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教养,决定孩子一生的命运
15975500000027

第27章 强化自主:保持自立比什么都强(2)

2.有所保留,不要对孩子用尽“全心全力”

毋庸置疑,没有一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但是,爱不能缺乏理智,不能爱得太盲目。要知道,即使父母为孩子做得再多,也不能替代他一辈子。聪明的做法是,早日放手,让孩子学会自己照顾自己,让孩子学会自己走路。例如,如果孩子要去洗碗,那么父母就不要担心他洗不干净,或者弄湿衣袖,而只需在一旁观察,并指导,让他练习就可以了;如果孩子的衣服不整齐了,父母不要伸手就帮他叠好,而应该让孩子自己抽时间叠好。

3.不要纵容,让孩子自己想办法

由于从小受到父母及家人的照顾,孩子难免会产生一定的依赖心理。对此,父母不要一贯地纵容,而应努力培养孩子“自己想办法”的习惯。比如,当孩子不知道怎样才能把拼图拼起来的时候,父母可以引导他,先找最边上的部分,然后再寻找与每一块拼图有相同颜色的拼图。

孩子只有习惯了独立操作,才会逐渐养成凡事自己想办法的好习惯,同时他的判断能力也会随之增强。

有些父母经常会对孩子说:“我多爱你啊,替你做这做那的。”可是家长们并不知道,替代不能等于爱。家长的替代实际上是剥夺了孩子感觉和实践的机会。

毫无疑问,如今的孩子长大后面对的将是快速变化的社会,迅猛发展的科技,这些无不包含着激烈的竞争。这就要求孩子们需要具备独立思考、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否则将难以生存和发展。所以,从孩子还小的时候,父母们就应该通过一点一滴的训练和培养,让孩子学会并习惯于自己做主。

■允许孩子在自己的“地盘”当家

读初中三年级的娅娅有一次因为学校的临时安排,提前放学回家了。当她打开屋门的时候,正发现妈妈在自己的房间里,手里还拿着几本小说。

见此情景,娅娅很生气,因为她曾经不止一次和爸爸妈妈说过不能随便进自己的房间。这次妈妈明知故犯,让娅娅有些恼火。不过,她当时并没有冲妈妈发火,但当她进屋后发现自己锁得好好的抽屉也被翻过了,终于按捺不住想要和妈妈理论一番,没想到妈妈振振有词地说:“我就是想检查一下你最近是不是用心读书了,还有不到半年的时间就要中考,我怕你分心。”

娅娅觉得妈妈不信任她,自己的努力都是白费工夫,第二天干脆赌气,任凭爸妈如何催促都不肯去上学。

情急之下,妈妈找到娅娅的班主任,抱怨孩子太叛逆,居然发展到不想学习的地步。

当过心理教师的班主任反复追问原因,妈妈承认是因为自己偷看了孩子的日记和抽屉,才导致她拒绝来学校。

老师告诉娅娅妈妈,青春期的孩子本来心理压力就很大,生怕父母不信任自己,这样的窥探无疑让孩子加深了这种印象,孩子已经长大,他们也有自己的生活空间和情感世界,此时只有信任孩子、鼓励孩子,给孩子一个自己的空间,才能赢得尊重和爱戴,更好地促进她的学习和生活。

班主任打电话请来娅娅,娅娅委屈地跟老师说:“一直以来,我都很努力,我以为妈妈能够看到我的努力,没想到她这样不相信我,其实我也明白他们的用心良苦,但侵犯我的隐私只会让我越来越不相信父母,也越来越没有自信。”

了解到这些,妈妈诚恳地向娅娅道歉,并为她的小屋重新装上了一把门锁,郑重地把钥匙给她,承诺以后不会再未经允许到她的屋子里去。

当孩子从那个总爱缠着父母问东问西的小孩子,突然之间变成神秘兮兮,仿佛藏着很多隐私的少男少女的时候,父母们一时难以接受这样的改变,于是更加迫切地想知道孩子在想什么,在做什么,巴不得成为孩子肚子里的蛔虫。

殊不知,这并非是利于孩子学习和成长的好做法,不但不能因此获得孩子的坦诚,反而会让孩子越发排斥。

这是因为,处于这一时期的少男少女,当面对父母不计代价地窥探自己的隐私的时候,会感到自尊心在被深深地伤害,为此会给他们造成沉重的精神压力,甚至会因此对父母产生敌意,致使亲子关系紧张。

故事中,娅娅的妈妈起初就是犯了侵犯孩子隐私的错误,不过幸好她在最后关头及时调整了自己的做法,才没有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曾说过:“秘密是说与不说的游戏,孩子发现自己有了秘密,意味着他有了自己的内心世界。”每个孩子都渴望自由,能拥有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世界。小小的日记本就成为了他们秘密的载体。他们利用日记发泄心中的不满,制定心中的目标和理想,倾诉那些内心的小秘密……虽然微不足道,但同样不容侵犯和窥探。

世界著名的教育学家蒙台梭利女士在演讲时,常会提到这样一句话:“Help me to do it by myself.”意思是说:“请帮助我,让我自己做。”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对孩子百般呵护,从他很小的时候开始,就什么都帮他做好,不让他费一点力气,这些看上去是父母的爱心,实际上却抹杀了孩子自我成长的机会。

作为父母,要知道,随着孩子一天天地长大,他们会自然而然地朝向成长前进发展,面对这种独立的愿望,父母最应该去做的是给予孩子独立的空间和锻炼的机会,让他们自己去探寻适合自己生存和发展的土壤。只有这样,孩子才有可能独立应对人生路上的风霜雨雪。

1.为孩子创造锻炼独立性的机会

现在的父母们,为了孩子可以奉献自己的所有。为了让孩子上好学校,他们不惜代价;为了孩子考出好成绩,他们为孩子报各种辅导班;为了孩子多才多艺,他们不惜花费金钱让孩子学习音乐、舞蹈等很多课外兴趣班……

不难发现,家长们更多的是将精力花费在孩子的学习上,而忽视了对孩子独立自主能力进行培养。比如,父母们对家务活大包大揽,即使一双袜子也不会让孩子自己去洗,在生活上可以说关怀备至。父母们的头脑里只有一个思想:只要孩子学习好,父母就会尽最大可能去满足他的任何愿望。

实际上,这种无微不至、无处不在的“爱和关怀”,恰恰削弱了孩子本来应该具备的独立生活的能力。久而久之,孩子便无法形成独立自主的人格特质。

因此,真正智慧的父母,会大胆地放开自己的手,为孩子多创造一些锻炼独立性的机会。这样,孩子才能在各种生活技能的体验中健康快乐地成长,并最终成为德才兼备、令父母满意的孩子。

2.正确对待孩子的隐私

父母们需要明白的是,孩子一旦有了自己的秘密,他就和自己的内心立下了一个承诺。而父母不管用什么手段进行挖掘,都无异于在孩子的心灵上刻下一道伤痕。

父母们可能会说了,难道就听之任之,对孩子的隐私一点也不过问吗?万一出现问题怎么办呢?在此,我们提出几点建议,帮助父母们正确对待孩子的隐私,希望能为您提供帮助: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的独立人格也会日趋形成,随之而来的“保密性”需求也会越来越强,比如他们的日记和书信、与同学交往与谈话的内容等,往往不想让父母“了如指掌”。但父母们却不能因此就偷看孩子的日记、私拆孩子信件,正确的做法是,父母最好转换一下角色,以朋友的身份和孩子融洽相处。这样一来,孩子才会感受到自己被尊重,也就更愿意敞开心扉,向父母透露自己的隐私。

及时掌握孩子的思想状态。父母们对于现今复杂的社会环境,常常存在一些担忧。这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哪个家长都不希望孩子被一些不健康的因素侵蚀,比如抽烟喝酒、和一些混混来往、青春期早恋,等等。

为此,父母要在生活中密切观察孩子的言行,以便及时掌握孩子“隐秘世界”的蛛丝马迹,一旦发现什么苗头,好对症下药,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

3.培养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

虽然进入青春期的孩子自主意识较强烈,但由于他们尚未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往往导致是非观念不强、自控能力较差,在处理情感、人际关系、学业等诸多问题的时候,还不能把握好尺度。

因此,父母要在细心观察孩子思想动态的同时,根据孩子的性格、爱好等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培养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以此来引导孩子认识自己隐私的正确与否,从而规范自己的行为。

当然,我们提倡让孩子独立自主,允许孩子有独立的空间,并非是告诉家长放任自流,而是建议家长在此基础上,给孩子正确的引导,只有在教会孩子如何正确判断、决策和承担后,给予他独立自主的机会,他才能锻炼得更好、更强。

■孩子一生受用的能力:独立思考

有着“数学王子”之称的德国数学家高斯,是个从小就善于思考的人。

高斯的父亲在一个泥瓦厂当工头,每到周末他就要给手下的工人们发工资。高斯3岁那年,有一次在爸爸正要发工资的时候,发现了问题,他马上说:“爸爸,你弄错了。”

父亲疑惑地望着儿子,高斯很快就给出了另外一个数目。

原来,小高斯在爸爸计算工资数额的时候,他也趴在地板上,暗地里跟着爸爸算该给谁多少工钱。爸爸又算了一遍,果然是儿子的正确,为此他惊讶不已。

在高斯10岁的时候,数学老师给他们出了个题目:计算出“1+2+3+4……+100=?”的答案。虽说现在我们对这个问题的答案都知道了,但在当时那个时候,对几岁大的孩子来说,却实属不易。

为了尽快算出答案,孩子们立刻在草稿纸上做了起来。

令人奇怪的是,小高斯却没有动手,他是偷懒吗?

原来,小高斯在思考:难道一定得经过这么复杂的计算过程吗?

这时候,老师发现高斯没有动笔,而是皱着眉头想事情的样子,于是走上前来问他怎么了,为何还不开始计算。小高斯笑了笑,对老师说,他已经知道答案了,是5050。

老师被惊得目瞪口呆。

高斯对老师说,他仔细观察了这些数字,发现这一组数字中1加100等于101、2加99等于101……这样的等式一共有50个,因此这道题可以化简为“101×50=5050”。

看完高斯的故事,也许你会觉得他简直是个神童!其实,神童并非先天资质多么优越,只不过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喜欢思考。高斯正是因为善于思考,所以才做出了令人惊异不已的事。

可是,看看我们现在很多孩子,多数情况下都是一遇到困难,就想从父母或者其他人那里得到帮助,获取现成的答案。

实际上,孩子只有从小学会独立思考,才会更具有创造力,长大后也能够更好地掌握自己的命运。而作为父母,最重要的就是要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让他懂得如何去思考,改变自己的人生轨迹,并为自己的人生绘出美好的蓝图。

关于勤于思考这一点,现代原子物理学的奠基人卢瑟福十分推崇,有一个这样的小故事可以证明这点:一天深夜,卢瑟福偶然发现一名学生还在实验室埋头工作,便好奇地走上前去问他:“今天上午你在做什么?”学生答道:“在做实验。”“那么下午呢?”学生说:“做实验。”听学生这样回答,卢瑟福不禁皱起了眉头,然后继续问他道:“你晚上在做什么呢?”“也在做实验。”学生说完奇怪地看着老师,不知他想说什么。

令这位学生没想到的是,卢瑟福大为恼火,严厉斥责他说:“你一天到晚都在做实验,那你想没想过,什么时候用来思考?”

在这个故事中,看似是一个勤奋的学生遭到斥责,委屈无比,但实际上恨铁不成钢的老师指出了学生迟迟无法成功的症结。

由此看来,要培养一个有教养、有气质的优秀孩子,在他们成长时期,就要让他们知道学会思考比获得知识更重要,这会为他们以后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

1.鼓励孩子发表自己的看法

在很多家庭的教育中,都存在“父母专制”的现象。他们认为,自己比孩子经验丰富,自己的判断、决定也是强于孩子的,所以孩子只听就行了,没必要参与讨论。

殊不知,这样下去,孩子凡事就都依赖父母了,在他的心里会认为,怎么都得听父母的,自己也就没有必要发表意见。这样一来,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不就被扼杀了吗?

其实,在任何情况下,孩子都应当被允许表达意见,不仅仅是他可接受的、安全的话题,而且要允许讨论、争论。这对孩子思考能力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如果孩子的意见正确,父母要肯定、表扬,让孩子增强发表意见的信心。在这种鼓励下,孩子爱思考的积极性就会大大增强,这样也就达到了父母培养孩子思维能力的目的。

2.保护孩子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对所有看到的、听到的,甚至想到的事物都会好奇,想探个究竟。其实,这正是孩子求知欲望的反映,也是孩子智慧火花的迸发。

看看身边那些有主见、有思想的孩子,他们往往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因为正是好奇心的驱使,使他们乐于探索和思考,并逐渐形成探索和思考的习惯。因此,作为父母,一定要尊重、保护和正确引导孩子的好奇心。

比如,当孩子提出问题的时候,父母只要知道,就要准确、通俗地给出答复;如果父母一时不知道答案,就要和孩子一起查资料或者请教别人,最终找到正确答案。这对培养孩子的想象力、思维能力有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