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登基之初,父王路易十五给他留下了40亿的巨额国债。他多次尝试过财政改革,均以失败告终。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1789年5月被迫召开中止175年之久的三级会议,因顽固维护教士和贵族的封建特权,与由纳税人构成的第三等级形成严重对立。他还暗中调集军队,企图驱散制宪议会,终于激发7月14日巴黎人民起义。1792年9月22日“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后,各地区纷纷要求审判路易十六。最终在1793年1月18日,这位“斗士”被控勾结外人,泄漏军事秘密,出卖国家,被国民公会判处死刑。1月21日,巴黎协和广场人潮澎湃、欢腾激昂,路易十六被押上断头台。不过,路易王直到临死前,仍坚称自己无辜,并高喊:“我清白死去。我原谅我的敌人,但愿我的血能平息上帝的怒火。”
在某些方面,路易十六跟明朝天启皇帝明熹宗朱由校很相似。路易十六纵容王后,使得国家深陷忧患;天启帝纵容奶娘客氏,重用客氏相好的宦官魏忠贤,任他两人胡作非为,弄得民不聊生。天启帝不谙政治,不理朝政,但心灵手巧,对制造木器兴趣极浓,凡刀锯斧凿、丹青髹漆之类的木匠活,他都要亲自操作。他手造的漆器、床、梳匣等,均装饰五彩,精巧绝伦,出人意料。路易十六也不理朝政,喜欢摆弄机械,尤其是锁。他制锁的技术很高,且极富创意,几乎每一把都是一件艺术品。他发现断头台的刀是直的,认为效率较低,便改为三角形。但他万万没有想到这次改造的优点直接用到了他自己的头上。
德国伟大的作曲家和钢琴演奏家路德维希·范·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是一位真正的人如其名的与命运相抗争的著名“斗士”。他一生命运多舛,人生对于他就是一场悲惨而残暴的战争:11岁时父亲病逝,他承担起养家的重担。17岁那年,母亲也撒手人寰,给他留下巨大的悲痛。26岁那年,他不幸双耳失聪。失去听觉意味着他无法听清朋友们的谈话,更听不清底下观众雷鸣般的掌声,连美妙的音符也变得如此遥远。然而,他没有屈服于命运,他说:“我要同命运抗争,他不会征服我的,我要扼住命运的喉咙!”他还说:“卓越的人的一大优点是:在不利和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在痛苦的深渊里,贝多芬重新站立起来,用音乐歌颂着命运的不屈,用音符一次次创造着奇迹!他的音乐集中体现了他那巨人般的性格,反映了那个时代的进步思想,以及那个时代人民的痛苦和欢乐,斗争和胜利,激励着人们永远向前。
历史上以“著名的斗士”为名的杰出人物还有:路易斯·威登(Louis Vuitton, 1821—1892),世界奢侈品顶级品牌LV的创始人,时尚界最杰出的设计大师之一;路易斯·巴斯德( Louis Pasteur, 1822—1895),法国微生物学家,他研究了微生物的类型、习性、营养、繁殖、作用等,奠定了工业微生物学和医学微生物学的基础,并开创了微生物生理学;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 Ludwig Wittgenstein,1889—1951),他出生于奥地利,后来加入英国籍。他是20世纪世界上最有影响的哲学家之一,是语言哲学的创始人。其至理名言是“凡能够说的,都能够说清楚;凡不能谈论的,就应该保持沉默”。
(六)维多利亚
到香港旅游的人必定会参观维多利亚港,这个堪称“世界三大天然良港”和“世界三大夜景”之一的海港气象万千,让人流连忘返。许多人在赞叹其景色优美的同时,心中不免会问:这个中国的海港缘何冠以西方之名“维多利亚”?
“维多利亚”( Victoria)为女性名字,其对应的男性名字是“维克多”( Victor)。这个名字为“胜利”和“征服”之意,源于古罗马神话中的胜利女神的名字,对应古希腊神话中的胜利女神尼姬( Nike)。罗马女神维多利亚和希腊女神尼姬有许多相似的地方,她们都是胜利的象征,都被描述为长有翅膀的女神。不过,她们之间也有许多不同点。女神维多利亚曾经是罗马社会的一个重要部分,到处都有她的寺庙。公元382年,罗马皇帝格拉迪安(Gratianus,359—383)下令拆除她的雕像,这在罗马人中引起过公愤。获胜的将军班师回朝后都要去朝拜她。除战场获胜以外,尼姬还是运动竞技获胜的象征,如马车比赛,而维多利亚只是战胜死亡和决定战争胜败的象征。
“维多利亚”有一些拼写形式不同的昵称,如Tori,Toria, Tory,Vic,Vicki,Vickie,Vicky,Vikki,等等。这个名字在欧美非常受女性欢迎,排名基本上保持在100名以内。2012年,它的受欢迎程度在美国排在第23位,在加拿大居第60位,在澳大利亚为第75位,在丹麦是第17位,在保加利亚居首位。其对应的男性名字“维克多”也很受人欢迎。在丹麦、法国、比利时,其受人欢迎程度均排在前五十位,但在美国却排在140多位。历史上叫这对名字的、最为有名的当属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 1802—1885)和英国女王维多利亚(1819—1901)。
维多利亚女王18岁登基,在位64年,比康熙皇帝还多3年。她和康熙皇帝一样雄才伟略,在位期间,创造了“日不落”的大英帝国。
这位身高仅152 cm的矮个子女王是英国汉诺威王朝(1714—1901)的最后一代君主。她生于1819年5月24日。在她出生的时候,她的父母—爱德华公爵和萨克森-科堡-萨尔费尔德的维多利亚公主(Princess Victoria of Saxe-Coburg-Saalfeld, 1786—1861)为她精心做了两件事:第一,从德国的巴伐利亚长途跋涉赶回英国,在伦敦的肯辛顿宫生下了她;第二,费尽心机为她起名,最后选定“亚历山德琳娜·维多利亚”(Alexandrina Victoria),一是表示对孩子的俄国教父—亚历山大一世—的尊敬,二是为了纪念她的母亲。
维多利亚的童年并不是养尊处优的。只有8个月大时,她的父亲突患肺炎去世,留给妻儿沉重的债务。从此家里开始节俭度日,小维多利亚总是穿同一套衣服,从小就被灌输这样一种观念:女人频繁变换服饰不仅是挥霍浪费,而且是一种不良的品行。后来成为女王后,她在服饰上也一直很俭朴,王冠上价值连城的珠宝仅仅是为了显示对王权的尊重。
1837年,英国国王兼汉诺威国王威廉四世去世,年仅18岁的维多利亚继位。同时,她将汉诺威王位让予她另一叔父,从此汉诺威不再属于英国。1876年,她又加冕为印度女皇。
维多利亚女王没有亲自参加过任何战争,但她统治下的大英帝国对外领土扩张,赢得了一场又一场的胜利,在全世界建立了庞大的殖民地,因此被称为“日不落帝国”。然而,英国的对外扩张给中国带来了深沉的灾难。由于中国自给自足的经济体制使得英国的工业革命的产品毫无用武之地,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英国商人开始在英国政府的支持下倾销鸦片。1839年6月,钦差大臣林则徐在虎门销烟,极大程度上打击了英国政府的倾销政策。1840年初,维多利亚女王在议会上发表了著名的演说,呼吁“为了大英帝国的利益”,向中国发动“鸦片战争”,迫使清朝与英国议和,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国第一次向外国割地、赔款、商定关税,中国的主权受到了严重的危害,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辉煌的对外扩张使得她的名字传播遍了世界各地。直至今天,世界上许多城市、港口、街道、公园、学校、建筑物、河流、湖泊、沙漠、瀑布等都是以维多利亚命名的,包括澳大利亚的维多利亚州、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会维多利亚市、塞舌尔群岛首都维多利亚、新加坡维多利亚纪念馆、非洲最大的湖泊维多利亚湖。当然,大英帝国在中国的扩张也留下了印记,中国第一大海港也是以她的名字命名的,这就是香港维多利亚港。
维多利亚女王的几个儿女与欧洲各国的王室成员联姻:大女儿成为德国腓特烈三世(Friedrich III,1831—1888)的皇后;第二个孩子成为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Edward VII,1841—1910),他娶了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九世(Christian Ⅸ,1818—1906)的大女儿亚历山德拉公主;第三个孩子爱丽丝成为德国西南黑森亲王路易四世的王妃;阿尔弗雷德王子,娶了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唯一的女儿玛丽公主;另外三个女儿中有两个是德国南部巴登堡和德国北部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亲王的王妃。还有一个嫁给苏格兰的一位公爵,后来成为加拿大的总督。正因如此,维多利亚女王又被称为“欧洲的祖母”。有趣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实际是在这些亲戚们之间打起来的。
含有“胜利”意蕴的字不常出现在中国女性的名字中,而在男性的名字中很普遍。尤其在1949年后出生的男性中,有很多人的名字就叫“胜利”,也许你身边就有好几位名叫“张胜利”“刘胜利”“陈胜利”“李胜利”,等等。起这个名字的男性多半是20世纪40年代后期和50年代出生的,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和新中国成立,人们满怀憧憬,渴望新生活。古代中国男性的名字中,“胜利”二字同时出现的不常见,许多人单名“胜”字,或只取“胜”字,再搭配其他的字,突出“胜利”之意。这里,我要提的是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前208)。
据司马迁的《史记·陈涉世家》记载,陈胜,字涉,阳城人(位于今河南省驻马店市)。有一天,他对一起耕田的伙伴们说:“苟富贵,无相忘。”同伴们笑他痴心妄想,他长叹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秦二世元年(前209)7月,秦庭大举征兵去戍守渔阳,陈胜也在征发之列,并被任命为带队的屯长。他和其他900名穷苦农民在两名秦吏押送下,日夜兼程赶往渔阳。当行至蕲县大泽乡时,遇到连天大雨,道路被洪水阻断,无法通行,因而不能按时到达指定地点。按秦律,这些人一律当斩。陈胜当机立断,谋划起义。他把900名农民召集在一起,大声说道:“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胜自立为将军,以吴广为都尉,一举攻下大泽乡,接着又迅速攻下蕲县县城。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战争就这样爆发了。
起义军在短短一个月就连克数县,一些地方豪杰目睹了秦朝的暴政,纷纷加入起义军。他们对陈胜也十分敬重,建议陈胜称王,说:“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胜思虑再三,最后做出了称王立国的决定,就以陈县为都城,“号为张楚”。然而,起义军毕竟势单力薄,不到半年就被秦朝名将章邯带领的军队镇压下去了。陈胜也没有得到名字的庇佑,起义失败,他被跟随自己数月的车夫贾庄杀害,成为千古遗恨。然而,他点燃了反抗暴秦的烈火。公元前206年,刘邦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杀入咸阳,推翻了暴秦统治。
(七)威廉
“威廉”( William)源于日耳曼语Willahelm,也就是现代德语里的Wilhelm,其中,“Will”是“意志”“抱负”之意,“helm”是“保护”(helmet,protection)之意,因此,“威廉”的意思是“保护意志”或“意志的守候”。
这个名字的昵称有多种,而且变化比较大,仅凭字面形态,你可能不会认识它们是同一个名字:Bill,Billie,Billy,Liam,Wil, Will,Willie,Willy。这个名字最初在英国并不流行,直到1066年诺曼人征服英格兰之后,迅速为英国人接受。这当然要归功于开创“诺曼征服”(Norman Conquest)的“征服者威廉”(William the Conqueror)。威廉本是法国的诺曼底公爵,与已故英国国王“忏悔者爱德华”(1004?—1066)是表兄弟关系,这位表兄死后无嗣,生前答应将英国王位传位于他。1066年,忏悔者爱德华去世,英格兰贤人会议却选举了哈罗德为国王。威廉闻讯怒不可遏,遂发动征服战争。那年圣诞节,他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加冕为英格兰国王,史称“威廉一世”。
威廉一世的征服使英国自罗马帝国时代以来再次被卷入了欧洲中心,他将诺曼底传统的集权统治和军事立国带入了英国,是英国历史上一大转折。由于他建立起了强大的中央政府,而且政府指挥国家的军事力量,因而,英国此后再也没有受到过外族入侵。相反,它不断进行海外扩张,这使英国必然比其他欧洲国家得到更多的殖民地。当然,不能把英国后来的发展全部归功于威廉,但威廉征服是英国后来发展的间接动因。因此,从长期来看,威廉的影响是巨大的,要大于后来的伊丽莎白一世和维多利亚女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