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品悟季羡林人生的真意
16711800000036

第36章 顺其自然,尽上人事(1)

“尽人事以听天命”是中国古人就有的智慧。现代人常说,重过程不重结果,其实表达的也是相同的含义。很多时候,人生之事根本无法辨清是非对错,尤其是处在人生低谷的时候,更无法用常理判断事情的发展动向。这时要想保持一颗平常心,不为忧愁和烦恼所累,强求和妄为都不是正确的选择,只有用“尽人事以听天命”开解自己,一边努力创造新的形势,一边在旧环境中等待时机,才是真正的智者所为。

顺其自然,尽上人事

面对人类不可避免的自然灾害,面对不可预料的祸兮旦福,面对人们生存环境不被期待的负面变化,有的人自怨自艾,牢骚满腹,有的人承受不住内心的重量,寻找超脱。在这一方面季老的经历却颇为全面,十年浩劫,也有过自杀的念头,一位98岁的爱国学者的生命进程伴随着国家百年的沧桑变化。他平易近人、学术严谨,用一生践行了“顺其自然,尽上人事”。立足于宇宙世界的个人,面对一切“与愿违”的客观变化,大都不喜不爱,甚至憎恨至极,所以“怨天尤人”“牢骚满腹”也是众人之中频频发生的事情。对世事抱有不平,对世道抱有不公的人大有人在,并因此衍生出无限烦恼,闷闷不乐,时而“避世”,时而“入世”,在“入世”与“出世”之间挣扎徘徊。季老“顺其自然,尽上人事”,即是他以出世的平和心态做人,以入世的人生观念做事,既不消极避世,也绝不同流合污,永远保持高尚的操守和正直的品质。“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亦尽职尽责,为国家和社会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可说是职场中的最优秀者。一次,岩头和雪峰两个和尚一起云游到了湖北的龟山上,可是,大雪一连下了几天,封住了山路,使他们不能下山出行。几天里,岩头不是睡觉,就是去那些能到的地方闲逛;而雪峰则是天天在坐禅。一日,雪峰对着岩头喊:“师兄,起来吧!”岩头诧异道:“那能做什么呀?”雪峰说:“佛家弟子,虽然被困在这里,也不可无所事事,停止修行,而像你一样只知道睡觉。”岩头回答说:“你睡你的觉,不要管我!”雪峰轻轻拍着自己的心脏处,说:“我的心还是不够平静。”“那你把心里所觉不平静之事告诉我把。”岩头说。雪峰述说,他有幸在监官禅师门下修行,认真地研读了洞山的悟道揭,对其感悟颇多,便向师父(德山)询问最上宗乘之事,师父却对他说:“你说的是些什么?”“难道你以前没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吗?真正的珍宝在自家之中,不来自门外。”岩头回答他说。“今后我该怎么办呢?”雪峰问。岩头回答:“尊师重道,顺势而行,立于天地之间,无愧于心,一切言行自然从胸襟中流露出来。”听到岩头这样一说,雪峰顿时透彻觉悟了。参禅悟道之人尚且会放不下心中的愤愤不平,更何况凡世的俗人呢?对于上司的评价或态度不满的事,在职场中经常发生,也是自然而然之事,满腹抱怨在众人中也是平常事。有时候因为芝麻大小、无关痛痒的事,下属对上司不认同,老板对员工不满意,即使在家庭中媳妇不同意婆婆,婆婆看不惯媳妇也是如此。能心平气和,“顺其自然”,则万事大吉,风平浪静。否则,大而化之,后果就不堪设想。“顺其自然”换得平静淡泊,“尽上人事”赢来心胸坦荡,无愧于心。季老推崇儒家的“天人合一”的思想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顺其自然,尽上人事”与“尽人事以听天命”有相同之处。人生在世,对一切不可控制的客观事物,不强求,不妄为,顺其自然,顺势而为。古印度的一个国王在接近年迈之时,与妻妾生下唯一的一位公主。国王喜出望外,迫不及待地想看到女儿长大以后的样子。于是,他把大臣们都召集到一起,商议使公主立刻长大的方法。各位大臣都惊奇不已,也无能为力,所以无言以对。一位武将打破平静:“如若国王、国家面临困境,大臣们必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可这让婴儿立刻长大之事,臣子们实在无计可施,还望国王不要怪罪。”文官们也纷纷表示,虽然可用头脑、计谋来处理国家的大小政事,但是让公主立刻长大,他们确实没这个智慧。另有臣子建议,这是生理学和医学方面研究的问题,若是能向那些高深的神医询问计策,也许会找到好的方法。后来,国王找来了印度最有声望的医生,与其商量使公主立刻长大的方法。听到此事,这个医生也很诧异,“天下哪有婴儿立刻长大的怪事!可是在这种危急时刻,若我不出一计,恐怕性命难保……”揣测几秒后,他对国王说:“这种让婴儿立刻长大的灵药确实存在,世间非常罕见,必定在没有人知道的高山幽谷里,还要等到其成熟之后便可采摘。要找到这种灵药需要长久的时间,请问国王您愿意等吗?”国王喜出望外,欣然接受了医生的建议,但他要医生给他一个期限。医生说:“期限是10年到15年,但是现在我必须把公主带走。因为灵药采摘之后必须立刻调配服用,不然不起作用。”国王就这样同意了。12年过去了,公主不在国王身边,国王慢慢地就忘了这件事,公主和医生在另一个鲜为人知的地方生活。这天,医生带着12岁的公主回来拜见国王。国王甚是欢喜,看到公主已经长成了一个冰清玉洁的少女,更是喜出望外,给了这个医生很多赏赐。医生顺着公主成长的自然生理现象,设计了另一个自然而然的圆满寻找灵药的计划,不仅保住了性命,而且赢得了赏赐。可谓“顺其自然”而为之。我国“顺”字开头的成语颇多,最常用的“顺水推舟”“顺风使舵”“顺时而动”,都有顺应自然行事之意。人类行事,要遵守客观世界的自然规律,更应发挥自己的能力。亦如《金刚经》中所言:人生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正如季老所提,我们在面对“我们要面对的事实”时,“对策只有一个:顺其自然,尽上人事”。

学会适应,但不是迁就

人生于世间,并非一个单独的个体,需要依赖环境,与周围的人和事物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自然环境恶劣,自然灾害接踵而来,天灾人祸,人与人之间的倾轧,工作压力增大,报酬太低等种种不如意之处甚多,是怨天尤人、固执己见,还是适应环境、改变自我;是委曲求全,还是坚持原则;是“迁就”还是“适应”?季老巧妙地从“迁就”和“适应”的宾语即行动对象分析,得出“我们须‘适应’,但不能‘迁就’”的结论。实质上,从生存的原则上看,我们必须学会适应,但不是迁就。身边的变化并非一切都尽如人意,而事与愿违者甚多,当面对这些不期望的变化时,就会寻求改变。是改变环境,还是改变自己?改变外界环境并非是一个生命个体所能做到的事,外界也并非因一人所愿而“万事俱备”,外界的改变也并非是“众望所归”,因为外界相对于个体是客观的。改变世界,首先要改变自己。改变了自己,在你眼中的世界才会发生“天遂人愿”的变化。因为人类之所以会希望外界变化,必然存在其产生这个“希望”之时的个人欲望或目的,为了达到目的,适应性的改变只是其中的手段或方法,笼统地说就是生存技能。自然界的生存法则是“适者生存”,不适者都被淘汰,人类当然也被包括在内。因为环境不可改变,所以为了生存的目的,必须适应环境。比如狼的群居生活,就是为了降低捕食的危险性,降低死亡率,达到生存的目的。人类的生存史也是一部适应环境的发展史,适应环境是最基本的生存能力。一位伟大的哲学家坐一条小船过河。船行到河中央的时候,哲学家问划船的渔夫:“你会物理吗?”“不会。”“你会化学吗?”“不会。”“你会数学吗?”“不会。”哲学家感慨叹息说:“我真替你惋惜!不会这些相当于你已经失去了一半的生命。”这时,突然一阵狂风刮来,小船翻了,哲学家和渔夫都掉进水中。渔夫大声问哲学家:“教授,您会不会游泳?”“不会。”“那你的整个生命都将要失去。”渔夫很惋惜地说。一个人学识再渊博、知识再广阔,没有基本的适应和生存能力,也不能在人生的长河中游泳。环境不随人愿而变化,无论客观条件是苛刻,还是优厚,为了生存,练就一身好的生存技能,才能在生命的长河里游刃有余。人要生存必须有生存技能,生存技能即适应环境的能力。如季老所说:“我们须‘适应’”。人们在不断适应环境的过程中,慢慢提高了生存的各方面技能。很久以前,人们都是光着脚走路的。一天,有一位国王到民间游玩,有些山路崎岖不平,上面还有很多碎石。国王走过山路时,脚疼痛难忍。后来,为了兼济人民,他下令将整个王国的路都铺上牛皮。然而找不到这么多牛皮不说,花费的人力和金钱也都难以想象。国王这个主意是愚蠢的。但国王的命令不得不服从,众人无奈之下也只有唉声叹气。一个机灵的仆人建议国王说:“国王,用牛皮铺路,劳民伤财还牺牲大量的牛,何不将您的脚用两小块牛皮包住呢?”国王非常惊讶,忽然醒悟,采纳了仆人的建议,也停止了牛皮铺路的计划。皮鞋也就由此而产生了。生活中,人不能脱离于外界方方面面的联系。尤其在人际关系中,有的不仅是敌对、斗争,还有和谐、和睦。人际生活中的内容也纷繁复杂。要在选择的生存空间内生存,必须学会适应,但不迁就。美国的著名篮球明星迈克·乔丹小时候长得高大壮实。她母亲对他很严厉,让他在学校要和善对人,凡事多忍耐。乔丹母亲的教育起到了作用。学期末时,老师给乔丹写的评语是:“迈克很优秀,但是,他必须学会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虽然在很多孩子中,他高大强壮,他却经常被别的孩子欺负,甚至被打。”母亲看到这很诧异,也很伤心。父亲问迈克挨打感觉怎么样?迈克委屈地流着眼泪说:“爸爸,我感觉很难过,我讨厌别人叫我‘傻瓜’,讨厌他们把我推来推去,更讨厌他们叫我‘胆小鬼’。”接着,迈克又加了一句,“我真想狠狠地揍他们,但是我知道我这样做,妈妈会生气。”父亲静静地对迈克说:“你不必揍他们,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让他们知道你不能再忍受他们的欺负。比如争取自尊,比如树立自信。”迈克擦着眼泪,点了点头。这天,迈克在打篮球,以前戏弄过他的那几个男孩又来想法子欺负他。但是这次迈克不像以前那样总站在那里受欺侮,而是大声叫他们停止,但他们不听,迈克就把其中的两个男孩狠狠地摁在地上,但是没有揍他们。后来,那两个孩子与迈克握手言和,都说出了自己做得不对的地方。再后来,班里从没有恃强凌弱的欺负人的事件发生。迈克也成了班里最受欢迎的人。在每一个赖以生存的环境中,都要学会适应,但不是迁就;学会在人生的长河里游泳、游刃有余,但不委曲求全、任人凌辱。在人际关系中,恰到好处地处理好亲疏远近,适度地把握好分寸,一直是生存的智慧哲学。学会适应,但不是迁就,迁就是“牵强附会”之意,“勉强适应不是很满意的环境或事物”。季老分析过沈从文先生行文中的“适应”是在遵循“进步原则”的情况下适应新社会。这个“进步原则”就是对“适应”的范围圈定。我们要在不断变化的生存环境中学会适应,但不是迁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