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名字与文化
16691200000020

第20章 欧洲君主的绰号:功成名就

绰号( nickname)是非正式的名字,可以是老百姓对某一君主所作所为的评价和定论。一些功成名就的君主因为其丰功伟绩而获得赞美式的绰号。

“大帝”(the Great)是对历史上一些政绩斐然的伟大君主的赞美称号,尤其是称呼那些开疆拓土、文治武功、功绩卓著的君主。在中国古代,“大帝”也许不是一种绰号。比如,三国时期的孙权( 182—252)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以“大帝”为谥号的君主。而在西方,“大帝”是一种非正式的称呼,一般都是在冠名者死后追加的。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多位功勋赫赫的君主,被后人追认为“大帝”,如秦始皇嬴政被称为“祖龙大帝”,汉世宗刘彻被称为“汉武大帝”,汉世祖刘秀被称为“光武大帝”,隋高祖杨坚被称为“隋文大帝”,唐太宗李世民被称为“贞观大帝”,元太祖铁木真被称为“成吉思大帝”,明太祖朱元璋被称为“洪武大帝”,明成祖朱棣被称为“永乐大帝”,清圣祖玄烨被称为“康熙大帝”,等等。

在欧洲历史上,先后出现过40多位有为的君主或教皇,被尊称为“大帝”。其中赫赫有名的有: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前356—前323,详见后文)、古罗马的恺撒大帝(Caesar the Great,前102—前44)、奥古斯都大帝(Augustus the Great,前63—14)、君士坦丁大帝(Constantinus the Great,272—337)、法兰克的查理大帝(Charles the Great,742—814)、英国的阿尔弗雷德大帝(Alfred the Great,848—899)、普鲁士的腓特烈大帝(Friedrich the Great,1712—1786)、法国的拿破仑大帝(Napoléon Bonaparte,1769—1821)、俄国的彼得大帝(详见后文),等等。

恺撒大帝原名为盖乌斯·尤利乌斯·恺撒(Gaius Julius Caesar),是罗马共和国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曾经横扫大半个欧洲和地中海沿岸地区。公元前60年与庞培、克拉苏秘密结成前三巨头同盟,随后出任高卢总督,花了八年时间征服了高卢全境(大约是现在的法国),还袭击了日耳曼和大不列颠。公元前49年,他率军占领罗马,打败庞培,集大权于一身,实行独裁统治。公元前44年,恺撒遭暗杀身亡,享年58岁。恺撒实际上是一个没有称帝的君主。

奥古斯都大帝原名为盖乌斯·屋大维(Gaius Julius Caesar Octavianus),是罗马帝国的开国君主。他是恺撒的侄外甥孙,公元前44年被凯撒收为养子并指定为继承人。凯撒被刺后登上政治舞台。公元前1世纪,他平息了企图分裂罗马共和国的内战,被元老院赐封为“奥古斯都”,并改组罗马政府,给罗马世界带来了两个世纪的和平与繁荣。他是建立西方第一个真正帝国的君主。

上述两位大帝在人们使用的历法上动用了他们的绝对权力。凯撒大帝为了彰显他的丰功伟绩,挑选一年的中间月份来以他的名字( Julius)命名,这就是七月( July)。渥大维成为罗马元首后,被誉为“奥古斯都( Augustus,意为‘至尊者’)”。同凯撒一样,他也挑选了八月份( August)以他的名字命名。由于古罗马以奇数为大,所以八月份人为地改成了31天。如果按照一个月31天,下一个月30天来制定历法,那么一年就有377天,这样就得向二月份借走两天补在八月份和十二月份。如果我们仔细分析英语九、十、十一、十二月份的名称(September,October,November, December)的词根,我们会发现它们的词汇含义实际上是“七、八、九、十月份”。

君士坦丁大帝是第一个信仰基督教的罗马皇帝,曾在313年颁布米兰诏书,承认基督教为合法自由的宗教。330年,他将罗马帝国的首都从罗马迁到拜赞庭,使帝国恢复了荣光。此外,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为欧洲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起到了重要作用,被称为西方的“千古一帝”。

查理大帝是法兰克王国加洛林王朝国王,神圣罗马帝国的奠基人。他在位44年,发动过对伦巴德人、撒拉森人、萨克森人等的大大小小55场战争,建立了囊括西欧大部分地区的庞大帝国。公元800年,由罗马教皇加冕他为神圣罗马帝国开国皇帝。他在行政、司法、军事制度及经济生产等方面都有杰出的建树,并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他被后世尊称为“欧洲之父”。

阿尔弗雷德大帝是英格兰韦塞克斯王朝的国王。由于其英勇地率领人民对抗北欧维京海盗民族的入侵,被后世尊称为“大帝”,他同时也是英格兰唯一被授予“大帝”名号的君主。他在位期间,英格兰在军事、外交、科学、文学、宗教等方面都有所发展。阿尔弗雷德襟怀宽广,爱好广泛,不论商业贸易、天文地理,还是风土人情,他都充满热情。

“奥古斯都”其实不是一个人名,而是称号,一般是对成就特别巨大的君主的尊称。不过,欧洲历史上有这一称号的君主不多,除了上述的屋大维外,还有法国卡佩王朝的菲利普二世( Philippe II,1165—1223)。菲利普二世继位后不仅使卡佩王朝保持强盛,而且还不屈不挠又计谋多端地与英国强大的金雀花王朝展开了持久的战争。让他功成名就的是他率领的法国军队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奥托四世为统帅的反法联军之间的战争—布汶战役,这场发生在1214年7月27日的战争以法军的全面胜利而告终。

法国历史上还有一位堪称“大帝”的君主,那就是与康熙皇帝同时代的,并有过书信往来的路易十四(Louis XIV, 1638—1715)。他还有一个很响亮的绰号“太阳王”(the Sun King),这是对他辉煌成就的肯定。他统治法国长达72年,使法兰西王国成为当时欧洲最强大的国家;他扩大了法国的疆域,使其成为当时欧洲的文化中心。法国人将路易十四比做太阳,可能不仅仅是因为路易十四敢于喊出“朕即天下”,并缔造了法国封建史上最鼎盛的时期,同时也因为他在宫廷里掀起了一股“金光四射”的奢华之风,并把这股风气吹遍了整个法国大地。

一些君主在攻城略地、侵占他国领土方面取得了卓著的成就,被人称为“征服者”(the Conqueror)。比如,英国的威廉一世(William I,1027—1087)、葡萄牙的阿方索一世(Alfonso I,1109—1185)、俄国的尼古拉一世(Nicholas I,1796—1855),等等。

征服者威廉原本是法国北部诺曼底公国的公爵,是当时英国国王忏悔者爱德华(Edward the Confessor, 1004?—1066)的表弟。爱德华没有生育,在世的时候曾许诺将王位传给他。但爱德华死后,英国贵族拥立哈罗德(Harold II, 1022—1066)。威廉借此渡海侵入英国,在哈斯丁战役中击毙哈罗德,自立为英王。威廉一世以“征服者”闻名于世,他一生其实只做了一件大事,这件事后来被称为诺曼征服(Norman Conquest),他的动机也许只是来源于自己的野心,但却对英国,乃至世界的历史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

欧洲的君主经常会被人们起绰号,这可能与他们名字的重复率太高有关。欧洲人的名字受到传统和宗教的影响,叫来叫去,也就在亨利、查理、菲利普、路易这些非常有限的名字中打转转,比如法国就有18个叫路易的国王。如何区别这么多重名的君主呢?正式的称呼是在他们的名字后加数字,翻译成汉语就是多少多少世,如爱德华一世、詹姆斯二世,除了这种很正规的区分外,起绰号也是解决重名现象的一个很好的办法。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绰号都是被历史学家所承认,写入正史的,而且成了他们名字的一部分。差不多每一位欧洲君主都有绰号,各种各样的名称构成了丰富多彩的绰号文化,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君主为历史所做出的贡献,也可以看到他们的性格特征。阅读他们的绰号,就是阅读他们的个性和人生,也是在阅读欧洲的历史,增加读史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