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美食咖啡物语:煮出来的风情
15018900000032

第32章 古董爱情

当一切尘埃落定,尘归尘,土归土,那些字,那些画。那些瓷器,那些家具,那些石头,那些首饰,那些衣服,都成为了雕刻时光的记忆,灰扑扑的,却是宝贝,俗称“古董”。

在毛尖的文字里,她对古董店这样描摹:“古董店轻易地集合了过去时态、现在时态和将来时态,还包括各种虚拟态,并且现代社会让它具有了一种奇特的过滤功能,它可以使凡庸的物质变得精神奕奕,使藉藉无名的东西蒙岁月之恩而注目。因之,我们与现实的物质关系有一种变为文化关系的趋向。并且,沉淀下来的死过一次的时光和人可以在这儿伺机复苏,重回人间。”

是呵,时光让物质消泯,也让物质生出重叠的价值。字画的空白处,家具的木隙间,衣服的经纬里,石头的纹路中,都有着昨天的烟尘,寂寂,沉沉,幽魂般地游移过来,呼吸着,喘息着,吞吐着人间的爱恨怨苦,蓦然转身时,已是千年,又只是一瞬。

能称为“古董”的器物,也是因为曾经渗进了人的气息,特别是名人达贵,才有了让现代人抚摸且沽价的隆重。愈久愈可倾城,愈久愈有了仰望的好奇。就像探究逝去名人的爱情,总是有始料不及的惊奇。

在法国巴黎最古老的圣日耳曼教堂的旁边就是花神咖啡馆。这家咖啡馆和边上的德玛格餐厅,是存在主义大师萨特和他的终身伴侣波伏瓦几乎天天消磨时光的地方。二战期间,巴黎市民的生活非常艰难,煤炭短缺,还经常遭遇停电。萨特和波伏瓦的家中也是又冷又暗,于是两个人天天都到“花神”去取暖。萨特在咖啡馆写他的《自由之路》,波伏瓦则写她的《所有人总是要死的》。现在咖啡馆的菜单上还印着萨特的语录——自由之神经由花神之路。

萨特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作家和思想家,他喜欢功名,但蔑视权势,因此而拒绝了诺贝尔文学奖。在后来的政治斗争中,他始终以激进的立场,毫无条件地站在弱者的一边,毫不矜持地注视着人类痛苦。他是20世纪的唐吉诃德,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理想主义者,一个人类精神荒漠上的浪漫诗人。萨特一生未正式结婚,因为他讨厌任何形式的束缚。在这一点上,只有波伏瓦真正明白他,因为她也有着同样的追求。与萨特正好相反,波伏瓦具有一部分男性的性格,她从一开始便明白了她不是一的,那么她所能做的,要么离开萨特,和一个平庸男人相守终生;要么就成为那个不可替代的人。她的理智和野心,让她选择了后者。

波伏瓦后来总结说:“我一生中最成功的事情,是同萨特保持了这种关系。三十多年来,我们只有一个晚上是在不和中分手的。朝夕相处了这么多年,我们从对方的言谈之中得到的乐趣丝毫未减。”

萨特拥有无数情人,但波伏瓦始终是他的惟一;对于波伏瓦,萨特也是她的惟一。他们互不隐瞒任何偶然的爱情。他们的爱情,精神的交流大于肉体的交融。正如波伏瓦自己所说:“我从我们的爱情里获得启发,而源自幸福爱情的绝对感,幸好是普天之下都能实现的事情。两个深深相爱的人热爱生活,是无须任何别的理由的。纵然岁月流逝,真正的爱情能始终保持,会赋予生活全部的意义,全部存在的理由。”

尽管萨特的风流带给她痛苦,也让她切身体验到男女不平等,激发了她的女权意识,有更多的时问去思考,创作出了具有哲学智慧的《第二性》一书。到了晚年,她已心平气和,因为她看到自已并不是个失败者。经过了多年的隐忍,面对时间和历史,他们最终是平等的。萨特临终时最后一句话是:“我非常爱你,我亲爱的海狸!”

当萨特去世之后,波伏瓦向医生要求留下同萨特单独呆一会儿,她想挨着他躺在被单下面……如今他们一起躺在巴黎的蒙巴拉公墓,墓碑上两个极朴素的名字依偎在一起,恍如生前。

萨特和波伏瓦的相逢,创造了一种独特的不可以临摹的命运;阿赫玛托娃和伯林的相遇,却成为一种传奇。俄国诗人阿赫玛托娃和英国思想家伯林的爱情堪称旷世之恋。他们相遇在列宁格勒的月光小屋,经过一夜长谈,他们相爱了,但是政治绞杀了伟大的恋情。分别时,他们望着对方,既没有拥抱,也没有发誓。他们很清楚,他们的爱情足一朵永不凋谢的玫瑰花。那是1945年,伯林36岁,阿赫玛托娃56岁。

思想者和文学家们用爱情共筑了一个神话,多少年过去,肉体已腐,经典的爱情却烧铸成一件青瓷,历经尘烟,化为古董,愈久愈价值不菲。古董爱情滋养了文化,“现实的物质关系变为文化关系”,物质成为文化的铺垫,爱情便成为文化中必不可少的酽酽话题。

当古董爱情无处可寻时,可以到大师们曾经去过的咖啡馆里,坐在他们曾交流思想的咖啡椅上,倚着他们发过呆的窗口,要上一杯咖啡,嗅着咖啡的香气、时光的味道,还有沉在咖啡里的爱情陈香。就像用手摩挲着一件刚出土的瓷器,手心里全是时光的凉沁,心里却是诗意般的温柔。

古董延续了时光,爱情凝结了生命,当二者揉合到一起时,空间和时间就不可思议却又奇妙地成为一个古董店,有着昏黄的光,有着拂起的灰尘,还有隐在柜台后不声不响的店员,总是让人停下脚步,递过好奇的目光,轻声地探问,好像穿越了时空,回到幽深悠远的昨天。

凡庸的咖啡馆也因为萨特和波伏瓦的青睐而得到世人的注目。沉淀下来的时光和人,复苏为不可铭灭的思想,吸引着挖掘文化古董的人。