,终于走到了他从政以来的顶峰,身处朝廷的决策机关,他更加竭尽全力地效命皇上、朝廷。

光绪十一年(1885),阎敬铭补为大学士,管理户部事务。这年底,授任为东阁大学士。次年,光绪帝陪着慈禧太后来到东陵拜谒时,阎敬铭为随从扈卫,皇太后还赐了他黄马褂。这时,皇太后对他还十分信重。四月,他进一步查明了八旗超支库银事项,为了杜绝此种现象,他上奏了十条章程。阎敬铭敢在八旗贵族头上动土,这给他带来很大麻烦,八旗贵族纷纷向慈禧进言,陷害他。从五月到八月,阎敬铭因病屡屡请求开缺,皇上谕令:“阎敬铭久病之后,力难兼顾,自应加以体恤,免去军机大臣的差使,让他专心于户部事务。负责编撰会典。”当时朝廷要整顿钱法,拟定先令直隶、江苏各督抚添置机器以制造制钱。阎敬铭身在户部,所以对这一议项当有自己的看法。十一月,阎敬铭上奏说:“机器制造钱文,工本费太高,京局开炉,恐怕会引起市场收税的疑虑。请在临江靠海的各省在应当送京城的款项内酌情改造制钱,再送到天津备用。”这次整顿钱法是慈禧太后的旨意,慈禧想通过制钱来解决她的穷奢极欲的生活,以及巨额赔款。阎敬铭虽说没有完全反对,但提了不同意见,这下可惹了大麻烦,此后,奉慈禧太后懿旨:“该堂官不能体谅朝廷裕国便民的意图,矫饰虚词,一派胡言,交给部里严加处分。”不久,部里就依太后的意思上奏了,阎敬铭有这样的结果主要是与他封建正统思想和公私分明的工作态度有密切联系。一个女子干政,生活又奢侈,是为封建士大夫所不容的事。所以,他在户部管国家钱粮,从不给任何人开小灶,难怪太后对他有意见。但念他对皇帝忠心耿耿,为政持正,太后又下旨加恩改为革职留任。

阎敬铭自从担任户部尚书以来,凡是他所上议的有关陕西、甘肃、关内外、伊犁、乌鲁木齐、古城收支军饷、俸饷;有关防勇口粮杂支章程、各省制造善后筹局经费等问题,有的给以裁减,有的删除,有的合并,有的酌情定额数,有的停止部垫,有的恢复饷额又符合旧制,他所上奏的一切,只围着一个目的来转,那就是力求节俭,以保障饷源。对各省藩司督催移交不力的,或押解饷项迟延的,他都上奏请求给他们处分。他认为这样的地方官与徇私舞弊的人没有区别,处分他们以警戒后人。光绪十三年(1887)朝廷免去了阎敬铭革职留任的处分。而阎敬铭因病屡屡请求免职,赏了他三次假。七月,他又上疏请假,诏准其假,令他在京师安心调养,并谕令他:“该大学士,近年来整顿部里事务,日有起色,朝廷十分倚重他。一旦病愈,立即到朝廷请安。”

光绪十五年(1889),阎敬铭上疏请求回老家养病,诏许其奏,并诏加恩赏他驰驿,一旦病体痊愈,马上来京见陛下。

然而,阎敬铭再也没有回来,他悄悄地离开了繁华京都,悄悄地回到了他生长的故土,三年后,他悄悄地离开了人间。对他的死,朝廷颁下褒悼的谕令:“致仕大学士阎敬铭,清勤直亮,练达志成。在咸丰年间由部里下属调赴湖北军营督办粮台,卓有成效。又蒙穆宗毅皇帝(同治)的特达之知,提升为山东巡抚。因病乞归,不久,补授工部左侍郎,因病辞任。朕御四海后,召他来京,授任正卿,考予机务,辅赞朝廷。他尽心尽力,恪守职守。因病回乡。闻听溘然而去。朕悲伤万分!加恩追赠他太子少保,依大学士例赐恤。任职内一切处分,全部免除,应得待遇,望有关部门依例实行,以示朕深怀老臣之心。”不久,赐他祭葬,谥号:文介。

王懿荣对阎敬铭是十分敬佩的。所以给这位忠臣清官写祭文、碑文也是他最大的愿望。纵观阎敬铭一生,可以用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来形容。这也正是中国历代百姓所爱戴的清官形象。王懿荣用怀着、敬佩的心情下笔道:“操履清勤,才猷练达。始论官于翰苑,继分职于户曹。值萑符未靖之秋,早资伟略;与芻粟总之役,同奏虏功。陈臬事而风清轻荆楚,管盐政而诏下青齐。于是超膺疆寄,受朝廷特达之知;叠沛纶音,劻臣子作忠之节……”

以上王懿荣用笔墨不多,几笔就勾画出了一生刚正不阿、清直美名的阎敬铭,一个清官忠臣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