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影视作品评论与分析
15624900000013

第13章 电视散文分析(1)

一.考点解析

在艺术高考电视评论中,除了电视栏目评论和电视纪录片评论之外,有时也会考电视散文的分析与评论,特别是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的《电视诗歌散文》栏目,考到的可能性很大。一般来说对电视散文的写作要求比较简单,重点是在考察学生的审美感悟能力和文字写作能力,字数上一般在800——1200字,相对来说是比较容易的。

二.电视散文的含义

电视散文是通过特定的屏幕声画形象,散点式地反映创作者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所忆的生活情景和刹那间的思维活动,运用独特的电子制作手段,将散漫的思维碎片组合在一起,营造散文意境,具有浓郁抒情氛围的电视文学样式。

电视散文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和较高的文化品味,是一种舒缓、淡雅、优美的艺术形式。其宗旨是表现天地人、音诗画、真善美;通过电视语言和文学语言的双重表达和有机结合,再现以至升华文学作品中那至纯的真情、至美的意境,至善的心灵。无论是名家名作,还是新人新作,都力求达到选材独到、个性鲜明、制作精良,实现其通过电视艺术手段达到对人类命运终极关怀的目标。

三.电视散文的特性

电视散文的出现,引起很多散文家和散文理论家对这一新兴艺术形式的极大兴趣,他们纷纷撰文评说和论述,总结归纳它的特征和特点。但我认为电视散文除了散文原有的特点以外,它应该具备以下三个特点:

1、以一种新的传播方式介入散文创作,改变了散文原有的文学形态呈现方式,形成一种崭新的物质结构形式。这是散文载体的一次革命,即从平面呈现走向立体呈现。例如,电视散文《桃花缘》,文章以乡村桃树的兴衰为背景,描写的是主人翁桃花、桃林这对少年少女的恋爱故事,突出表现他们在少年、青年、和考上大学后的三个情节。第一个情节,“一次,桃花静静地站在一枝桃花前,凝视着粉嘟嘟的小花:‘桃林哥,你看这话开得多好。’”桃林却没有说什么,也没有看“小花”,只是默默地盯住桃花的脸。第二个情节,桃林读高中,桃花读初中,两个人都喜欢文学,有共同的爱好和语言,经常来往,可是当桃花的父母得知桃林是定过娃娃亲的,就断绝了他们之间的往来。桃林一下子陷入极大的痛苦中,常常一人躲在桃丛里背诵唐朝诗人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第三个情节,桃林、桃花都考上了大学,各自在城里安了家,偶有书信来往。配合这段解说的画面呈现的不是人物的形象,而是一张张写有密密麻麻小字的信笺。这看是平常的、淡淡的细节,却蕴藏着主人翁内心波翻浪滚的情感,留给观众的是对主人翁命运的感叹和无尽的遐思。电视散文在线性连贯的结构模式中,以更多的空笔和缺憾,破坏其条条框框,陈规旧套,表现出那难以抑制的自由放达的创造精神,原来所固有的完整性、连贯性、循序渐进的形式,为现在的随意性、断续性、跳跃性所代替。在这明断暗续、千变万化的结构变幻中,在自然和谐的“间歇”中,得到了相融相和的营造意境的表现。

2、以一种特有的兼容性,把文学、美术、音乐、音响、朗诵、等各类艺术结构要素融为一体,丰富了散文原作的信息量,出现了全新的审美意象。如临沂电视台制作的电视散文《煎饼》,它以过去沂蒙人的主食煎饼为主线,通过奶奶、妈妈和“我”三代人的生活经历,反映出建国前后直至改革开放沂蒙人生活的巨大变化,片尾解说是这样的:“世界上有一些东西是普普通通的,然而它是美好的,也是伟大的,令人难以忘怀……”。朗诵这段文字时画面上依次出现了一组挂着晶莹露珠的小草,从葱郁的高山之间流淌出清澈的小溪,构成了全片最美最诗化的一笔,配以抒情的音乐,给散文营造了一种独特的美的境界,使人从中感受到沂蒙人纯朴的情怀。

3、以一种短小的篇幅、单纯的故事、低廉的制作成本受到电视文艺工作者的喜爱。我们知道一部电影或电视剧,从剧本创作到拍摄制作一般需要一年到两年的时间,有的或许更长,在整个拍摄制作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演员、道具和资金。电视散文的创作就相对简单,一般的散文,作者一两天就能拿出文字稿,再经过三五天的画面拍摄和制作,一个星期就可以在荧屏上播放了。他的创作过程和费用几乎与电视专题没有多大差别。

四.电视散文的画面特征

1.营造诗的意境

电视散文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电视艺术形式,它是文学与电视的

有机结合。是通过电视对诗歌、散文进行的艺术化的二度创作。它声、情、画并茂,营造了一种或美丽绚目或引人沉思的美好意境。如何用电视画面语言来表现电视散文的思想感情呢?一篇好的散文,无论是叙事的抒情的还是哲理的,在创作这篇电视散文时,首先考虑的是如何完成文学的诗意到镜头的诗意、诗意的想像到具像的转换。在这里重要的是“意境”二字。所谓意境就是创作者的主观思想感情与作品的客观生活环境有机地融汇成完整的艺术整体。也就是作品所体现的景与情、形与神的有机结合所创造的统一而又独特的艺术境界。它给予观众的不是简单的思想主题的诠释,而是深沉的艺术审美和感情,观众可以从作品特定的意境中感受到生活的优美和诗情,体味人生的真谛和哲理。

2.运用造型语言开拓联想

电视散文在表现思想和情感的时候,主要运用的是造型语言而非纪实画面,这种造型语言具有某种像征性、隐喻性、甚至模糊性。目的是通过独特的造型语言,开拓观众的联想和想像思维,激发观众“再创造”的审美能力,使观众深切地感受到画外之音、声外之情和形外之神。造型语言本身不限于屏幕上具体展现了什么,更重要的是它能让观众感受到了什么。

再以《煎饼》为例,片中有一段解说词是这样的:“姥娘姥爷在我妈很小的时候相继去世,我妈和我5岁的舅舅只好到姥娘的姥娘家活命,虚岁18嫁到我家……”在编辑这段文字时,画面是这样表现的:(一开始渐起“哗哗”的大雨同期自然声)倾盆大雨中摇曳的树叶拉出倾斜的树冠,雨点打在水洼里荡起一圈圈涟漪,雨中飘浮着一片枯黄凋零的树叶,房檐下滴落着串串水珠……这组画面、音响和解说相辅相成,情景交融,形像喻示了妈妈的凄苦身世,给人以极大的震撼。

3.蕴涵深刻的哲理

电视散文不像纪实性电视片那样直白显露,而是蕴涵在屏幕画面和造型语言之中,由电视观众去感受、领悟,这就体现出作品的哲理性。这种哲理意识在作品中的渗透,体现了创作者对题材本身的思考,表现了在更高层次上把握生活的意向。

中央电视台第三套节目播放了一篇《一千张糖纸》的电视散文,说了两个六七岁天真烂漫的小女孩在院子里不停地嬉戏玩耍,而其中一个小女孩的表姑为了减少一点聒噪,对她们许下了一个虚假的诺言,说如果两个小女孩凑够一千张糖纸,就可以换个电动狗,而当两个孩子收起玩心,千方百计收集了一千张糖纸时,表姑却笑弯了腰,说是同她们闹着玩的。片子结尾处是这样说:“孩子是可以批评的,孩子是可以责怪的,但孩子是不可以欺骗的,欺骗是最沉重的伤害。”在表现这段内容时,画面上出现了一个小女孩,她在很长的台阶上跑着,跑向高处,镜头从小女孩身上缓缓拉出,露出高高的台阶大景,这幅画面说明了什么呢?还给孩子一份活泼的浪漫、可爱的童心?还是启示人们给孩子一个健康向上的教育氛围?也许全是,也许全不是,正是这些意蕴深沉,耐人琢磨的画面语言,使得不同生活经历、不同文化素养、不同审美情趣的观众获得不同的感受。

五.电视散文的分析角度

(一)感悟──写景抒情的“情怀”

电视诗歌散文的基本创作类型之一是描绘歌咏自然景观。中国广阔的地域提供了丰富多采的自然风光,山水散文的传统在中国文学中又渊源流长,电视散文加以表现无疑顺乎自然。《红海滩》、《九寨磨坊》、《神往的格拉丹东》、《草山情思》、《南国瑶寨》、《高原之晨》、《读三峡》、《花海忘归》、《沙湖》等这些创作的显著特点是画面优美,但艺术感觉却大不一样,其中的得失颇值得研究。

(二)意境──写人融情的“情致”

电视诗歌散文的最大类型是写人叙事,最为动人的作品也主要体现在这一类型的创作中。在《娃娃教师》、《俺爹俺娘》、《这陶这人》、《母亲的照片》、《木之韵》、《阿彩》、《朵朵》、《生日快乐》、《老醋的故事》、《童年》、《一千张糖纸》、《一样秋花》、《花落春仍在》、等众多作品中,人的平凡或奇遇经历、人的际遇关系、人的生死相约、人的情感涟漪等等丰富多样的过程构成电视诗歌散文最为美丽的风景。

写人的故事,一般而论是需要在下述要素中有自己突出的追求,平凡中的奇异情节;人际关系中的特殊纠葛;矛盾误解的岁月化解;难以忘怀的特殊人事印记等,但关键所在还是挖掘动人的“情致”。比如根据真人真事创作的《飞跃仇恨的天空》(鞍山电视台),叙述中的几次出乎意料转折就吸引观众:传来丈夫乘飞机失事噩耗──又传来失事者中有自己最好的老同学──再知道他们竟然是婚外恋──又得之竟然还有遗孤──对自己负约背叛人的结合的孩子的抚养重任居然阴差阳错落到受害者手中……最终,“我”被孩子的无辜与可爱所打动,克服了仇恨心理,在孩子的身上找到爱的笑意。尽管这是叙述较多的作品,但故事的奇异转折引向宽泛的母性之爱主旨,具有情感感染力。

(三)意味──写史贮情的“情韵”

电视诗歌散文对历史的关注也是重要的一种表现类型,历史事件的梳理,历史人物的回顾,历史名胜的咏叹,历史名作的感怀诠释等,使得这一类型作品充满了历史沧桑感和古朴风味。《沈园的故事》(浙江电视台)对宋代诗人陆游与唐婉爱情悲剧的描述,是与沈园所包容的悠远历史牵扯在一起,令人唏嘘感叹,《滕王阁诗序》(江西电视台)的形式尽管死板至极,但历史名篇的内在韵味却绵长感人,《童年》(烟台电视台)对文化名人冰心的幼小时光的回望细致抒情,《一样秋花》(哈尔滨电视台)在优美的画面中回顾萧红的人生,令人动容感怀。《花落春仍在》(苏州电视台)对文化名流俞家历史的梳理,古朴深沉。

(四)意义──写理移情的“情理”

优秀的电视诗歌散文除了抒情写意,还能够给人哲理的启迪,作为电视诗歌散文的文本本身,就是凝练的义理载体,即便如《滕王阁诗序》这个电视表现过于死板的作品,由于文本原有的意境和文理的脍炙人口,也依然让人陶醉,引发深深的思索。而出色的电视诗歌散文深藏在作品中的诗意,和画面中的意味产生深远蕴藉、耐人寻味的审美感。排斥哲理不会是好作品,艺术需要的是以独特的方式挖掘出文本中的意境,使创作自然散发出哲理意义和升华的美感。关键就在于处理情与理的关系。纯粹说理的作品如果没有丰富的视觉音响感染力,干巴巴的议论肯定没有吸引人的魅力。但优美的声画显露的仅仅是一般的道理也同样没有价值。好的电视诗歌散文作品应当是意味深长的,要透过形象道出生活哲理和人所常见却未予深道的言外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