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易经的智慧:易经大全会解
1616900000037

第37章 《周易》卷之一 (18)

[九二]三以刚在下,子也;五以柔在上,母也。二以刚中而治其蛊,举凡颓弊,当更之事,皆为整饬,干所当干,自无不当,有子干母,蛊之象。然以刚承柔,刚则有所拂矣,而柔必有所不堪。占者不可自以为正而任意专断,务要委曲巽顺,以干之可也。

《大全》胡云峰曰:贞者,事之干。九二干蛊而戒之曰:不可贞,非不可正也,不可固执以为正也。以二之刚,承五之柔,巽以入之,不固守其刚,乃中道也。《蒙引》自九二刚中应五观之,则见有干蛊得中之象,自九二以柔承刚而治其坏观之,则又见其未免于坚贞拂戾之嫌,故因而戒之,所干之事,固得其中,但恐干得来,于母心不无所拂耳。

象曰:干母之蛊,得中道也。

[二象]二之干母蛊,以其居下之中,而得中道,无怠事之失,得善救之道,干所尤难,而无难也。

九三:干父之蛊,小有悔,无大咎。

过刚不中,故小有悔,巽体得正,故无大咎。

[九三]三亦子也,承前人之弊而更张之,有干父之过之象,然过刚不中,固足未善,而巽体得正,巽则可以治其刚,正则可以救其不中,故不无施为大骤歉于和缓而失当处,然于事理人情,不甚拂戾,亦不至太狼狈,虽小有悔,而无大咎也。

《大全》胡云峰曰:始焉曰小有悔,若不足其过于刚,继之曰无大咎,犹幸其能刚也。幸其能体巽之权而不失其正也。《蒙引》三句皆就本爻说道理,悔以心言,咎以理言。《存疑》遇刚不中,巽体得正,当合说,因是小有悔,故仅无大咎,因是无大咎,故仅有小悔。

象曰:干父之蛊,终无咎也。

[三象]九三干父之蛊,虽过刚不中,而巽则能顺乎理,正则不陷乎偏,终能更张得当而无咎也。

六四:裕父之蛊,往见吝。

以阴居阴,不能有为,宽裕以治蛊之象也。如是则蛊将日深,故往则见吝,戒占者不可如是也。

[六四]前人之事已坏,为其后者,当如拯救溺救焚以振起之。六四阴柔无为,乐因循,惮更变,有宽裕以治蛊之象,则蛊将日深矣,往以治蛊,立见羞吝。

《大全》刘习静曰:强以立事为干,怠而委事为裕,事弊而裕之弊,盖甚矣。参义三之过刚失之过,四之宽裕,失之不及,必不得已而行之,宁为悔,无为吝。

象曰:裕父之蛊,往未得也。

[四象]治蛊之道,必奋发以治之,而后有得。裕父之蛊,则其往也,安能有济,未得干其蛊也。

绳按:裕字仍是下卑巽而上,苟止气习,非所以干蛊也。

六五:干父之蛊,用誉。

柔中居尊,而九二承之以德,以此干蛊,可致闻誉,故其象占如此。

[六五]六五柔中居尊,当蛊之时,似未必能振投而有为者,得九二之刚中以辅之,是继世之君尊用贤臣,以匡己之不逮,相与厉精剔弊,有干父之蛊之象,用此克盖前愆,为中兴之,令主垂声誉于天下。占者当汲汲用贤,以图治也。

《大全》胡云峰曰:六二以五为母,柔居尊也,六五又自取子道,以继世之君言也。《程传》太甲成王,皆以臣而马与者也。

象曰:干父用誉,承以德也。

[五象]干父用誉,非五所能,由虚己用二,而二承以刚中之德,刚以立事则无卑巽之失,中以善事则无矫激之嫌,而成令主之名也。

上九:不事王侯,高尚其事。

刚阳居上,在事之外,故为此象,而占与戒皆在其中矣。

[上九]上以刚明之才而在事任之外,是贤人君子不偶于时而高洁自守者也。故不臣事乎王侯,唯高尚乎吾身之事,居仁由义,以隐居独善而已。

《大全》胡云峰曰:初至五皆以蛊言,不言君臣而言父子,臣于君事,犹子于父事也。上九独以不事王侯言者,盖君臣以义令子于父母,有不可自诿于事之外,王侯之事君子,有不可事者矣。君子之出处,在事之中,尽力以干焉。而不为污在事之外,洁身以退焉,而不为避。

象曰:不事王侯,志可则也。

[上象]上九不事王侯,不偶于时而高洁自守,用舍唯时,进退以道,非洁身乱伦之徒也,其志可法则也。

临 兑下坤上

临,元亨利贞,至于八月,有凶。

临,进而凌逼于物也。二阳浸长以逼于阴,故为临,十二月之卦也。又其为卦,下兑说,上坤顺,九二以刚居中,上应六五,故占者大亨而利于正。然至于八月,当有凶也。八月谓自复卦一阳之月,至于遁卦二阴之月,阴长阳遁之时也。或曰八月谓夏正八月,于卦为观,亦临之反对也。又因占而戒之。

[临卦全旨]《蒙引》初二之咸临,以君子临小人。六三之甘临,以小人临君子。六四之至临,朋友之交也。六五之知临,君臣之义也。上六之敦临,又概言之,不可复指小人临君子也。《通典》初二之临,临逼也,卦之正义也。六三之临,临接也。六四之临,临与也。六五之临,临莅也。上六之临,与六四同,随爻取义。

彖曰:临,刚浸而长。

以卦体释卦名。

说而顺,刚中而应。

又以卦德卦体,言卦之善。

大亨以正,天之道也。

当刚长之时,又有此善,故其占如此也。

至于八月,有凶,消不久也。

言虽天运之当然,然君子宜知所戒。

[临彖]兑下坤上,以卦体观之,有二阳进临乎阴之义,故为临,时至乎临已有可之势,而卦之德体,又有善为之道,占者得此,群阴可以尽去,吾道可以大行,当得元亨。然必其所临者,一本道义之正,不恃势而用壮,存心处事,一本于贞,然后可以致亨,况天运循环,阳长可喜,阳之消又而忧,自一阳之复,至二阴之遁,几经八爻,自子至未,当得八月,阳当退避而凶,占者必利贞,以为慎始虑终之道也。

《集解》元亨可为之势也,利贞善处之理也,有凶防患之意也。惟贞,则亨可保而凶可免也。

[彖传]卦名临者,复之一阳,固是阳长,但犹微耳,不可言浸长也。卦体二阳自下并进,则众正汇征为泰,为大壮,为夬,皆势所必至,駸駸乎不可御,非有不逼小人,而小人始无容足之地,故名临。

《通典》首句释卦名,而幸其势之盛,下是释卦词,而勉其处之尽善,成其坊之宜早,而君子不可不以贞而预为备也。

[二节]当刚长之时,势固元亨矣,而卦德兑悦坤顺,是虽挟刚长之势,内而意气之不激,外而举动之合宜,卦体刚中而应,是虽挟刚长之势,而在己,无用壮之失;在人,有相济之功。是乃亨之本而正之归也。

《蒙引》皆承刚浸而长言,《存疑》悦是和颜悦色,不壮于顽也。顺是动,而以顺行,不突如其来也。刚中所处,得当也,而应有助也。

[三节]当刚长之时势也,又有此善理也。则其占之大亨而必利于贞者,诚以悦顾刚应比临之正,即天之道也。天者,理而已矣。理无不正,阳之势虽盛而必以正保其终也。

《蒙引》重在利贞,刚浸而长,阳德方亨,虽无卦德卦体之善,似亦自有元亨之理矣。今也当刚长之时,又有此善,是以既元亨,而又利于贞也。

[四节]至于八月有凶者,言临必以正,天道当然,而消长相倚,又天道之固然。二阳虽长,其退消只在数月之间,君子当预为之戒,而自处以正,不可付之天运之自然也。

《大全》张中溪曰:于方长之时,而告之以将消之理,则庶乎知所戒也。吴因之曰:元亨未是实事,只就浸长之势言贞,正所以维其势而得元亨也。元亨利贞是言目下虽盛,却不可不贞,八月有凶,是言后日将衰,益见不可不贞也。

彖曰:泽上有地,临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

地临于泽,上临下也,二者皆临下之事,教之无穷者,总也。容之无疆者,坤也。

[象传]总下坤上,水涯之上有地。地临于泽,乃上临下,临之象也。夫临下之道,莫外教养二者。教导之而竭其心思,肫肫不倦,其入乎民者,如兑泽之深而无间容受之,而致其安保,荡荡无限,其及乎民者,如坤地之广,而无外务,使斯民无一不复其性,不遂其生,而临下之道莫加矣。

《大全》胡云峰曰:不徒曰教,而曰教思,其意思如兑泽之深不徒曰保民,而曰容民,其度量如坤土之大。《蒙引》地临于泽,上临下也。此取卦名而义不同,不拘进而临逼之义,因指无穷,直说,言其深,如沦肌浃随之谓,无疆,横说,言其广,如无一物,不得所之谓。

初九:咸临贞吉。

卦唯二阳遍临四阴,故二爻皆有咸临之象。初九刚而得正,故其占为贞吉。

[初九]初九阳德方亨,固阴皆在所临之内,有咸临之象,然道长之始,有不得恃壮妄为者,乃刚而得正不失临阴之道。占者能守其贞,则自治严而不差,虑事周而不骤,则我足以制小人,无中伤之祸,故吉。

《蒙引》初上二爻本是卦之所以为临者,初之贞,亦只是卦词利与之贞,此正所谓当刚长之时,又有此善。

象曰:咸临贞吉,志行正也。

[初象]咸临必以正而吉者,盖天下不可一日无正,君子志欲以正,自持固目不乱于小人之群,而亦不至于有已甚之行,如是而后吉也。《蒙引》此由贞字之义,如屯初虽盘桓志行正也例。

九二:咸临吉,无不利。

刚得中而势上进,故其占吉而无不利也。

[九二]九二亦以阳临阴者,故有咸临之象,且刚得中则举动合宜而所以临之者,有其道势上进,则权力在我而所以临之者,有其机占者如此,则小人无不去,而吾道无不伸,吉无不利。

象曰:咸临吉,无不利,未顺命也。

未详。

[二象]必咸临而吉无不利者,君子志欲行正,乃天命也。彼小人犹欲朋邪害正,贞顺命乎?故必咸临以去之。

六三:甘临,无攸利,既忧之,无咎。

阴柔不中正而居下之上,为以甘说临人之象,其占固天所利,然能忧而改之,则无咎也。勉人迁善为教深矣。

[六三]六三阴柔不中正而临浸长之刚,其即小人在上位,无德可以临人,而媚悦卑谄以自结于在下之君子者也。然非道不悦,甘临何益?故象甘临而占为无攸利,然制行在我,能知甘临之难以求容,忧而改行从善焉,则无咎。

《大全》平庵项氏曰:六三以甘媚临而无攸利,见君子之难悦也,既忧之无咎,又见君子之易事也。其处己严,故不爱不正之媚,其与人宽,故不治即忧之人,亦可以见二阳之用心矣。

象曰:甘临,位不当也,既忧之,咎不长也。

[三象]三之甘临以阴柔不中正而位不当也,已无其德而邪存心,是则小人之咎也。既忧而变邪从正,能补其过,咎用不长也。

六四:至临无咎。

处得其位,下应初九,相临之至宜无咎者也。

[六四]六四柔顺而正,所处得正,下应初爻,阴阳相得,其情密矣。为相临切至之象,盖亲爱恳笃,所谓倩如胶漆,契如芝兰者也。朋友以信宜无咎者也,占亦如之。

绳按:《程传》四处近君之位,守正而任贤,又四五乃与初二,二阳正应,则以四之至临为相之折节,下贤五之知临,为君之知人善任,亦未显昔本义。

象曰:至临无咎,位当也。

[四象]人情异己必疑同德,自信四之至临无咎,由其以柔居柔,处位得当,故能与初情投而意合也。

《蒙引》谓以柔顺得正,而下应乎初九也。

六五:知临,大君之宜,吉。

以柔居中,下应九二,不自用而任人,乃知之事而大君之宜,吉之道也。

[六五]六五柔中应二,诚知天下之大,非一人所能周,惟能取天下之善任,天下之事教民,委之司徒养民,娄之司空,诚得执简御烦(繁)之要,是其为临,乃知者之事,已不劳而天下之治成,大君之休诚宜如是也。将见不用其聪而聪,自周于九围,不用其明而明,自照于万里,贤人承其化而大君亨其成,何吉如之?

《程传》以一人之身,临天下之广,若区区自任,岂能周于万事,故自任其智者,适足为不智,惟能取天下之善,任天下之聪明,则无所不周,是不任其智,则其智大矣。《蒙引》六五不自用而任人,知临也。知临乃大君之宜也。

象曰:大君之宜,行中之谓也。

[六象]六五曰大君之宜者,盖劳于求贤而逸于任人,乃天理当然之极,君道之中也。世主或聪明自任,而不肯下贤,或昏昧自安,而不知下贯,六五柔中应二,是能任贤用人,乃行此中之谓而尽君道之当然也。此之谓大君之宜也。

《蒙引》大君不自用而任人,便是理之正当处,理之正当处,便是中,此与泰六五中以行愿同意,中守还从爻上来。

上六:敦临吉,无咎。

居卦之上,处临之终,敦厚于临,吉而无咎之道也,故其象占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