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时尚时尚“折”学
16936700000019

第19章 热·潮(4)

一路狂奔的时尚数字

《色·戒》终于上映,虽然那最HGIH的“色”没有了,但这种“此处删去XX字”的效果更能让人以无穷的想象HGIH上去。理论如此,我仍然没有去看——一个光棍男人自己去看色戒,显然太BT了一点。所以请允许我郁闷地八卦它的“戒”吧:易先生送给汤唯的那枚钻戒。具有死磕精神的李安一定要找到三四十年代的钻戒以增加场景的可信度,剧组也死磕地以唐僧取经的精神,在卡地亚的巴黎总部找到了一枚和原著描述非常相似的钻戒:一颗椭圆形粉红色钻石作主石,周围以两层闪烁的白钻作为烘托,采用的是四十年代最经典的镶嵌方式。

其实我想说的是,此枚钻戒的主石重达6克拉。“6”是我想强调的重点,当然,它也是媒体所强调的数字。6克拉的大钻,额滴神呀!

但“6”还不算什么,更贵的是镀金保时捷:斯图加特VISUALIS公司的金匠Bernd Hoeger打造了镀金保时捷——他用金箔贴满一辆保时捷Boxster。难度在于要把车身上的漆全部脱,再用手工将一片片的金箔贴满这辆“裸车”,这得花上一个月的时间。一辆不过瘾,另外9辆镀金保时捷也全裸上阵等待金箔的宠幸。你知道什么叫“显摆”吗?

车再值钱也没有品牌拽,所以一到岁末媒体就竖起一块块排行榜,似乎不打打榜就显得自家不够大爷似的。某奢侈品网站评出了全球10大美容品牌,它们是:Chanel、雅诗兰黛、兰蔻、欧莱雅、Dior、娇兰、资生堂、雅顿、雅芳、玫琳凯。女人的脸是永不峻工的装修工地,所以这个排行榜自有它存在的意义:让女同志们在购买装修材料时心里有底。女人装修自己的门面,但男人感兴趣的却是“柱子”,美国著名时尚杂志《IN TOUCH》举办了一个问卷调查活动,由读者投票选出他们心目当中拥有“最性感美腿”的女明星。奥斯卡影后查理兹·塞隆同学摘取了2007年度“全球最性感美腿10大佳丽”的冠军,这让KFC的鸡腿们惭愧不已。

在过去的一周里,对中国时尚界来说如果有重大事件发生,除了《色·戒》,就是中国国际时装周的开幕,一共有35个华人品牌举行时装发布会。但35算什么?人家GUCCI直接就奔上50-2008春季系列体现了50年代的风格。

人类都有数据崇拜癖,也有盘点癖,每到年末,数据盘点看起来颇有GDP增长的喜人势头。更喜人的是:目前中国奢侈品市场的年销售额为20多亿美元,预计这一数字到2015年销售额将超115亿美元。远远赶超了中国的经济GDP。而另一个调查报告指出,中国有1.75亿消费者有能力购买各种品牌的奢侈品,而到2010年这个数字将达到2.5亿。恭喜你——你信用卡上票票流失的速度,肯定比时尚GDP的速度更快更牛……

IT的结果就是挨踢

梦公子所说之IT,不是英文中的“它”,非电脑之IT,这个IT与时装无关;亦非那个专门代理世界著名品牌的服装店I.T,此I与此T之间有“点”隔阂。

在此所言之IT,就是IT Bag、IT Girls的那个IT,是Inevitable的缩写,将这个长长的单词缩写为IT是没道理可言的,但千万不能跟时尚讲道理,时尚是没道理可讲的,这个词其实是被时装杂志用烂掉了,众所周知,时装杂志很没文化,但它们有奇特的魔力,被它们糟蹋过的词往往就了时髦之词,成了小资白领最爱的词——读时装杂志的都不是将高级时装当必需品的上流人士,而是偶尔消费一把奢侈品的白领小资。

扯得有点远,收回来,IT是什么意思呢,词霸的解释是:1、不可避免的,必然发生的,不能防止的;2、(非正常)总会发生的,照例必有的,惯常的。这就很好理解了,时尚是“不可避免的”,你对时尚的追赶是“必然发生的”,因此发生的撞衫撞包撞鞋事件是“不能防止的”。或者,因为时尚是一件非正常的事,所以“总会发生的”,所以那些流行单品你“照例必有”,所以撞衫撞包撞鞋事件也就是“惯常的”了。

为何会发生IT这件事呢?IT只是一种结果:Baguette包包人手一个,Chanel2.55人手一个,H&;M与众大师合作的衣款人手一件,Crocs人脚一双。这不就IT了?倒过来推,时尚必然不是你一个人的事(自然),设计师不是为你一个人设计(那叫定制不叫时尚了),众设计师总得考虑下一期的潮流(为了饭碗与市场),时装杂志总得在纷乱的单品中找出其共性(以显出其有事可做),于是,“流行”这码子事发生。

流行总有基根源,根源来自哪里?

说起Nelly Rodi,一般人不知道,但这是时尚界最厉害的公司。这家公司是一家时尚咨询公司,总部在巴黎,在世界各地设有分部,客户来自时装界、纺织界、美容界、室内设计业等等,每季卖出一本《潮流手册》,手册上预测到的流行趋势对下一季的时尚界起着决定性影响的作用。当然,这样的手册卖得也很贵,要近20000欧元一册——物以稀为贵,每册只印200本。之所以这样贵,是因为它的潮流跟踪师花费很大,这些潮流跟踪师们出没于世界各地,了解各地的潮流现象,寻找与观察新的、年轻的群体,记下尚未成型的某种趋势,然后传回巴黎,巴黎总部会整理这些细微的未分明的趋势,卖给设计界,设计界决定下一季流行什么都源自这本昂贵的册子,所以,便有了流行这回事。

因为《潮流手册》一季才出一本,于是人们不乐意,希望每天都更新,结果一个网上服务商就出现了,它是大名鼎鼎的Worth Global Style Network (www.wgsn.com),简称WGSN,出现于1998年,总部在伦敦,这个公司做的是提供信息,而不是潮流趋势的预测,感觉有点象观察《潮流手册》的影响结果似的。而网上发布时尚大趋势的是Style-Vision(www.style-vision.com),它两个月发布一次大趋势。

这几家时尚信息界的“神殿”,不断发新的“神谕”,影响到设计师、时装、时装杂志,于是,就有了店里流行的单品,于是,就IT了。当然,因为IT之后,撞衫撞包撞鞋事件太多,IT单品结果就是“挨踢”——新的一轮时尚再次开始……

铆钉倚天剑,双排扣屠龙刀

“今年秋冬包包的朋克风,主要元素是铆钉,拉链和长流苏。铆钉尤其多——不论是肩包提包,还是挎包手包,甚至尿布包,在设计师的才思创意之下,从各种角度,以各种形式,镶嵌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铆钉。Hammitt尿布包(850美元)Alexander Wang Coco手提包(899美元)YSL铆钉版Easy T。”

不好意思,以上这一段我是从海报时尚网上Ctrl+C和Ctr l +V下来的。除了包包,时装品牌如Giles、Balmain、Alexander Wang 、Hermes、YSL等,每个品牌都要搭上与铆钉“铆上了”。

“特点明晰让双排扣短大衣在T台上拥有无法被忘记的地位。众多品牌和设计师在09秋冬的秀场上用她们的理解诠释着Redingote riding-coat。”

很抱歉,以上这一段又是从《时装》杂志上抄下来的。

其实你可以不用看时尚网站或时装杂志,只要在街上随便瞄一眼,或者环顾一下这趟班机机舱,你就会发现铆钉与双排扣的无处不在。

铆钉的出现本身不是用于服饰,它原本服务于马具,想那奔腾之骏马身上,若没有铆钉死磕,那些鞍具三下五除二就“五马分尸”了,最先大规模地使用铆钉于衣服上的,是十九世纪牛仔服出现之时,淘金者们在美国西部捡钱,将金块(不要想它有多大)放在牛仔服的口袋里,口袋可经不起撑,很快就挂了,于是好事者灵机一动,在口袋着力点打上铆钉,这下口袋牢固,可以多多装金块啦。正本清源而言,铆钉原本就是爷们的元素。

而双排扣原本也不是娘们玩的,十九世纪它是军队服装上的实用元素——可不只是装饰(所有的装饰元素在起源时都有其实用性,当实用性消失时,“残余”的事物就成了装饰,人类学这样认为)。后来双排扣被移到男士西装上,要知道大颗粒的扣子或金属扣子本来是被用于展现男性力量感的。故事说到再后来,因为俄国男军装改良的短款军外套被女士们热捧,于是,双排扣在女装上露面的机会远远大于在男装上炫的机会。

铆钉也罢,双排扣也罢,总让人想起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朋克风,事实上,当季对这两者的执迷,正是时装界这几年一直热衷于“复古”七十年代的“症候”,其实这“古”连旧都未旧,更不用说“生锈”,“复古”之本质只是在毫无灵感的时候抄袭尚未过眼更未烟云的昨天,关于此事,我曾写过《缺乏创造,立马复古》一文,不多赘述,若看官好奇,不妨谷歌来读读。我想说的是,如今的时装设计师们多是不读书之辈,不知秦汉、无论魏晋的半文盲,在设计时谈不上“灵感”,只多只是灵机一动。灵感是投入之后获得的创造之启发,而灵机一动只是观念上的小聪明。

铆钉与双排扣的复古不只是设计师们的一厢情愿,情势也与经济低迷有关系。美联储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加奥巴马加所有经济学家,既然都不能提升经济,那设计师们只好提升女士们的肩线了;既然都不能让经济从包里硬起来,那设计师们只好在包外与服装外做“硬文章”罢。不能变改世界,就改变一下世界的象征,让世界在低迷时看起来力量十足,让铆钉的倚天剑与双排扣的屠龙刀掩去骨子中的萎靡。这才是时装的本质:让一切看起来再好不过了。

就如每部电影中都会有的烂俗台词:

“你没事吧?”

“我没事。”

人人穿花衣裳

据港媒的消息:“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周年大庆,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军委主席于一身、并将阅兵三军的胡锦涛着装问题,也已敲定,介时,胡不会穿西服,而是走他个人以往的着装路线,着军绿色中山装检阅三军。胡这身中山装是专门为是次‘六十大庆’特别制作的。”

同时港媒还透露,承担制作胡六十国庆“阅兵服”的制作商是有“皇家制衣”一说的红都服装。我八卦了一下,红都服装前身是北京人民服装厂,1981年在改革大潮下易名为红都。这家服装品牌1949年建国以后一直为北京高层、国内外政要和文化名流制作服装。它的传统绝活是中山装制作技艺,被认为是行业内第一块牌子,“毛式中山装”是代表作。全国人大、政协两会代表制装每次都是由这家公司独家承担任务。后来这家服装公司还设计出了“政务休闲装”系列,以适应北京高层“亲民”理念下的着装需要,不过说实话,这家公司的休闲装没有难看,只有更难看。只有它的中山装还算可以。

在中国共产党建立政权之后,中山装成为全民“制服”,尤其是“毛式中山装”,作为中山装的改进版,毛泽东很喜欢,后来被称为“Mao Siut”。就连很帅的周恩来也总是穿着这种服装,只有在出访美国时才会穿上西装。《VOGUE》杂志认为:“这种服装在很多人心目中超越了服装的概念,几乎成为新中国的一种象征,一种文化符号,艺术家们用它的元素创造作品。”在今年春夏的MaxMara的T台上,模特Sasha就穿着经过设计的Mao Siut走台。

对比一下50年代与进入新世纪这十年来的中国时尚风潮,会发现有意思的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