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向到边”,就是将社区党建工作向驻在社区的各个单位延伸,向社区建设、社区管理、社区服务等各个领域渗透,为消除党在社区活动的空白点提供组织保证。
通过构建社区党建工作网络,初步形成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社区全体党员为主体、社区单位党组织共同参与和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社区党建工作新体系,有效地集聚社区党建资源,形成党建工作合力,围绕社区建设开展党的活动,在社区建设中切实发挥龙头作用。
三、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权威基础社区党组织是社区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
(一)社区党组织确立核心领导地位的必然性社区党组织核心地位的确立既是中国社区建设的客观要求,又是执政党实现执政目标的必然决策。首先,中国的社区建设,客观上需要共产党基层组织的主导和引导。一方面,是缘于居民群众对共产党作为核心领导力量的心理认同和行为依赖。执政后的中国共产党主持构建的“单位体制”,在社会生活中长时间占据着主导地位,党作为无可争辩的领导力量对人民群众从工作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关怀,沿着层级而下的单位党组织的工作长期烙印在群众的心中。近年来随着体制的转轨、城市管理改革的深化,单位体制开始逐步向社区体制过渡,但居民群众对党组织的核心地位及作用的心理认同、情感投向和行为依赖似乎没有太大的改变,只不过是责任主体从先前的单位党组织位移到眼下的街道、居民区或者社区的党组织。另一方面,社区组织的自治客观上需要党组织这个核心力量予以主导和保证。依据1990年颁布的《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城市居民委员会是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教育的自治组织。在现代社会发展的条件下,任何形式的自治都不可能是自发的,基层社会的自治发展客观上需要一个非政府色彩的主导性力量予以支撑。在中国社会和政治生活当中,这个主导性的、有效的力量显然非党的基层组织莫属。这就是社区党组织在社区各类组织中确立为核心领导力量的客观基础。
其次,党为了实现自己的执政目标,也决不会放弃对社会基层组织的领导和引导。一是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执政宗旨使然。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组织,是人民大众的党。党代表的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不是自己的利益,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全国各族人民的最根本利益。既然是全心全意为了人民群众,就要扎根于群众,始终保持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而处于城市的人民群众广泛集中于社区,其切身利益又与社区建设紧密相连,那么执政的共产党就没有理由不把城市党建的主要精力投放到社区,没有理由放弃对社区建设的领导。二是巩固执政地位、完成执政目标的必然。党的执政目标,既有长期的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又有近、中期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要实现执政目标,就要不断巩固和加强执政地位。而执政地位的牢固与否,关键在于执政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在城市,社区的建设、发展和稳定,无疑是执政党巩固执政基础的一个最重要的内容。“支部建在连上”,是我们党建历史的成功经验和重要法宝。运用到今天的城市工作,就是党组织建到社区,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到社区。三是总结经济与社会发展失调的教训的必然。经济发展的落后使得猛醒的国人在一段时间里几乎把全部精力都投到了发展经济上,而忽略了以人为核心的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当越来越多的社会矛盾集聚在社会基层,并时不时地转化为一些不稳定因素时,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被摆到了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予以关注。要缓解和消化积淀在社会基层的各类矛盾,为改革攻坚攻难提供一个比较稳定的依托,就城市而言,加强对社区的领导、管理、协调,促进社区稳定健康发展和社区居民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是执政党的必然选择。
因此,随着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单位体制终究走向解体并让位于社区体制,社区建设问题由此凸现出来。由于居民群众认识及行为上的趋同,社区组织自治对主导力量的吁求等客观原因,加上执政党自身的主观要求,社区党组织在社区各类组织中核心地位的确立就成为一种必然。
(二)社区党组织发挥核心作用,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社区党组织地位的确立,有客观的必然性,也有中国政治社会特有的预设性。为了能够较好地发挥这种核心作用,就要注意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
1.处理好社区党组织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的关系社区党组织的主要任务是:
(1)宣传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执行上级党组织的决议,团结和带领党员、群众完成党和政府在辖区的各项任务;
(2)领导社区居委会和共青团、妇女等群众组织,支持和保证其依照法律和各自的章程履行职责,开展工作;
(3)组织、协调辖区单位党组织和党员参加社区建设;
(4)加强党组织自身建设,搞好党员教育、管理和监督,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发挥党员在社区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5)做好社区工作者的教育和管理工作;
(6)密切联系群众,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维护群众的正当权利和利益。
上述任务,一方面体现了社区党组织作为执政党在社区的基层组织,必然具有贯彻党的意志、宣传党的方针、执行党的政策、引导和保证政治方向等政治职能;同时也体现了政党的执政行为必须在与社会互动中得以体现的社会属性,即团结组织居民群众完成社区的建设任务和支持保证社区的依法自治。用政党政治学的理论来说就是以与社会的直接互动来获取执政权力的群众源泉。这就要求它的基层组织在履行政治职能的同时,必须履行社会职能,通过直接有效的社会工作来凝聚群众、赢得民心,进而形成并巩固执政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
2.处理好社区党组织“垂直型”设置和社区组织“平面式”布局的关系
社区内的各类组织,按照设置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垂直型”和“平面式”两大类。“垂直型”组织主要是社区党组织,至于公安、计生、环保等政府机构在社区设立的服务网点,严格说来已不属一级组织。“平面式”组织主要有社区的各种自治组织如社区协商委员会、社区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等,有数量不一的驻区行政企事业单位组织,还有不少新生的“体制外”性质组织。众多的社区组织,是社区组织化的基础,是社区建设的组织资源。社区党组织要领导好社区建设,必须处理好与这些“平面式”组织的关系,发挥这些组织资源优势。
首先,社区党组织要处理好与社区自治组织的关系,党组织既要履行好政治工作职能和社会服务职能,又要避免干涉包揽属于自治范畴的社区事务。
其次,社区党组织要处理好与驻区单位的关系,尽可能调动这些单位的资源为社区建设服务。
再次,社区党组织要重视与社区内新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新成立的社会团体等新生组织关系的处理,在实际工作上要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来增强党对这些组织的影响力和渗透力。
3.处理好社区党组织本体作用和社区成员群体作用的关系社区最大的资源就是社区的全体居民。发挥社区成员的作用,实现社区人力物力资源总动员、完成社区建设和发展的各项任务,首要的是充分发动群众,在社区做好党的群众工作。目前社区群众的发动面仍不够广,组织度仍不够高,参与意识仍不够强,这就要求社区党的工作者处理好党组织的本体作用和发挥社区成员群体作用的关系。党组织的本体作用,就是“火车头”、“领头雁”的作用。发挥社区成员的群体作用,特别要注重发挥三类成员的作用:第一类是各种群众自发组织的文体娱乐团队;第二类是社区非党员身份的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知名人士、统战对象等;第三类是各种人才,这也是社区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善于把党的社区建设目标和管理目标与社区广大居民群众的切身需要有机结合起来,继续探索既能实现目标又能吸引社区居民参与的新型活动载体,通过政治上的领导、思想上的引导、道德上的倡导,把社区这个生活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努力升华为情感共同体、道德共同体、信念共同体。
(三)社区党组织要发挥好核心作用,必须加强自身建设社区党组织要在社区发挥核心领导作用,处理好各种关系,发挥好各种资源的优势,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更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加强社区党组织的自身建设。而加强社区党组织自身建设,应重点抓好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
1.关于组织建设。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各地相继将原来的居民区重新整合为新型社区,社区区域范围普遍扩大,企事业单位退休党员、在社区新生组织就业的党员、失业下岗人群中的党员、流动党员等从不同渠道把组织关系转移到社区的人数显著增加。因而,对党组织的重新调整设置是十分必要的。即是要根据社区的实际情况,按照地域相邻、行业相近、就近就便的原则,建立健全党的基层组织,设立党的总支委员会和支部委员会。为方便党员活动,人数较多的党支部还可建立党小组。社区党总支(支部)由党员大会或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报上级党组织批准;上级党组织认为有必要时,也可调动或指派社区党组织负责人。社区党组织在街道党组织领导下开展工作。
2.关于制度建设。社区党组织是社区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经过实践,在这个问题上已经取得了共识,现在需要做的是,逐步把那些行之有效的好做法、好经验加以制度化,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落实。事实上,制度化的过程就是社区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的过程。作为社区党组织就是要根据党章的要求,结合社区重组后的实际,制订各项规章制度,使社区党建工作规范化、具体化,更具操作性。
3.关于队伍建设。社区党组织的队伍建设属于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范畴,核心是党组织负责人队伍的建设。社区党组织要按照“政治素质好、组织能力强、群众威信高、年富力强”的标准,配强选好“领头雁”,同时还要将那些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和应有的政治敏感性,能够继承和发扬居民干部的优良传统,有较强的宗旨意识和群众观点的人选到班子里面来。胡锦涛同志指出,一个年轻的干部能把社区党组织书记、居委会主任当好,能把一个社区搞好,以后就可能把一个街道搞好,把一个区搞好。从这个意义上说,社区也是我们从基层一级培养干部的重要途径。
社区建设是现代化进程中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社区党建是领导社区建设的核心力量,加强社区党建工作,是巩固我党在城市执政基础的必不可少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