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影视作品评论与分析
15624900000012

第12章 电视纪录片分析(2)

五、评论画面

由影像记号构成的电视画面就具有了以下几个方面意义:

(1)是具象性的意义;

(2)是意象性的意义;

(3)是抽象性的意义。

三条分别指的是一组画面的具体意义、表达的主题、导演的思想

六、评论其纪实性

1、纪实性:纪实性的叙事方法,首先在表现生活时,尽量不加过多的修饰和强调,而是选择大量真实的生活细节,细致详尽地展现生活和人物,把作者自己尽量躲避到事件的背后去。其次,在表现生活时,也不是单纯从事件出发,只表现光溜溜的生活,而是表现生活的丰富性。

2、多角度

(1)心理化:很多纪录片都采用了大量的访谈,让拍摄者对这镜头讲出自己的内心感受。

另一种心理叙事是表现作者的心理情绪,用大量的内心独白(通常是解说形式)和写意镜头来唤起观众的心理体验。

(2)理性化:纪录片叙事的哲理化倾向,主要表现为两种形态:一种是从哲学文化学的高度去探索一些生活现象和社会问题;另一种是用形象材料来论述思想概念和理论问题。

七、细节分析

任何一个成功的电视节目,都离不开细节的成功。事实上,很多人看完一个电视节目,能记住的,一定也是为数不多的几个精彩细节。

可以说,细节就是节目的血肉,它让节目更加生动,更为鲜活,也更容易打动观众、震撼人心。而一期电视节目如果没有好的细节,那一定是枯燥的、乏味的,难以吸引观众的。细节在很多节目中都起着刻画人物性格、展示内心情感、增强可视性、增强真实感、现场感,强化感染力、深化主题等诸多作用。细节越细腻、越精彩,反映生活的真实程度也越高。因此节目分析,谈细节常常是必不可少的。

八、音乐分析

音乐基调:节奏音乐的节奏要与画面的节奏、解说词的节奏相一致,只有这样,才能符合人们欣赏画面时的心理节奏。比如画面和解说词是欢快的,却配上紧张的音乐,就会让人感觉不舒服,同样,紧张的解说词,配上慢节奏的音乐,就会冲淡效果。

八.电视纪录片评析范文

范文一:

展望历史的背影

——纪录片《故宫》第一集——肇建紫禁城评析

大型纪录片《故宫》全面、客观,又细腻、生动的向我们展现了它的历史,那恢弘的建筑,不为人知的神秘往事,以及那珍贵的文化精髓,都给观众带来了一场精彩的饕餮视觉盛宴。本片为清晰,客观的将这伟大的奇迹展现给观众,在制作上独具特色。高超的特效,完美的声画处理,精彩的镜头语言,最大程度的满足了观众的需求。

以第一集肇建紫禁城为例,以时间为线索,向我们讲述故宫的修葺过程。紧闭的宫门缓缓打开,镜头慢慢向后拉,由细小的人物一直到俯拍故宫的全景,瞬时造就了一种大气磅礴的基调。精彩的特效便是本片的独到之处之一。片中多次出现电脑特技、三维动画等技术进行历史的还原,情景再现。当历史还原到建文帝朱允文于燕王朱棣二人的“靖难之役”时,逼真的特效让我们看到了当时的生产生活水平,空旷的天地下一阵寂寥的箫声奏起,给人十分真实质感。

大量的推拉镜头、降格拍摄等塑造了独特的视觉效果。在对光线的控制上也把握的很好,天空中流动的浮云,表现出了时光的流逝,岁月的沧桑。具有运动感,动静结合。

片中还善于制造悬念,伴随那个极具历史厚重感的声音,我们会思考,那大量的木材是如何运送到目的地的?那些沉重的石料又是怎样运输的?然后再运用特效将历史还原,俯拍的河流中飘满巨大的木材,仰拍众多的采石矿工,逆着阳光,我们可以感受到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与付出的艰辛。不同角度对各种工匠的特写,突出了故宫建造工程的浩大与难度。正是因为这无数的人的自我奉献、牺牲精神,才有了我国建筑,文明史上的奇迹。

本片的声画结合也是相得益彰。无论是恢宏大气的乐曲伴随着宏伟的宫殿,还是故宫修葺时急切的鼓点,抑或是制造悬念时那空灵飘渺的中国古典乐曲,无一不使得影片整体价值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那个极具表现力的解说词,也起到了灵魂般的作用。

还有值得一提的是在本集中将我国的文化特色充分的体现了出来。故宫,正是我们中华文明的一个缩影,片中将我国的绘画艺术也融入其中。《燕京八景图》中精妙绝伦的景色独具特色,细腻的笔法描绘出当时北京的美景与风情。

不得不让我想起了另外一部大型纪录片——《大国崛起》。气势同样是大气磅礴,多运用电脑科技,复原了大量的历史原型,用历史的眼光进行情景再现。这两部历史题材的纪录片,在价值上平分秋色,表现上却是有些雷同。我们会发现,国内所拍摄的宫殿庙宇的影片,通常以开、关门为表现手法,不免有些单一。这类纪录片的难点之一就是讲述历史事件,由于时间的跨度,人物,事态的发展很难表现的尽善尽美,本片在这方面做的已经相对完美了,在人物的动作,语气,场面调度上都显得相当细致。

当太阳升起的时候,我们感受到了这根深蒂固的封建皇权与沉重的历史,天际的太阳缓缓而落,映红了天空与云霞。《故宫》是一种历史的记载,是一种文明的延续,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当镜头又一次拉出、俯拍故宫全景,我们看到这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宫殿建筑群,世界共同的文化遗产。我们知道,历史的车轮虽已渐行渐远,但文明却犹如一张永不退色的水彩画,为世人所铭记。

范文二:

仰望爱的丰碑

——纪录片《俺爹俺娘》评析

《俺爹俺娘》是一部及其感人的记录片,它的主题是向我们表达一种纯正的思想。在看这一短短三十分钟的记录片过程中,任何一个用去心欣赏它的人,都会有几次哽咽的感觉。影片真实记载了两位普通农民父母和一位儿子生活的点点滴滴。通过一系列珍藏的画面或录象,来向我们展示了父爱和母爱,这些都是最平凡但也是最伟大的东西。其实,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人,就是那些最平凡的人,那些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努力完成自己本分工作,而不会去计较功名利碌的人。正是这些人,才创造了我们美好的生活。

这是一个人性觉醒的时代。《俺爹俺娘》凭借它的真实和亲近掀开了芸芸众生的心扉。让我们这些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拼命行走追逐的人,突然间有点了想回头望一下的感觉。其实,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总会潜藏着人类的共性的,亲情是人类最伟大的本性之一。别管世事如何变迁,人类的本性都不会太大的变化。一旦你用某种手段触摸到了人心深处那种最底层的东西,立刻就会产生巨大凡响。这样一个人类思想不断发生巨大变迁的社会,我们真的很需要像《俺爹俺娘》这样的艺术片段。

焦波是个摄影师,记录片是通过他这些年来积攒下来的东西组成起来的,它真实而又贴近。它的这些图片或录象可以说都是很具代表性。而且又非常细腻。刚一开始就讲述了爹打工让他读书那些细节,为了他读书,自己打工过程中还受了伤,吃饭又节省。用白馒头换别人的黑馒头。菜是水煮的白菜根。而爹的年龄也已经接近60岁了。这些东西可以说一下子就令观众感动了。还有他每次回家,娘都要守到他的床边给他说说话,拉拉家常。又总像个孩子一样,找点幼稚的“借口”,不舍的离开他的床边而独自回屋睡觉。尤其是娘打着灯去送他,随着他的走远,光线越来越暗,他以为娘已经回去。而当他一回头竟然又发现娘仍在那里独自站着,晃着手里的灯时,这段情节更让人感动。那种依依不舍的母爱情节,我们每个人都有深深的体会啊!

周星驰说过一句话:“对于一部电影来说,思想很重要,但是刻意表达自己的思想,就没有那么必要。”《俺爹俺娘》做到了这一点,它里面充斥的都是平凡而简单的东西,正是这些东西,才使观众在自觉不自觉中产生了共鸣。它体现了制作者精炼的艺术才华。现在有许多电影,其实导演和编剧也都很有是很有思想的,但是他们好象往往在刻意向人们展示自己的思想。不能高超的用作品细节反映问题。好象总让画面和对白来迁就自己的意识。这就让观众感到不自然,给人一种故意做作的味道。真正伟大的艺术,往往就是让观众在欣赏那些平凡或琐碎简单的东西时,不知不觉的找到了共鸣,找到了自己浅薄的一面。

片中还有一个非常好的刻画,就是爹每次背诵的诗词的情景。那种大山深处小山村农民的朴实无华;善良本分的感情完全彻底的流露出来了。中国农民是一个非常善良的群体。这一点,无庸置疑。

它描绘的是平凡人的世界,这很容易使人联想到自己。片中说了,看完了他的摄影展,许多人就买了当晚的火车票,回家看望自己的爹娘了。可见这种精神对人们产生的影响。这可以说正体现了本片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记录片也是一种艺术,它的最终归宿应当是还原其艺术本质。艺术就应该影响我们的行为,应当熏陶我们的思想,应当感化众生。张艺谋说过一句话:“电影是表现人类思想的,这一点永远不会变。”这正是电影的伟大之处所在。

他的拍摄一直伴随爹娘走到他们生命的尽头。伴随爹去世的那一幕,以及焦波的哭声,还有爹昂然风发背诵诗词情景的重播,我们不能不为之动容。

《俺爹俺娘》是一部好的记录片,它让我们开始重温自己的亲情,开始思考那些朴实无华的东西,善良,爱心,关爱,平凡等等。

范文三:

心碎中砺炼国魂

——纪录片《圆明园》评析

纪录片《圆明园》揭示了圆明园从兴建到最后可怜成焦土,直致被完全破坏的令人心酸心碎的经过。又以侧面视角见证了一个王朝的兴落。从满州政权的建立到鼎盛的康乾盛世,再到令人心痛的割地赔款,令人心碎的侵华战争。无时无刻不体现作为一个中国人在面对心痛和对封建统治者那种愚昧无知的无奈,更有战火硝烟中的悲愤。法人深思,令人警醒,在心碎中砺炼不屈的中华民族之魂。

本片利用主观镜头,以传教士朗士宁的视角,体验着王朝的兴盛和建圆明园的经过,及圆明园原有的建筑布局,又加以朗士宁等传教士的书信作为例证,体现出了圆明园建设时本有宏伟和内在一种壮丽,体现王朝在兴盛时,追求天人合一和安静享乐的奢华。圆明园是政治权利高度集中和皇权至上的象征,也是国家昌盛和民族智慧的结晶。根据朗士宁视角,雍正皇帝常打扮成文人,在国中游嬉。从某一方面揭示统治者一种内心的空虚,想借以慰藉心灵的怅然。从总体来说,导演对康乾盛世的皇帝还是透露出尊敬和肯定的态度。1840年鸦片战争后,咸丰统治的无知,愚昧与腐败又让导演以愤然不已的情绪真实的展现给了观众。

利用交叉、对比蒙太奇手法刻画清政府面对当时国际趋势的无知。清朝将士在拼死卫国而另一画面确实咸丰皇帝吸食鸦片、求取心理的一种慰籍。这不得不令人回望和反思历史的悲哀和民族的伤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统治者在做些什么?这样一个统治阶层又将如何来驱鞑虏兴中华?影片利用结构记叙,从国家兴到国家亡,从园林兴到园林毁,最后又统一于一个民族由沉睡到将要复苏的过程,在心碎中砺炼国魂。

全片音乐节奏舒缓、低沉,有一种令人心碎的压抑感。这样的音乐基调既是大提琴的低闷,也是国人心痛的挣扎。在英法联军焚烧圆明园时,那种令人压抑的心情、那种无奈和人心现实中的愤然在低沉的音乐中发酵,那种面对如此镜头的无能为力和苍凉,那种心碎的痛,令人深思。这不得不给人一种震撼,让国人从沉睡中苏醒。

英法联军又以客观视角进行叙述。又以英法军官的对话以客观视角刻画圆明园所具有的世界价值和独具特色的无与伦比的美。从侧面指出英法联军的罪恶和对世界文明的破坏。强迫般的行为,灭绝人性的毁灭,是应该被世界人民所唾弃的。这又关乎到了流离海外的圆明园遗物,使人心碎的经历,应该唤起国民对文物的珍惜。

总体来说,全片利用客观视角,以求真实的再现那段令人心碎、心痛却又发人深思的历史。以低沉舒欢的音乐为基调,刻画人心中的那份压抑与痛,从而从另一面呼吁民魂的复苏和对爱国情操的真实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