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读者文摘精粹版5:再苦也要乐一乐
1620600000010

第10章 幸福彼岸花 (4)

像简娜一样,亨特开阔了眼界,生活也变得丰富多彩。这一切归功于她学会了对想要得到的或成就的物和事采取怎样的态度:一张口、二下决心、三采取行动。

格言的力量

要意志坚强,要勤勉,要探索,要发现,并且永远不屈服。

——赫胥黎

曼克斯·卡勒兰德是佐治亚州一个汽车推销商的儿子,是一个典型的美国孩子。他活泼、健康,热衷于篮球、网球、垒球、游泳,是中学里一个众所周知的杰出学生。后来曼克斯应征入伍。在一次军事行动中他所在部队被派遣驻守一个山头。激战中,突然一颗手榴弹飞入他们的阵地,眼看即将爆炸,他果断地扑向手榴弹,试图将它扔到远处。可是手榴弹爆炸了,他被重重地炸倒在地上,当他向后看时,发现自己的右腿右手全部炸掉了,左腿炸得血肉模糊,也必须截掉了。他痛苦得想哭,却哭不出来,因为弹片穿过了他的喉咙。人们都以为曼克斯再也不能生还,但他却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是格言的力量。在生命垂危的时候,他反复朗读贤人先哲的这句格言:“如果你懂得苦难磨炼出坚忍,坚忍孕育出骨气,骨气萌发不懈的希望,那么苦难会最终给你带来幸福。”曼克斯一次又一次背诵着这段话,心中始终保持着不灭的希望。然而,对于一个三截肢(双腿、右臂)的年轻人来说,这个打击是太大了!在深深的绝望中,他回忆起又一句先哲格言:“当你被命运击倒在最底层之后,再能高高跃起就是成功。”

回国后,他从事政治活动。他先在佐治亚州议会中工作了两届。然后,他竞选副州长失败了。这是一次沉重的打击。但他用这样一句格言鼓励自己:“经验不等于经历,经验是一个人经过经历所获得的感受。”这指导他更自觉地生活下去。紧接着,他学会了驾驶一辆特制的汽车并跑遍全国,引领了一场支持复员退伍军人的活动。1977年,卡特总统任命他担任全国复员军人委员会负责人,那时他34岁,是这个机构中担任此职务最年轻的一个人。卡特下台后,曼克斯回到家乡佐治亚州。1982年,他被选为州议会部长,1986年再次当任。

今天,曼克斯已成为亚特兰大城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人们可以经常在篮球场上看到他摇着轮椅打篮球。他经常邀请年轻人与他做投篮比赛。他曾经用左手(只有左手)一连投进了18个空心篮(不碰篮板和篮圈的进球)。人生不会给无腿独臂的人丝毫同情和厚爱。他引用一句格言说:“然而你必须知道,人们是以你自己看待自己的方式来看待你的。你对自己自怜,人家则会报以怜悯;你充满自信,人们会待以敬畏;你自暴自弃,多数人就会嗤之以鼻。”一个四肢只剩一条手臂的人能成为一名政府部长,能被总统赏识担任一个全国机构的要职,是这句格言给了他力量。同时,他的成功也成了这句格言的有力佐证。

当人们播种时

我将自己这一生中未用来倾听上帝之音以及未行善事之时,称之为迷失的岁月。

——多恩

当麦可·布戴尔就读初中高年级时,有个八年级的小流氓一拳打在他的胃上。他们不只伤害了麦可,还使他深感愤怒,感觉到难以忍耐的困窘与屈辱,他想奋不顾身地以牙还牙!麦可打算第二天让他尝尝自行车铁链的滋味。

为了某些理由,麦可把自己的计划告诉了娜娜——他的祖母,这真是一个大错误。祖母对他演讲了一个钟头(女人还真能说话)。她的演说真是良药苦口,但麦可只模糊地记得她告诉自己,不需要为那个人烦扰。

她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麦可有礼貌地告诉她,这样做对她来说也许没错。但自己一直在做好事,得到的回报却很“荒谬”(当时麦可没有用这个字眼)。然而祖母还是坚持她的立场。她说:“善报终有一天会来临,而你做的恶事有一天也会有恶报。”

过了30年,麦可才了解她话中的智慧。娜娜住在加州拉甘娜山庄的疗养院。每个星期二,麦可都会去看她,带她出去吃晚餐。麦可总会看到她穿戴整齐地坐在靠前门的椅子上。他清楚地记得她进疗养院之前的上一次聚餐。他们开车到附近一家家庭式小餐馆。他为娜娜点了一道蒸肉,并为自己点了汉堡包。食物送来后麦可就开始动口,而娜娜却没有吃。她只是盯着她盘子中的食物,麦可把盘子挪开,将她的盘子放在自己面前,并把肉切成一小块一小块,又把盘子放回她面前。

当她很虚弱也很艰难地叉了一块肉放进嘴里时,麦可忽然想起了一件事,泪水很快地模糊了他的眼睛。40年前,当麦可还是一个小男孩时,娜娜也总是把他盘子里的肉切成碎块,好让他吃下去。40年过去了,善有善报。娜娜是对的,人们收获的就是自己播种的东西。“善行终会有所回馈。”

那个八年级的小流氓呢?他到九年级还是小流氓。

心理测验

雄心壮志是茫茫黑夜中的北斗星。

——勃郎宁

哈佛大学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心理调查。调查很简单,只是几个电话测试而已。调查人员给调查的对象打了个电话,问道: “你现在在干吗?”

“上班。”

“上班感觉怎样?”

“没劲极了,枯燥乏味。”

“那你希望干点什么?”

“还等两个小时下班就好了,我可以和同事一起去酒吧。”

两个小时后,调查人员又打了他的电话。

“你现在在干吗?”

“和同事在酒吧。”

“感觉该好些了吧?”

“还是没劲,都是些无聊的话题,我正打算去找女朋友。”

过了一小时,调查人员再次拨通了他的电话。

“和女朋友在一起快乐吗?”

“别说了,烦死啦!说话时,有个女同事打来电话,询问工作上的事情,女朋友硬是要我交待是不是有外遇了。你说这哪能不烦?得了,我还是回家休息吧。”

到了晚上,调查人员的电话刚拨通,这个被调查者就先开口了:“别问了,很没劲,杂志翻完了,碟看完了,有点寂寞。”

“那你想怎样?”

“还是上班好,明天工作努力点,好让薪水多增加点。”

这是去年春天,拉德刚进一家著名外资食品企业做推销员时,企业培训师讲的一个案例。培训师语重心长地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个故事很简单,但是能悟出一些东西。谁悟得越多越深,谁就有可能干得更好。竞争很残酷,大家好好干吧。”

那次公司招聘的推销员有上百名,两个月后,有三分之二的人被淘汰。学历最低的人,却留下来了。拉德留下来还真得益于这个故事。

一开始促销真叫艰难,从早忙到晚也没搞定一份订单,有时真想不干了。这时拉德想到了那个不论干什么事情都觉得“没劲”的职员,那么要说艰难,其他工作也艰难。何况这个工作还是自己好不容易通过层层考试、面试争取来的。拉德对自己说,信念很重要。

咬咬牙坚持住,困难很快就过去,拉德最终通过了试用期。因为刻苦、诚信,他的客户越来越多。半年后,拉德当了销售主管,管理15个销售人员。要管的事情很多,矛盾也多了,心情也容易急躁。每当这时,拉德又会想到那个心理测试。何不心平气和地生活?每一份工作其实都有它的乐趣,应该珍惜“现在”。

一年以后,拉德有了自己的公司,代理几个食品品牌。跳槽时很多人都反对,干到销售经理很不容易的,要珍惜啊。但是,珍惜和进取并不矛盾啊。因为珍惜,所以进取;进取是更好的珍惜,进取可量可质,重在拥有一种好的心态。那个被调查的职员最后不是说了一句“还是上班好,明天工作努力点,好让薪水多增加点”吗?其实这句话的后面还可以得到无数的暗示引申:“薪水多增加点,生活现状得到改善点,生活质量提高点,女友自然会爱我多一点,于是心情自然会快乐点……”每个人都渴望进取,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学会了调整心态的真正进取。

有了自己的公司,有了自己的员工。拉德也给新进人员说了那个心理测试,期待他们悟出的比自己还要多,还要深。

钱买不了人情

帮助自己的唯一方法就是帮助别人。

——哈伯德

布克和妻子住在维蒙特州林肯小镇一幢百年旧农舍里。

他们在1986年万灵节从纽约市布鲁克林区搬到这里来,要比当地居民晚七个世代。搬家是因为布克本来想写作,结果却在广告公司里卖漱口水,而他妻子本来想做摄影师,结果却在华尔街卖市政府公债。

他们虽不是本地人,但也不算是外人。布克初来时只有三件工具(连卷尺在内)和一本修建住房手册,什么本领都没有,不过他也从来没装懂。要不是邻居好心肠,他们的农舍根本翻修不了,甚至连第一个冬天也挨不过。

多亏邻居耐心指导,布克学会了怎样砍柴、堆柴以及晒干柴,赶上冬天生火炉时取用;学会了怎样把灰泥抹在砖上使它像胶水般粘牢,砌成烧柴木火炉的炉床。然而,最令他为难的,是怎样向邻居们致谢和回报他们。

问题是在两年前冒出来的,当时冬尽春来,差不多一连七天,布克都能看到车道的沥青路面,这告诉他们真的度过了第一个冬天。那就是说,他必须对雷门这位老农有所表示,因为他替他们铲除车道上的雪,足有十五六次之多。

雷门替教堂车道铲雪已有半个世纪之久,所以布克请他顺带清理他们这边的车道。他替教堂铲雪是免费的,不过布克曾经声明要付钱给他。

布克打电话问雷门:“我欠您多少钱?”他踌躇了好一会儿,才说:“您没有欠我多少,因为我认为替您办的事微不足道。”

布克告诉他:“您大概使我省了50小时腰酸背痛之苦。”

雷门说:“我并没花那么多的工夫。”

布克没有跟他争论下去,只说他的服务总得付钱,并问他75美元够不够。

他说他认为不行,那太多了。从他的冷峭声调听来,布克知道自己得罪了他。

布克恍然明白这不是钱的问题,便问他有什么可以效劳以作回报。他的农场可有什么事需要做的。布克自夸刚学会怎样用铁锤敲敲打打。

他说他目前没有什么布克可以“效劳”的。

这可伤害了布克的自尊心。布克坚持自己的确会用锤敲打。

他说他并不怀疑布克的本事。

布克无话可说,只好再三谢他,并且不好意思地说自己永远欠他一笔人情债,然后挂上了电话。

布克深信自己得罪了雷门,于是问妻子可有什么好的主意,能使自己挽回一点面子。

她说有,办法是冰淇淋。

下一个周末,他们从几十件所谓“实用”而他们从没用过的结婚礼物中挑出一件,用它做了四公斤咖啡碎屑冰淇淋送给雷门和他太太。他非常高兴,谢了布克,并且说出自己自从搬到林肯镇以来所听到的最受用的一句话。

他想在下星期树立些围栏柱,要是布克哪天早上有空,能不能到他那儿帮个忙。

布克欣然表示乐意,还说:“我会把我的铁锤带来的。”

两次募捐

生命多少用时间计算,生命的价值用贡献计算。

——裴多菲

数年前,马克先生在加拿大学习期间遇到过两次募捐,那情景至今使他难以忘怀。

一天,马克先生在渥太华的街上被两个男孩子拦住去路。他们十来岁,穿得整整齐齐,每人头上戴着做工精巧、色彩鲜艳的纸帽,上面写着“为帮助患小儿麻痹的伙伴募捐”。其中的一个,不由分说就坐在小凳上给马克先生擦起皮鞋来,另一个则彬彬有礼地发问:“先生,您是哪国人?喜欢渥太华吗?” “先生,在你们国家里有没有小孩患小儿麻痹?谁给他们付医疗费?”一连串的问题,使马克先生放弃了戒备心理,他们像朋友一样聊起天来。擦完鞋,马克先生问该付多少钱,他们说:“给多少都行。” “5分也行。”其中一个补充道。

当马克先生把加元放到他们胸前的布袋里时,他俩争着用稚嫩、优美的童音大声说:“谢谢您,非常感谢!我们希望有一天能去你们美丽的国家旅游。”一边说一边把一个红白两色的脚印形纸牌别在马先生的衣服上,并告诉他:“其他孩子们见到这个标志就知道您已经捐过了,不会再给您擦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