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国基层政权建设概论
15629400000035

第35章 基层政权建设中的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2)

(二)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完成根本任务的途径和方法

1.破除小农经济观念的束缚,树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观念。我国是一个经历了几千年的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农业社会,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观念在我国农民中是根深蒂固的。虽然我国农村经济经过改革,已经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轨道,但小农经济观念的影响仍然不可低估。农村党的基层组织要带领农民群众发展农村生产力,就必须破除小农经济观念的束缚,树立商品生产观念,发展多种经济,走农、工、贸相结合的道路,推动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2.尊重知识,努力造就和培养带领群众实现共同富裕所需要的人才。社会的进步是以生产力的发展为标准的。要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必须有掌握科学知识并把它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去的人。这个道理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农民群众和农村党的基层组织所认识。因此,广泛发掘和培养人才,充分发挥各种人才在发展商品经济中的积极带头作用,是农村党的组织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

3.脚踏实地,搞好服务工作。现在农民想的是致富,盼的是服务,要的是发展生产的信息和科学技术。农村党的基层组织要积极搞好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服务工作,一是要积极宣传和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根据本地的特点和优势,帮助群众寻找致富的门路;二是帮助群众解决在致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如资金不足、生产资料紧缺、信息不灵等。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应该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千方百计寻找办法去解决,使他们从困境中解脱出来。

4.率先垂范,做带领群众走共同富裕道路的模范。农村党的基层组织的党员干部要带头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成为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榜样。当群众想富不敢富的时候,党员干部要带头富;当群众想富不会富的时候,要为群众寻路搭桥;当群众摆脱贫困,实现初步富裕的时候,要教育群众克服小富即安、不思进取的思想,继续开拓前进,寻找更大的致富门路。

(三)正确处理村党支部与村委会的关系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中国共产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行使民主权利。”这实际上是以国家基本法律的形式,明确规定了党组织对村民自治的领导地位和职责及工作方式。但在实践中,作为村民自治组织的村委会与村党支部之间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有的村党组织不适当地干预村民自治,使村民的权力难以得到充分体现和具体落实;有的村民自治组织把自治理解成绝对自由,不接受村党组织的领导,甚至向党组织的领导权威发起挑战;党组织与村民自治组织的权限范围尚缺乏具体的界定,有关规定过于原则化。

为了充分发挥村党支部在村极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中的领导核心作用,积极稳妥地推进村民自治,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根据《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为解决农村“两委”关系上的矛盾,应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1.积极推进机制创新,确保“两委”良性互动。实践表明,科学合理的运行机制是“两委”关系良性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就目前而言,需要抓好三个方面工作:一是调整权力机制,实行管理权与监督权的分离。把村务管理权(包括财产管理权和财务审批权)交给村委会,而把召集“两会”和组织村务公开的权力赋予村支部,让村支部享有真正的监督权,从而避免“两会”召开和村务公开的随意性,真正体现党的领导的本质意义,确保村支部结束“一元化”体制后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二是健全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科学化。本着村支部领导村委会,村支部管方向性、政策性、全局性大事,村委会管事务性、技术性、具体性事情的原则,对“两委”的决策范围、主要内容和程序作出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规定,确保村支部在重大问题决策中始终处于领导地位,确保村委会成为村民自治高效运转的工作机构,从而实现“两委”决策的程序化、民主化和科学化。三是完善考核机制,加大建整力度。要改变过去村级组织建设“重村支部、轻村委会”和“政出多门、力量分散”的做法,形成建设合力。把“两委”关系建设作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考核的主要指标,用“两委”的良性互动带动农村工作的健康发展。

2.积极推进领导方式创新,切实改善党的领导。村支部在摒弃传统的包揽型领导方式之后,应坚持而不是放弃,加强而不是淡化党的领导,正确处理好同村委会的关系,关键是推进领导方式创新,探索和改进党的领导方式,改善党的领导。一是加强村支部班子建设,增强党组织的感召力。二是壮大农村党员队伍,增强党组织的辐射力。三是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增强党组织的渗透力。四是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增强党组织的约束力。要狠抓制度建设,把党的正确主张和组织意图贯穿到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和村务管理规则之中,化作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切实做到用严格的制度去约束、规范“两委”和村民的行为。

3.积极推进环境创新,为“两委”创造有利的工作条件。在目前“乡政村治”的体制下,村一级担负较多的行政功能,工作千头万绪、纷繁复杂,“两委”之间的矛盾往往由此而起。因此,“两委”关系的良性化有赖于环境的创新。一是创新舆论环境。正确看待“两委”关系中的问题,看主流,建立良好氛围。二是创新服务环境。要树立“领导和指导都是服务”的观念,克服“两张皮”的倾向,坚持党的领导,维护村民自治的合法权益。三是创新政策环境。上级党政部门要摆正与“两委”的关系,依法行政,把农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农村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多领导、不包揽;多指导、不指令;多分忧、不伸手;多解难、不责难。理解和支持“两委”工作,共同构筑“两委”良性关系。

社区党的基层组织的地位和作用

社区组织建设是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社区组织既包括社区党组织,也包括社区自治组织、群团组织和中介组织。在社区各种组织中,社区党组织处于领导核心地位。只有坚持以党组织为核心,才能协调各方形成建设社区的合力,保证社区工作的健康发展。

一、社区党建的主要特点在我国,社区是一种正在发育和建设中的基层社会整合与组织形式,社区建设是经济与社会走向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共产党在社区的基层组织建设,既要着眼于提高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又要促进社区这一新的基层社会运行机制的建立与完善。之所以称之为“社区党建”正是因为它和传统的单位党建、街道党建等基层组织建设在性质、任务以及面临的形势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不同。社区党建的主要特点有三:

第一,社区党建的组织方式是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社区党建不仅仅只是街道党工委、居民区党支部和社区党员这一条线,还要有社区内的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等其他各类党组织的共同参与,共同进行的地域性、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的工作。社区党建因此不同于其他领域党建以条为主,条块相对分割,而是一种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区域性党建。

第二,领导方式主要是以协调、指导和服务为主。一方面,社区是自治性社会基层组织形式,其特征是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这要求党对社区的领导主要是政治领导,在协调、指导、服务过程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另一方面,参与社区党建的各类党组织与街道党组织之间没有隶属关系,他们参与社区建设、社区管理和社区党建,是本着平等自愿,共同协商的原则,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三,以人为本是社区党建的出发点和主要内容。社区各类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多,人员复杂且流动性大。社区党建的主要目的和任务就是做好人的工作。一是做好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使他们在社区建设、社区管理、社区服务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二是尊重、理解和关心社区群众,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做好社区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

二、社区党建的载体与网络开展社区党建工作,须有必不可缺的载体与之配套,同时还必须建立和完善街道居民、社会单位广泛参与的以社区为主线,条块结合、便于自治、方便管理的社区综合性网络。

(一)社区党建的组织载体和服务载体组织载体是社区党建的立身之本。社区党建首先要抓好自身的组织建设,但更为迫切的是要通过党建把各类社会组织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党建的共同体。这是因为在经济改革深入和社会事务重组的新情况下,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党建问题凸现出来了。为此,目前尤需加速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建党和党建工作。在非公经济组织中,在一些无主管部门的企业中,发展党员建立组织并加强领导,是社区党建的重要内容。社区党支部加强对物业管理公司等一些社区服务企事业的党的工作的指导和协调,成为社区党建的重要工作。各类党组织在社区党建中联动也需要组织载体,在现有条件下社区党建的联谊会等非正式组织形式是一种有益尝试。通过建立各类志愿者队伍将群众组织起来,实行一定程度上的自主管理。社区组织各司其职,各扬所长,不但能降低政府在社区管理上的运作成本,而且能把维护社会稳定和推动社会发展的固有的潜能释放出来,把群众参与民主管理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

服务载体是社区党建的立身之地。不断加强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宗旨。社区是最能体察民情,了解民意,为民办实事,为企业办实事的地方。社区党建要善于依托各类为民办实事和为企业办实事的服务载体,如社区市民救助中心、社区服务中心、社区再就业服务中心、社区市民教室、社区事务托管中心、小企业服务中心等,来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而又多样的需求,满足企业单位减低运作成本,实行社会事务社会化的需要。这些设施就是社区党建的载体,也是社区党建的立身之地。这些服务载体有的往往因为缺乏盈利性而市场不为,政府又不能全为,而社会又不可或缺。对此必须通过加强社区党建,利用社区的力量来满足居民群众多样化的需求和社区内的企业对社会服务的需要。通过服务载体的社区化运作,输送党的温暖,传播党的思想,体现党的为人民服务宗旨,调适人际关系,营造祥和气氛,从而进一步提高党的社会威望。

当前,在探索社区党建工作新的载体时,应特别注重研究和解决党在社区开展工作的新的和有效的组织载体和服务载体。在组织载体上,要根据社区的实际情况,大胆创新、尝试能推动社区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各种新形式,如通过创建社区在职党员联络组、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议、社区党建工作委员会、社区流动党员联络站等新型党的组织载体新形式,去组织、团结和凝聚在职党员、流动党员、托管党员、下岗党员、待岗党员、离岗党员、转岗党员等投身社区建设和管理,就是当前社区党建工作在实践中创造出的好形式。在服务载体上,要善于把党的社区建设和管理目标与社区广大居民群众的切身需要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探索既能实现目标又能吸引社区居民参与的新型活动形式,如通过创建“平安小区”、“花园小区”、“文明小区”等新形式,来吸引、团结、凝聚社区广大居民群众,把党政府对社区建设和管理的要求,化为居民的自觉行动。

只有解决好党在社区有效开展工作的组织载体和服务载体的问题,社区党的建设才能不断上新台阶,党在社区的各项任务才能更好完成。

(二)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社区党建工作网络社区党建是街道党建的拓展,与传统的街居党建相比有三个明显的转变:领导方式从封闭的行政管理模式向开放的引导和服务的方式转变;组织方式从过去的以条为主、条块分割,向条块结合的网络化方向转变;活动方式从过去单纯依靠街道居民区党组织自身的力量,向更多地集聚和依靠社区各类资源的方向转变。因此,坚持和加强社区党组织在社区建设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必须构建有效的社区党建工作网络,比较切实可行的,就是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党建工作体系。

“纵向到底”,就是以社区党建为主线,构建市、区、街道、社会四级党建工作网络:市一级建立全市社区党建指导委员会,负责全市社区党建的规划和指导。区一级建立由区委牵头、辖区内主要的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党组织负责人参与的社区党建工作指导委员会,负责制定社区党建的实施方案和社区党建的具体组织、指导、协调工作。街道一级成立社区党建工作委员会,负责社区党建工作的落实和督查。社区一级是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最终承载者和最直接的实践者,是社区党建“纵向到底”的“底部”,起着政治上的引导作用、思想上的指导作用和组织上的保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