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世上没有笨孩子
16701100000011

第11章 用爱培养天才的孩子(2)

2004年3月,他信的小女儿贝东丹在高考结束后,被父亲送到曼谷一家麦当劳餐厅打工,一时间,他信成为泰国媒体关注的焦点。在此期间,他信还专程光顾这家餐厅为爱女捧场。

他信说:“我想让她有这个经历,让她了解生活,正因为她是家中最小的孩子,所以在她出生时父母就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赚钱不是关键,我是想让她获取一些经历。”同时,他信还表示:希望小女儿能够成为泰国年轻人的榜样,更快地适应工作,适应生活,并且培养其责任感。

通过分析总结,我们可以得出,父亲对孩子的影响力主要取决于3个因素。第一,父亲的人格;第二,父亲在社会中的地位如何;第三,父亲在家庭中的地位。具体而言,父亲的言行举止会对孩子造成深刻的影响,而且在孩子的成长过程起着指导性的作用。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都会以父亲在社会和家庭的认可度作为自己的参照依据。

对于完美父亲的特质,给予认可度最高的就是“负责”二字。父亲作为家庭的顶梁柱,不仅影响到家庭物质生活的优劣,而且对孩子的社会认知、处世态度和行为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对于一个父亲来讲,对孩子负责并不是一个容易达到的要求,因为负责并不是盲目地管制和约束,而是积极正确地引导和帮助。父亲只有用这样的爱去教育孩子,才能把他培养成才。

中国爸爸为何要让位

在当今家庭教育中,父亲为一家人的生计奔波忙碌着,所以就把教育孩子的责任推给了妈妈。在这种单性教育中,孩子更多接触到的是妈妈的温柔、纤细,缺少爸爸榜样的模仿及学习,所以往往很难造就出具有勇敢、坚毅、豪爽等优秀品质的孩子。

据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种种同性别角色相符合的行为,与父爱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男孩观察、模仿父亲男性的语言和行为,逐步树立“男子汉”“大丈夫”的气概;女孩则从父亲身上学习到与异性接触和交往的经验。

有这样一项调查:孩子最不喜欢父母的哪些行为?在接受调查的2500余名学生中,多数孩子在最不喜欢的父母的三种行为中,所填的答案多为:爸爸深更半夜不回家。这说明爸爸晚回家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同样也折射出父爱在家庭教育中的缺失与失责,这是一个相当危险的信号。如果父爱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所担负的责任过小,那么,孩子的果断性格、勇敢精神、创新意识以及思维能力的培养就会受到很大影响。

孩子不喜欢父母的行为,会令很多家长震撼和反思;而孩子对父母的希望也大大地超出了家长的想象。其实,孩子的希望很简单,八成孩子最喜欢听父母的表扬话,例如:你真棒、乖孩子、你有进步了等;在最喜欢父母的行为中,则包含:拥抱我、抚摸我的头发、牵着我的手、微笑着看着我等。

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家长在满足孩子物质要求的同时,忽视了孩子的真实感受。对于孩子的进步,有些家长会随意给孩子买一件小礼物以示鼓励,也许,家长并不知道,孩子最想要的可能只是父母的一句表扬、一个拥抱而已。

张女士和儿子都喜欢看日本的“超级变变变”,这是一个培养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的电视节目。参与者多为爸爸和孩子,很多日本爸爸会领着孩子一起搞创意,设计并制作服装道具,然后一起排练节目。

每次和儿子看完这个节目,张女士都会感慨颇多,因为张女士的丈夫常年出差,一年只有一个月的假期,这个聚少离多的家庭对于孩子来讲,父爱教育非常淡薄,孩子似乎做任何事情都犹豫不决,对于失败有着莫大的恐惧感。

中国的爸爸往往总是以工作忙为由,很少与孩子共同参加游玩活动,但是以工作繁忙著称的日本的爸爸却做到了。然而,20年前的中国爸爸也做得非常好,他们常常会给孩子制作玩具、风筝,而现在的中国爸爸却很难做到。

成都某学校在对学生的调查中发现,男孩的中性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比如胆小、怯弱、缺乏勇气等。实际上,这就是父爱教育缺失的表现,因为“忙”爸爸将教育孩子的重担交给了妈妈和老人,爸爸对责任的履行越来越弱,所以,造就了今日不够优秀的男子汉。

目前多数爸爸对孩子的成长或是不闻不问,或是态度粗暴,缺少耐心,成为家庭教育中的“甩手掌柜”。实际上,父爱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专家指出,父亲在孩子眼中代表着强大的依靠和无穷的力量。

刘女士的丈夫在私企工作,由于丈夫工作压力大,为了免除他的后顾之忧,对儿子的教育问题一直由她亲手打理,丈夫很少过问或是插手。今年六月份因为工作需要,刘女士需要出差两个月,于是,儿子的一切就要由丈夫照料。

起初,刘女士怕丈夫带不了儿子,所以每天都打一个电话,结果发现这种担心完全是多余的。两个月后刘女士回来,发现13岁的儿子居然会做饭了,尽管他以前总是缠着她想学做菜,但是刘女士怕儿子烫着,所以一直不让他碰煤气灶。

更让她惊喜的是,儿子做事拖沓的毛病也改了。之前,刘女士叫儿子起床,每天都要叫三五次,现在儿子每天都会主动准时起床。原来,丈夫每天都和儿子进行比赛,看谁动作更快,最先收拾完。

专家指出,父母的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不同的,两者对教育孩子都是至关重要的。父爱从教育形式来讲更为深沉,因为父爱给孩子带来的是诚实、无畏、敢于冒险等,这些恰恰是母爱缺乏的。

父亲角色的弱化和缺失,或多或少会给孩子的心理带去不安,父爱教育和母爱教育的结合才能铸就完整的家庭教育。如果父亲淡出孩子的成长圈,不关心、不指导、不注意掌握现代家庭教育知识,那么,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将是十分不利的。

美国耶鲁大学的一项研究成果显示,由父亲带大的孩子往往更加聪明、智商更高,在学习和社会中也更可能取得显著的成就。由此可见,“亲情关系向母性群体倾斜”是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迹象,加重“父亲教育”的力度和强度早已迫在眉睫!

既然父爱如此不可或缺,那么,广大父亲们该如何表达父爱,最大限度地发挥父爱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呢?爸爸们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表达爱意

爸爸可以采用握手、拥抱、击掌等方式向孩子传递爱意,当孩子取得成就或是失败时,可以采用口头或书面的表彰、安慰形式,激发其上进心。与此同时,还要关注孩子的思想、学业、心理等方面,经常与孩子一起谈论问题,交流看法,互换心得,满足孩子的情趣需求,以此增进父子(女)感情。

2。共度时光

爸爸可以每天抽出一点时间,陪孩子玩游戏,看动画片、球赛,听音乐等,那些为生计奔走的爸爸也应如此。孩子的性格和气质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塑造的,唯有与父亲相处的时间达到一定的“量”才有可能,否则孩子记忆的深处是不会有父亲的印象的。

3。率先垂范

孩子模仿能力很强,所以,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尤其是父亲,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想让男孩变得更加阳刚,想让女孩变得宽容大度,爸爸首先应该做好榜样。要想让孩子变得坚强,父亲就不能怯懦,做任何事情都要有百折不挠的信念;要想让孩子豁达,父亲就不能狭隘,而要有心胸开阔的心态。

4。开展活动

结合女孩的特点,父亲可以和女儿搭积木、下象棋,在这些智慧、灵活的游戏中培养女孩的聪明才智;结合男孩的特点,父亲可以和儿子打游戏、爬山、捉“强盗”、扫“地雷”等,在这些粗犷、亲近自然的活动中培养男孩勇敢、果断的个性。

顺应“精神胚胎”的发育

马克思曾说过:“还有什么比父母心中蕴藏着的情感更为神圣的呢?父母的心,是最仁慈的法官,是最贴心的朋友,是爱的太阳,它的光焰照耀、温暖着凝聚在我们心灵深处的意向!”

与现如今的一些孩子相比,童年的爱迪生是幸运的,更是幸福的。他拥有一个善解人意、支持他的妈妈,所以才能将自身的天赋展露出来。从爱迪生妈妈对他的教育培养经历中,做父母的会读懂这层意思:多引导少管制,多慈爱不宠爱,多帮助少施压,孩子的个性才能健康地展露出来。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孩子需要自由和爱!在他看来,每个孩子在出生时都有一个“精神胚胎”,他们的发展和成长都会顺应这个“精神胚胎”而自然地发展。因此,刚出生的孩子就会有情感需要,他们喜欢父母的拥抱和抚摸,看见父母的微笑和眼神会感到温暖和安全,虽然那时他们还不会说话,但也喜欢听父母对自己说:“宝贝儿,我们爱你!”“你是妈妈的心肝!”这种感情需求来源于心理和生理,是一种天生的需求。

经研究发现,一岁的婴儿已经产生了“情感共鸣”,这种共鸣是孩子理智感、道德感以及美感等高级情感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据儿童情感研究表明:缺少爱或是没有爱的孩子,其生长发育往往较差,动作和言语发育也缓慢,其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往往落后于被关心和爱的孩子。因此可以说,爱是孩子成长发育中所必需的精神养料。

很多父母因为工作原因,常常将孩子送到爷爷奶奶或是外公外婆家寄养,虽然老人非常疼爱自己的孙子、孙女,但是孩子却缺少父母的爱,因此造成父爱、母爱的缺失,使得孩子无法健康、快乐地成长。下面是江西乐安县下罗小学三年级学生曾涛写给父母的一封信:

亲爱的爸爸妈妈:

你们好!好久没接到你们的电话,我可想你们了,好几回梦里见到你们回来,或是突然出现在教室门口……

爸爸妈妈,我知道你们在外面辛辛苦苦地打工是为了我和弟弟以后生活得更好。可是,每当放学回家时,看见年迈的奶奶驼着背不停地劳作忙碌时,每当老师发下试卷让家长签字时……我是多么希望爸爸妈妈能在我们身边呀!

爸爸妈妈,以前你们在家时总责备我和弟弟学习不用功,今天我和弟弟拉了钩:今后保证好好学习。爸爸妈妈,我和弟弟有一个共同的心愿:你们回家吧!要不,回来一个,好吗?

祝你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你们的儿子:曾涛

从曾涛的信中,我们可以看出,孩子是多么需要父母的爱。许多父母迫于生计,或是忙于工作,把教育孩子的重担完全交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是老师,这些家长简单地认为,谁教育孩子都一样。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的爱!这是一种谁也无法替代的爱。

因暴力伤人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3年的刘某在法庭上说道:“父母如果当初能多给我一些爱,我也不会走到今天这一步!”

今年19岁的刘某,父母在他小时候就离异了,是爷爷奶奶将他抚养长大的。小学毕业的他便没有继续读书,而是整天和一群社会小混混游手好闲的度日。在他13岁那年,刘某便开始行凶伤人,专挑一些家境较好或是过得比较幸福的学生下手,这些学生因为各种原因没有一个敢反抗的,为此,刘某每次都能得手。

在法庭做出宣判时,刘某听到自己被判13年时,不禁失声痛哭:“如果当初父母能够教育我,我就不会做违法乱纪的错事,我现在好害怕,我以后该怎么办?”当时,刘某的爷爷奶奶坐在一边,手中拿着牛奶和面包远远地望着他。刘某说:“我好想爷爷奶奶,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他们对我最好,最关心我,最爱护我,但是我却非常对不起他们!”

刑事审判庭的审判长说:“与刘某一起参与暴力伤人的另外几个青少年均来自离异家庭,这些家长在平日里疏于对孩子的管教,总是等到事情发生时,才真正现身。”

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家长们应多腾出一些时间与孩子交流,多关心他们的想法,多爱他们一点,让孩子感到父母是爱自己的。

真正爱孩子的家长,会无条件地接受孩子的一切。如果你嫌弃孩子,孩子的成长发育就会受到阻碍;反之,如果你欣赏自己的孩子,他就能茁壮成长。

一位日本妈妈生下了自己的小宝宝,可是天公不作美,这个婴儿天生畸形——缺少双手!

后来,这位妈妈并没有因为孩子缺少一双手,就遗弃他或是对他失望透顶,而是将他看成一个正常普通的孩子,让他与其他小朋友玩耍,让他自己照顾自己,每当孩子独自完成一件事情后,这位伟大的妈妈总会对他说:“你真棒,不愧是妈妈的好儿子!”当孩子遇到困难,并用征询的眼光望着妈妈时,妈妈总会说:“试试看,你一定能行的!”最终,这个缺少双手的孩子生活得很愉快,在父母去世后,他也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

当孩子感受到父母无条件的爱时,他们就会向父母敞开心扉,与父母进行心灵的沟通,愿意与父母分享成长中的喜怒哀乐,包括心底的秘密。但是,在孩子的意识中,他们无法领会到父母埋藏在心底的爱的信息,这是因为做父母的没有用实际行动明确地传递感情。其实,在日常生活中,顺应孩子“精神胚胎”的发育有很多简单易行的方法,这些做法会令孩子感受到家长的爱。

1。与孩子说话,少使用命令语气

“听话!”“不许乱动!”“你给我老实听着!”类似这些带有拒绝、责备、警告意味的话,或许是多数家长经常使用的。这些居高临下的命令语气,对于成长期的孩子而言,最容易激起他的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