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作此大筹备毕,不久即遣军出发,往敌鞑靼。沿途无事足述。行至大汗军顿止处三日程之地结营,俾其军队休息,时大汗军在匝儿丹丹国内永昌城中也。大汗军将与缅国国王之战
鞑靼军统将名纳速剌丁(Nacireddin),闻知此国王确以其众至,而己所将众仅一万二千骑,初颇迟疑。已而自信雄武,善将兵,而习于战阵,遂激励其众,使用种种方法以自防。盖其所部为善战之武士也。于是鞑靼军一万二千骑,乘良骑,相率进至永昌平原而迎敌,在其地列阵以待。其为此者,因其用善策而有良将,恃此平原附近有一极大森林,树木遍布也。
兹暂置鞑靼不言,请言其敌。
缅国王休息其军毕,自其地率军出发,至于永昌平原,距鞑靼备战之处有一英里,整顿象楼,列战士于楼中,复列步骑备战。布置既毕,开始进军击敌。鞑靼见之,伪作毫不惊异之状,仍整列前进,及两军既接,甫欲交锋之时,鞑靼军马见敌军战象,大惊骇,遂退走,缅国王乘势率众进逐。
重言此战
鞑靼见之大恚怒,不知所为,盖其明见其在战前若不将马勒回,将必全军败没也。然其将知战略,一如早已预知者然,立命各人下骑,系马于附近森林树上,已而引弓发矢射象,鞑靼善射,无人能及,前进之象,未久死伤过半。敌军士卒射不如鞑靼之精,亦伤亡甚众。
时矢如雨下,象负伤者奔逃,践踏声大,俨若世界土地全陷,诸象逃散入林中,楼甲等一切战具尽毁。
鞑靼见象逃不敢再战,遂重登骑,进击其敌,持刀与骨朵与敌战。缅王军虽众,然非善战之士,亦未习于战,否则鞑靼军少,绝不能以少胜众也。
由是见刀与骨朵互下者有之,骑士战马被屠杀者有之,头足臂手斫断者有之,死伤卧地而永不能再起者无算。两军呼喊之声甚巨,若有雷声而莫能闻。双方战斗奇烈,终由鞑靼获胜。
此战始于不利于缅王军队之时,迄于正午,缅王军不能复敌,遂溃而逃。鞑靼见敌败走,乘胜追逐,杀戮无算,见之诚可悯也。追击久之,始止。已而还至林中,捕取逃象,谋捕象,伐象藏伏处之大树。虽如此,若无缅军俘虏之助,仍不能得。盖象性较他兽为灵,俘虏识其性,教以捕之之法,得二百余头。自此战后,大汗始有多象。此国王败于鞑靼之策略,经过如此。下一大坡
离前述之州后,不久至一大坡,亘两日有半,行人始终循此坡下行。在此距离全途之中,无事足述。仅见有一重要处所,昔为一大市集,附近之人皆于定日赴市。每星期开市三次,以其金易银。盖彼等有金甚饶,每精金一两易纯银五两,银价既高,所以各地商人携银来此易金,而获大利。至若携金来市之土人,无人知其居处。盖土人畏惧恶人,皆居僻地,不在通道之上;居宅在荒野处所,与人隔绝,使外人不能为患。土人不欲世人知其居处,从不许人随行。
行此二日有半,下坡讫,抵于一州,位置南方,与印度邻近,其名曰阿缅(Amien)。复自是骑行十五日。所经之地,路鲜行人,皆行丛薄中,其间有象、犀及其他野兽甚众,既无人烟,亦无居宅。所以吾人不复言此野地,缘其间无足述者。兹请述一故事。
上缅国之都城城有二塔一金塔一银塔
行人经行上述之荒地中,人烟断绝,必须携带食粮。骑行十五日毕,至此缅州,主要城市亦名阿缅(Amien)。城极大而名贵,是为国之都城,居民是偶像教徒,自有语言,臣属大汗。城中有一物,极富贵,请为君等述之。
昔日此城有一富强国王,弥留时,命在其墓上建二塔,[甲]一金塔,一银塔,以石为之。其一上傅以金,有一指厚,全塔俨若金制;其一塔建筑与金塔同,上傅以银,全塔俨若银制。每塔高十步,其大与其高度相称,上部皆圆形,周围悬铃,金塔悬金铃,银塔悬银铃,风起做声。[乙]国王为其生前光荣及死后英灵,特建此二塔,诚为世界最美观之物,太阳照之,光明灿烂,远处可见。
大汗征服其地之法如此:先是朝中有幻人术者甚众,大汗一日与之言,欲彼等前往征服缅州,将辅以良助及善将之人。语毕,命彼等作一切适于一军之筹备,遣将一人及士卒一队辅之。彼等遂行,至于缅州,全取其地,及见城中有此金、银二塔,甚为惊奇,请命于大汗,如何处置。大汗知其王建此为死后安灵之所,命彼等切勿毁坏,保存如故,由是世界之鞑靼无敢手触死者之物者。
此州有象及野牛甚众,余若美丽鹿獐及其他大兽亦复甚多。
既述此缅州毕,请言一名班加剌(Bangala)之别地。
剌木学本第二卷第四十四章增订之文如下:
[甲]“二塔为三尖塔(pyramide)形,建于墓之两端,全用大理石建,高十步。……”
[乙]“其墓亦然,一部分包金,一部分包银。”
班加剌州
班加剌(Bangala)者,向南之一州也。基督诞生后之1290年,马可·波罗阁下在大汗朝廷时,尚未征服,然已遣军在道。应知此州自有一种语言,居民是极恶偶像教徒,与印度(小印度)为近邻。其地颇多阉人,诸男爵所有之阉人,皆得之于此州。
其地有牛,身高如象,然不及象大。居民以肉、乳、米为粮,种植棉花,而棉之贸易颇盛,香料如莎草(souchet)、姜糖之属甚众。印度人来此求阉人及男女奴婢,诸奴婢盖在战争中得之于他州者也,售之印度商贾,转贩之于世界。
此地别无他事足述,所以离此而言别一名称交趾国(Cangigu)之州。
“班加剌州在其南(缅南),近印度(小印度)边境,大汗征服其地,适在马可·波罗在朝之时。此国及其国王并强盛,如上所述,故久攻始臣服之。其州自有一种特别语言。”
“其人崇拜偶像,中有教师,教授魔术及偶像教仪式,其说通行于国内诸藩主中。……”
“有不少印度人来此购买土产及阉人之为奴者,其数甚众。盖此辈为战争俘虏,获之即阉割,遂成阉人,顾诸藩主或男爵皆欲得阉人看管妇女,故商人来此购买,贩售他方,而获大利。”
“此州广三十日程,东尽处,抵一别州,名曰交趾国。”(剌木学本第二卷第四十五章)
交趾国州
交趾国(Cangigu)是东向日出处之一州,有国王,居民是偶像教徒,自有其语言,臣属大汗,每年入贡。其国王贪淫,致有妻三百人,如见国内有美妇,即娶以为妻。
此州有金甚饶,亦有香料甚众,然其地距海远,土产价值甚贱,产象多,亦有其他数种野兽及猎物不少。居民以肉、乳、米为粮,有酒,用米及香料酿之,味甚佳。其人多用针刺身,作狮、龙、鸟及其他各物形,文身以后,其色永远不灭。此种文身之事,或在面颈胸上为之,或在臂手上为之,或在腹上为之,或在全身上为之,以此为美,刺愈多者,其美更甚。
兹置此州不言,请言其东向日出处一名阿木(Amu)之州。
阿木州
阿木(Amu)是东向日出处之一州,其民是偶像教徒,臣属大汗,以畜牧耕种为活,自有其语言。妇女腿、臂戴金银圈,价甚贵,男子亦然,其价较女子所戴者更贵。产马不少,多售之印度人而为一种极盛之贸易。其地有良土地,好牧场,故牛及水牛亦甚多,凡生活必需之物,悉皆丰饶。
则应知此阿木国后为交趾国,相距十五日程,交趾国后有班加剌国,相距三十日程。
今从此阿木州发足,东向日出处行,八日至一别州。秃落蛮州
秃落蛮(Tholoman)是东向之一州,居民是偶像教徒,自有一种语言,臣属大汗。其人形色虽褐色而不白皙,然甚美,善战之士也。有环墙之城村甚众,并有高山天险。
人死焚尸,用小匣盛其余骸,携之至高山山腹大洞中悬之,俾人兽不能侵犯。
此地有金甚饶,然使用海贝,如前所述。上述诸州若班加剌、交趾国、阿木等州,亦习用海贝、黄金。其地商人甚富,而为大宗贸易。居民以肉、乳、米为粮,用米及最好香料酿酒饮之。
此外无足言者,兹置此州不言,请言东方别一名称叙州(Ciuguy)之州。
叙州
叙州(Ciuguy)是东向之一州,自秃落蛮地发足,沿一河骑行十二日,沿途见有环墙之城村甚众,然无他事足供特别记录。沿河行此十二日毕,抵一城,名风古勒(Fungulo),城甚大而名贵,居民是偶像教徒,臣属大汗。恃商工为生,用某种树皮织布,甚丽,夏季衣之。彼等善战,而用纸币。自是以后,吾人遂在使用大汗纸币之地矣。
其地多虎,无人敢夜宿屋外,纵在夜间航行此河之上,若不远离河岸,诸虎即至舟中,搏人而食。此州之人若无一种良助,将无人敢行于道,盖虎数甚多,其躯大而性猛也。
幸而此地有一种犬,身大而猛,若两犬同行,其勇可拒猛虎,所以行人常携犬二头与俱,犬若见虎,即奋勇往搏,虎返击,犬亦善避,不为虎伤,常随虎吠,龁虎尾、虎腿或其他可能龁及之处。虎若无所作为者,然有时怒而搏犬,得则杀之。然犬颇知自防,最后虎闻犬吠逃走向一林中,倚一树下,俾犬不能龁其后。行人见虎逃,即引弓射虎(盖其人善射),虎贯矢而死,行人取虎之法如此。
其地产丝及其他商品甚众,赖有此河,运赴上下游各地。
已而沿此河骑行十二日,沿途见有城市甚众。居民是偶像教徒,臣属大汗,使用纸币,而业工商,其间颇有战士。骑行此十二日毕,抵于本书业已著录之成都府城。
自成都府城起行,骑行七十日,经行业已经过之诸州郡城村。七十日后,抵于前已著录之涿州。
再从涿州起行,复行四日,经过环墙之城村不少。居民商工茂盛,崇拜偶像,使用大汗纸币。行此四日毕,抵哈寒府(Cacanfu)城,城在南方,属契丹地域,后章言之。哈寒府城
哈寒府(Cacanfu)是一贵城,居民是偶像教徒,人死焚其尸,使用纸币,恃工商为生,饶有丝,以织金锦丝罗,其额甚巨。此城领治一广大之地,所辖环墙之城村甚众。
兹从此城发足,南向骑行三日,抵一城,名强格路(Cianglu),后此述之。
此哈寒府若不证以剌木学本增订之文,颇难考订其方位,剌木学第二卷第四十三章之文曰:
“距涿州四日程,有巴章府(Pazanfu),位置于南方(涿州南),属契丹地域,还(向南)时经行此地域之别一部分,则见此城。此城居民崇拜偶像,人死焚其尸,城内尚有若干基督教徒,置有教堂一所。有一大河流经此城,转运不少商货至于汗八里城,盖有不少运河沟渠通都城也。”
波罗在前章引导读者复回涿州南两道分道处(见一○四章),第一道通西方及西南方诸省,业已叙述于前,兹言第二道,即东南通蛮子地域或江南之道,然其所言之方向,并不严格,未可以为准也。自是以后,波罗经行大平原中,此处所言四日不误,盖三十年前乘骡车由涿州赴正定者,即需此时间也。强格路城
强格路(Cianglu)亦是向南之一大城,隶属大汗,而在契丹地域之中,使用纸币,崇拜偶像,人死焚其尸。应知此城制盐甚多,其法如下:
取一种极咸之土,聚之为丘,泼水于上,俾浸至底,然后取此出土之水,置于大铁锅中煮之,煮后俟其冷,结而成盐,粒细而色白,运贩于附近诸州,因获大利。
此外别无足述,前行又五日,抵一州,名强格里(Ciangli),后此述之。
强格里城
强格里(Ciangli)是契丹向南之一城,隶属大汗,居民是偶像教徒,使用纸币。此城附近有一宽大之河,其运赴上下流之商货,有丝及香料不少,并有其他物产及贵重货品甚多。
兹从强格里城发足,请言南向距离六日程之别一城,其名曰中定府(Cundinfu)。
剌木学本第二卷第五十一章之异文云:“强格里距强格路五日程,沿途见有环墙之城村甚众,皆隶属大汗。其中商业茂盛,为大汗征收赋税,其额甚巨。此强格里城中央有一宽而深之河流经过,河上运输有丝、香料及其他巨价货物不少。”中定府城
自强格里城发足,向南骑行五日,沿途在在皆见有不少环墙之城村,外颇美观,内甚繁盛。居民是偶像教徒,人死而焚其尸,臣属大汗,使用纸币,执商工业,适于生活之百物悉皆丰饶。然沿途别无殊异之事足述,故下此即言中定府(Cundinfu)城。
应知中定府是一极大城市,昔日曾为国都,大汗曾用兵力征服。此城为此地一带最大之城,有商人无数经营大规模之商业,产丝之饶竟至不可思议。此外有园林,美丽堪娱心目,满园大果。应知此中定府城所辖巨富城市十有一所,商业茂盛,产丝过度而获利甚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