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散打
16685700000014

第14章 散打常见运动损伤及处理(3)

颈椎脱位时的固定:应由三人负责,其中一人专管伤员的头部的牵拉固定,保持头部与身体的直线位置不摇动、不转动,一人抬伤员上体,一人抬伤员下肢将伤员仰放在平板担架上,头颈侧用沙袋或衣服垫好,以防头部左右摇动,躯干用宽布带固定。

肩关节脱位时的固定:取三角巾两条,分别折成宽带,一条悬挂前臂,另一条绕过伤肢上臂,于健侧腋下缚结。

肘关节脱位时的固定:用铁丝夹板弯成合适的角度,置于肘后,用绷带缠稳,再用小悬臂带挂起前臂。如无铁丝夹板,可直接用大悬臂带包扎固定。

肩关节脱位的复位法:在肩关节急性脱位半小时内,由于患处反射性的神经传导阻滞处于麻木状态,不需麻醉就可复位。下面介绍的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足蹬复位法。在肩关节脱位时,绝大多数为前脱位。当检查发现为肩关节脱位时,让伤员仰卧,术者半坐于患者床边,将一足跟置于伤员腋窝紧贴胸壁并向外推挤臂上端,双手握患肢腕部,以足跟顶住腋窝做牵引。左肩脱位时术者用左足,右肩脱位时用右足,用力持续牵引患肢,并逐渐内收、内旋即可复位。

急性腰部损伤

急性腰部损伤包括肌肉、韧带、筋膜及小关节扭伤。

原因:当运动员弯腰屈髋、伸膝突然向上爆发用力时;做侧鞭腿动作下肢动作快于躯干动作时;运动员自身腰、骶部肌力不足时;脊柱过度前屈又突然转体或脊柱超常范围运动时,均可造成腰部的急性损伤。

征象:肌肉轻度扭伤。患处隐痛,随意运动受限,不能弯腰,扭伤严重时因肌痉挛可引起脊柱生理曲线改变。腰扭伤时疼痛可牵痛至到四肢,但仅局限在臀部、大腿后部和小腿感觉异常。

棘上韧带与棘间韧带扭伤。扭伤后局部压痛,过度前弯腰疼痛加重,而腰伸展时疼痛较轻,棘突上或棘突之间有局限而表浅的明显压痛点。如疼痛剧烈、压痛处韧带松弛而有凹陷,腰前屈时棘突间距离增大,提示可能为韧带完全断裂。

筋膜破裂。腰部扭伤可造成腰背筋膜破裂,多发生在骶棘肌鞘部和髂嵴上、下缘。患处有明显压痛,弯腰和扭转腰时疼痛加重,腰伸展时疼痛较轻。其余征象与肌肉扭伤相似。

处理:急性腰扭伤的病人一般应卧床休息,仰卧于有垫木板床上,腰部垫一薄枕,以便放松腰肌,也可以与俯卧位相间交替,避免受伤组织受牵扯,以利修复。轻度扭伤休息2—3天,较重扭伤需休息一周左右。伤后即可进行穴位按摩,一般都能止痛并使腰部活动度增加。此外,急性腰部扭伤后应配合外贴活络止痛膏,内服活络止痛药以及拔罐、针灸、理疗、局部注射强的松等方法,以取得更好的疗效。

预防:正确掌握技术要领,要提高腰、腹肌的协调性及应力性,避免伸膝、弯腰、屈髋的向上爆发力动作;腰部力量练习时适当使用护腰带。

散打运动生理卫生知识

为什么发烧时不易进行散打练习?

散打是一项对抗性很强的体育项目,运动强度、密度都很大,发烧时进行散打练习,对身体是不利的。

首先,发烧时体内产生热增加,而进行散打运动时,肌肉组织的能量代谢增强,产热也增加,这样就热上加热,犹如火上添油,这种高热的刺激会对身体产生不良的影响。

其次,发烧时人体组织里的蛋白质大量分解,维生素大量消耗,而进行散打运动又进一步增加体内能量物质的消耗,这样就会更加削弱练习者的体力,降低抵抗力。

第三,发烧时心跳加速(一般体温每升高1℃,心跳每分钟就增加10—20次),心搏出量增加,心脏负担加重。如果这时再进行散打练习,会进一步增加心脏的负担,有时甚至会造成急性心功能不全。

最后,更重要的一点,发烧常常是感染性疾病在体内发生和发展的反映,这时不宜参加散打运动,因为散打运动要不断地击打头、胸等部位,对于一个身体较弱的人,腹、胸、头等部位经不起强有力的击打。

散打时“岔气”怎么办?

在散打训练中,如侧踢腿、打摆拳等,偶尔出现“岔气”。其症状是局部有压疼,但大多数不出现肿胀。为什么会“岔气”?常见原因:一是运动前准备活动不充分;二是没有适当活动就突然发力;三是活动时没有合理利用深呼吸,呼吸没节奏、频率太快、深度不够,使呼吸肌连续过快地收缩,长时间得不到放松;四是活动前身体过度疲劳、虚弱,或长时间没有参加运动;五是大量出汗,使体内氯化钠含量过低。有些人甚至偶尔急转身也可能引起“岔气”。

遇到“岔气”怎么办?

深吸气后将气憋住,自己或请人握拳用力自上而下捶击胸腔两侧或痛侧胸背,再深深做深长呼气。这样反复做几次后可使呼吸肌放松,疼痛就会缓减。调整呼吸节律,可连续做数次深呼吸,自己用手挤压痛处,疼痛可减轻。

怎样才能消除疲劳?

长期坚持大量的散打训练,反复练习一种动作,如打左直拳、侧左踢腿等,肌肉受到长时间、频繁的刺激,产生强烈的兴奋,到了一定程度,兴奋就会转为抑制,如果继续训练,这种抑制过程就会加强而导致疲劳。

在疲劳时,往往会产生精神不振、反应迟钝、动作不协调等现象,这时如果作实战练习是十分危险的。如果长期处于疲劳状态,得不到适当的休息,疲劳就会积累,而产生运动过度。因此及时消除疲劳是很重要的。

适当地安排运动量和合理地安排练习内容,能有效地防止疲劳的产生。如在一次练习课中,注意上下肢内容的搭配,使身体各部分交替练习,非主要练习部位可得到主动休息。

当疲劳产生时,适当的休息是消除疲劳的重要手段。可以做一些肌肉放松练习或静止性休息,如睡眠;每天有一定的睡眠时间,使人体处于相对安静状态,各器官系统都可以得到休息,这是消除疲劳的有效方法。另外,训练时应减少运动量或者停止训练一段时间,待身体恢复后再进行训练。

为什么饭后不宜做散打练习?

饭后立即做剧烈的散打练习,会抑制消化液分泌和导致消化道痉挛,同时因参加剧烈运动,全身骨骼肌肉的血液供应增加,胃及内脏的血液供应就会减少,从而容易造成消化不良和吸收不良。另外,在激烈的散打中被对方击中腹、肋、背部,还会出现呕吐。因此,饭后立即进行散打练习是不适宜的。

一般在饭后一小时以后可以从事散打基本技术练习,一个半小时以后可以进行实战练习。

为什么在参加比赛前心跳和呼吸会加快?

比赛前心跳和呼吸加快是一种生理现象,叫作赛前状态。人在每次训练或比赛时,心跳和呼吸都会由于运动而加快,经常重复之后,“比赛”或“运动”的概念或者比赛和运动场地的设备等就成为肌肉运动的刺激信号,与肌肉运动建立了牢固的条件反射。以后只要听到要比赛或运动,或是到比赛的场地看到裁判员,尤其是自己的对手,内脏器官就会发生类似肌肉运动时的变化,如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等。这种现象对比赛有好处,这象征着内脏器官已为即将到来的肌肉运动做好了准备,在运动时就能更快发挥它们的功能。

散打比赛前不做准备活动行不行?

有些运动员认为散打比赛运动量很大,为了保持体力不做准备活动,这是不对的。准备活动是运动前和比赛前所必须进行的活动,目的是使人体能够有准备得以从安静状态逐步过渡到紧张的肌肉活动状态。活动时,体内的生理活动变化很大,运动对中枢神经系统、内脏器官和运动器官(肌肉、骨骼)的要求较高。要使运动员的身体状况达到一定的功能水平,适应运动的需要,这不是上运动场马上就能做到的。若事先不做任何活动,动作就会不灵敏,出击速度不快,防守不及时,甚至还容易造成肌肉、肌腱、韧带的撕裂和损伤,骨骼、关节等还有可能被对方击伤或摔伤。因此运动或比赛前,有目的地通过一些练习,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肌体各器官系统的活动加强,以克服机体的生理惰性。另外,还要做一些头、腹、胸等部位抗击打能力的练习,以防在比赛中受到击打而承受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