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散曲作家作品
元前期散曲作家有关汉卿、王和卿、白朴、马致远、杨果、卢挚、姚燧及冯子振等,其中关汉卿、白朴、马致远等均以杂剧作家兼作散曲,他们的作品代表着这一时期的最高成就。
一、关汉卿关汉卿的散曲现存小令五十七首,套数十四套。贯云石《阳春白雪·序》说关汉卿的散曲“造语妖娇,却如小女临杯,使人不忍对殢。”他的散曲多描写男女恋情,其中〔双调·新水令〕《题情》、〔双调·沉醉东风〕《别情》等,对妇女心理的刻画颇为细腻。其写离愁别恨的小令,也真切感人。如: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四块玉〕《别情》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阙花飞。手执着践行杯,眼阁着别离泪,刚道声“保重将息”,痛煞煞教人舍不得,好去者望前程万里。
〔双调·沉醉东风〕《别情》关汉卿自称“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他著名套数〔南吕·一枝花〕《不伏老》可视为“浪子”的一篇宣言,其〔黄钟尾〕曲云: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那期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
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泼辣的语言,浓墨重彩,层层熏染,集中又夸张地塑造了一个放诞不羁的书会才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作者刚介倔强的个性,宣示了他真切坦荡的人生态度。无论其思想或艺术性,都是元曲中的上乘,是后世认识和理解这位伟大剧作家的最可贵的资料。
关汉卿还有一套曲〔南吕·一枝花〕《杭州景》,描述了杭州繁华的街市和美丽的湖山,这里“百里街衢整齐,万余家楼阁参差,并无半答儿闲田地。松轩竹径,药圃花蹊,茶园稻陌,竹坞梅溪。……”江水山峰尤其令人向往:“吴山色千叠翡翠”,“钱塘江万顷玻璃”。“更有清溪、绿水,画船儿来往闲游戏。浙江亭紧相对,相对着险岭高峰长怪石,堪羡堪题。”作品的语言清丽洗练;结构层次分明,有鸟瞰也有近景,描绘了一幅江南湖光山水图。
二、白朴白朴的散曲存小令三十六首,套数四套,叹世归隐之作占了较大比重。如〔双调·沉醉东风〕《渔父》:黄芦岸白蘋渡口,绿杨堤红蓼滩头。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点秋江白鹭沙鸥。
傲煞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白朴幼经金亡丧乱,此后终生不仕,过着悠游闲居生活。曲中所写澄明的秋江上和鸥鹭相与忘机的渔父生涯,表明了作者对现实功名的否定和对遁世退隐生活的向往。然而表面的洒脱并不能掩饰内心的悲愤,“不识字”三字透露了个中信息。表面上羡慕渔父不识字却能无忧无虑,可以傲视王侯,不正表现了识字的知识分子对现实的不满吗?像这一类旷达与悲愤交织之作在白朴作品中屡见不鲜,如〔中吕·阳春曲〕《知己》:
知荣知辱牢缄口,谁是谁非暗点头。诗书丛里且淹留。闲袖手,贫煞也风流。今朝有酒今朝醉,且尽樽前有限杯。回头沧海又尘飞。日月疾,白发故人稀。不因酒困因诗困,常被吟魂恼醉魂。四时风月一闲身。无用人,诗酒乐天真。张良辞汉全身计,范蠡归湖远害机。乐山乐水总相宜。君细推,今古几人知。
在看似写景的作品(〔双调·乔木查〕《对景》)里,也包含了“岁华如流水,消磨尽自古豪杰”的感叹,结论仍是“富贵似花上蝶,春宵梦说”。抑郁和牢骚成为作品的主调。
白朴较多涉笔的题材还有男女恋情与写景咏物,前者多具质朴本色、直白通俗之趣,后者富于文采,有清理淡雅之美,都有一定成就。
三、马致远马致远是元代创作最丰的散曲作家之一,现存辑本《东篱乐府》收小令一百零四首,套数十七套。贾仲明《录鬼簿》誉之为“曲状元”,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与关汉卿散曲浓厚的世俗情趣相比,马致远的散曲带有更多的传统文人气息。他的套数擅长把透辟的哲理、深沉的意境、奔放的情感、旷达的胸怀熔于一炉,语言放逸宏丽而不离本色,对仗则工整妥帖,是元曲豪放派的代表作家。其著名的套数如〔双调·夜行船〕《秋思》中的尾曲〔离亭宴煞〕:
蛩吟罢一觉才宁贴,鸡鸣时万事无休歇,争名利何年是彻?看密匝匝蚁排兵,乱纷纷蜂酿蜜,急嚷嚷蝇争血。裴公绿野堂,陶令白莲社。爱秋来那些?和露摘黄花,带霜烹紫蟹,煮酒烧红叶。想人生有限杯,浑几个重阳节。人问我顽童记者:便北海探吾来,道东篱醉了也。
这里描绘了两种人生境界:一是奔波名利,一是陶情山水,名利场中的污浊丑陋与退隐田园的高雅旷达形成鲜明的对比。作者坚定地选择了后者,将诗酒湖山的恬静闲适作为人生的归宿,表明了作者彻悟之后对现实的彻底否定,同时在表面的放逸潇洒之下激荡着愤世嫉俗的深沉感情。
马致远的写景之作,往往寓情于景,意境深幽。如小令〔越调·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短短的二十八字勾勒出一幅秋野夕照图,特别是首三句用九个意象勾绘出九组剪影,交相叠映,创造出苍凉萧瑟的意境,映衬出羁旅天涯茫然无依的孤独与彷徨。全曲景中含情,隽永含蕴。周德清《中原音韵》赞其为“秋思之祖”,王国维《人间词话》说它“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妙境”。
四、卢挚
卢挚,字处道,一字莘老,号疏斋,又号嵩翁。祖籍大都涿州(今河北涿县),后迁河南颍川。官至翰林承旨,曾出使湖南、江东等地。卢挚在元初颇有文名,文与姚燧并称,诗与刘因齐名,但传世诗文不多。散曲存小令一百二十余首。
卢挚有很多咏史怀古作品,前者涉及西施、杨贵妃、绿珠、巫娥等古代美女,后者涉及洛阳、夷门、咸阳、邺下等地,都写得雅正而本色。写景咏物的作品,也清新有意境,如〔双调·沉醉东风〕《秋景》:
挂绝壁松枯倒倚,落残霞孤鹜齐飞。四围不尽山,一望无穷水,散西风满天秋意。夜静云帆月影低,载我在潇湘画里。
他以《西湖》为题的一组〔双调·潇湘怨〕描绘了湖山隐寺的景色,每首皆以“西施”作结,构思也较新颖,其一云:
湖山佳处那些儿,恰到轻寒微雨时。东风懒倦催春事,嗔垂杨袅绿丝,海棠花偷抹胭脂。任吴岫眉尖恨,厌钱塘江上词,是个妒色的西施。
其他几首结尾处分别以“好客的西施”、“百巧的西施”、“淡静的西施”比喻西湖。卢挚表现男女恋情及隐居乐道的作品亦有佳作。〔双调·寿阳曲〕《别珠帘秀》,真切表现了“才欢悦,早间别”、“好难割舍”的感情,后两句:“画船儿载将春去也,空留下半江明月。”写得意境深远,含蓄伤感,颇为后人称道。在元代前期散曲作家中,杨果、姚燧、冯子振等也写了一些好作品,他们也是著名的诗文作家。
后期散曲作家作品
与前期作家大多为北方人不同,后期散曲作家基本是南方人或移居南方的北方人,如后期散曲创作成就最高的张可久与乔吉,一为浙江庆元人,一为流寓杭州的太原人。这说明,元代后期,散曲创作在南方得到了更为蓬勃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