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品悟季羡林人生的真意
16711800000042

第42章 有烦恼才是人生,无须寻愁觅恨怨(1)

东风人生一世不尤人,生活的烦恼自然也不会少。然而细品人生,则会发现,烦恼多由心生。那些忙碌于生活、感恩于生活的人,往往很少有烦恼,因为他们的心中饱含着对生命的热情,故而没有烦恼的容身之地。反而是那些整日游手好闲之人,其烦恼可用车载斗量。世间确有烦恼事,但几乎没有不可解决的烦恼,只要摆正心态,直面人生,所有的烦恼都能化于无形。而“寻愁觅恨怨东风”只会让烦恼更甚,让人生被忧烦所束缚。

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

季羡林先生非常信奉陶渊明的两句诗:“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在变幻莫测的宇宙世界之中,应做到“不以物喜,不为己悲”。季老对这两句诗的理解甚是深刻,渗透到其对年龄的思考,对生活的态度和对人生的领悟。“文革”的硝烟散去时,季羡林做到了任凭世事变化,宠辱不惊。就像散文《二月兰》中的描述:“花们好像没有什么悲欢离合。应该开时,它们就开;该消失时,它们就消失。它们是‘纵浪大化’中,一切顺其自然,自己无所谓什么悲喜。”这并不是消极避世无为的心态。二月兰静默地开放着,装扮着宇宙,它奉献和牺牲给了自然界。季先生这种不被外界物质所影响,也不顾影自怜的情绪,更是一种追求超脱的人生境界。在终南山修行长达30年之久的明云禅师,朴素淡雅、宁静高洁,非常喜欢花草树木,尤其钟爱兰花。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采集种植,寺院中到处都栽满了他从四面八方找来的各种兰花。明云禅师忠于参禅悟道,闲暇之时,从不忘照看欣赏他喜爱的兰花。一日,明云禅师因有事要出去,出发之前特意叮嘱弟子帮他照看兰花。弟子欣然答应师父,并谨记师父的嘱咐。因为弟子们都知道这兰花是师父的命根子。弟子认真地一盆一盆地浇花,每盆浇水都恰到好处。最后一盆是兰花中的珍品——君子兰。轮到这最后一盆,弟子便愈加的小心谨慎,这可是师父最爱的兰花。或许是因为他浇了那么多花太累了,他越是想着小心,手越不听使唤,水壶一下就滑了下来,正好砸在花盆上,这盆美丽的君子兰整个都摔到了地上。这个弟子惊慌失措,不知该怎么办才好。他心理揣测着:师父回来看到的话,一定会大发雷霆,到时更不知道怎么办了。结果,他心里越想越害怕。太阳快落山时,明云师父才回来。他知道那盆兰花摔了之后,不但一点也没有怪弟子,反而静下心来安慰弟子说:“我之所以栽种兰花,为的是修身养性,而且也为了美化寺院环境,并不是为了生气才种啊!世间之事一切都是无常的,不要执著于心爱的事务而难以割舍,那不是修禅者的秉性!”弟子听了师父这番话后,提起来的心终于踏实下来了。他对师父的行为佩服至极,也对师父的修为敬佩不已。从此以后,这个弟子更加认真地修行禅定了。世间之事,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变化。这变幻莫测,令人无法阻挡。“亦可以观万物之无常,览时之倏来而忽逝也。”我们唯一能做到的就是放宽心境,以一种平常的心态“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人只有对生命的本质大彻大悟之后,方能拥有这般超脱的心境。成功给人带来欢乐之汹涌的海潮,起落之余归于平静,失败给人带来失落之感,漂浮之后随风而逝。“无故加之而不怒,仓促临之而不惊”,要对一切不可控的变化赋予一切顺其自然的随意心态。夏日里,烈日当空,寺院里却有一块草地是枯黄的,没有生长的草木。小和尚们急不可待地对师父说:“师父,我们快快播种吧!”师父说:“不要着急,随时。”过了几天,师父把种子买回来,小和尚接过种子,师父说:“去撒种子吧。”忽然,一阵风横扫而过,种子被吹走了好多。小和尚很着急地对师父说:“师父,好多种子都被风吹走了。”师父说:“没关系的,风吹走的都是空的,播下也发不了芽,随性。”小和尚刚刚种完种子,突然,有几只鸟飞了过来,在地上刨了好一阵子。小和尚急忙轰走这些鸟,跑到师父那里说:“师父,糟了,那些鸟把种子都给吃了。”师父说:“不要这么急,这么多的种子,鸟儿是吃不完的,随遇。”到了这天的午夜,一阵狂风暴雨席卷而来。小和尚跑到师父面前,哭诉着说:“师父,这下可完了。大雨把种子都冲走了怎么办?”师父说:“冲就冲了吧,冲到哪,到哪发芽,随缘。”过些天之后,这片草地上长出了许多小嫩苗,连小和尚没有播种的地方都钻出了许多新绿。小和尚兴高采烈地说:“师父!快看呐,小苗都长出来了。”师父一如平常地说:“应该是吧,随喜。”俗话说:平淡是真,宁静是福。人生的烦恼来自无止境的欲望和大大小小无限量的计较。历史中的陶潜山野种菊花、李白饮酒邀月、苏轼藤床春睡,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独具一份心灵的平静,这也许是每个人都渴望的宁静空间。王安石也说过:“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意思是尽自己所能做一切事情,即使不能达其所愿,也心安理得,不会因心藏悔意而不快。法西斯统治的最黑暗时期,在德国,季羡林经受了难以想象的饥饿的考验。但同时他也发现了德国人的优秀和善良。他与德国老师结下了犹如父子的友谊,与他的房东感情如同母子,与德国姑娘心心相印。在心灵与身体之中,黑暗与光明交错,爱与恨交织。从此世事便不再那么痛苦,生活也许已经不再那么苦楚。一切身心的苦痛,便也一如平常之事。“文革”期间却还“雪夜闭门写禁文”,季先生翻译了二百多万字的印度大史诗《罗摩衍那》,是从身体到思想的炼狱,以一份超乎常人的平静面对波澜壮阔的世事沧桑。经历荣辱交错、沧桑风雨之后,才明了一切都在变化之中,其中的成败得失,亦是瞬息万变而不在掌控之中,更不因喜怒哀乐而有所不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季先生淡泊心态的转变,不仅领悟了人生的道理,还提升了人生的修为。“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人生在天地之间,不为凡事而忧心忡忡,海阔天空,尽职尽责地去承担、奉献,不计较成败得失。这便是对现实的社会生活正确、清醒的认识,对人生彻悟之后的精神自由。至此,便会持有“聚散离合本是缘”的达观,展现“得即高歌失即休”的超然,具备“一蓑烟雨任平生”的从容。风雨之后得快乐,淡泊之中见幸福。淡泊的人生,素净而单纯,淳厚而朴实。生活中,期望而不奢望;事业中,追求而不强求;俗世中,既不随波逐流,也不满腹牢骚,对于人与人之间的家长里短、恩怨情仇、世事变故能坦然面对,泰然处之,心态平和自在舒畅,生命才会充满快乐而富有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