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好父母要有好心态
16701000000022

第22章 不抛弃,不放弃——正视孩子的过失和错误(2)

每个孩子都免不了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而孩子正是在不断犯错误、纠正错误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所以,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孩子是否犯错误,而在于父母采取何种态度让孩子认识并纠正错误。善于在孩子的错误中发现优点,用赏识的态度去教育孩子纠正错误,比严肃地批评和打骂更有作用。

面对孩子所犯的错误,父母首先要做的是调查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发现孩子在错误中显露出来的优点。如果孩子的错误是出于好意,首先应该赏识孩子的良好初衷,而不是抓住他的失误大加批评。父母可以说:“虽然你做错了,但是你表现得很勇敢。只要改正错误的方式,你的勇敢仍是非常可贵的!”

父母还应该告诉孩子,每个人都要承担责任,要有勇气承认错误,面对错误的后果担负责任。没有责任感的人是无能的、无用的人。现在对自己学习的负责、生活的负责,将来对工作的责任,都是需要付出努力的。生活在现代这个竞争越来激烈的社会,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但有的父母却在不知不觉中欺骗孩子,让孩子推卸责任。作为好父母应当引起重视,并及时加以改正。

需要注意的是,当孩子做错了事,父母在进行教育时,必须“晓之以理”,使孩子明白所做的事情为什么不对。孩子做错了事,能在家里进行教育的,不必拿到外面去,不要反复地教育,更不要吓唬孩子,以免使孩子产生恐惧或不信任感。

别把孩子的特点当缺点

有一次,某区少年宫举办一个大型的活动,活动时间是两点半,有很多孩子都参加了这个活动,会上队鼓齐鸣,彩旗飘飘,很热闹。后来到了三点钟,主持人突然宣布:“全体起立!向著名的故事爷爷——孙敬修老爷爷默哀3分钟!”原来中国教育专家孙敬修老先生去世了,当天下午三点钟是向孙敬修老先生遗体告别的时间,因为老先生生前担任过该区校外辅导员,所以这次活动中插入了悼念仪式。

底下所有孩子开始默哀,但默哀时间不到一分钟,队伍中就有孩子笑起来了。这边笑,那边也笑,大家就笑成一片。主持人在上面有点不自然了:默哀,笑是多不严肃、多不尊重啊!

但底下的笑声仍没有止住。主持人忍无可忍:“同学们,孙敬修爷爷给孩子们讲了一辈子的故事。现在他离开了,有的学生居然还笑,一点没有同情心!”

这句话说得很厉害,孩子们不敢笑了,不过一会儿又憋不住笑了起来。默哀3分钟弄得会场真是有点不伦不类。活动终于完了,主持人对一位老师说:“哎呀!孙老师您看看,现在的孩子一点同情心都没有。”老师说:“恕我直言,这不是孩子没有同情心,是你们今天这个安排有问题。如果要让孩子由快乐的心情转到肃穆的、悲伤的心情,你们需要给他提供一个条件。你们两点半搞得那么热闹,三点钟就默哀。孩子们的心情转换不过来,没给他们这个转换条件,他们笑是正常的!”

教育是一门科学,特别要讲究它的方式、方法。父母如果注意到这个规律性,摸着了规律,教育就特别有效。在这方面有些学校组织扫墓活动的效果就比较好。他们准备得很充分,先讲烈士的故事,又扎花圈,又带白花,然后排队向陵园走去。这时孩子的感情已经酝酿得很充分,就能够很好地融入到那个氛围中去,自然也就能收到教育的效果。

如果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考虑孩子的特点,那么这样的教育就是失败的,更重要的是父母更不能因为自己没有了解孩子的特点,就武断地认为孩子存在这个或那个缺点。因为孩子的心态是容易快乐的,当他们面对严肃而又不了解的某些场面时就容易发笑,所以父母一定要读懂孩子的心,从孩子的实际特点出发才能找到教育孩子的好办法。

有一个中国的小女孩,因为她的爸爸妈妈在德国工作,她就跟着父母到德国去了,在德国的一所小学上学。没想到这个班里有一个德国的男孩,突然有一天在班上宣布说:他喜欢上中国这个小女孩了。

这一天女孩生病了,没来上课,德国的小男孩很难过,上着课就哭了。放学他回到家以后,妈妈看到他不开心的样子,问道:“你怎么了?”他说:“我很难受,我很想那个中国的小女孩,我喜欢她,而且我还要和她结婚。”

这位妈妈听了以后,不但没有恼怒,反而笑了:“是吗?你喜欢上一个中国的小女孩,很好啊,你要和她结婚,也很好啊。可是你知道吗?如果要结婚的话你得买房子,买汽车啊,德国人结婚这些肯定都是要有的。可你现在能挣钱吗?不挣钱的话,你能买吗?”

“我不能买。”儿子轻轻地回答。

“所以,你要想将来能娶她,就得好好学习,等你有了很多本领了,能够挣很多钱了,你才可以向她求婚。”妈妈耐心地对孩子说。

小男孩一听有道理:“对呀,我现在真是什么也没有,我要好好学习呀。”小男孩的心情一下子就变得平静了,又高高兴兴地去上学了。

这位德国妈妈就很了解孩子的特点。她站在儿子的角度上,用儿子能理解的道理说服了他。她并没有指责儿子早恋不好,因为她懂得儿子的爱与成年人是不同的,必须用孩子的方式解决孩子的问题。

孩子的天性决定了他爱模仿。比如在幼儿园里有一些孩子出现拥抱、亲热的举动,许多老师与父母十分担心:这可怎么办呀?其实,它是一种外在的模仿。由于情感的张扬和媒体的发达,幼儿从电视或生活中看到很多成人的亲热举动后,自然而然地就学会了模仿。这是一种“孩子模仿学”,具有游戏的性质,不具有父母所担心的思想、道德问题。所以,父母不要把孩子的特点当成一种缺点,不要惊慌失措,而是要用适当的方式加以引导。

这也是在孩子的教育当中,父母经常碰到的一个问题,许多父母教育孩子很下工夫,却也很苦恼。因为批评孩子很多,孩子还是改不过来。譬如,孩子总犯错误,父母批评时,孩子信誓旦旦再也不犯错误了,可没过两天又犯错了。因为这是他的特点,他根本不可能在短时间里改正过来。所以父母要有眼力去发现孩子的特点。这个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孩子之间是千差万别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父母要及时发现孩子身上的可爱之处。并利用孩子的优点引导他,把他所有优秀的品质发挥出来,帮助他完成人生的自我超越。

试着换种方式批评孩子

当孩子犯了错误的时候,很多父母常常张口就训斥、数落,结果父母烦心,孩子也不高兴。其实,批评可以只有一个目的,但却有很多种方式。

静雯写作业的时候总是写了前面忘了后面,例如有前引号却没有后引号,说了“因为”却没有“所以”……为此,妈妈说过她很多次,却毫无效果。有一次开家长会的时候,老师专门和她妈妈说了这个问题。回到家之后,妈妈又想训斥静雯。但她马上想到,这岂不又是要做无效之工吗?何必呢?突然,妈妈决定换一种方式,她想了想说:“静雯,妈妈今天在书上看到一个故事,你想不想听。”静雯一听说讲故事,马上来了劲。妈妈不动声色地说,这个故事名叫《一只鞋子》,讲的是在同一个楼里住了一个老头和一个年轻人,老人住楼下,年轻人住楼上。年轻人每天回家都很晚,每次脱鞋都懒得用手,而是直接两脚一蹭把鞋子蹭掉,鞋子掉在地板上发出很响的“啪啪”两声。老人很警醒,每晚都被这声音吵醒,以至于每次睡觉都要等年轻人脱完鞋子才能入睡。后来,老人向年轻人发牢骚,年轻人就答应不吵他了。可是第二天,他又很晚才回家,又是用力蹭鞋子,“啪”,鞋子一落地,年轻人想起了老头的话,于是,脱第二只鞋子的时候年轻人就用手脱了下来,然后悄悄放下。谁知,楼下的老头已经被第一只鞋子的声音惊醒了,他不敢合眼,一直在等第二只鞋子落地,但一直等到天亮也没有动静。老头忍无可忍,第二天找到年轻人就问:“你的另一只鞋呢?”

故事讲完,静雯笑作一团,妈妈则毫不动容,等静雯笑完了,又说道:“是不是很好笑?看看你的作文本,我也想说一句:你的另一只鞋子呢?”聪明的静雯一下恍然大悟。从此以后,静雯改掉了写了前面忘了后面的坏毛病。

可见批评也可以“曲径通幽”。有时候,太过直白、太过简单的批评很难让孩子记住,父母不妨换一种方式,绕着弯儿批评,这样的批评方式效果要好得多,特别是对孩子常犯的一些错误、“屡教不改”的毛病,往往能够“一劳永逸”。

陶行知在担任育才小学的校长时,看到一个男同学用泥块砸同班同学,当即斥止了他,并令他放学时到校长室去。无疑,陶行知是要好好教育这个顽皮的学生。

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男同学已经等在门口准备挨训了。可是陶行知却从口袋里掏出一块糖果递给他,并说:“这是奖给你的糖果,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

男同学惊疑地接过糖果,还没来得及说话,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果,说:“这第二块糖果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该奖励你。”男同学更惊疑了,眼睛睁得大大的。

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果塞到男同学的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且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男同学感动极了,他流着眼泪后悔地喊道:“陶校长,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自己的同学啊!”

陶行知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块糖果递给男同学,说:“为你正确地认识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只可惜我只有这一块糖了,我的糖送完了,我看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吧!”男同学羞愧地出去了,此后,他再也没有犯过同样的错误,还常常主动帮助其他同学。

遗憾的是,生活中很多父母往往执著于孩子的错误部分,以为这样才会让孩子警醒,促使孩子发奋努力。其实,孩子不像成年人那样有正确、成熟的判断力,他无法理解成人的这番用心,他的判断力基本上来自他人,尤其是自己的父母和老师。因此,孩子的自信是建立在父母对他的肯定之上的。如果父母一味地责备,只会让孩子否定自己,在这样的氛围里,没有自信可言,孩子又如何能进步?父母应该换一种批评的方式,让孩子自己去寻找不足之处,改正缺点,这样孩子不仅不会产生抵触情绪,而且会努力改正自己的错误。

有一次,刘涛在期中考试中考了满分,就有点飘飘然。爸爸发现了,就对他说:“怎么,得意了?你知道得意意味着什么吗?”刘涛摇摇头,他以为爸爸要批评自己了,没想到爸爸笑着说:“林子大了什么鸟儿都有,自然,天下大了就什么老鼠都有。我听说过这么一个故事。有只小老鼠外出旅游,恰好两个孩子在下兽棋,小老鼠就悄悄地看,还发现了一个秘密,这就是,尽管兽棋中的老鼠可以被猫吃掉,被狼吃掉,被虎吃掉,却可以战胜大象,于是立刻认定,自己才是真正的百兽之王!这么一想,小老鼠就得意起来了,从此瞧不起猫,看不起狗,甚至敢拿狼寻开心。有一天,它大摇大摆地爬到老虎的背上,恰好老虎正在打瞌睡,懒得动,就只是抖了抖身子。小老鼠以为老虎怕它,就更加得意了。它还趁着黑夜钻进了大象的鼻子,大象觉得鼻子痒痒的,就打了个喷嚏,小老鼠立刻像出膛炮弹似地飞了出去,好半天,它才‘扑通’一声掉在臭水坑里!好,现在就请你注意一下,‘臭’字怎么写的?‘自’‘大’再加一点就是‘臭’。要想不掉到臭水坑里,就必须有一个条件,这就是永不骄傲!”说到这,爸爸还特意看了看刘涛,刘涛当然明白,爸爸的批评全包含在那个有趣的故事中了,因为他就是属鼠的!刘涛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很快改正了缺点。

刘涛爸爸的批评方式堪称艺术,他把批评用生动的故事委婉道出,不但使孩子心领神会,亦不伤孩子的自尊,使孩子愉快接受,爸爸的目的也就达到了,他的批评也使人受益匪浅。

可见,批评不一定非要疾言厉色地进行。只要父母掌握好方式,即使批评孩子也可以让孩子高高兴兴地接受,并顺利改正自己的错误。

要教会孩子在错误中成长

失败并不一定是坏事,犯错也未必就是挫折。父母要学会放开自己的双手,让孩子去接受锻炼,去感受错误带来的失败,否则孩子就一直无法真正长大。

有一次,4岁的晶晶尝试着自己整理房间,虽然她用了不少时间,最后还是弄得一团糟,结果招来妈妈的一顿埋怨,父亲还差点因此打了她。从此,晶晶对整理房间有一种近乎本能的抵触和恐惧情绪,这类活一直由妈妈代劳。

一直到后来,晶晶到外地上高中,但她仍然不整理自己的房间,每次都是妈妈到宿舍为她整理乱七八糟的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