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中国远征军
15630200000105

第105章

虽然亨特占领了北机场,却因在瓦札的日军第114联队来袭,激战多日,还是让日军突破防线,进入密支那市区,并在战斗中被迫退守遮巴德一带,北机场得而复失。

中国军队同样遭到了挫败,黄昏时,黄春诚率队伍赶到火车站北侧,发起攻击后,突遭日军猛烈的炮火和车站机枪阵地的攻击,攻势受挫,后方联络也被切断,激战通宵,多次打退日军反扑,部队携带的粮弹将尽,却无法得到接济,处境极其危险,车站得而复失多次,和日本人形成惨烈的拉锯战,官兵死伤达670余人,剩下300余人,粮弹已绝,靠拼刺刀,才杀出重围,退回飞机场。

中、美两路进攻的部队均遭败绩,日军趁机利用铁路向孟拱开出了最后一列满载军需物资的火车。

车站战役的失利,作为主官梅里尔理应负主要责任,但他却把全部责任推到了黄春诚一人身上,并利用职权,撤去了黄的团长职务,并要将其遣送回国。

中国官兵顿时群情激愤,纷纷提出抗议,认为黄春诚激战两日,官兵数次与日军肉搏,而梅里尔并未派兵增援,最后两营官兵补给中断,弹尽粮绝才被迫杀出重围撤了下来。黄春诚身先士卒,作战英勇,不但无罪,反而有功。有功遭惩,天理何在?官兵怨恨不已,坚决表示,从现在起,将抵制梅里尔的一切命令!

梅里尔一气之下心脏病复发,被送往利多20医院救治,被抬上飞机之前,他指定由亨特上校代其指挥职务。

这一决定愈发激起了中国官兵的愤怒,与黄春诚同样打了败仗的亨特,不仅未遭训斥,反而受到重用,梅里尔不是明显地处事不公吗?中美两军的裂痕加深,矛盾也愈发尖锐起来。史迪威得知深入到密支那的两军失和,中国官兵对前敌总指挥亨特上校公然抗命,大为震惊!5月23日,他迫不及待地与新1军郑洞国军长、新30师胡素师长、第50师潘裕昆师长,参谋长帕特诺将军再次飞抵密支那,紧急调整指挥班子。为平息中国官兵的愤怒,缓和两军矛盾,史迪威宣布解除亨特前敌部总指挥职务,改任“加拉哈德”突击队指挥官,原中美联合突击队的临时编组予以撤销。前敌总指挥一职则改由帕特诺将军出任。投入密支那战场的中国军队分别由胡素、潘裕昆统率。同时,史迪威还撤销了梅里尔的处分命令,宣布黄春诚团长作战有功,官复原职,并由驻印军总指挥部予以嘉奖。

经史迪威如此处置后,中美军官的对立情绪立刻得到缓解。

随着对密支那战场兵力的投入迅速增大,中国军队很快切断了孟拱、加迈之敌的后勤补给线,大大鼓舞了新22师和新38师对日军的正面进攻。5月底,新38师将瓦兰之敌团团包围,主力迅速向孟拱方向急进。6月1日,新22师攻克马兰高地,立刻向加迈发展进攻;并于16日占领加迈,歼敌大部。号称“森林之王”的第18师团像只受了重伤的狗熊,在刚刚赶到的第53师团一部的接应下,连滚带爬地逃进了孟拱河谷。

中国驻印军与日军鏖战胡康河谷,勇猛精锐已远非过去的中国远征军可比,让日军高层惊讶不已!为了挽救危局,日本缅甸方面军急忙将第53师团从缅甸南部调往缅北,增援第18师团。同时组建第33军,由本多政材中将任军司令官,统一指挥第18、第53,以及在滇西的第56师团。

缅北的第一道防线胡康河谷既丢,本多政材随即将宝押在了孟拱河谷。他把田中新一的第18师团残部及第53师团一部、前番由印度回援田中的第2师团一部,由滇西前来增援田中的第56师团一部放在这里,指望他们能攒指成拳,阻挡住中国驻印军凌厉的攻势。

2孟拱与密支那、八莫三地被日军长期经营为缅北战区的“铁三角”,孟拱同时也是孟拱河谷中最为重要的一处军事基地。

孟拱河谷长约110公里,平均宽度约10公里,地形比胡康河谷更为险峻。孟拱城位于孟拱河、南高江两江交汇处,有林区窄轨铁路、公路通密支那及曼德勒。

日军第18师团在长达一年多的时间里,早已在中国驻印军前进的道路上精心构筑了一个个经过伪装的碉堡网络,这些碉堡能够有效地防御炮兵的进攻,他们互相交错的火力也的确让对手吃尽了苦头,打退了对手一次又一次的进攻。加之该师团官兵训练有素,勇猛凶悍,具有超乎常人的忍耐力,各部官兵,未接撤退命令,均不惜作“玉碎”之战。这样一来,尽管中国军队依仗精良武器、充沛补给与高昂士气,无日不战,一路攻城拔寨,但每一座城镇,每一个据点,每一处阵地,都需要浴血奋战,反复争夺才拿下来。

经持续不断的苦战,第18师团因供给线受到美军轰炸机与英军突击队的破坏,几乎陷入弹尽粮绝的境地。为免遭全歼,只得在第53师团一部的接应下边战边撤。退到孟拱河谷后,得到驻守孟拱城的第2师团和第56师团各一部增援,分别据守于高利、英开塘及加迈一线阵地,决心在此与中国军队决一死战。

中国驻印军的情形与日军截然相反,随着前锋节节推进,长得像个啤酒桶的皮克将军指挥的筑路大军,也在野人山中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向前延伸,部队打到哪里,公路就修到哪里,油管也铺到哪里。运载着作战部队急需的弹药补给车队浩浩荡荡地开到前沿,战车和炮车也第一次直接从印度开拔驰抵战场。

史迪威将孙立人与廖耀湘火速召到他在前线的临时指挥部,两位中国主将赶到后与美国老头谈笑风生,看上去不像是在殚精竭虑地指挥打仗,倒像是在轻松地摆龙门阵。

孙立人和廖耀湘均知道,还在新平洋时,史迪威就在一次军事会议上强调过:“日军第18师团是一群耗子,全进洞了。在缅北这片茫茫群山之中至少有三个大洞,第一个在胡康河谷的孟关和瓦鲁班,第二个在孟拱河谷,第三个在密支那,你们要一个洞一个洞地给我掏出来。”史迪威审时度势,决定让麾下两员虎将分兵出击,双管齐下。他拿着精致的标示棍,逐一指着沙盘上的日军据点说道:“孙将军率新38师攻占孟拱,廖将军率新22师夺占加迈。”交代完任务后,他又风趣地补充了一句:“耗子洞前面有洞口,后面还有洞口,所以,只有这样前后夹击,耗子才没法跑掉。”孙立人率新38师经过一个多月艰苦转战,才于5月5日攻占了巴社。至此,中国军队已经完全控制了孟拱至密支那的公路和铁路交道口,兵锋直抵日军集结着重兵的孟拱外围各个阵地。

廖耀湘的行动却出了点意想不到的纰漏。他兴冲冲从史迪威的指挥部赶回去后,决定派一个步兵团和一个工兵营迂回穿插,切断索卡道敌军后路,师主力附战车营从正面推进,先于索卡道地区歼灭敌主力,而后攻取加迈,于6月中旬结束战斗。

但是,奉命穿插的黄震中上校率部出发后,因大雨滂沱,丛林茂密,竟然迷失了方向。部队在密林中转了7天7夜,补给中断,只得垂头丧气地折返回来。气得廖耀湘将黄震中连降三级,贬为连长,另派精明强干的65团团长傅宗良去紧急补救。

廖耀湘当初没派傅宗良去,是因为他身患痢疾,眼下急需用人,傅宗良只得抱病出征。除了他的65团,廖耀湘还给他增拨了一个工兵营和一个山炮连。

无线电波不时传来中国驻印军在正面战线连战连捷的消息,以及中美混合突击队袭占密支那的捷报,使在“百老汇”要塞苦苦支撑已达两个多月的温盖特终于按捺不住了。他从日军的枪炮声中感觉到敌人的攻击已经减弱,随后探知包围“钦迪特”的日军主力已经悄悄撤出阵地,去对付正面战线的中国驻印军。于是,渴望一鸣惊人的温盖特大胆决定,出其不意,抢在中国驻印军之前,率先夺占兵力空虚的孟拱城。

温盖特万万没有想到,由于立功心切,他会一步踏入日军精心布置的陷阱之中。

田中新一老奸巨猾,对他的对手早就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他手下的部队对温盖特的要塞持续攻打了两个多月也未能奏效,而此时正面的中国驻印军又连续攻占多处据点向前挺进,一直追击到了离孟拱不远的地方。他判断只要给温盖特造成一种日军已经处于顾头不顾尾的混乱情势,心高气傲自命不凡的温盖特极有可能会倾巢出动,与正面扑来的中国军队对孟拱形成前后夹击之势。于是,他命令攻击“百老汇”的部队悄悄撤离了阵地,佯装前去阻截中国军队的架势。

温盖特果然中计,5月18日,“钦迪特”2000余人在孟拱东南火车站附近的一处峡谷地带遭到日军重兵围困,伤亡惨重,有被全歼的危险,英军急派人向史迪威求援。

史迪威和他的幕僚班子仔细研究了战场的态势,认为此次战役,不应当仅仅满足于把身陷重围的温盖特和他的“钦迪特”救出险境,彻底将日军精锐第18师团全歼于野人山的机会已经水到渠成。

一番密锣紧鼓的筹划后,加密的无线电波将一道道作战命令发往了各支作战部队。

高军武接到的命令,是这场大战役中至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接到命令后,高军武即派出精通日语的迪克·杨与程嘉陵化装成一队日军官兵,由熟悉此地情况的德钦登士与吴貌温为向导,分乘4辆吉普车顺着公路前出侦察沿途日军守备情况。巴卡距孟拱有60公里之遥,彼此有公路相连。这支机智骁勇的侦察小队,竟然绕过孟拱正面,在孟拱以南铁路和公路附近,对孟拱周围的地形和日军的守备情况进行了详细侦察。毫无疑问,这是高军武导演出的一场极其漂亮的长途奔袭作战。长途奔袭,贵在机动快速,兵不在多而在精。高军武将莱尔斯指挥的战俘团留在巴卡保护侨民,自己与迪克·杨率特务大队与程嘉陵的加强营乘战车犹如尖刀一样直插孟拱。

就在巴卡,丹妮不得不与程嘉陵分手了。她舍不得离开嘉陵,本想和他留在战场上一起战斗,但已经被战争折磨得几乎丧失继续活下去的勇气的母亲,无法再顶着战火前行,坚持要她和弟弟一道回到孟买老家。

临分手时,丹妮告诉嘉陵,她的家在美丽幽静的阿拉伯湾海边上。她把家里的电话号码给了嘉陵,嘱咐嘉陵,等到这场战争一结束,他就马上去孟买找她。最令嘉陵感动的是,她还把自己最珍爱的翡翠胸花送给了他,说嘉陵只要看见胸花,就像看见了她。

公路上涌荡开一道势不可摧的钢铁洪流,奔驰在队伍最前面的,是十几辆带斗摩托车,士兵们全部穿上了日军军装。其后,是作为开路先锋的程嘉陵率领的12辆坦克,紧随坦克纵队身后的,是10辆满载穿着日本军装的中国官兵的吉普车,每辆车上都架着美式轻重机枪,车头上飘扬着日本的太阳旗。在他们身后大约1000米的地方,才是50辆乘坐着中国军人,装载着大批渡河器材与弹药给养油料的大卡车。

最初的一段时间,特务大队的进攻可以用“势如破竹”、“风卷残云”这样的词语来形容。日军设在公路上的一个个小小的哨卡对这样一支火力强大的快速部队简直不可能构成任何威胁。

何况,就在他们面对着从自己的后方滚滚而来的这样一支强大快捷的“兄弟部队”瞠目结舌甚至还有点喜上心头时,从摩托车、坦克车,大卡车上射出的密集弹雨已经泼到了他们身上,即便他们再长上两条腿也无法逃脱这场攻击。

当已经将师团指挥部前移至孟拱,亲自指挥抗击盟军发起的又一轮攻击的田中新一闻知,由化装成日军的前锋开道的一支庞大的中国军队正在自己后方的公路线上恣意妄为,向着孟拱滚滚前进时,他便清楚大势已去了。

5月20日傍晚,高军武指挥的增援部队赶到了波涛滚滚的南高江东岸,前锋部队也在此脱去伪装,现出真身。

根据迪克·杨前番侦察到的情报,高军武已经知道暴雨使南高江河水猛涨,河深浪急,无法涉水而过,所以从日军仓库里搬出大批橡皮舟,决定借夜色掩护强渡南高江。

队伍刚刚渡过河去,即与从密支那赶来增援的日军第53炮兵联队遭遇于孟拱东北铁路线上的南堤镇。

敌人做梦也没有想到中国军队会来得这般神速,火炮刚刚拖上预设阵地,便已遭到猛烈攻击。日军的炮兵部队一半以上的士兵没有配枪,一旦丢了火炮,顿成无用之人,在中国军人的打击下,只得扭头逃跑。

顺利夺占南堤镇与敌炮兵阵地后,特务大队立即架起日本人丢下的火炮,向着逃敌猛轰。

高军武坐镇南堤镇,迅速将古良的第1中队和龙鸣剑的第2中队分为左右两翼,各配给坦克4辆,向孟拱攻击前进,另以余立清的第3中队占领南堤附近所有据点,作为预备队,另派程嘉陵的加强营扼守通往孟拱的铁路,并在南堤以北设置疑兵。

午夜时分,日军53联队收拢溃逃官兵,配发武器,打算夺回南堤与火炮。高军武下令,放敌人靠近再打。日军在黑夜中低头佝腰,一步步摸来,眼看已经进入中国军队伏兵阵地的有效射程之内,高军武一声令下,自动火器从四面八方怒吼起来。敌人被陷在五里云雾中,走投无路,越打越乱,拼命挣扎,头尾不相顾地向火网里钻。一夜工夫,敌人组织了8次冲锋,结果每一次都被打得落花流水。第二天早晨,八九百名日军官兵的尸体暴露在南堤镇附近铁路上,联队长高见亮太郎大佐也被击毙在枕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