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生产与运营管理:制造业和服务业(第三版)
15269300000019

第19章 劳动组织设计(1)

劳动组织设计的对象是劳动者,这也是生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生产过程的组织工作的对象是包括厂房、设备、产品在内的物体,它们必须与劳动过程结合起来才能组织起一个完整的生产系统,其中一个重要的管理内容是劳动者与设备、劳动对象的结合形式,结合得好坏对劳动力资源的有效利用影响很大。此外,在生产系统中劳动者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对于提高劳动者的工作热情起着重要作用,这些因素在劳动组织设计时必须加以考虑。劳动组织设计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工作设计、劳动定额和编制定员,它的工作目标是实现人与物质资源的最有效组合,使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第一节 工作设计

工作设计是关于生产系统的工作岗位设置和岗位责任设计,其工作对象涉及全体员工。由于员工在文化和教育素养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再加上组织结构因市场需求经常变动,使得工作设计比以往更为棘手。它既要满足实现系统功能的需要,又要考虑到员工的心理需求和生理上的能力,因此对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技能要求。

一、工作设计的概念

工作设计是一项组织结构设计岗位、配备人员的一项管理职能。它的任务是说明每个岗位和职务的工作内容,以及为完成这些工作内容相适应的组织形式。它的目的是使工作分配能符合组织的和技术的要求,以及能符合承担工作任务的员工的个人要求。

工作设计要作6个方面的决策,如图51所示。此外,这些决策正日益受到下面一些发展趋势的影响。

(1)质量控制已成为每一岗位工作的一部分。每个岗位上的员工都被赋予质量控制的责任,他们甚至有权把存在质量问题的生产线停下来。

(2)训练员工掌握多种技能担负多项工作。许多公司的生产批量正在变得越来越小,需要员工会做更多的不同的作业。

(3)员工或作业小组参与工作设计和组织等管理活动。这是全面质量管理(TQM)和系统改进活动的最重要的特点。

(4)企业职工的流动性变得越来越大,特别是文化层次高的员工表现得最为明显。

二、工作设计中的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是比较复杂的。员工对工作设计提出的心理上的要求,主要与工作划分的专业化程度有关。自从亚当·斯密在1776年提出分工原理以后,由于分工能提高效率,分工就日益细化。但专业化分工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它使得高速度、低成本的生产方式成为可能;另一方面,过细的分工(例如一条节拍只有几十秒钟的流水线)也会给工人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表51列出利弊比较。问题是需要确定专业化分工细分到什么程度是合理的,超过了这个程度,弊就大于利,意味着分工过细了。

西方国家近来的研究认为,专业化分工的利小于弊。但这种观点纯粹是从人性的角度观察问题。如果就此放弃专业化分工将是十分危险的。事实上,工人想从工作中得到什么,他们愿意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差别是很大的。有些人不喜欢做需要他们参与决策的工作;有些人喜欢对于工作作出种种空想;而还有些人没有能力承担复杂的工作。但是,考虑到确实有比较多的工人受到专业化分工的不良影响,人们一直在设法解决工作设计中存在的这个问题。目前比较常用的方法有3个:一是工作内容丰富化;二是工作小组化;三是工作轮换。

1.工作丰富化

工作内容扩大以后,工人从事的工作面变得更宽,可以增加工作的兴趣,减小疲劳程度。

工作丰富化有两种形式,如果工人仅仅是承担更多数量或种类的操作,是水平方向的扩大;如果工人参与了有关自己工作的计划、组织和检查,是垂直方向的扩大。前者的作用在于消除工作的过分单调化,允许工人从事全部的作业;后者的作用在于扩大了工人在生产过程中的影响力,让他们担任部分的管理自己的工作。

工作丰富化的结果是,使企业在提高质量和生产率方面得到了收益。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的原因是十分简单的。当一名职工对自己的工作产生了责任感,主人翁意识就会增强,想把工作做得更好。另外,由于工作面宽了,他们对工作过程了解得更多更深更好,更愿意寻找错误和乐于纠正错误。生产率也得到提高,只是提高程度比预期的要低,不如质量改善那么显着。主要原因是工作内容增加以后,在转换工作任务时需要消耗一些时间。

2.工作小组化

这种方法与工作丰富化的原理相一致,不同的是着重于技术和工作小组内的配合协调。它的工作设计的思想是,调整生产工艺所必需的技术,为一组工人或工作小组设计一套工作内容。这方面的研究工作表明,如果允许他们自己做作业计划、作业任务的分配,奖金计算等等,他们能够处理更多的事情,并且做得更好。

特别当生产现场需要作出很快的决策时,采取这种工作形式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这种方式在许多发达国家的企业中得到应用。在服务性企业中也受到普遍重视。企业从中获得的好处与工作内容丰富化是相同的,他们创造了较好的质量和较高的生产率,承担部分的生产准备工作和设备维护工作,有更多的机会开展富有意义的改善活动。

3.工作岗位轮换

在那些无法用重新设计的方法来克服专业化分工产生弊端的岗位,采取工作岗位轮换是个好办法。让工人在某个单调乏味的工作岗位上干了一段时间以后,把他调离,去干另一种工作,这样也可以有效缓解由于专业化分工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样对管理人员作岗位轮换也有积极意义。

总之,在现代社会中,员工的心理因素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由于员工自己更了解自己,因此在工作设计时,如果让员工参与设计是有益的。他们参与这项工作,使他们能更好地理解工作的目标和要求,也就更容易取得他们的支持和配合。

三、工作设计中的生理因素

工作设计除了心理因素以外,另一个要考虑的是员工的生理因素。如果一项工作更多地取决于人的体力,生理因素就会变得十分重要。一般而言,当一项工作设计得使人在生理上感到十分费劲,甚至无法胜任,那么无论采取什么激励措施都不会产生好的效果。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属于工作生理学(workphysiology)的研究范畴。在工作设计时,要根据体力消耗的程度,为各种不同体力消耗的作业制定工作期间的休息标准时间。很明显,体力消耗越大的工作,在工作期间需要休息的次数越多,时间也越长。本书不作这方面的详细讨论,读者可参看有关文献资料。

第二节 劳动定额

劳动定额是企业两大基础定额之一,劳动定额的管理水平可以反映出企业的管理水平。劳动定额的重要性体现在它的作用上:它是编制生产计划的重要依据;它是实行成本核算的重要基础资料;它又是计算职工工作量、实行按劳分配的主要依据;它是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一种重要手段。简言之,它起到组织生产的作用和利益分配的作用。

一、劳动定额的概念

劳动定额定义:劳动定额是企业在一定的生产技术与组织条件下,为生产一定量的合格产品或完成一定量的工作,所规定的劳动消耗量的标准。可见劳动定额水平的高低反映了企业劳动资源的利用水平。

劳动定额一般使用两种形式:

(1)时间定额。指每生产一个产品所需要消耗的工时数,是用时间表示的定额,一般以分钟为计算单位。

(2)产量定额。指在单位时间内应该完成的产品数量,是用生产量表示的定额。

两种形式的定额互为倒数,很容易换算,表达的是同一个概念,只是角度不同。但是形式的不同,导致适用的场合不尽相同。时间定额比较适合产品结构复杂、品种多、生产批量不大的企业;产量定额比较适合于大量制造,或加工时间短、自动化程度高的企业。在企业内不同的生产组织类型可以选择不同的劳动定额形式。

有些企业还采用一种看管定额,是指一个工人或小组同时负责看管几台机器或岗位,纺织企业通常采用看管定额。不过在有些大批量生产的企业,越来越多地实行多机床看管作业,也开始采用看管定额。

二、劳动定额的时间组成

一位工人在8h的上班时间内,并非都在从事与加工制造产品有关的工作,还常常会参与一些与制造产品无关的活动,在制订劳动定额时必须分清哪些时间消耗应该计入定额内,哪些是不能计入劳动定额的。

(一)工时消耗的构成

1.作业时间

作业时间指直接为完成生产任务而消耗的时间,主要消耗在加工工艺过程中,它又可分成基本时间与辅助时间两部分。基本时间是使劳动对象发生物理或化学变化所消耗的时间,是创造价值的劳动时间消耗,它包括机器加工时间、手工作业时间和机手劳动时间。辅助时间是指为实现工艺过程而进行的各种辅助操作所消耗的时间,如装卸零件、测量尺寸所消耗的时间。作业时间是劳动定额的主体部分。

2.照管工作地时间

照管工作地时间指工人用于布置工作场地,使工作得以经常保持正常状态所消耗的时间,如更换刀具、保养设备、调整设备等,这些属于技术性的需要。另外,还有组织性的,如上班时领取工作图纸、工具和整理工作地,下班时填写有关工作记录、收拾工具、擦拭设备和交接班等,这些时间是必须消耗的,但它没有增加价值,应尽量减少。

3.休息与生理需要时间

休息时间是指工人在劳动中为消除疲劳所需要的时间。工人的疲劳感觉与作业环境、劳动强度、操作姿势和作业内容的单调性有关,疲劳强度高休息时间就长。生理需要时间是指工人上厕所、喝水、擦汗、洗手等所花费的时间。这部分时间与工人的工作环境、性别有关。

4.准备与结束时间

准备与结束时间指每接收一项工作,在开始前的准备工作与加工完毕后的结束工作所消耗的时间。如了解任务、熟悉图纸、调整设备、准备工具夹具、工件交付检验等。

5.非生产工作时间

非生产工作时间指工人在上班时间内做了与他自身的生产任务无关的工作所消耗的时间。如开会、到仓库领料、与技术人员讨论图纸修改问题等活动。在企业中只有直接从事加工制造的工人的劳动才能创造价值,所以必须保证他们在8h工作班内的有效劳动时间。浪费他们1h时间,就浪费1h的劳动价值。

6.非工人造成的损失时间

非工人造成的损失时间指因管理不当或企业外部原因使工人工作发生中断的时间。如等待分配任务、等待原材料、停电、停水、设备故障等。这些都属于不正常的时间消耗。

7.工人造成的损失时间

工人造成的损失时间指工人违反劳动纪律造成的损失时间。

如迟到、早退、聊天、办私事等,这是完全不允许的时间损失。

前四类时间是完成工作所必需的正常时间消耗,在制订劳动定额时必须考虑进去,所以称之为定额时间。而后三类时间不是完成生产任务所必需消耗的时间,一般不应该计入劳动定额,所以称之为非定额时间。

(二)时间定额的组成

时间定额的组成基本上由定额时间构成。不过时间定额表示的是单个产品的劳动时间消耗,所以时间定额的组成随生产类型不同而不同。

1.单件生产的时间定额

因为是单件生产,每件都发生准备与结束时间,所以其定额由定额时间中的四类时间组成。实际运用中采用简化的计算公式:单件时间定额=作业时间×(1+宽放率)+准备和结束时间宽放率为照管工作地时间与休息生理需要时间之和占作业时间的百分比。

2.成批生产的时间定额

这时,准备与结束时间发生在同一批加工对象上,需要分摊到每件产品,其计算公式为:单件时间定额=作业时间×(1+宽放率)+准备和结束时间/批量

3.大量生产的时间定额

由于生产数量大,分摊到每件的准备和结束时间很小,可以不计,只有定额时间中的三类时间组成。计算公式为:单件时间定额=作业时间×(1+宽放率)上述公式中没有包括非定额时间分量,在实际使用中考虑到管理上的因素,外界客观环境的干扰会损失工人的工作时间,如果这些损失全让工人承担,显然不尽合理,会影响工人情绪,所以在宽放率中应该适当考虑这些因素。宽放时间如何确定,存在较大争论,原因很多,主要与个人差异、工作特点和工作环境有关。有了时间定额就可以方便地换算出产量定额。

三、劳动定额的制定方法

劳动定额的制定方法有很多,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总的要求是做到全、快、准。“全”是指凡是可能的工作都应该有劳动定额;“快”是指使用方法尽可能简便,迅速制定,在时间上能保证生产需要;“准”是指制定的定额先进合理,这是制定劳动定额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