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政策在高效运营和控制医疗费用两方面给医院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因此医院今后很可能更愿意与保险公司合作。那些能够给医院带来明确价值的合作方案,如能够增加病人流量或提高医院管理水平等,对医院而言会有很大吸引力。很多跨国保险公司在其本土市场都具备这种能力,如果可以将这些能力引进中国,这些跨国公司会很受广大医院欢迎。事实上,几大跨国公司已经开始建立其医院网络,其中最突出的万欣和(MSH),迄今已将大约180家医院纳入其报销网络。在过去的两年里,美国信诺集团和招商信诺(信诺和招商银行的合资公司)也已经建立了包括约150家医院在内的网络。保柏(BUPA)则为上海和北京的八家顶尖医院提供医疗质量认证 ,以便了解这些医院的运营情况,作为保险公司在选择医院建立网络时的参考。
有效利用医疗数据
尽管医保及报销制度的大规模铺开还处于比较初期的阶段,但此过程中已经产生了大量的宝贵医疗数据,这将对分析医疗服务的市场需求和风险提供十分有益的帮助。然而,保险公司目前还不能对数据抱有过高的期望,这些数据尚未达到发达国家数据的标准,无法对全国范围内的发病率和健康风险做出全面而具体的评估。尽管如此,保险公司仍应着手同社保部门合作,研究如何能够更好地利用这些数据了解市场,为中国未来的医疗数据管理奠定基础。
探索新渠道
中国消费市场的最明显的趋势之一是互联网应用的崛起:全中国大约有5亿人上网 [7] , 1.8亿人网购,3亿人使用社交媒体 [8] 。从这些方面讲,中国已经超越了很多成熟市场目前的发展阶段,这为保险公司提供了一个开发网络营销新渠道的独特机会。通过电话、网络和手机等方式,保险公司可以克服依靠庞大内部销售团队或保险经纪人所带来的问题。从欧洲和部分亚洲市场的经验看来,保险直销模式已经相当成熟。我们预期网络营销渠道不久也将在中国健康险的销售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考虑向相邻领域拓展业务
保险公司应该不断以创新的心态,在中国的医疗卫生系统中寻找商业机会。这些机会可能是与政府就数据和理赔管理等方面开展合作;参与电子病历和电子健康卡的开发、试点和实施;或者进行纵向产业延伸,扮演医院、地区性卫生系统管理者或疾病管理者的角色。由于政府已经取消了对外商投资医疗服务领域的限制,这些领域的机会也变得越来越现实。
最后要提到的是,保险公司应统观中国医疗卫生市场的全局,考虑哪些公司、机构关注医疗保险且具备经济实力和市场拓展能力,并与之合作,以取得市场突破。例如,很多制药和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意识到只有将其昂贵的专利产品转变为广大消费者能够负担得起的产品,才能真正开发中国市场的潜力。积极地尝试与这类公司展开合作,探索变革性的合作模式,为更多公司进入市场奠定基础。
中国的医疗卫生体系正在经历转型,这为商业健康险公司带来了全新的市场机会。为了切实抓住这一机会,商业健康险公司应该努力更加细致地了解市场,深入理解主要利益相关方的需求,在能力建设、积累市场知识方面加大投入,以将中国的健康险市场进一步带向成熟。鉴于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所代表的巨大商机,我们预期本土企业和跨国健康险公司都将进一步推陈出新,开拓市场,旨在为超过13亿的中国人口提供全面、成熟的医疗保障。
Claudia Süssmuth Dyckerh off(苏慕佳)是上海分公司的全球资深董事;
Alexander Ng(吴文达)是麦肯锡香港分公司的全球副董事;
Florian Then(唐华)是麦肯锡上海分公司的咨询顾问。
麦肯锡公司版权所有(c)2013年。未经许可,不得做任何形式的转载和出版。本文经麦肯锡中国公司授权出版。
奢侈品市场无边界:不断升级的中国消费者
Yuval Atsmon Max Magni Diane Ducarme吴宜蒨
当前,中国消费者的奢侈品开支正在以远超预期的速度增长,这一增速超过了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
中国人目前在境内外的奢侈品消费额占到全球消费总额的1/4以上,取代了日本,成为世界头号奢侈品消费大国。尽管目前中国放缓的经济增速抑制了国人奢侈品消费,加之政府对企业向官员赠送高价礼品行贿的打压力度加大,使得中国消费者变得谨慎起来。但是,中国人在全球奢侈品消费份额仍将持续上升,预计到2015年将超过1/3。奢侈品厂商若能切切实实调整自己的市场营销战略,服务于不断升级的中国消费者,就有可能在奢侈品消费日渐风行的中国市场获取丰厚利润。
中国晋升为全球头号奢侈品消费大国的驱动因素
首先,中国奢侈品市场的快速增长主要来自于非常富裕家庭(家庭年可支配收入超过100万元人民币)。这群消费者的数量在未来的3年内将以每年约20%的速度增长。到2015年,这一数字有可能翻番。这个群体除了数量在增长,还呈现出消费升级的趋势:喜欢购买更加昂贵、更加奢华的产品。到2015年,该群体的奢侈品消费总额将占到中国市场的28%。
与此同时,奢侈品消费增长也受惠于奢侈品新买家。他们中的大部分属于快速壮大的中产阶层(家庭年可支配收入在5万~25万元人民币之间)。虽然单个中产家庭的消费金额远低于普通的富裕家庭, 但他们的数量增长十分惊人。我们预测到2015年新增奢侈品消费总量中,中产家庭的贡献将举足轻重。许多奢侈品新买家来自于中国的二线城市。虽然中国最大和最富有的12座城市仍将贡献约60%的全国奢侈品消费,但更快的市场增速将很可能出现在较小城市。
还有一个增长驱动因素不容忽视,就是中国消费者对未来收入增长的信心世界第一,特别是中国的高收入群体。在被问及未来五年其家庭收入是否会大幅增长时,中国较高收入消费者(家庭年可支配收入超过25万元人民币,约合4万美元)中有74%表示认同或高度认同,而两年前这一比例为68%,46%的富裕的美国人(家庭年可支配收入高于15万美元)相信未来五年收入将大幅增长。
中国奢侈品消费还有一个重要的驱动因素,就是女性购买力的逐步提升。几年前的中国奢侈品消费还是男性占主导,但女性消费者后来居上、势不可当,目前已占到近60%的市场份额。
中国人购买奢侈品不都是自己用的,“人情消费”从来都是、也将继续是奢侈品市场持续扩张的重要驱动力。由于媒体和政府更严格地监督官员收受名表和珠宝等豪华礼物,无疑这会导致企业之间的送礼行为暂时减少。但是,企业之间的送礼行为不应与中国人的人情送礼行为混为一谈。礼尚往来在中国的人情社会根深蒂固:送礼在节日或庆祝活动中必不可少,被中国人视为培养和维护人际关系的一种方式,其重要性不可能很快减弱。
最后,生活方式的变革也是驱动奢侈品消费的因素之一。收入较高的中国人更经常与圈子里的朋友出入于高档酒宴和聚会等社交场合,为展示他们的高档服装、鞋子和手袋等“行头”提供了机会。
中国步入奢侈品消费转型期
首先,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走出国门,境外奢侈品消费在快速增长:2010年,只有36%的中国人境外旅游时购买了奢侈品。到了2012年,这一比例飙升至63%。境外购物主要发生在香港和澳门,但欧洲的吸引力也在与日俱增。这一趋势的强劲动因是,中国公民出境游的井喷式发展——说到底归因于收入增加、签证政策的放宽,以及人民币升值。在境外购买奢侈品的价格诱因足够打动人心:奢侈品在中国的课税约为20%~70%,这直接导致了境内外零售价格鸿沟,如果考虑到汇率因素,这个价差更大。由于欧元目前对人民币贬值,一些最受热捧的手袋在中国的售价高达几千美元,而在巴黎购买可便宜约40%。但奢侈品厂商面临着一个棘手的问题:中国现行税法可能出现重大变动。尽管官方对此尚无统一口径,但一些官员强烈支持大幅度降低进口关税,以刺激境内消费。奢侈品厂商自身也盼望缩小境内外的价差——既然已经在中国大量投入扩展门店,自然是希望能服务、吸引更多的中国买家。根据我们的调查反馈,奢侈品的境内外价差如果缩小到20%或更低,会导致3/5目前在境外购买奢侈品的中国买家们转而在境内购买。就目前而言,要将价差缩小到20%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目前,超过10%的中国奢侈品买家只锁定境外购买,但多数人既在境内也在境外购买,他们占中国境内外奢侈品消费总额的60%以上,而且这一比例正在不断上升。这类不在乎购买地的消费者通常是时尚和潮流的领军者。这支大军中3/5为女性,至少一半是不满35周岁的年轻人,家庭年可支配收入超过50万元人民币,有超过5年的奢侈品购买经验。比起只在境内或境外购买奢侈品的消费者,他们更经常地被别人咨询关于产品的看法,他们也喜欢比别人更早地发现新的品牌和款式。由于他们更偏爱欧美风格的奢侈品,只有20%表示非常喜欢具有中国元素的产品,所以侧重中国风的品牌不大可能很快风靡开来。要赢得这群消费者,奢侈品厂商需要确保采取强有力的客户关系管理计划来服务他们。在我们的调查中,有超过2/3的消费者希望通过中国境内的门店获取有关新产品和促销的信息,即使他们并不在境内购买奢侈品。
其次,与中国的经济腾飞一样,中国奢侈品买家的成熟速度之快出人意料。富裕阶层的奢侈品消费经验不过才短短几年,炫耀大牌商标的偏好开始悄然变化,转向彰显品位的商品。在被问及是否喜爱低调、不张扬的奢侈品时,2012年的调查中有2/3表示同意或非常同意,而两年前这一比例只有1/2。2012年有51%认同或高度认同“炫耀奢侈品是没品位的体现”,和日本的数据相同,比2010年的37%提高不少。这很容易理解:有10年以上的奢侈品购买经验的老买家更可能欣赏低调、高雅之美,从而能体现个人品位差异的产品中获得情感上的满足。与购买经验不足两年的奢侈品“新人”相比,他们更加认同购买奢侈品“和炫耀毫无关系”。目前确实有很多成熟型买家正是因为某些奢侈品牌太受欢迎沦为大众品牌,转而选择它们的竞争品牌。好在奢侈品“新人”队伍在迅速膨胀,目前他们对这类耳熟能详的奢侈品大牌的追捧尚无消退的迹象。但是,奢侈品牌一味主攻“新人”的风险是很大的,因为他们会以超乎预想的速度追随那些引领消费潮流、经验丰富的老买家。
再次,店内体验对中国消费者决定购买奢侈品是极为关键的一环。在被问到哪个因素对其决定购买奢侈品影响最大时,超过半数的人提到了和店内体验有关的因素,如试穿/试用产品、与店内导购的交谈等。今日的冲动性消费或者几乎不假思索就埋单的情况更为多见,使得店内体验日趋关键。在谈及上次购买手袋和钱包的经历时,37%的受访者承认在产生购买欲望后的一天内就出手了,而在2010年这一比例只有24%。在购买高级成衣的受访者中,39%是冲动驱使下购买的,而两年前这一比例为29% 。越是老买家,也就越在意自己在店内的体验及感受。超过5年奢侈品购买经验的被访者中,52%表示喜欢“设计华美的大店面”,而不足五年的人群中这一比例为42%。
最后,虽然就消费品整体而言,中国网络购物的占比高于美国,奢侈品的网购还只能说处于试水阶段。目前已有一小批“网购先锋”开始通过互联网购买奢侈品,而且增速很快。但是,对于绝大多数的消费者来说,互联网还只是他们了解品牌和产品的渠道。在我们的受访者中,网购买家(过去一年中至少网购过一次奢侈品的消费者)的比例从2010年的2%提高到2012年的8%,网购奢侈品的金额占奢侈品总消费的比例从2010年的1%提高到3%。对奢侈品网购买家而言,网购图的是省钱,就像在境外购买一样。通过互联网购买手袋比国内实体店平均便宜32%,成衣平均便宜58%,鞋子平均便宜36%,珠宝平均便宜37%,手表平均便宜47%。淘宝网和优众网是网购平台的两大巨头,而品牌官网只占奢侈品网购总金额的4%。目前已有奢侈品企业积极投身于电子商务。2011年3月Burberry启动了中国的电子商务网站,Armani集团也于2011年启动了由Yoox运营的电商网站。
赢得中国奢侈品消费者
上述发现对奢侈品商家有哪些启示?我们认为,要在中国市场上取得成功需要做到如下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