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中国远征军
15630200000104

第104章

更为明显的是,在如此艰苦的行军中,两军士兵在纪律上表现出来的差异更为明显。中国的军官在士兵中间仍然具有说一不二的威信,士兵们严格地按照训练要求行事,整支部队犹如一台运转自如的机器。而美军军官们再也不能维持行军纪律,甚至不敢得罪自己精神已快崩溃的士兵。士兵们我行我素,露营时也不按照规定把水煮沸以后消毒,也不把消毒药片放到自己的军用水壶并且等待一定的时间以使药片发挥作用以后再饮用,他们径自从小溪中舀水,就着消毒药片“咕嘟咕嘟”作牛饮。因此,他们中不少人感染了一种阿米巴痢疾,这种病是由各种让人虚弱的微生物以及蜗牛携带的血吸虫所导致的。而且,这种病是致命的。他们开始因为这种疾病而减员。离开孟关10天后,“加拉哈德”便开始减员,有149名队员感染了这种可怕的疾病,症状是发高烧,皮肤溃烂,76名官兵死在了行军途中。

丛林也不是不透风的墙,日军的谍报人员侦察到了中美混合突击队的行踪,迅速派出部队前来阻截。

5月8日,突击队在苦蛮山脉的雷托邦,与敌人遭遇上了。首先赶到雷托邦的是“加拉哈德”第1营和中国军队的150团2营。美军营长汉逊中校和中国军营长张邦成当下商定,中美部队分别从左右两翼,同时向日军据守的山头突击。第一天的进攻,日军凭借有利地形,守得相当顽强,中美两军无功而返。

第二天上午,梅里尔率领主力从后面赶上来了,梅里尔问汉逊:“要不要我帮什么忙?”军人的自尊促使汉逊回答他:“长官,忙你们的去吧,这里没你们什么事!”接下来的两天,汉逊和张邦成指挥部队连续猛攻,终于将敌人的前沿阵地悉数占领。但是据守在山顶核心阵地的日军死守不退。中美官兵毕竟在丛林中艰苦行军,历时旬日,体力不佳,手中又无重型武器,强攻难以奏效。

中美两位主官商量后,决定对日军采取“掏心战术”。

11日夜间,由10名美军与10名中国军人组成的敢死队,由克钦侦察兵引路,穿林爬岩,乘夜攀上山顶,将日军指挥所捣了个稀巴烂,打死了少佐指挥官。趁敌人混乱之际,中美军队发起进攻,终于将敌人歼灭。

盟军反攻缅北的战斗在紧张地进行,中美混合突击队在崇山峻岭之间边战边行进,史迪威忧心如焚。可是,在这样的时候,让人啼笑皆非的是,英国殖民当局却派主管林业的官员鲍洛斯尔深入前线,来到史迪威的总指挥部,郑重其事地搬出相关条文,要求美国政府为修建中印公路在缅甸砍伐的树木,向英国政府支付赔偿金。

史迪威大怒,喝令徐小冬把鲍洛斯尔关了3天3夜,然后押上运输机送回利多。

5月14日,史迪威再次收到了梅里尔发回的密讯,他们距密支那还有48小时的路程。两天后,中美混合突击部队隐蔽地接近了密支那外围。梅里尔率领的突击队主力行动十分迅速,16日凌晨2点,中美突击队隐蔽进入密支那机场西面8公里处的兰圭河畔的一片密林之中,此处离地处兰圭村的密支那西机场仅有3公里的距离。梅里尔一边派出缅籍特遣队员前往密支那侦察守军情况,一边下令把附近所有的缅甸农民全都控制起来,防止他们去向日本人报告。

克钦侦察兵回来报告说,密支那西机场的日军守卫只有300多人,看来日本人根本不知道大难已经临头。

梅里尔立即召开军官会议,决定把对西机场的突击放在对市区的猛烈空袭之后进行,这样既可麻痹机场守军,也可争取在攻占机场前,尽最大威力地摧毁市区敌军工事,为尔后占领全城扫清道路。

同时,他决定把攻占西机场的任务交给中国友军黄春诚的150团,“加拉哈德”被派去攻取另一个既定的重要军事目标-伊诺瓦底江渡口。

密支那这些日子一直很平静,年初,美国飞机每周轰炸密支那一次。4月中旬以后,因为中国驻印军向孟拱河谷大举进攻,美军轰炸机几乎再没有光顾过这里。密支那的西机场过去是英国人修建的,后来,史迪威来到缅甸后进行过扩建,但是,没来得及使用,中国远征军便败出了缅甸。

日军占领密支那后,视这里为缅北战区的重要前进基地,进一步增加设施,并在城北的新莫洛又修建了一座机场,两座机场最多时曾保持过200多架飞机。但是,进入1944年后,美军在太平洋战区与日本空军频繁交战,密支那的日本飞机几乎全调到了南太平洋。所以现在两座机场上都是空空如也。

守备西机场的日军第15机场大队本来有500余人,现在也减少到了300余人。

17日上午8点钟,密支那城内突然响起了一阵凄厉的警报声。紧接着,西机场的警报器也鬼哭狼嚎般叫了起来,机场上鬼子兵立即像耗子般钻进了地下工事里。

头一遍警报声还没落,一批接着一批的美军轰炸机已经飞临密支那上空。

美军投弹员们从空中往下看,清楚地发现遍布城内的各种指示标识。那是克钦侦察兵干的,他们带上白布板,神不知鬼不觉地在日军的军事设施旁边布上地标。美军飞行员把飞机降得很低,然后,投弹员对准地标准确投弹。58架轰炸机把200吨炸弹投完后,密支那城区已经笼罩在一片火海之中。

西机场却安然无事。

负责守卫西机场的平井中佐听到炸弹声后,慌忙带着士兵钻进了地下工事。

不久,一批批美军飞机从西机场上空掠过,令人不解的是没有向机场投下一枚炸弹。平井很纳闷,怎么美军飞机只炸市区,不炸机场?于是壮着胆子,从工事里爬了出来。

美军飞机轮番前来,轰炸分波次进行,一直持续了将近两个钟头。而就在这段时间里,150团的官兵披着树枝荒草做成的伪装,在团长黄春诚的率领下,已经兵分4路,抵近到预定的潜伏位置。

等到美军飞机彻底消失后,空袭警报解除,守卫西机场的日军像得到大赦一样,纷纷从地下工事里钻了出来。他们有的爬上瞭望塔,眺望密支那城内升起的股股浓烟,熊熊大火,有的在跑道上奔跑打闹,讥笑美国佬瞎了眼,竟然放过了机场这样重要的军事目标。

埋伏在西机场四周的中国150团官兵,等的就是他们得意忘形的这个时刻。

“弟兄们冲啊!”团长黄春诚大臂一挥,举着手枪,率先从树丛里一跃而起,冲向机场。全团官兵如猛虎出林,跟随他们的团长勇猛地扑向敌人。中国官兵出现在机场,甚至比刚才的空袭还突然,连声警报也没有。

平井中佐简直不敢相信,天上没有降落伞,这么多的中国兵难道是从地下钻出来的?

日本鬼子正在发愣,150团的官兵已经冲进机场,向着敌人发起了进攻。在猛烈的打击下,日军无法组织像样的反击,东躲西藏,成为中国军人围追堵截的猎物。

平井跳上一辆敞篷吉普车,屁股刚刚挨着驾驶座,就被一阵弹雨击中了。一对呆涩的小眼睛吃惊地仰望着蔚蓝色的天空,他至死也搞不明白,这些中国人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中国官兵立即控制了西机场及其周围要点,并清理跑道,竖起风幡。

与此同时,“加拉哈德”突击队也向伊诺瓦底江上的日军渡口发起了突然袭击。

日军对突如其来的中美联军茫然失措,仓皇抵抗。联军经过将近3个小时的战斗,彻底歼灭了西机场和渡口的敌人。

12点稍过,梅里尔准将向史迪威发出了加密的电讯暗号“威尼斯商人”。这意味着他们已经彻底控制了密支那西机场,运输机已经可以着陆了。

这一消息让20天来寝食不安的史迪威高兴得跳了起来。他在电报纸上亲吻了一下,命令在印度各个机场整装待发的胡素新30师并附炮兵、工兵部队,自当日下午3时起,陆续空运到密支那。不到一个小时,100多架美军运输机,拖曳着滑翔机,穿云破雾,满载着武器、弹药、给养和中国驻印军新30师主力,在密支那西机场频频降落。

直到这时候,史迪威才觉得应当让英国盟友也分享一下他的胜利的喜悦。

结果是,蒙巴顿对史迪威取得的胜利既惊讶,又愤怒。很少有人相信史迪威竟然会在事先没有通知英国盟友的情况下发起他的密支那之役。丘吉尔给蒙巴顿发了个急电,要求他解释“美国人和中国人是怎样漂亮地在密支那从天而降的”。

第一航次,中国驻印军新30师一个团及美军第819航空技术大队,全部抵达密支那西机场。入夜后,仍利用灯光照明,继续空运。而且,根据梅里尔的理解,第一批到达的飞机将会带来攻城用的重型武器,接下来的飞机才带来其他的战斗物资和更多的作战部队。然而让他感到惊讶的是,第一批到达机场的是拖着滑翔机的运输机。一名营长走下飞机,自豪地对梅里尔说:“长官,看到那些滑翔机了吗?上面运来的是航空工兵,我的工兵。”梅里尔急忙问:“航空工兵来干什么?”“来修理跑道。”梅里尔恼怒地说:“这个跑道根本就不需要修理,我们攻进来时,日本人根本就来不及对它进行破坏。嗨,史迪威为什么还不到密支那来?他应当去追查一下,答应给我们的重武器在哪儿?”史迪威很快便来了,5月18日上午,喜气洋洋的史迪威带着幕僚和12名盟国随军记者飞临密支那。一下飞机,他就与前来迎接的梅里尔准将紧紧拥抱在一起,放声大笑。他视察了中美联合突击部队,鼓励他们继续战斗,尽快夺取密支那城区。记者们手持照相机,对着史迪威和奇袭密支那的英雄们,不停地按动快门。

史迪威踌躇满志,斩钉截铁地对记者们宣布:“不用两天,我军即可全部攻下密支那城区!”随即,“盟军奇袭占领密支那”的新闻迅速传向各同盟国。情绪同样亢奋的记者们大概是受到了充满必胜信念的史迪威的感染,使新闻走在了现实的前面。虽然他们人人都知道,眼下盟军夺占的,还仅仅是密支那西面5公里处的一座机场和伊诺瓦江的一个渡口而已-史迪威把战局想象得太乐观了一些。

中美联军攻占密支那西机场和渡口后,迅速向密支那和孟拱方向警戒,抵挡住从密支那城区涌出的日军向机场和渡口的反扑,以争取更多的时间将更多的中国部队空运到此,扩大对密支那的进攻。

袭取密支那是史迪威顶住各种压力,在缅北率先反攻,英勇作战,挺进缅北数百公里,击败日军7个精锐联队的许多胜利中又一光彩夺目的神来之笔,当蒙巴顿和丘吉尔得知这一消息后,惊得目瞪口呆,他们认为收复缅北的密支那没有5个师的兵力是根本不可能办到的。

这是亚洲大陆上第一个被盟军战领的日军要塞,难以置信的是,竟然没有人告诉蒙巴顿中美联军正在进攻密支那的消息。蒙巴顿一直过度忙于制订在苏门答腊进行两栖登陆,继而挺进新加坡的作战计划,因而没有留意史迪威的进展。

蒙巴顿对于自己的副手在策划和实施如此一项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之前,对自己采取严格的保密措施大为光火,他告诉丘吉尔,他打算马上给史迪威写封信,请他作出解释。

蒙巴顿明智的幕僚发挥了作用,当带着蒙巴顿亲笔签名的信件送到史迪威手中时,上面写的却全是溢美之辞:“在阁下大胆地领导下,在美国和中国军人的勇气和毅力的支持下,你们对敌人发动了一次充满传奇色彩的袭击,而且占领了密支那机场,取得了一次最辉煌的成功。”蒙巴顿还表扬了中美联军冒雨翻越枯门岭的行动,称它“将会被当做一个奇迹载入军事史”。

以长途奔袭的方式夺取密支那机场与伊诺瓦底江渡口这一军事行动确实是一个大胆而又优异的军事计划,它也使史迪威的军事生涯达到了顶峰。

但是,关键的时候犯下的错误却导致了大好战局急转直下。

当时,密支那仅剩下不到1000名日军,如果指挥官能再果断一些,以近万人的兵力,完全可以轻易地将全城一举拿下。但是,刻板的梅里尔只机械的服从史迪威夺取两座机场和占领伊诺瓦底江渡口的任务,并没有想主动攻占全城,仅仅派出中国驻印军第50师150团的两个营向密支那火车站进攻;美军“加拉哈德”突击队的一个大队,则被派去夺取北机场。这样的筹划使得源源不断赶来的大批中国军队在密支那陷入了一场长时间的苦战。

经历了20天长途艰苦行军和战斗,梅里尔十分疲惫,也没有对突击队进行必要的调整,仍保持原来的行军编组,把主力分散在距西机场约10公里之遥的遮巴德附近,使中美突击队由于兵力分散而优势大减。

在夺占西机场和渡口后,他们没有采取措施切断日军的增援、补给路线,以致在孟拱河谷被高军武的特务大队打得落花流水的日军第18师团114联队从前线撤下来后,顺利地进入到了密支那。也使第56师团水上原藏所率领的增援部队得已渡过伊诺瓦底江进入密支那,密支那日军的兵力也因此猛增到6000余人。

在日军已大大得到增援的情况下,主官梅里尔既没有进行详细的敌情、地形侦察,中美突击队也未作好攻坚战准备的情况下,他命令黄春诚率150团的两营官兵前去攻打密支那火车站。亨特上校率“加拉哈德”突击队进攻北机场。

此时守城日军虽然兵员与火力不及中美突击队强大猛烈,却占有地利优势,而且在密支那已经营防御两年之久。第18师团多系日本九州矿工,素善挖掘坑道工事,其防御设施不但坚固隐蔽,坑道相连,交通壕纵横互通,联络方便,而且火网编成严密,隐蔽的侧防火力点遍布各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