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教养,决定孩子一生的命运
15975500000026

第26章 强化自主:保持自立比什么都强(1)

Chapter 08

孩子总有一天是要自立于社会、自立于人生的,培养一个孩子的时候,

要把孩子当作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来看待,否则任何的教养都是苍白而没有意义的。

所以,在陪伴孩子长大的同时,

父母更需要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

塑造他们独当一面的魄力和智慧,

使他们不至于面对复杂的环境、

多元化的挑战措手不及、慌乱一团。

■父母不能“心太软”

一位美国妈妈带着两岁多的儿子来中国探亲。孩子在亲戚家的花园里疯跑,他的妈妈则在阳台上和亲戚朋友们闲聊。别人都担心孩子出事,就一直追着他跑,后来孩子爬到树上,亲戚没办法就告诉了孩子的妈妈。

可是这位妈妈连眼皮都没抬一下,说道:“等他掉下来摔疼了,以后就不会这么干了。”

果然,她的儿子从树上掉了下来,那位母亲也不理会,继续和朋友聊天。而她的儿子自己爬起来后,拍拍裤腿,又继续在花园里疯跑,只是再也不上树了。

这个孩子性格乐观开朗、勇于尝试、意志坚强,应该说和他妈妈的“狠心”教育方式是分不开的。

这位妈妈还教给她的有小孩子的亲戚朋友们一些教育孩子的方法,比如她要求孩子整理玩具。每次买玩具回来,她都会把包装盒子保留起来,让孩子每次玩完玩具后把它放到盒子里。这样玩具就会保存得很好,等到孩子不再玩这个玩具的时候,就可以把它们放到网上拍卖。要是孩子在玩完玩具后不收拾,她就会把玩具扔掉,让孩子再也不能玩这个玩具。妈妈这样狠心的结果是,让孩子很懂得珍惜拥有的东西,还学会了爱护和保养。

中国有句古话叫作:严父出孝子,慈母多败儿。这句话在告诫父母教育孩子的时候,不能心太软,不要把所有的问题都自己扛,要让孩子懂得处理问题,懂得分担责任。可现今中国的现状却并非如此,很多孩子十几岁了,都没有自己洗过内衣和袜子;学校里分配的扫除任务,大多是父母代劳;很多孩子还没有学会整理自己的书包,更别说是房间了……

或许家长们平时也都听说过,国外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硬心肠”的事例,而这恰恰是他们爱孩子的方式。他们很少帮孩子分担责任,很少帮孩子解决问题。他们把孩子看作野外的小草,只有经历了酷暑和严寒,才能茁壮成长。

而中国的父母把孩子看作温室里的花朵,不能经受风吹雨打。爱是阳光,严是风暴,仅仅是用爱灌溉出来的孩子,只享受过阳光和雨露,没有经过强风暴雨,永远不能成长为参天大树。

爱子之心,人人皆有,但父母的爱要爱得深沉、爱得高远。所以,父母们不能“心太软,把所有的问题都自己扛”,要硬起心肠,藏起心中一半的爱,让孩子自己去成长。

1.父母要学会用鼓励取代“包办”

当孩子尝试自己倒果汁的时候,你是否因为已经预想到大半果汁倒在地上弄得一塌糊涂的情形而大声说:“宝宝别动,妈妈来帮你。”

你是否因为孩子尝试自己穿衣而把自己的小肚脐露在外面,对他说:“妈妈来帮你穿。”

你是否因为孩子尝试做饭,而把电饭煲烧得黑了底时对孩子说:“妈妈来做,你去看电视吧,一会儿就有饭吃了。”

那么在这样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将来即使考上了清华、北大也会回来安静地待在父母身边,因为他有足够的理由待在父母身边。他无法自己换洗衣服,没有办法自己一个人去食堂吃饭,无法适应没有父母照顾的集体生活……一个没有生活自理能力的人,是不能够自己独立生活的,学习成绩再好也没有意义。

所以,当孩子做不好事情或者遇到难题时,父母应该做的是鼓励,而不是代替。父母无微不至地照顾孩子,宁愿自己受苦,不愿孩子受累,不让孩子受一点点委屈,不让孩子动手做一点点事情。父母的“包办教育”只能培养出“高分低能”、“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孩子,这样的孩子经受不住任何的困难与挫折,更别提对社会有什么贡献了。

2.坚决不让孩子和“懒惰”沾边

常言道:“樱桃好吃树难栽,不下苦功花不开。”孩子们只有懂得了劳动的辛苦,才会珍惜果实的甘甜。一个好的习惯可以受用终身,孩子只有从小养成吃苦耐劳的习惯,才能获得真正的生存能力:当他独立面对生活时,才能经得住生活的打压,能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一切。

勤劳可以激励和促进着我们前进的脚步,但懒却也常常可以吞噬着我们进取的热情和动力。所以,在孩子的懒惰萌芽时就及时“扼杀”吧,别像寒号鸟一样,等到后悔就来不及了。

3.严格要求,适当惩罚

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特别是现代家庭多是一个孩子,所以父母疼爱孩子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这并不表示,可以任由孩子为所欲为,不去严加管教。所谓“打是亲,骂是爱”,这句俗语同样适用于教育孩子。当然,我们所说的“打”和“骂”并非是指棍棒教育,而是建立在爱的基础上对孩子行为的严格要求和适当责罚。

所以,当问题来临的时候,让孩子自己“扛住”,孩子会给你意外的惊喜。

只给孩子二分之一的爱,很多事情让孩子自己扛,让孩子早日长出坚强独立的翅膀,让孩子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迎难而上,用自己的力量去解决,从中收获成功的快乐。

■不要打击你的孩子

曾经有这样一个小男孩,他热爱篮球到了疯狂的程度,他最大的梦想就是有朝一日站在NBA的赛场上。

可是,这个男孩先天条件不足,他的身高比同龄的孩子要矮很多,以这样的身高怎样去进军NBA赛场的角逐呢?所有的人都嘲笑他的异想天开。

就连他的朋友都说:“你的梦想是永远都不可能实现的。”

邻居们也跟着挖苦:“你看你的身子那么短,你这不是痴人说梦吗?”

在诸多“压力”下,他的父母也开始劝孩子放弃这个不切实际的想法:“还是算了吧,你根本就不是打篮球的那块料。”

这个男孩不能相信,为什么平时那么疼爱自己的父母也觉得自己不行呢?

虽然所有的人都不看好自己,但是他依然坚信如果尝试着朝那个目标前进,他会非常有成就感。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吗:“做大家都认为不可能实现的事情,才会真正地体现这个人的实力。”也许幼小的男孩当时还不能明白自己的那份倔强和执着挽救了他。

他渐渐地长大,但是这个梦想从来都没有动摇过,他一直都在坚持不懈地练习投球、运球、传球等技巧,同时也不忘记对体能的锻炼。几乎每天人们都能看到他与不同的人在比赛。

虽然他的父母还是不相信他能出现在NBA赛场上,但是不管怎么样,他觉得离自己的梦想已经越来越近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成为镇上有名的篮球运动员,从代表全镇参加比赛到成为全州无人不知的篮球运动员,再到最佳的控球后卫,最终他如愿以偿地成为了NBA夏洛特黄蜂队的一名球员。这个男孩就是博格斯。

歌德曾经说过,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一个孩子对某样东西产生兴趣,那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如果你的孩子喜欢跳舞,可是偏偏他没有曼妙的身姿,难道仅仅是因为这样你就会劝他打消这个念头吗?如果你的孩子喜欢钢琴,可是偏偏他没有修长的手指,难道仅仅是因为这样你就可以理直气壮地拒绝他要学琴的请求了吗?如果你的孩子喜欢画画,但是在他身上偏偏没让你感受到那种特有的艺术特质,难道仅仅是因为这样你就可以武断地表示你的态度——看看你的样子,你根本不是学那个的料啊!

仔细想想,家长的“偏见”曾经多少次将孩子那份跃跃欲试的期盼毁于一旦。

看完上面博格斯的故事,或许能给这样的“预言家”父母以启迪吧!

谁都没有想到当年那个“小萝卜头”会成为NBA赛场上的篮球运动员,显然,“不可能”也并不是绝对的。

也许博格斯父母应该庆幸,庆幸当年的博格斯不是一个轻言放弃的孩子,因为不轻易放弃,所以父母当年的那一番话就成为了永远的“过去式”。博格斯给自己的未来点亮的这盏灯难道还不足以让所有的父母相信你的孩子是有无限可能的吗?

所以,不要轻易对他说“算了吧,你不是那块料”,因为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像博格斯一样倔强,很多孩子听到父母说这样的话,会立即打消脑海中提前设定的种种计划,即使有一万个奇思妙想,也终究抵不过父母这样的一句话。

所以,当孩子站在你的面前有点手足无措又很慎重地跟你说他想试着去学什么时,请你告诉他:“孩子,如果有兴趣,你可以试一试。”或者是相信你的孩子是有某种潜能的,去做孩子潜能的“挖掘者”。

1.不要打击你的孩子

家长永远都不能忽视自己在孩子心里的地位,不要随随便便地就将孩子捧上天,也不要随随便便地摧毁孩子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父母在孩子的心里永远都是第一个权威的评价者,对于这一点,似乎很多父母都没能够充分意识到,因为经常听到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说这样的话:“你这画的是什么呀,真是难看死了。”但是你是否想过这可能是孩子改了又改,修了又修,满怀希望地期待你夸奖的第一幅作品,就这样被你浇灭了他所有创作的热情。想一想,你不后悔吗?

“你别跳舞了,所有的孩子里面就你跳得最不好。”可是你有没有想过虽然孩子跳得不那么完美,但是他为此已经付出了他所有的努力,你了解他每天晚上反复踩着同样舞步的艰涩吗?你了解他背后想要呈现的是一种怎样的力量吗?对于这些,我们的家长有没有去仔细地思考过呢?

2.欣赏孩子的与众不同

没有谁可以拥有预测孩子未来的“先见之明”,包括孩子的父母,所以任何时候,父母都要去发现自己孩子的与众不同,给他们一个可以自由呼吸的空间,不要以一个高姿态评论家的身份来拿捏孩子的兴趣爱好是否与他们自身“门当户对”,在不公正的言辞里,孩子最容易迷失自己,所以请不要随便给孩子的兴趣打“叉”,因为他们正在成长,他们还有无限的潜力。

3.告诉孩子你很乐意支持他的想法

虽然做家长的会对孩子的一些想法表示质疑,但是这并不妨碍你支持他,不管有多少顾虑都不能与保护孩子刚刚萌芽的求知欲相提并论,告诉你的孩子:“我很愿意拭目以待,我期待你会有好的成绩。”这样的话,你的孩子不但会很乐意与你分享他所有的心事,并且这对于建立一种健康的亲子关系也是至关重要的。

如果父母能够时时事事鼓励孩子,给予孩子体验的机会,那么他的潜能将得到最大程度的挖掘。

要知道,不管什么时候,你的孩子都不是一无是处,给他尝试的机会,允许你的孩子犯错误,其实也是一种高明的教育手段。

每一个孩子都有一对飞翔的翅膀,我们没有理由拒绝他们飞翔,对你的孩子说“大胆地去做吧”或者“放开手尝试着去干吧”,等等,也许很多年过后,你会眼前一亮,原来他已经不知不觉地长成了“那块料”。

■从某一天开始,一切由他做主

刘媛媛是一个听话的乖乖女,遇事总是爱征求大人意见,在学校里也是做每件事之前都要经过老师的批准,父母发现女儿在这种情况下变得越来越没有主见。

有一次父亲带着女儿去买新衣服,这对一个小女孩来说自然是十分高兴。等到了商场之后,父亲让女儿自己去挑衣服,刘媛媛试穿一件之后,总是问爸爸:“这件漂亮吗?我穿这件怎么样?”父亲故意不置可否,最后女儿在两件衣服间拿不定主意了,她一会儿摸摸这件,一会儿拿起那件来在自己身上比画着。看着女儿犹豫不决的样子,父亲故意说:“既然你没有喜欢的,那我们不买了。”于是那次女儿只能极不情愿地跟着爸爸走出了商场。

有了这次买衣服的教训之后,女儿在新学期开学的时候终于自己做主买下了第一件物品—— 一双粉红色的鞋子。从那之后,刘媛媛开始慢慢地在日常生活的小事中学会了自己做主,渐渐地变成了一个有主见的女孩。更令父母开心的是,因为她遇事有主见,所以小伙伴们都愿意听她的,慢慢地刘媛媛成为了同学们中间的小领导。

我们注意到,生活中不少孩子对于本来应该是自己做决定的事情毫无主张,事事都要依赖父母,许多情况下,孩子的这种依赖心理会直接影响他的成长。

当选择让孩子自己做主的时候,许多父母担心孩子会犯错误,这也是大多数家长对孩子实行包办专制的原因。然而要知道,即使是成人在这个社会上生存时也会时常犯错误,犯错误不可怕,可怕的是犯了错误之后不懂得如何去改正和挽回。

试想一下,一直处在父母包办下的孩子,又如何知道在犯了错误之后去怎样改正和补救呢?当某天,父母再也无法为孩子遮风挡雨时,他们在自己的道路上不可避免地犯下错误之后,却不知道该如何去做,这样的情况是不是更加可怕?

为了孩子的幸福,请放开那只紧紧拉住他的手吧,从某一天开始,让他自己做主吧。

1.赋予信任,相信孩子能够做好

同一个孩子,做同一件事情,有没有父母给予的信任,将会有不一样的结果。通常,来自父母的信任更能激起孩子的责任心,而且还可以增强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所以,父母要“舍得”放手,给孩子以信任,相信他能够把事情做好。如果孩子失败了,父母也不要指责孩子,而应帮助孩子分析一下原因,并给予指导,但绝不能完全包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