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教养,决定孩子一生的命运
15975500000028

第28章 强化自主:保持自立比什么都强(3)

3.多为孩子创造思考的情境

在培养孩子爱思考的过程中,父母可采取向孩子提问的方式,这样会激起孩子了解问题答案的兴趣。这种提问,就是一种创造思考情境的方式。

所以,父母可以多带孩子一起外出游玩、参观,然后问孩子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或者就某个问题和孩子展开讨论,问问孩子他的想法是怎么样的,或者他觉得怎样会更好,等等。

其实,这种思考情境的创设,除了培养孩子爱思考的能力和习惯外,也是保持家庭成员之间和睦相处的良好渠道。这样,会让孩子感觉自己在民主的气氛中成长,不会有什么拘束和压力。

事实上,每个孩子都有一定的独立思考的能力,所以,在平时,父母不要急于给孩子现成的答案,而应鼓励孩子自己认真思考一下。如果孩子通过认真思考,还是想不出来,父母可以逐步提示,以此引导孩子思考。如果孩子回答错了,父母也不要指责孩子,而应耐心地为他讲解,同时提一些启发性的问题,来让孩子自己去发现和纠正错误。

如此一来,你的孩子必将成为一个勤于思考、睿智理性的人。

■让孩子懂得自律,有所为有所不为

乔东是个4岁半的小男孩,虎头虎脑的样子很招人喜爱。但每次笑起来的时候,乔东那两行被虫蛀的牙齿让这个白胖可爱的小男孩逊色不少。

为了控制儿子吃糖,妈妈把家里所有的糖都藏了起来,每当家里来了客人,就开始担心客人会带来糖果。可是家里的地方毕竟有限,每次乔东发现哪里有糖,总会吃个没完,不给他还吵闹不停。

无奈,妈妈只好到网上寻求帮助,果然学了一招。妈妈告诉乔东:“以后家里的糖都归你保管,但是糖吃多了没有好处,因此每天你只可以吃两块,如果你能按照这个约定坚持一周,那么周日可以另外奖励一颗精美的巧克力。”

乔东觉得如果每天吃两块糖,自己还可以赚巧克力,简直太划算了。于是,他高兴地答应了。一开始的两天,乔东还是忍不住多吃,妈妈并没有多说什么,而是告诉他:“自己答应的事情,一定要做到。”

一段时间过后,妈妈惊喜地发现,乔东开始严格遵守他们之间的约定。坚持到一个月的时候,妈妈亲自带着乔东到超市买了一盒精美的巧克力。

很多父母大概都会遇到类似乔东吃糖这样的事,有的孩子可能是吃冰棍,有的可能是喝冷饮。

其实,在孩子幼年时期,所做的事情基本都是受冲动和欲望影响的,他们不会控制自己的欲望和感情,直到三四岁之后,才逐渐拥有较少的自律能力。

既然如此,父母们就该向故事中乔东的妈妈学习,及时为孩子制定规矩,来培养孩子的自制力,让他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懂得自律,不仅仅对孩子身体的成长发育有好处,更关键的是,它事关孩子成长的整个过程,乃至他的整个人生。因为只有一个拥有足够的自我管理和自律能力的孩子,才能更好地掌控自己的行为,想做的事情可以让自己做到,不想做的事情也可以控制住自己的念头,唯有如此,在他长大后才能有所成就。

有位美国的心理学家曾进行过这样一个实验:将几个孩子留在一个放有巧克力的房间,叮嘱孩子们在半小时内不要吃桌上的巧克力,能够做到的孩子将会获得双倍的奖励。半个小时后,只有一个孩子没有碰桌上的巧克力,他受到了奖励,而其他人则被取消了享用更多巧克力的机会。

第一次实验结束后,研究人员对其他孩子进行心理辅导,并告诉他们短时间控制自己的需要会获得好处,经过3次反复实验后,所有的孩子才产生了免疫力,在半小时内没有去碰巧克力。

这个实验告诉了我们两点,第一点是一开始就懂得自律的孩子很少,第二点是孩子自制力的建设只有通过反复进行才能获得较好的效果。

所以,父母们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让自己带着耐心来对待孩子的每一步成长。相信只要父母能够坚持不懈,那么你的孩子成为一个懂得有所为,有所不为的人将指日可待。

1.适度放手,让孩子独立面对

这里所说的放手,当然不是让家长对孩子放任不管,而是指在一定程度上逐步放手,比如在孩子做作业的时候,有些父母可能习惯于盯着他写,当他升入一个新的年级或刚刚过完某个生日之后,可以郑重地对他说:“你已经长大了,试试自己做功课,做完后拿来给我看好吗?”

在对孩子放手的前期,有些时候他可能不懂如何处理,这时父母应该鼓励他进行尝试,比如他对今天该穿哪件衣服犹豫不决的时候,可以为他拿出几件衣服,然后对他说:“今天有点凉,该穿长袖的衣服了,你挑一件吧。”通过这样的细微锻炼,他会逐渐学会自己做选择。

2.做好示范,起到榜样的作用

没有哪个孩子天生就懂得自律,而枯燥的说教除了引起他的反感外,什么效果也达不到,因此父母应该懂得如何给孩子作出示范。比如发现孩子的房间比较杂乱,又想让他锻炼自己收拾的时候,可以抽个周末,假装抱怨自己的房间乱七八糟,打算收拾整齐,于是告诉孩子:“你帮我一起收拾一下房间好吗?”受到邀请的孩子会感受到父母的信任,于是兴致勃勃地帮忙,一旦完成得比较好,且得到鼓励和表扬,那么他一定会主动将自己的房间也打扫干净。

3.学会提醒和倾谈,给孩子接受的空间

父母如果突然提出不允许孩子做的事,那么很可能会引起孩子的反感,所以在对孩子进行要求和规范之前,最好提前给他一个准备时间。比如发现孩子看电视的时间较长,不要马上把电视关掉,可以在开始的时候和他约定收看时间,到接近时间的时候再给他预告,告诉他:“时间快到了,再过15分钟我就要关掉了。”这样做可以让孩子有时间来面对内心的不情愿,然后慢慢适应。给他一个预告时间,协助他学习接受得不到或不舍得,这是自律中十分重要的元素之一。

每个孩子就像上帝派来的天使一样,他们的内心纯洁无瑕,也正是因为如此,他们思维的特点往往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这个时候的他,还不懂得如何自我约束。在孩子的意志和人格还处在不健全阶段的时候,如果父母不对孩子进行及时的引导,让他懂得自律的重要性和方式方法,那么在此后的阶段中,他将很难拥有自律的良好习惯。因此,为了孩子健康地成长和良好地发展,父母们就要从现在开始,注重培养孩子的自律精神了。

■有主见,主宰自己的人生

立强是一个自主能力非常强的人,无论什么事情他总有自己的一些看法,深受朋友和老板的喜爱。而立强今天所具备的决策能力与母亲的教诲是难以分开的。

那时候,立强正在上三年级,学校要举行一场演讲比赛,立强非常想参加,但是,想想那天台下上千人的学生和家长盯着自己,他又开始犹豫了。放学回家后也是闷闷不乐,不知如何是好。最后他决定向妈妈求救:“妈妈,我们学校要举行演讲比赛,我想去参加。”立强的妈妈听说儿子要参加演讲比赛,自然非常赞成:“这是好事啊,妈妈支持你,不过你报名了吗?”

这时候立强才吞吞吐吐地说:“还没有,那么多人我怕我不敢。妈妈,你说我去不去参加啊?”

这时候,立强的妈妈严肃地说:“妈妈只能说,这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不过到底参不参加,还是你自己决定吧。”

人们常说,生命的价值在于选择,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可能站在十字路口进行着自己的选择。选择对了,可能就会成就一个人的一生,如果选择错了就可能毁掉一个人的一生,所以说,在做出自己抉择的时候,一定要三思而后行。

孩子也是如此,在很多情况下孩子也有自己的主见,有发表自己意见的权利。然而,很多父母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在孩子的人生需要选择的时候,他们总是一手包办,不让孩子去选择。当孩子因为这而抱怨父母的时候,很多父母却给自己找了很好的借口:“孩子本身就需要保护,我们爱他,所以才为他做了选择。”

正是由于父母的“专政”,让当今社会的很多孩子没有自主意识,他们习惯于别人为自己做选择,习惯了跟随别人的脚步。而这样的孩子是很难在社会上立足的,他们不懂得另辟蹊径,不懂得别出心裁,一味地听从别人给自己安排的道路。由此一来,孩子获取资源的途径越来越少,获取的知识也愈来愈少,最后成为了一个连说“不”都不敢的孩子。

相信任何一个父母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这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未来的人生中打造属于自己的事业。既然如此,父母就要知道,孩子将来要主宰自己的人生,要面临很多的选择,只有具备了很强的决策能力,孩子才能够为自己的人生做出正确的选择,才能够成就自己的一生。

其实,在孩子刚一出生的时候,他们就已经有了发表见解的企图,如见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就会伸手不断地去抚摸;当非常喜欢一个人抱自己的时候,他们会依偎在那人的肩头;当不喜欢某人时,他们会大哭大闹……这些都是孩子“决策”的表现,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这样的自主意识会逐渐增强。如果父母从小就为孩子作决定,压制他们独有的想法,那么,20年后的孩子就会成为一个没有责任感、没有自主意识的人。

父母要想孩子在多年后获得幸福的生活,独自开创自己的天地,那么在他还小的时候,就要懂得放手,让孩子自己作决定。

1.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决策能力

孩子经常被人们称为“温室里的花朵”,所以很多时候总是试图保护孩子,让他们不受任何的风吹雨打。然而,当孩子渐渐走出襁褓,成为一个独立的人的时候,他们则需要一种主见。作为孩子的父母,不可以忽视对孩子的主见的培养,而要在生活的点滴中培养孩子的决策能力。

在平时没事的时候带着孩子出外走走,在玩的过程中,可以问他一些问题,比如“你感觉这个公园怎么样?”“你说那个人是做什么的?”……让孩子在这样的引导下去进行遐想,发表自己的看法。父母在决定家里的事情时,可以让孩子也参与进去,说说自己的见解和意见。时间久了,孩子就会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也就具备了一定的决策能力。

2.让孩子自己去选择

“妈妈,我想要那件红色的连衣裙。”小杰拉着妈妈的衣服说道。“那件衣服太红了,而且很不好,你就要那件白色的吧。”妈妈给小杰说完就毫不犹豫地给买下了那件白色的裙子。

“妈妈,我想去报名学习钢琴。”小杰又一次对妈妈说出自己的想法。妈妈却说:“钢琴有什么好学的,我看还是去给你报一个美术班吧。”于是在不征求小杰意见的情况下,妈妈给小杰报了美术班。

从那以后,小杰再也没有为自己选择过,因为她知道妈妈会为自己安排。

孩子天生较弱,但这并不代表他们没有抉择的权利,要想让孩子成为有主见的人,父母就要及时地放手,让他们感觉到生命的五彩斑斓。只有让孩子自己去决定自己的事情,他们才会感觉到自己就是人生的主宰者,才会有更多的信心开创自己的人生。

3.父母的权威性依然存在

很多父母都认为在孩子面前,父母必须有权威,才可能培育出优秀的孩子,但是,父母的权威却让孩子失去了决策的权利。在很多父母意识到给予孩子决策能力的重要性后,有的父母采取了完全“授权”的方式,最后同样难以培育出优秀的孩子。

其实,在培育孩子决策能力的过程中,父母必须掌控好大人的权威,不可以专政,但也不可能完全授权。如果孩子每天给自己规定练一个小时的小提琴,但是直到睡觉了,他还没有开始,这个时候,父母就应该拿出自己的权威,督促孩子去完成自己给自己的规定,抑或逼迫他重新制订自己的计划。

■选择与放弃,人生必修课

冯磊是一个由父亲培养成才的青年。在一次优秀学生父母的交流会上,冯磊的父亲受邀讲了一些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的看法和理念,其中他特别介绍了他当初教育孩子学会选择的经历,很值得读者朋友借鉴:素质教育被社会广泛认同,几乎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为全面发展的全能型人才。我自然也不例外,一直以来我都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成为这样的人才。只要是儿子愿意学习的,我都会尽量去满足他的要求,想方设法为他创造良好的环境让他去学习。

尽管如此,我从不要求或者说奢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把这些知识学到登峰造极的程度,因为我很清楚,这是不现实的,而且是没有必要的,全才并不是无所不会的超人。

当初,我经常这样告诉儿子,当遇到问题时,如果事情还有转机,能争取的要努力争取,如果事情到了无力回天的境地就没必要浪费更多的时间去继续坚持下去。

在儿子8岁那年,有一天他忽然告诉父亲说,他不想学习了,而要去做一个侠客去救济世人。对于他“不知天高地厚”的想法,我并没有不耐烦,而是告诉他,想要成为侠客得有过硬的功夫,而学习这些功夫的机会是非常小的。我还告诉儿子,之前讲到的故事中的行侠仗义的好汉们,大多是作者虚构出来的,现实中不会有那样的超人存在。况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救济世人不一定非要练就一身功夫,而通过所学的文学、数学、外语等知识照样可以去造福人类。只要将自己的才能发挥好,在任何领域都可以成为一个英雄。每一个英雄人物都懂得什么时候该放弃,什么时候该争取。

儿子似乎听懂了父亲的话,对英雄也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同时也知道人生必须学会选择、学会放弃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