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存辉从修鞋匠开始做起,后来与小学同学胡成中合伙开了一个低压电器厂,名曰“求精开关厂”。几年后,随着生意的越做越大,南存辉与胡成中在一些重大问题上的分歧也越来越大,最后不得不分家。求精开关厂被一分为二,双方各得100万元,同时也各分了一笔债务。
“分家”之后的南存辉,面对旧有的机器设备及运作方式,虽然有了更多的发言权,但同时也承受了更大的压力,毕竟之前的求精开关厂已经做出了一定的成绩,现在将之一分为二,无疑削弱了自身的实力。若想在原有的基础上将生意做得更大,就要寻找更多的资本。
1991年,南存辉找到在美国的妻兄黄李益,从他手中获得了15万美元的融资,成立了中美合资温州正泰电器有限公司。再后来,南存辉又将自己的弟弟南存飞、外甥朱信敏和妹夫吴炳池及另一位远方亲戚林黎明拉到正泰公司,利用他们手中的资金进一步扩大了投资。这样,正泰公司就成了典型的家族企业,虽然南存辉的个人股份由原来的100%稀释到60%,但正泰公司有了更多的发展资金,亲戚的投资,完成了正泰公司至为关键的基础构建,对南存辉来说,其战略意义远远大于一般意义上的融资。
正是由于这笔救命的融资,正泰公司进入了快速扩张时代,南存辉从此也有资本对正泰电器的质量要求精益求精了。几年后,当低压电器市场由于质量问题跌入低谷时,正泰公司由于资本雄厚质量过硬,得到了政府的扶持,从此正泰电器畅销全国。
后来人们提到温州的家族式企业,每每将南存辉的正泰公司作为典型,以此来证明家族式企业在起步期的重要作用。
东方人比较看重血缘关系和家族伦理道德,是谓“血浓于水”。因此,当家庭成员处于危难的时候,家族成员会出于伦理道德拉一把,甚至以加倍的努力来维持整个家族的荣誉,形成“亲帮亲”、“亲连亲”。否则的话,就会受到人们的耻笑,很难再社会上立足。
因此,在融资的时候,温州人首先想到的就是亲人这张熟面孔,因为社会伦理道德对人们的约束下,要比一般的制度要有效得多。尽管现代很多经济学家对温州的家族式企业有很多不认可的地方,如管理水平低下,难以突破等等,但不可否认,由于血缘之间的这种凝固性,温州的家族式企业仍然有很强的生存力和竞争力,毕竟在亲人之间组合,所产生的凝聚率要远远大于其他社会成员之间的组合。
对温州人来说,当没有亲戚帮忙,或者亲戚的力量已经全部用完的时候,乡党就是最可靠的人。这一点对于出门在外的温州人来说,尤其可靠,同乡就是他们最信任的“外人”。
俗话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温州人最能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因此,每个初到外地的温州人,第一件事就是寻找同乡,既通过同乡全面熟悉市场情况,又看看彼此之间能否互相提供帮助。
对一般人来说,投资最大的困难是缺乏资金,但这点困难在温州人眼里根本不算什么。
赤峰市温州市的郑会长说:“温州人中间流行一句话:‘同乡即为财富’。只要谁有一个好的投资项目,融资不是问题。肯定会出现有钱的同乡帮忙解决,而且他们的融资根本不需要签订任何合同,只要一个口头协议就行。所以只要有赚大钱的机会,几个温州同乡会联合在一起凑钱,分别形成大小股东,大家抱团将所需要的项目买下来。”
郑会长所讲的这种融资,是温州人抱团的一种表现,只要有共同的利益驱使,温州同乡之间就会组成这种“集团”。像前文所提到的南存辉与胡成中合伙办厂的事,其实就是这种筹钱方式。因为大家是同乡,是熟人,所以彼此都会无条件的信任,谁若做出违背道义的事,那么此人在温州人的圈子里绝对再无立足之地。
商会上的融资,也是温州人最常见的融资方式。参与商会的温州同乡,之前可能并不认识,但只要表明自己的身份,只要参与了“商会”,当某一个人有困难的时候,大家就会提供帮助。假如谁想借一大笔钱,大家就会算一下平均每人需要拿出多少帮忙。没有能力帮忙者,即使自己再回家借钱,也要帮助那个有需要者。这种帮助没有任何功利性,不用付利息,也不用签合同。通过这种传统的民间集会的方式,很多温州人都有资本当了老板,而这个老板有钱的时候,后来者需要筹钱的时候,他也会义无反顾地提供帮助。这种集资方式代代相传,温州人便形成了以亲戚、朋友、老乡形成的生存网络,因此温州人走遍天下都不怕。
尽管现在温州人的名气大了,银行的政策也宽松了许多,但大多数温州人在创业的初期阶段,仍然会通过商会的力量在筹集原始资本。商会上同乡的融资,对温州人来说是最实用、最可靠的方式之一。
之所以选择自己的同乡,最根本的原因仍然是信任。温州人通过商会,彼此之间已经建立一种十分默契的关系,知道欠钱的人会还,也知道自己有需要的时候能筹集到钱。因此,无论是在异国他乡做生意,还是偏远角落搞投资,温州人总能找到同盟,如此降低了在异地生存所面临的压力和风险,促进了彼此的发展。
除了亲戚、同乡,第三个可依靠的人就是自己的朋友了。这一点我们在前面已经讲过许多,这里就不在赘述。
总之,温州人的投资,离不开自己的社会网络,而在他们的网络中,最重要也是最熟悉的人群,就是族亲、乡邻、朋友三种人。与其他人群相比,这三种人相对来说是最熟悉、也是最值得信任的人,也是他们遇到困难时首先能得到帮助的三种人。
顺便讲一种现象。据统计,浙江和上海是合同履约率最高的两个地区,因为这一带的温州人较多。与此现象相符的是,温州的地下钱庄且坏账率很低,比国有银行的坏账率还要低许多。
看到这种现象,有人会说温州人比较讲信用。但为何不说他们彼此相信对方呢?因为所合作的对象多是可靠的熟人,所以他们甚至不需要合同合约,也能筹集到资本、获得帮助,这是温州人经商的一大特点。
看重信用这把金钥匙
温州人之间流行这样一句话:“有借有还,再借不难,有借不还,全家败完!”后半句虽然恶毒,但足见人们对借钱不还的痛恨,欠债者性质的恶劣。因此,温州人之间借钱,可以不用签合同,全凭这种观念的约束,借钱必还就相当于温州圈子中的“潜规则”。
在这种“潜规则”的约束下,温州人创造了别人难以想象的神话。先是2008年一篇名为《温州人借钱最讲信用 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仅0.71%》的报道,让人们见识到温州人的信用环境。接着,圈子中又流行起一股“金笔效益”。
所谓“金笔效益”,即温州老板手中都有一支“金笔”,他在借款的时候,不需要抵押,不需要担保,只要签了自己的名字,凭着一个签名,就可以从银行贷到千万元贷款。例如上海美特斯邦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成建,他就曾只靠签名获得工商银行一笔高达2700万元的贷款。工行之所以如此放心大胆,除了周成建企业经营良好之外,他的个人信用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类似的企业家还有正泰集团的董事长南存辉,他从农业银行温州分行获得过2亿元的签名贷款。
除了这两个知名企业家之外,温州还有很多靠这种借贷方式发展起来的中小企业。工商银行曾报过一个数据:温州支行通过这种“金笔效益”发放的贷款,在2008年已经高达8%。
这些数据充分说明,温州人已经已经建立起良好的信用环境,不仅为自己赢得了投资的资本,还赢得银行的信任与合作机会,为创造更多的财富提供了条件。
不仅仅是对银行讲信用,温商在民间也有很高的信用度。
上海由一家专门经营礼品、工艺品、饰品的企业,老板姓林。2007年,林老板赊销给一位温州客户50批货物,一不小心,却弄掉了票据。这50批货物价值高达数十万,令林老板欲哭无泪。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林老板直奔温州,尝试着给温州客户解释。没想到温州客户弄明白他的来意之后,当即爽快地拿出自己的票据,让林老板参照这个数据重新填一份。两个月之后,这笔赊销款就全部打到林老板的账户上。这让林老板感动万分,从此不但爽快地赊销给温州客户,而且还主动与对方提供方便,让彼此都能得到最大的利益。
林老板所经历的事件,虽然不是借钱的事,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温商对信用的看重。
温商之所以这么看重信用,与下面几个因素密不可分:
1.信用是温商创业之本。
温州很多中小企业都是通过借贷发家的。
如,甲想投资一个项目,但资金不够,在创业初期,由于难以从银行获得贷款,就只能向自己的亲戚朋友开口。如果钱数不是太多的话,看在彼此的交情上,亲戚朋友都会借给他。如果所需要的数额较大,这些亲朋好友坐在一切研究讨论一番,觉得此项目有较大的利润空间,就以合伙人的身份入股,帮助甲完成初期资本的筹建。
如果甲没有拉来合伙人,只是纯粹地借款,那么他借的时候要说明什么时候能还。生意亏了没什么,还得晚了也没什么,但就是不能故意不还。一旦发生不良信用,他的臭名会一传十十传百在整个温州圈子里传扬开来,欠钱者就成为整个温州团体唾弃的对象。此后如果他再想通过民间借款的方式完成投资,根本不可能。
不仅如此,因为已经发生了信用危机,他的企业在温州很难有市场,也不会找到合作伙伴。所以,没有人会冒着这样的危险毁掉自己的名誉。
因为这种不成文的“契约精神”,每个温州商人需要借款的时候,都主动自觉地维持着自己的信用形象,以便在需要的时候,能得到整个温州团体的帮助。
这种民间借款的方式,对于温州资本的积累发挥了重要作用。
众所周知,向银行贷款是需要条件的,要么有担保,要么有抵押。温州人在最初创业的时候,跟全国各地其他地区的人一样,都是没有足够的钱来投资的。只能做一些小生意慢慢起家,或者通过这种民间借款的方式,满足中小企业的初期融资。如果采取民间借款的方式来获得创业初期的资本,信用就是他们至高无上的“法律”,是温州资本积累的“第一生产力”。
正是因为信用已经成为温州全社会必须遵守的法则,他们在这种不成文法则的约束下,为自己赢得了各种机会。如获得了投资成本,获得了别人的尊重与信任,获得了合作机会,获得了社会各方资源的信赖。银行之所以敢通过“金笔效益”的方式给温商贷款,就是基于之前已经形成的良好信誉。
有了社会各方资源的支持,温商在投资的时候,只要有好项目,就不怕筹集不来资本。
2.信用是温商发展壮大的助推器。
多数时候,信用对温商来说,是获得进一步发展壮大的必备品格。
这个道理是很明显的。举例来说,某温商急需一笔资金改善自己的设备,这就需要找融资。
如果向银行借款,除了抵押和找担保之外,也可以利用“金笔效益”。这种借款方式虽然可行,但容易受到局限。借款者至少应该是当地一位小有名气的温商,能够赢得银行的充分信任。另外,自己的企业还要运作良好,让银行没有后顾之忧。只有这两个条件都满足了,他的签名才称得上“金笔”。当然,如果他像周成建、南存辉一样成功,通过这种方式扩大投资完全没关系。
如果借款者属于中小企业的一般老板,在一定范围内没有那么大的号召力,难以通过个人信用获得银行的信任。那么他还可以向商会借款,向亲朋好友寻求帮助。这时候信用就发挥关键作用了,良好的信用历史是他筹集到款的关键。
资金不足、设备不佳对很多中小企业来说容易形成瓶颈,因为看重信用这把金钥匙,这种事在温商那里基本上不会出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信用是温商发展壮大的助推器。
3.信用对温商来说是一种生财手段。
温州人发明了一种令人拍案叫绝的融资方式:赊货变现。这种融资方式的形成,与温州人的信用习惯是分不开的。
众所周知,参茸原产东北,但参茸市场却在温州,海外客商需要参茸的时候就直接向温州人进货。其实温州人的参茸也是从东北进货的,而且他们所卖的价格比东北原产地还要便宜一些。难道温州人傻吗?怎么做起赔本生意来?
原来,温商只在前几次进货的时候与东北人全额付款,等彼此熟悉信赖的时候,温商就开始赊货,每次只付一部分定金,承诺年底再结账。由于之前已经建立了较好的合作关系,所以东北人对温州人也比较信任,双方建立了良好的长久合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