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名字与文化
16691200000031

第31章 影响西方文化的名字(3)

(四)菲利普

“菲利普”( Philip)源于希腊语,由philos(爱,喜好)加hippos (马)组成,字面义为“爱马的人”。原来,在古希腊,只有特别有钱的人才买得起“马”,“爱马的人”属于“贵族”一类的人。这个名字现在有许多变体和昵称,如Philippe,Philipp,Phillipp,Felip, Felipe,Filip,Filippo,Filippu,Filipe,Filype,Phélyp,Phylip, Phillep,Pilib,Fül.p,Fulup,Phil,Phill,Flip,Philly,Pippo,Pip,等等。

“Philip”翻译成中文有多种版本:“腓力”“菲利普”“费利佩”,等等。“腓力”是最早期的版本,“菲利普”是根据英语发音而译出的现代版本,“费利佩”则是根据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的发音而译出的版本。起这个名字的人名人辈出,在政治、经济、文学、科学等方面对社会做出过卓越的贡献,甚至影响过人类历史的进程。古代马其顿有5位名叫“腓力”的国王;法国历史上有6位叫这个名字的国王;西班牙至少有5位同用此名的国王。欧洲很多国家都有名叫“Philip”的国王或宗教首领,就连美国也有个“菲利普王”,他是北美印第安人的领袖,领导过反对英国殖民者的战争。

虽然在亚历山大大帝时期马其顿的辉煌达到巅峰,成为人类历史上版图最大的帝国,但一般认为这是其父亲腓力二世( Philip II of Macedon,前382—前336)打下的基础。公元前359年,腓力二世登上王位,经过20年的励精图治,他打造出了一个强大的马其顿王国。在内政方面,他加强王权,改革币制,增强了国力,建立新城市,打开出海口,促进了贸易的发展。他建立了一支常备军,训练了一种战斗力很强的“马其顿方阵”,并建立了强大的海军。他利用希腊城邦之间的矛盾,在公元前338年喀罗尼亚一役中大胜希腊联军,第二年在科林斯召开全希腊会议,确立了马其顿对希腊诸城邦的控制。公元前336年,他在准备进军波斯的前夕遭人暗杀。

西班牙历史上也有位著名的腓力二世(Philip II,1527—1598,也译作菲利普二世)。他29岁登基,是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 Habsburg)的国王。他的执政时期也是西班牙帝国最强盛的时代,国力达到巅峰,一度称霸整个欧洲。他是一个狂热的天主教徒,他的执政纲领中都能看到天主教的影子。这也使得他的政府卷入一系列宗教纷争。由于腓力二世希望铲除各种异教分子的决心,欧洲中世纪的宗教审判和迫害异端在他统治时期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他支持天主教宗教审判所,使大批异教徒在火刑柱上化为灰烬。他执行了积极的对外政策,强力推动了一场把整个欧洲统一到一面旗帜下的运动。

他与同为天主教徒的英格兰女王玛丽一世( 1516—1558)联姻,共同对英格兰的新教徒实行恐怖政策。玛丽一世大他11岁, 1558年,在他们结婚4年后,玛丽一世就离开了人世。同情新教的伊丽莎白一世登上英格兰王位后,腓力二世转向伊丽莎白求婚,但伊丽莎白坚持独身,没有嫁给他。伊丽莎白对新教的明显偏爱,使腓力二世作出入侵英国的决定,他于1588年建造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无敌舰队”(Armada Invincible)。这支舰队拥有100多艘战舰、1 000多门大炮、3万多名士兵,曾横行于地中海和大西洋之间。然而,如此装备先进、威力强大的舰队却没有创造不可战胜的神话,英国借助先进的火炮和有利的天气使得两国之间海战的结局以西班牙惨遭毁灭性的失败而告终,“无敌舰队”几乎全军覆没。从此以后西班牙急剧衰落。虽然腓力二世是一位有作为的伟大君主,但发动了无休止的军事行动,使得国家深陷财政危机之中。1598年在他去世后,留给了他儿子腓力三世的1亿金币的债务,光付这些债款的利息就需要国家2/3的收入。西班牙从此一蹶不振。

英国有一位与西班牙腓力二世生于同一时代的诗人名叫菲利普·西德尼(Philip Sidney, 1554—1586),他被认为是伊丽莎白一世时期的绅士典范,他在社交活动中举止优雅,是理想主义的政治家、勇敢的军人,他还熟悉当时的艺术和科学。1583年他开始受到重用,被封为爵士且成为下议院议员。1585年7月,他担任军需副大臣,不久,便被赋予一个重要的任务,协助抵御西班牙可能的入侵活动。1586年,他在一场小规模战争中,不幸因大腿中枪不治而亡,享年32岁。据说当他重伤在地的时候,别人拿给他的水他拒绝喝上一口,而是给了一位普通战士,他认为当时那位战士比他更需要水。

这位令人敬重的菲利普诗人内心充满仁慈和爱心。他的代表作《阿卡迪亚》( Arcadia)是一部用散文和诗歌创作的田园般浪漫的传奇故事。其中有一首十四行诗脍炙人口,语言质朴,情感浓烈,深受读者喜欢:

My true-love hath my heart, and I have his,

By just exchange one for the other given:

I hold his dear, and mine he cannot miss;

There never was a bargain better driven.

His heart in me keeps me and him in one,

My heart in him his thoughts and senses guides;

He loves my heart for once it was his own;

I cherish his because in me it bides.

His heart his wound received from my sight;

My heart was wounded with his wounded heart;

For as from me on him his hurt did light,

So still methought in me his hurt did smart:

Both equal hurt,in this change sought our bliss,

My true love hath my heart and I have his.

恋人有我的心,他的心留给我,

我们彼此交换,相互小心收讫:

他的心我珍惜,我的心他包裹,

世间哪里有比这更好的交易。

他的心在我身,我们成为一人,

我的心在他身,指引他的思想;

他深爱我的心,已成他的身心,

我珍视他的心,它停驻我身上。

他的心会因我的目光而受伤,

他受伤的心更让我的心悲恸;

我牵动着他,将他的心痛点亮,

他的伤痛更会让我感到刺痛:

相同的痛换来了无限的欢乐,

恋人有我的心,他的心留给我。

现在,很多人为了表示友善和亲近,把“菲利普”亲昵地称作“菲尔”( Phil),将这个名字中的“马”去掉,只留下“爱”,毕竟我们这个时代已经不需要“马”作为交通工具和作战了,但我们需要“爱”来维系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和共同进步。当代涌现了不少名叫“菲尔”或“菲利普”的名人,其中在体育界就有曾经担任芝加哥公牛队和洛杉矶湖人队主教练的菲尔·杰克逊( Phil Jackson),他担任主教练时带领球队11次获得NBA总冠军。娱乐界也出现了很多举世闻名的“菲尔”,如曾经7次获得格莱美奖的英国歌手菲尔·科林斯(Phil Collins)。在几十年的音乐生涯当中,菲尔·科林斯为歌迷们留下了“In the Air Tonight”“Against All Odds”“Another Day in Paradise”等经典歌曲;还有2006年获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的美国演员菲利普·西摩·霍夫曼( Philip Seymour Hoffman),他在《闻香识女人》(Scent of a Woman)、《不羁夜》(Boogie Nights)、《冷山》(Cold Mountain)等影片中均有非凡的表演。

在我们羞于说爱的中国文化中,“爱”字在古代一般不直接用于人名中,尤其是男性名字。只是到了1949年之后,出于政治的因素,很多人名叫“爱国”“爱华”,当然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代中国的新风貌。“马”是中国人名中的重要意象,自古以来,有很多人的名字中含有此意象的字,如“骏”“骐”“骥”等。

(五)路易

我们在翻译外国人名时,基本上采用音译法,选用发音最接近的字来记录这个名字,不考虑其本身包含的词汇含义。因而,在不看原文的情况下,我们在称呼外国人名时,无从知晓名字中的语言信息和文化信息。

“路易”就是这样的一个名字。如果我们从汉语翻译的角度去理解,我们可能会以为父母给孩子起这个名字时希望他将来的道路顺顺利利、简简单单、平平安安,但这只是译文显示出的、合乎中国传统育儿文化思想的词汇含义,与原文“Louis”所含的词汇意义相差甚远。这个名字是“著名的斗士”之意,它不但不希望起这个名字的人过着简单、容易的人生,反而期待着他勇敢去参与战斗,成为卓越的战士。

除了音相近而义不相同造成翻译困难外,名字本身有多种变体也造成了翻译无法做到统一。“Louis”主要是法语和英语中使用的名字,源于德语的“Ludwig”(路德维希,“Lud”为“著名”之意,“wig”为“战士”“斗士”之意)。在英语中还有一个变体“Lewis”,葡萄牙语中的拼写形态为“Luis”,西班牙语中除此形态外,还有“Luccho”。英语中的昵称还有“Lou”和“Louie”,表示女性的名字则拼写为“Louisa”和“Louise”,等等。

这个名字在法国很受人欢迎,起名率基本上保持在前五名,在比利时也可以保持在这个位置上,但在美国要排在300名以外了。这个名字为中国人熟知要归功于法国国王了。历史上,法国有18位国王名叫“Louis”(路易),从中世纪的法兰西国王路易一世(778—840,在位时间为 814—840)到19世纪的路易十八(1755—1824,在位时间为1815—1824)历时千年。这18位国王中不乏真正的斗士。

一直以来,笔者以为在位61年的康熙皇帝( 1654—1722,在位时间为1661—1722)是世界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绝大多数中国皇帝连四十岁都活不过,更不谈在位几十年了。但当我们查看法国波旁王朝的历史时,惊奇地发现路易十四(Louis XIV, 1638—1715,在位时间为1643—1715)在位时间比康熙皇帝还要长11年,而且他们属于同一时代的人,甚至打过交道。他们都通过雄才大略、文治武功分别将自己的国家建成东西方的两大强国。

路易十四是其父亲37岁时所生的,5岁时,父亲就驾崩了,他旋即被推上了王位,但这位“著名的斗士”直到22岁才对治理国家感兴趣。亲政之后,路易十四也颇有一番作为:实行“朕即国家”的专制统治,并且用“君权神授”来为王权至上制造理论依据,法国建立了一个以他为中心的、巴洛克式的专制王国。他采用重商主义政策,推动工商业发展,在法国积蓄了许多贵金属。他发动了四次大的战争,扩大了法国的疆域,使其成为当时欧洲最强大的国家和文化中心。17和18世纪里法语是欧洲外交和上流社会的通用语言。他建造了凡尔赛宫,筹建了法兰西油画雕塑学院、法兰西科学院、法兰西建筑学院,培育了古典主义喜剧奠基人莫里哀、近代哲学之父笛卡尔等一大批文艺巨匠,使法国取代意大利成为欧洲文艺中心。

他曾向康熙派出使节,并带去了浑天器等30箱科学仪器,向康熙皇帝献上金鸡纳霜,治好了他的疟疾。他们帮康熙就中俄东北边界问题进行谈判,他们参与绘制中国史首份现代化全国地图,路易十四甚至还曾给康熙写过一封私人信件。

有趣的是,路易十四很不注重个人卫生。据野史记载,他寿命虽长,但一生中洗澡的次数不超过7次。当然,我相信这一说法不太靠谱,但至少说明,他不勤于洗澡。不过,路易十四十分追求豪华奢靡的生活,在他富丽堂皇的宫殿里没日没夜地举办奢华的宴会。由于路易十四是个矮子,身高大约154厘米,所以他对自己的身高十分不满,觉得自己的身高和地位不匹配,于是他叫做鞋工匠再给他做鞋的时候在脚跟处垫上厚跟,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第一个高跟鞋。

法国波旁王朝还有一位“著名的斗士”,只不过他是与人民为敌的斗士,并且在与人民对抗的革命中,被法国资产阶级推上了断头台。这位斗士就是“路易十六”(Louis ΧⅥ,1754—1793)。与他的名字不相符合的是,路易十六并不是一位勇敢的斗士,他很怯懦昏庸,唯恐得罪贵族,对贪得无厌的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Marie Antoinette )言听计从,使得国家债台高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