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世上没有笨孩子
16701100000012

第12章 用爱培养天才的孩子(3)

如果家长采用情感诉求的语言,让孩子感知到我们提出的要求是出于对他们的考虑,相信孩子会更容易接受。比如说:“我们要加快速度,否则会迟到的。”“依妈妈看这件事情应该这样做比较好,你认为呢?”多使用幽默、建议的语气与孩子说话,既能让孩子愉快地接受家长的建议,又不会因为逆反情绪而与家长故意对着干。

2。蹲下来与孩子说话,看着孩子的眼睛

部分家长总是习惯站着与孩子说话,对孩子发号施令,将自己主观的想法强加给孩子,而很少会考虑孩子内心真实的想法。如果父母总是对孩子发号施令,孩子便会产生一种印象:我在家中没有地位。

假如家长蹲下来与孩子对话,用眼睛注视着他说:“小宝贝,玩具小熊因为找不到回家的路,所以正在哭泣呢,你能帮助它吗?”孩子听了之后,肯定会很快把玩具送回玩具屋。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通过眼神的交流,能使孩子感受到家长对他的关爱。

3。与孩子多做身体接触

多数父亲都不喜欢与孩子过多的搂抱,认为这样会助长孩子的娇气。但是,这种做法同样也存有弊端,会疏远亲子之间的情感交流。的确,过多的身体接触确实会助长孩子的娇气,但必要的肢体接触却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切实的爱,让孩子有被支持、被接受、被关爱的感觉。

与孩子在一起时,不妨轻轻拍拍他的脑袋,或者握一下他的小手,问孩子一天过得怎么样,孩子可能就会高兴地向你讲述一天的生活,此时你只需静下来认真倾听他的诉说。

4。正确对待孩子的错误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犯错误是在所难免的。当孩子犯了错误时,家长不可不管,关键是怎么去管,如何正确的引导。其实,孩子犯的错误并不是每个都需要严加惩罚或是粗暴地干涉,也许民主地对待更容易解决问题,用这种语气与孩子说话,或许更为合适:“东东,妈妈发现你今天的状态不太好,怎么回事?”也可以这样评价:“爸爸认为你不会这么做的。”如果问题较为严重,严厉的管教是必要的,可以加重语气:“你的行为真令我们失望,我们希望你不要再犯这种错误了!”这种批评会令孩子深刻地反省自己的错误,然后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分析犯错误的原因以及解决方法,给他一个思考并改正的机会。

爱孩子要“三心二意”

在现如今的家庭教育模式中,父母确实应该静下心来研究一下科学的家教方法。也许许多家长认为,家庭教育还需专门学习吗?对此,我国教育家陈鹤琴指出:“父母,不是容易做的,一般人认为结了婚生了孩子就有做父母的资格了,其实不然。”众所周知,隔行如隔山,栽花之人必先学习栽花的方法,花才能够百花齐放。父母在爱孩子时要做到“三心二意”,这样才能教育出优秀的孩子。

平常心——“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常言道:“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一语道破了世间万物的变化莫测,当然,也包含教育并非万能之理。用“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掉了”来形容现如今父母对孩子的爱一点也不为过。在多数家庭中,家长都在为孩子将来能“出人头地”做着各种各样的准备工作,很少有父母认为孩子将来就是普通的劳动者。这种观念使孩子平凡的意识越来越淡化。

“不愿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成大事者与从小的理想和信念是分不开的,但是如果将理想片面理解成“出类拔萃”“与众不同”,那么,孩子很有可能会产生虚无缥缈的理想。这种“与众不同”的教育方式,会使孩子变得脆弱、敏感、狂妄而不堪一击,当远大目标无从实现时,在现实面前,孩子的理想将会过早地破灭。要想将孩子教育好,家长就要拥有一颗平常心,让孩子在自然、自由、自在的环境中接受普通的教育,切忌搞“特殊化”。

自信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据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表明:人体的潜能开发不足10%。每个孩子都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智力残缺的孩子也不例外。面对有无限潜能的孩子,家长应对孩子充满信心,哪怕你的孩子不是最优秀的,但是你也要欣赏他,拥抱他,为他取得的成绩喝彩。家长是孩子的精神动力,是打开孩子生命潜能的金钥匙。家长的一个微笑式鼓励、一颗宽容的爱心,就能激励孩子勇往直前。

宽容心——“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家长对自己的错误总是想方设法地找借口宽容自己,对孩子的错误就像眼中无法容进的沙粒一般,不是大做文章,就是兴师问罪。试问,世间谁人不犯错?错误与挫折是前进道路上的“助推器”,家长没有必要用苛刻的眼光审视孩子,更不要容不得他们犯错。诚然,孩子每天都在进步,能力也在日渐完善,但孩子的成长需要时间和空间,过分要求孩子进步是不科学、不现实的。唯有宽容的力量才能使孩子的心灵得到舒展,让孩子拥有前进的动力,以及信心和勇气。

要有育人意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时间教育孩子,就意味着没有时间做人。”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所以和孩子在一起时,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给孩子起到示范、榜样的作用。笛福尔说:“做父母的对于子女的早年教育绝不是一种无效劳动。虽然在某些年月里,好像被教育者处于沉睡状态,没有见到效应,但是,到后来终有一天,会看见大有好处的。”

有一天,读小学一年级的哲哲正在家中写作业,突然听见妈妈从楼上骂骂咧咧地走回来,原来楼上张阿姨浇花时,不小心将妈妈刚洗完的衣服弄脏了,于是,妈妈就立即冲上去与张阿姨理论。两人因为言语不和,便争吵起来。回到家中的妈妈余气未消,继续数落张阿姨的种种不是。

第二天,对门李阿姨家的小猫正在门口趴着,哲哲看见之后,也随口骂起来,说小猫的毛将门口的地毯弄脏了,孩子的行为令周围人哭笑不得,哲哲的妈妈也为孩子的行为大吃一惊。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家长要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规范自己的举止,发挥为人师表的积极作用。

要有育人的意志——“只要功夫深,铁杵也能磨成针”

有位教育家这样说道:“假若你每天不进行系统的教育工作,那么你的孩子将智力发育不良,进入学校后学习也不会好。”有些家长由于自身忙于工作,认为一天不检查孩子的作业,不纠正孩子的错误,不过问孩子的情况是无关紧要的,殊不知,就是这些小事导致家长的意志越来越薄弱,最终对孩子的教育不闻不问。相反,如果家长坚持每天检查孩子的作业,纠正他们的错误,了解孩子的情况,孩子就会变得越来越优秀。在教育孩子时,家长要自己制订好长短期目标,并且坚持不懈地走下去。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父母对子女的爱要适度,要有理智,爱得要“三心二意”,你是否做到这些了呢?

偏离的爱会摧毁孩子

捷尔任斯基说:“父母溺爱和娇惯孩子,满足他们的任性要求,他们长大就会堕落,成为意志薄弱、自私自利的人。因此,父母的爱不应该是盲目的……”

如果问家长:“你爱孩子吗?”每位家长都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当然。”许多父母更是会说:“我们努力工作赚钱不就是为了孩子吗?”“我为了孩子放弃了工作,有时甚至替孩子完成工作。”

这是对孩子的爱吗?请家长们仔细考虑一下,这样爱孩子是对的吗?认真考虑过后,你会发现这种爱只是父母“自以为是”的爱,但是却深深地伤害了孩子的心灵。对于这种伤害,父母并没有意识到,事实上,它对亲子关系有极大的破坏性。因此,孩子会不愿与父母交流,经常与父母对抗。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家长不妨检查自己爱孩子的方式,这种爱是不是不被孩子所接受,或是伤害了孩子。

我国社会活动家柳亚子先生曾经说过:“近世对于儿童教育最伟大的人物,我第一个推崇鲁迅先生。”对于鲁迅先生,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在儿子小海婴出生时,鲁迅已经年近半百,对于晚年得子的他而言,当然深深地爱着这个儿子,但却不是溺爱,这种恰到好处的爱,为周海婴的成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

这是鲁迅先生写于1932年题为《答客诮》的诗。从诗中不难看出,鲁迅先生所表达出的爱孩子的深厚感情。不仅如此,他更知道要理解孩子,教育孩子,将孩子视为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竭力反对以下两种因袭的错误教育方式:

第一种,粗暴制服法。有些家长因为脾气急躁,所以在教育孩子时,采取非打即骂的方式。更将孩子唯命是从、目光呆滞的行为视为“听话”。这种教育方式不仅非常失败,而且会害了孩子。这类孩子长大之后将会是“如暂出樊笼的小鸟,他既不会鸣,也不会跳跃”。

第二种,娇生惯养法。任孩子飞扬跋扈,对此放任不管,这类孩子一旦步入社会,将如失去拐棍的盲人一般,毫无生存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没有明智的家庭教育的地方,父母对孩子的爱只能使孩子畸形发展。这种变态的爱有许多种,其中主要有:①娇纵的爱;②专横的爱;③赎买式的爱。”在现实生活中,父母对孩子的爱在所难免会存在以下几种问题:

溺 爱

有些父母会简单地认为:爱孩子就是满足孩子的一切。实际上,这是大错特错的想法。可怜天下父母心,普天之下没有一位家长不疼爱自己的孩子,生怕孩子受到委屈,所以会竭尽全力地为孩子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满足孩子的愿望和要求。一些家长会对孩子百依百顺,替孩子包办任何事情,最终导致孩子目中无人、自理能力差、为所欲为。

苏霍姆林斯基说:“假如孩子在实际生活中确认,他的任性要求都能得到满足,他的不听话并未招致任何不愉快的后果,那么,他就渐渐地习惯于顽皮、任性、捣蛋、不听话,之后就慢慢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

央视曾播出过“神童”魏永康的故事,他的经历就向我们展示了溺爱所导致的严重后果。

自从魏永康出生后,妈妈对他只有一个要求,即好好学习,其他事情则由妈妈代劳,替他做得井井有条。起初这种教育方式似乎看起来很成功,魏永康在13岁时就考上了大学,17岁到中科院硕博连读。然而,母亲溺爱所造成的后果也渐渐地暴露出来,魏永康除了学习成绩好之外,其他能力都非常差,不懂得与周围人交往,不会照顾自己。在读研究生时,他因为生活长期无法自理,知识结构不适应中科院的研究模式,被学校劝退。

会爱孩子的家长,不会替孩子包办一切,相反,他会给予孩子足够的成长空间,做孩子的引路人,让孩子自己探索前进的道路。

放 任

教育学家陶行知说:“我们对于儿童有两种极端的心理,都对儿童有害:一是忽视;二是期望太切。忽视则任其像茅草一样自生自灭,期望太切不免揠苗助长,反而促其夭折。所以,合理的教导是解除儿童的痛苦,增进儿童幸福之正确路线。”

部分父母单纯地认为,孩子需要发展的空间,所以他们想要做什么,就让他们去做,不要管束他们,让其自由发展。其实,这种放任自流的做法是不负责任的表现。尽管我们一再呼吁要尊重孩子的意见,让兴趣充当孩子的老师,但这并不意味着孩子可以为所欲为,做一些不恰当、不合适、危害他人的事情。

可米的父母因为工作繁忙等原因,就将她送到爷爷家寄养。对于这个小孙女,爷爷可是呵护备至,从来不限制可米的行为。只要她喜欢做的事情,爷爷都会一路为其开绿灯,对于她所有的要求,爷爷也会百依百顺。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可米,不仅目中无人,而且很难与同龄人交往,因为她的思想和行为只为自己着想,从来不会顾及他人的感受。

如果父母对孩子的行为实行绝对的放任自流,对孩子没有明确的教育目标,那么,这种教育不仅没有任何作用,而且还会产生诸多副作用。可以说,放任孩子就是溺爱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

独 裁

这种教育方式与溺爱和放任截然相反,多数父母认为,孩子不管是不行的。因此,他们会对孩子的思想和行为进行管教。其管教方式是五花八门,呵斥、责骂、批评、命令无所不用,这样一来,孩子没有自己的独立性,完全受制于父母。

在这种教育方式下,孩子又怎么可能与父母进行良性的沟通呢?由此,很多孩子会形成胆怯、畏缩、自私、粗暴等不良性格。这些孩子在与他人交往时,也会沿袭父母的独裁方式,采用暴力的方式去获取自己的利益,其中不排除打架、抢劫等方法。

补 偿

陈辰的爸爸每个月只能回家待两天,所以,爸爸总觉得自己没有尽到做父亲的责任。于是,对于陈辰的要求,爸爸无一例外地都会同意,以补偿自己教育上的失职。

许多父母因为工作比较忙,无暇顾及孩子,所以就会产生“对不起”孩子的心理,为了弥补父爱、母爱的缺失,他们就会不断地满足孩子的各种需求。殊不知,这种补偿方式会在瞬间抹杀家长的理性,使家长陷入矛盾的状态中:是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还是对孩子说不,让孩子认为我是不称职的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